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養生秘笈,三不主義

(2023-01-20 17:33:29) 下一個

  處世秘訣,天機不泄。養生秘笈,三不主義。
  處世技巧,掌握牢牢。生活事業,積徳守操。
  1、做人要善良,但善良要分對象,不能對所有人都善良,因為有些人是不值得我們善良。而且,你的善良一定要有鋒芒,不能因為善良而“人善被人欺”。
  2、“事以密成,語以泄敗。”做一件事情,如果不需要借勢,那就不要搞得滿城風雨,沒有做成之前,對任何人,都要保密,否則,壞你事的人就會自己找上門。
  3、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好,任何主動接近你的人,都有他的目的。他對你的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而不是要無償幫你什麽,對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認知。
  4、和任何人打交道,假如發現對方突然對你冷淡、開始不理你了,那麽,原因無非兩點,一是你們三觀上不一致,人家不想與你強融;二是你不能為人家提供價值,對人家沒有用處了。
  5、假如你覺得一個人的認知、思維和格局都不行,那麽,無論你們的關係有多好,在做重大決定的時候,都不要和他商量,也不要受他的影響。
  6、不管你現在多大歲數,也不管你處於什麽樣的生活狀態,從現在開始,都不要再去做那些消磨時間的事情,找點正事去做,哪怕賺錢很少。因為比賺錢少更可怕的,就是無聊地活著。
  7、不要假裝努力,結果不會陪你演戲!所有低效乃至無效的努力,都是變相的懶惰,即便你被這種努力感動的內流滿麵,也隻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8、這個社會上,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是不夠自律的,都是缺乏毅力的,如果你足夠自律,並有堅持下去的毅力,你其實就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人。
  9、無論任何時候,哪怕已經是山窮水盡、彈盡糧絕了,也都不要去做那些人為財死的蠢事,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底線和原則,記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10、你一定要學習,但不要等到全學會了才去做一件事,而是邊學邊做、邊做邊學,因為學習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學海無涯,邊幹邊學才是成事的正道。
  11、有什麽想法,一定要用合適的方式,精準地表達出來,千萬不要讓別人去猜你的心思。沒有人願意做你肚子裏的蛔蟲,也沒有人真能做到,學會表達,你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
  12、假如你有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請一定要過夜,等到第二天再正式做出抉擇,因為越是重大決定,越是要深思熟慮,越是要給自己一個緩衝的時間,切莫衝動。
  13、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什麽真正的感同身受,發生在你身上的不幸,除非是與別人有利益上的關聯,否則,不管是多大的不幸,人們也是會很快忘記的。
  14、遇到任何讓你感覺到不爽不舒服的人,都不要去跟他糾纏、計較,最明智的方式是離開,不再與其打交道。人生很長,遇到的人很多,你不應該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爛人爛事上。
  15、人過中年,要牢記四個不要:不要參加狐朋狗友的飯局;不要去“舔”一個根本不喜歡你的人;不要討好任何一個看不起你的人;不要和那些虛情假意的人交往。
  所謂情商高,不僅是會說話,也是會為人處世。會高情商為人處世,你的生活和事業就都會風生水起。
  中國人信守三不主義。三不主義即是三個基本主張。季羨林是中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文學家、史學家,他“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是當之無愧的“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盡管他本人曾撰文力辭這三頂桂冠。
  季羨林引人注目的不隻是他的學術成就,還有他將近百歲高壽的養生秘訣:“三不主義”
  在季羨林的晚年,經常有人向他請教長壽之道,他的回答是“養生無術是有術”,具體可以歸納為“三不主義”,即不鍛煉、不挑食、不嘀咕。季羨林知道自己的“三不主義”容易招惹誤會,因此他曾對“三不主義”有過解釋。
  關於“三不主義”《毛澤東思想辭典》說“三不主義”就是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這是一個政治民主、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的間題。實行“三不主義”就是要發揚民主,廣開言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造成一個“安定團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麵。
  當代人們的著裝趨勢之一,是開始盛行’三不主義”的穿著藝術。所謂“三不主義”就是不分性別、不分年齡、不分季節。1.不分性別即眼裝出現了男女裝的色彩交叉,男裝和女裝爭奇鬥妍的局麵。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蔡元培的“三不主義”1916年底,蔡元培(1916.12-1927.7,1929.9-1930.12在任)出蔡元培的“三不主義”。
  從清朝的京師大學堂到如今的北京大學,曆任校長不計其數,聲望以蔡元培為最。有人認為是他“兼容並包”辦學的結果,但我以為是他“三不主義”的功勞。
  “三不主義”是蔡元培從德國留學回來,給自己立的三原則,即“一不做官,二不納妾,三不打麻將”。這雖然是蔡元培先生個人的道德標杆,但也好像是對所有人的。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
  古話說得好: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我們的老祖宗通過多年經驗,總結出了很多俗語,以此來告訴我們哪些事是不能做的。
  比如我們常聽到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
  老祖宗留下的這些俗語:錢有三不借
  借錢這個事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遇到過,這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我們來看看都有那三不借。
  1、不守信用的人。
  把錢借給這種人,那就等於石沉大海了,再要回來那就難了。
  這種人大都臉皮厚,說借幾天就還,可是到時候不還,一拖再拖,找各種借口不還錢,到時候弄得要錢的都不好意思了,追債追得頭疼。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這種人借錢,寧願提前得罪他們,不借給他,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了,這時候要學會拒絕。
  2、幹壞事的人。
  這種人就是一個炸藥包,隨時都有可能爆炸,我們還是遠離為好。
  因為這種人借錢幹一些違法的事情,早晚會東窗事發,被抓起來,因為你借錢給他,有可能會把你牽連進去,所以千萬不要和這種人打交道。
  3、借錢不還還說閑話的人。
  這種人最可惡,找你借錢的時候好話說盡,恨不得跪下來磕頭。
可是一旦錢借到手以後,根本就不提還錢的事情,好像就沒有發生過一樣。
你找他還錢,他就是懶著不還不說,還滿嘴跑火車,說就借你這麽點錢,至於天天追著還錢,真是小氣。
  你說這種人可氣不,最後弄得借錢的到沒有理了,所以這種人千萬不能借錢給他們,不但錢要不回來,還惹得一身騷。
  禮有三不隨
  隨禮是我們的一個習俗,現在社會上不管什麽事情,都盛行隨禮了,弄得到最後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隨禮的呢。
  所以隨禮要慎重,不能盲目的隨禮。
  1、目的不純的禮不隨。
  現在社會上流行隨禮,不管什麽事情都要大擺筵席,目的就是為了收禮金。
  比如孩子考了好成績、自己買了輛新車、甚至連離婚現在也要擺宴席收禮金,這種不正之風我們堅決抵製,不去隨禮。
  2、沒有接受邀請的禮不隨。
  沒有邀請你,說明你在人家的眼裏不夠格,沒有資格參加他們宴會,所以也不要自找沒趣,這種份子錢也就不要隨了。
  3、不回禮的人不隨。  
  禮尚往來就是這麽個道理,當初你曾經給他隨過禮,但是到你辦事的時候他卻不隨禮,這就收不過去了。
那麽以後他在又什麽事情,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再隨禮了。
  路有三不走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總要有做幾次選擇,在人生的岔路上,那三條路不能走呢?
  1、歪路不能走。
  也就是違法亂紀的路,這是一天不歸路,現在很多人經不住誘惑,就會走上歪路,殊不知這條路就是條死路,它的盡頭就是受到法律的製裁。
  2、沒有十足把握的路不能走。
  人生在世,還是謹慎的好一點,不要幹一些沒有把握的事情,做事一定要考慮周全為好。
  3、不熟悉的路或者沒有走過的路。
  因為不熟悉,沒有走過的路,很容易會走錯,到時候折返回來,那不是浪費時間嗎?
老祖宗的7句話:讓人舒服,讓人明白。
  1. 多下及時雨,少放馬後炮。
在事情發生的時候給別人提供幫助,勝過時過境遷之後說閑話。
在這個世界上,願意給人提供幫助的永遠是少數,而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永遠是多數,他們什麽也不做,卻喜歡在背後指手畫腳。
人交朋友,一定要看清楚,肯落在行動上的才是真朋友。
  2. 苗好一半穀,妻好一半福。
插秧的時候,苗如果優良,能提高穀子一半的產量,娶妻如果娶好了,是你後半生的福氣。
  俗話說“妻賢夫禍少”,在一個家庭裏,妻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娶妻娶德不娶色”,娶媳婦擇偶的標準是心靈美不是外表美。
  3. 鐵匠沒樣,邊打邊像。
  鐵匠打鐵和裁衣服、蓋房子不一樣,沒有精確的規劃。
  鐵匠下錘的時候,有的時候下手輕,有的時候下手重,擊打的位置也不是什麽標準模式,不過是隨心而動。
  但是打著打著,一件精美的器物就打出來了。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不需要“三思而後行”。
  王陽明“知行合一”,知道一定要落在行動上才算知道,隻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不斷的修正自己的認識,才能漸漸地把事情做對。
  就像打鐵一樣,邊打邊修正,打著打著,一件精美的器物就出來了。
  4. 學好三年,學壞三天。
  俗話說,“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學習好的就像攀登高山一樣困難,學習壞的就像山崩一樣迅速。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很久的積累,但是壞習慣的養成卻是幾次就夠了。
所以一定要防微杜漸,不要因為一時的懶惰和懈怠而誤入歧途,不然後果將不堪設想。
  5. 黃連救人無功,人參殺人無過
  黃連和人參都是藥材,一個清熱去火,一個補中益氣,都能治病救人。但是人們卻喜歡人參,厭惡黃連。原因是,他們雖然都能治病救人,黃連卻很苦,所以人們厭惡他。
  《菜根譚》三句經典: 三不、三有、三要、三心、三本、三不可
三不----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大意】做人基本原則,就是不要責難他人犯下的輕微小過,也不要隨便揭發他人私生活中的秘密,更不可以對他人過去的壞處耿耿於懷,久久不肯忘掉。這三大做人的基本原則,不但可以培養自己的品德,也可以徹底避免意外災禍。
  三不----
  小處不滲漏,暗處不欺隱,末路不怠荒,才是個真正英雄。
  【大意】一個人作人做事必須處處小心謹慎,就是細微的地方也不可粗心大意;即使是待在沒人聽見沒人看見的地方,也絕對不可以做見不得人的事;尤其當你處於窮困潦倒不得意的時候,仍舊不要忘掉奮發上進的雄心壯誌;這樣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有作為的英雄好漢。
  三不----
  不昧己心,不盡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
  【大意】不蒙蔽自己的良心,不作絕情絕義的事,不過分浪費物力,假如能作到這三件事,就可以為天地樹立善良的心性,為萬民創造生生不息的命脈,進而為後代萬世子孫創造永恒的幸福。
  三有---
  閑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暗中不欺隱,明處有受用。
  【大意】在閑暇的時候,不要輕易放過寶貴的時光,最好要利用這段時間為以後的事情作一些準備,等到忙碌起來就會有受用不盡之感;當平靜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以便為日後擔任艱巨工作作些準備,等到艱巨工作一旦到來就會有應付自如之感;當你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沒有任何人看見的地方時,也能保持你光明磊落的胸懷,既不產生任何邪念,也不作任何壞事,如此才能使你在眾人麵前受到人們的尊敬。
  三要----
  風斜雨急處要立得腳定,花濃柳豔處要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要回得頭早。
  【大意】在動亂時代局勢急遽變化時,要把握自己的腳根,站穩立場,才不致於被時代的雄濤巨浪所吞噬;處身於姿色豔麗的女人群中,必須把眼光放得遼闊而把持自己的情感,才不致於被美色所迷惑;當事情發展到危險階段時,要急流勇退猛回頭,以免陷入泥濁中而不能自拔。
  三心----
  靜中念慮澄澈,見心之真體;閑中氣象從容,識心之真機;淡中意趣衝夷,得心之真味。觀心證道,無如此三者。
  【大意】一個人隻有在寧靜中心緒才會像秋水般清澈,這時才能發現人性的真正本源;一個人隻有在閑暇中氣概才像萬裏晴空一般舒暢悠閑,這時才能發現人性的真正靈魂;一個人隻有在淡泊明誌中內心才會像平靜無波的湖水一般謙衝和藹,這時才能獲得人生的真正樂趣。大凡要想觀察人生的真正道理,再也沒有比這種觀人之術更好的了。
  三天----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勞我以形,吾補吾心以逸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
  【大意】假如上天不給我許多福分,我就多作些善事來培養我的福分;假如上天用勞苦來困乏我,我就用安逸的心情來保養我疲憊的身體;假如上天用窮困來折磨我,我就開辟我的求生之路來打通困境。假如我能做到以上各點,上天又能對我如何呢?
  三不宜一一
  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則危;能事不宜盡畢,盡畢則衰;行誼不宜過高,過高則謗興而毀來。
  【大意】一個人的爵祿官位不可以太高,如果太高就會使自己陷於危險狀態;一個人的才幹本身不可以一下子都發揮出來,如果都發揮出來就會由於江郎才盡而陷於沒落狀態;一個人的品德行為不可以標榜太高,如果太高就會遭到無緣無故的毀謗和中傷。
  三個一----
  有一念犯鬼神之禁,一言而傷天地之和,一事而釀子孫之禍者,最易切戒。
  【大意】假如有一種邪惡的觀念觸犯了鬼神的禁忌,或者有一句話破壞了人間祥和之氣,或者作了一件傷天害理的事而為後代子孫留下禍患,所有這些都必須特別加以警惕,絕不能去做。
  三以----
  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薰蒸之;遇傾邪私曲之人,以名義氣節激礪之,天下無不入我陶冶中矣。
  【大意】辦事一旦遇到狡猾詐欺的人,就要用赤誠之心來感動他;一旦遇到性情狂暴乖戾的人,就要用溫和態度來感化他;一旦遇到行為不正自私自利的人,就要用道義氣節來激勵他;假如能作到以上幾點,那全天下的人都會受到我威德的感化了。
  三本----
  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卑者自隘;風花雪月本閑,而勞攘者自冗。
  【大意】歲月本來是很悠長的,可是那些奔波忙碌的人卻自己覺得時間很短促;天地本來是很遼闊的,可是那些心胸狹窄的人卻把自己局限在小圈子裏;春花秋月本來是供人欣賞調劑身心的,可是那些熙熙攘攘的人卻認為這是一種多餘無益的事。
  三不是----
  飲宴之樂多,不是個好人家;聲華之習勝,不是個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個好臣士。
  【大意】經常舉行酒會宴客作樂的,絕對不是一個正派人的家庭;喜歡靡靡之音和愛穿華麗豔服的,絕對不是一個正派的讀書人;名利和權位觀念太重的人,絕對不是一個好官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