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感歎山水奇觀,往往表於詩詞歌賦的溢美之詞,而高爾夫運動中,山水的景致,設計師運用到了極致,高山變成了落差巨大的果嶺,平湖變成了果嶺前障礙,還有長草的陷阱……因為這項運動,山水變得立體,變得有形,而行走於這方天地間,人不再是遊人過客,而是身臨其境的參與者。
都說高球如人生,俯仰皆感悟。低頭與抬頭,本是兩個再簡單的動作,但在高爾夫運動中,卻是一套動作的起點與終點。低頭,看球,預判揮杆;抬頭,看球,等待結果,俯仰之間,便是一杆動作的完成,然後在進入下一個俯仰動作,如此往複,直至洞終……低頭,是起點,也是過程。
起杆—引杆—下杆—揮杆,這四個動作,都是在低頭中完成的,高爾夫常言“永不抬頭”,是要在揮杆之前,排除雜念,專注當下。
因為球場策略千差萬別,左路沙坑水障,右路曲折蜿蜒,一直抬頭,就會被眼前的景致所迷惑,雜念叢生,低頭,看球,會清楚的記得自己要做什麽,就像人生眼前的坎坷、障礙、迷途,唯有在埋頭瞬間,才能看見自己的內心,想要什麽,然後做出行動。
低頭,是韜光養晦,蓄勢待發。
揮杆的距離和角度,推杆的精準和力度,往往經過上萬次的練習,這既是職業球手的日常,也是業餘球手的努力,寒來暑往,晨昏相伴,在球場風光的背後,是一個人在練習場默默堅持練習的結果。在沒有達到山頂前,上山總是一路低頭的。
一個高爾夫人的自覺與自律,在於低頭審視自我,埋頭刻苦堅持,當我們低頭時能了然於心,那麽抬頭就會平和從容,不會茫然失措。
抬頭,是終點,也是開端。
如果低頭時排難解惑,那麽抬頭,則是側眼旁觀。當一杆揮下,所有的一切都將塵埃落定。無論球在天空飛行,或是綠地滑行,我們目之所及,都將不止於果嶺上的一個洞口,學會接受與放下,並能保持前行,才是抬頭的意義所在。
抬頭,是寧靜致遠,謀定而動。
在抬頭中學會正視自己,無論這一杆是好是壞,抬頭見天地,心胸舒展,眼前便是另一番景象,一杆終了,便是下一杆的開端。
俯仰天地,山水皆氣度,一場高爾夫的收獲卻遠不止於此,一生的高爾夫更是難以衡量和感悟,俯仰間,下一杆又是另一番天地。
Off Shot 宋代邵雍《病亟吟》
生於太平世,長於太平世。
老於太平世,死於太平世。
客問年幾何,六十有七歲。
俯仰天地間,浩然無所愧。
梅花詩
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
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歎彌彌。
天地相乘數一原,忽逢甲子又興元。年華二八乾坤改,看盡殘花總不言。
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立花春已非。
胡兒騎馬走長安,開辟中原海境寬。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
漢天一白漢江秋,憔悴黃花總帶愁。吉曜半升箕鬥隱,金烏起滅海山頭。
雲霧蒼茫各一天,可憐西北起烽煙。東來暴客西來盜,還有胡兒在眼前。
如棋事事局初殘,共濟和衷卻大難。豹死猶留皮一襲,最佳秋色在長安。
火龍蟄起燕門秋,原璧應難趙氏收。一院奇花春有主,連宵風雨不需愁。
數點梅花天地春,欲將剝複問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為家孰主賓。
砍柴的砍了一天柴累得要死,他看見釣魚的擱那一坐就能釣到魚,於是上前問:能釣到魚嗎?答:能。問:不用魚餌能釣到嗎?答:不能。問:魚因為要吃東西結果被害,人因為要吃東西結果害了魚,同樣都是吃東西,一個被害,一個獲利,為什麽這樣呢?
釣魚的一聽,知道砍柴的沒事找事呢,需要好好給他上一課才行,於是就釣魚這件事扯出了宇宙人生的大道,這就是非常著名的《漁樵問對》,作者北宋邵雍。
邵雍是北宋著名的理學家,他早年讀書甚多,遊曆甚廣,後以李之才為師,學習《河圖》《洛書》,對易學的研究登峰造極,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漁樵問對》、《梅花詩》等,其中《梅花詩》被後人視為一首預言詩,並稱其成功預言了北宋南宋以及元明清的曆史。關於預言的內容這裏不做研究,隻說邵雍的詩的確簡單又豐富,讀起來朗朗上口又蘊含著無窮的意境。
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邵雍《山村詠懷》
作為易學的頂尖人物,邵雍喜歡在詩裏加入一些術數的元素,使得他的詩又有些神秘,比如上麵的《山村詠懷》,再如下麵的《人生一世吟》
前有億萬年,後有億萬世。中間一百年,做得幾何事。又況人之壽,幾人能百歲。如何不喜歡,強自生憔悴。——邵雍《人生一世吟》
神秘之中帶有灑脫,已然領悟大道,還有什麽可煩心的呢?
歡喜又歡喜,喜歡更喜歡。吉士為我友,好景為我觀。美酒為我飲,美食為我餐。此身生長老,盡在太平間。——邵雍《歡喜吟》
邵雍享年六十七歲,在生命的最後一年,他用一首詩對自己的一生做了總結:
生於太平世,長於太平世。老於太平世,死於太平世。客問年幾何,六十有七歲。俯仰天地間,浩然無所愧。——邵雍《病亟吟》
對邵雍的介紹到此為止,回到開篇說《漁樵問對》。《漁樵問對》全完下來不到一萬字,這麽少的文字能講明白宇宙人生的大道嗎?我們一起來看看。砍柴的拋出第一個問題:同樣都是吃,魚死人活,這是為什麽呢?針對砍柴的瞎扯淡,釣魚的最開始是拒絕回答的,他說:你一個砍柴的怎麽那麽多事呢?但後來想到一會還要用他的柴煮魚,於是放下身份娓娓道來:人和魚其實沒什麽兩樣,看你站在什麽角度看問題了,站在魚的角度來看,魚不吃食物就會被餓死,吃食物也不一定會被釣,因此餓死是肯定的,被釣是概率性的,所以它要吃,站在人的角度來看,在大江大海上釣魚也是很危險的,而且也不是每次都有收獲,釣不到魚也要挨餓,因此人和魚一樣,都是被吃所害,哪裏隻有魚受害而人獲利呢?
這一問一答可稱為“人魚之辯”或“利害之辯”,世上事多是如此,人往往容易看到他人的獲利而看不到他人的付出,站在不同的角度才能看到不同的風景。
砍柴的來了興致,繼續問:你燒魚必然要用到我的柴吧?答:你知道我要用你的柴,但你卻不知道為什麽我要用你的柴。如果沒有火,你的柴就是堆積如山又有什麽用呢?問:願聞其詳。答:柴是火的本體,火是柴的功用,柴沒有火就喪失了作用,火沒有柴就沒有了根本,二者缺一不可,就像我這條魚,沒有火來煮就會發臭腐爛,無法食用,它的存在也就沒有了意義。
這一問一答可稱為“薪火之辯”或“體用之辯”,現實生活中,萬事萬物都既有體又有用,隻看到體或隻看到用甚至以體代用都是片麵的。
砍柴的接著問:你釣魚需要用什麽裝備?答:魚杆、魚線、魚漂、魚墜、魚鉤、魚餌。問:有了這些裝備,就一定能釣到魚嗎?答:沒有這些裝備肯定釣不到魚,有了這些裝備也不一定能釣到魚。前者是分,後者是命。問:什麽是分,什麽是命?答:人力所能控製的是分,人力不能控製的是命。就像釣魚,裝備沒有置備齊全導致沒有釣到魚,那是他沒有盡到分,裝備置備齊全了還是沒有釣到魚,那就是命了。該不該,是分,幸不幸,是命。作惡之人享福,那是命,遇禍,則是分。行善之人遇禍,那是命,享福,則是分。
這一問一答可稱為“漁具之辯”或“分命之辯”,命這個東西到底有沒有,沒人能說清,但邵雍先生的分命論倒聊可自解,該盡的分還是要盡,能不能得到好結果就看命了。
砍柴的又問:我經常砍柴扛柴,扛一百斤都沒有問題,再加十斤就背不動,傷到身體,這是為什麽?答:我不是砍柴的,對砍柴扛柴之事不了解,還是以釣魚來說吧,我有時候會釣到大魚,魚的力氣很大,拉又拉不上來,放棄又舍不得,來來回回花了好長時間才把魚弄上岸,有幾次差點被帶入水中淹死,這就不僅僅是傷到身體了。魚和柴雖然不同,但因貪心而使人受傷卻是一樣的。一百斤是你的力量所能承受的,雖然多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在一百斤以外,就是一毫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更何況十斤呢?
這一問一答可稱為“負薪之辯”,為人做事一定要量力而行,超出能力範圍之外的事少做,做多了必然傷身,此一條可為養生者鑒。
以上四問四答隻是《漁樵問對》中最為易懂的,樵者以平常事問,漁者以平常事答,所問所答不超過魚和柴,但背後的道理卻深,除此之外《漁樵問對》中還有更深刻的關於宇宙太極、人鬼神魂之辯……。
高爾夫的起源:12世紀、少なくとも14世紀には「????」は、日常生活の中に入り込んでいたとされる。????の起源には、二説ある。一つは、紀元前1世紀頃、???で行われていた”paganica”で、曲がった棒に石の重り(????の代わり)を付けて、羽根、又は羊毛を詰めた????を??????に向かって打つ遊びだ。???の??????侵攻に伴い普及したとの説だ。
もう一つは、11世紀、中國宋時代に興じられた ”Chuiwan”(捶丸)で、地麵に掘った穴に????を入れる????だ。????????に近いか。?????によって歐州に伝えられたと主張する。上限10本の????、土盛りした四角い競技???と複雑な??????????、????の位置を示す????な?????、厳格な?????、確かに近代????に近い????である。
英語の ”Golf” は、????????語の ”Goff” に由來し、それは?????語の ”kolf” 又は ”kolve”に帰するというのが、????????の主張だ。”kolve”は?????語で "club" を意味する。1297年から?????のLoenenで”kolven"が毎年開催されたとの記録もある。
????(GOLF)の文字が初見されるのは、1457年3月6日、????????國王??????2世が????に熱中する國民に武芸に勵めと禁止したとの記録だ。そして、1502年國王??????4世が禁止令を撤回し、????の大躍進が始まっ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