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令和違和奈若何(2)希諾莫托日本國

(2022-02-10 21:19:18) 下一個

  希諾莫托(Hinomoto,日之本)、“日出國”是最古日本人的初衷,但中國卻賜予其不同意味的國名:“倭奴國”。那是東漢光武帝給賞賜的。《後漢書》中清清楚楚地記載有光武帝賞賜給了前來朝貢的倭國使者一枚刻有“漢倭奴國王”五個字的金印。而這枚金印現在就陳列在了日本福岡市博物館!在“倭奴國王”前麵加一個“漢”字,就表明了“倭奴國”是漢帝國的一個藩籬小國。得到了這枚天朝皇帝賞賜的金印,當時倭國上上下下歡天喜地,為成為漢帝國藩籬國而感到無限光榮。現在的日本學者無法否認光武帝賜“漢倭奴國王”金印的事實,但他們糾結於“倭奴”這兩個字。中國古代造字,有形聲、指事、會意等六法。這個“倭”字,是專門為日本人量身定做的,單人旁指“人”;“委”字是從“矮”字中拆移過來的。不用說,“倭”,就是指猥瑣矮小的人。這個非常紮心。
  為此,現代日本人一個勁地辯解說事實不是這樣的,事實不是這樣的。他們說,“倭”,是因為日本使者說“我”字,被中國皇帝聽岔了,寫成了“倭”字;日本使者稱自己的國家為“我國”,中國皇帝又寫成了“倭國”……現在的日本學者不想再用“倭奴國”這個稱呼,在公元607年向隋煬帝朝貢時,讓貢使團的首領小野妹子給隋煬帝遞上一封奏書,奏書中出現了“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的說法,流露出了想改國名的心思。唐人張守節在723年所撰《史記正義》裏提到:“倭國,武皇後改稱日本。”即“日本”一名,是中國女皇帝武則天賞賜給他們的。
  現存於西安,刻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的遣唐使井真成的墓誌銘也可以作為旁證。其上麵赫然寫有井真的國家“國號日本”。
  就因為“日本”國名是中國皇帝賞賜的,現代有些日本學者非常不爽,有一段時間,他們吵得非常厲害,反對使用“日本”這個國名。

  日本人將中國的石灰漆引進後,取了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名字。
由石灰“Shihui”日語發此音難便簡易發音成了“Shikkui”,一個“H”換成了“K”的“促音”,因為“石”乃“入聲”字,日本多為引起促音變。由“shikkui”便套上新的漢字“入聲”的“漆”十“喰”便成了“漆喰”。甚至將“Shikkui”通過整容、豐胸、塗脂、抹粉變成了“SHIQUI”。似乎就脫凡超俗入高科技產品之倒了。但無論多麽想“脫亞入歐”,屬於黃皮膚的亞洲人與歐洲白人還是有區別的。
  一種硝石灰塗料,石灰為原料當然是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與石化產品的油漆、塗料相比對環境保護更好。但若將其拔高,牽強為防新冠病毒的材料或更多的功能,甚少現在缺乏科學數據的依據。
  在漢光武帝麵前稱“我國”,被賜以國名“倭奴國”(我wo→倭wo),被武則天準更名為“日本”國名後興奮了上千年,現在又覺得有辱“獨立性”,連國名都是別國取的,右翼分子又芒刺在背,蠢蠢欲動了。除非永遠不使用漢字來表示國名,如許多城市的複雜漢字都以取消其表記隻用假名標識了。但做為漢字使用國家還會以漢字稱他們的國名、地名的。猶如“漢城”改為“首爾”,無非就是滿足一些保守派的意念而已。日本還能改成“佳朋”,屆時人們又會念成“假朋”了吧!或同一日本表示,日本人會自稱
“Hinomoto”(希諾莫托)……。


   以力量改變現狀
  力による一方的な現狀変更を認めないとの原則
  Change the status quo by force
  釣魚島,中日兩國相爭不讓,爭端不斷發酵,就現狀而言,中國沒有贏,日本
也沒有輸。在“國有化”之前,東京都時任知事石原慎太郎一場“購買”釣魚島的大戲——欲使釣魚島成為東京都的財產,呼籲民眾捐款。東京都收到捐款後一直將錢存在銀行,引起捐款者不滿,一些人提出要求歸還所捐款項。
  日本一直主張釣魚島“國有化”,企圖將釣魚島納入日本的版圖。釣魚島,又名釣魚台、釣魚山等,是中國東海海域上的島嶼,麵積約為3.91平方千米。釣魚島及其所有附屬71個島嶼的總麵積達到了近7平方千米,周圍海域麵積為17.4萬平方千米。2008年,精於算計的日本人,步步為營,不宣而戰,派遣日本艦艇實際控製釣魚島。中日兩國開戰,必有漁翁得利。在日本宣布釣魚島國有化後,沒有付諸武力,公布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海基線,將中國釣魚島的領海範圍、專屬經濟區範圍及地圖向聯合國遞交,然後再派遣海監船進行巡邏,正式與日本對抗。中國一直尋求輿論上支持,從未承認釣魚島是日本領土,這留下了相當大的操作空間。釣魚島爭端,直接受害的一方當然是中國,但造成這一切的,卻是美日近百年來的對角戲。當中國海監船巡邏,作為幕後真正直擊者的美國,終於願意出麵。美國卻在這個時候出現,在中國與日本之間積極斡旋,努力讓中國和日本之間爭端不進一步升級,就讓人們非常奇怪。盡管美國一直自詡為“世界警察”,但一直唯恐天下不亂,這次卻作為和平使者,讓人摸不著頭腦,不像美國一貫的作風。美國出頭,但並不意味著日本在爭端中落後,而是美國害怕中日之間發生真正的戰爭。不管戰爭結果如何,美國都會被日本拖下水。美國自己本希望通過美日安保條約,拉上日本遏製中國的發展。但這一次,精明的日本人借機將美國置於這種境地,讓美國在安全條約上表達自己的立場。為了安撫日本,美國不得不在某些方麵給予日本優待,這讓美國相當尷尬。日本與周邊國家都有領土爭奪,俄羅斯與日本之間的千島群島,韓國與日本之間的獨島,中國與日本之間的釣魚島。日本與俄羅斯之間是傳統矛盾,屬於戰爭遺留問題。俄羅斯事實上占領,同意歸還一半,但日本死要麵子,堅持要全部,俄羅斯也不慣著,就是不給。於是至今在千島群島上都有一個尷尬的“俄占”。與韓國之間是殖民問題,畢竟日方宣稱的主權,追溯至古代,也隻是那時候的半島政權朝鮮為了剪除日本在這座島嶼上的倭寇隱患,出兵驅逐,在半島被日本殖民統治之前根本不存在爭議。日本緊跟美國要對於中國進行圍堵和遏製,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蠢蠢欲動,是與美國背後的鼓動分不開的,美國就是要試圖通過所謂的“釣魚島問題”來製造緊張的局勢,這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不僅僅在“釣魚島問題”上拱火,在南海問題上也是如此,美國把自己當作了世界警察,要對各類的國際事務橫加幹涉,其實這是美國為了維持霸主地位的動作。

  ......在位的光武帝看到日本派來的使者們大都身材矮小,他們的國土麵積也很小,再加上當時他們是以一個下等的附屬學習國的身份來拜賀的,所以態度顯得有些卑微,光武帝就賜給了他們一個形象的名字“倭國”。當時初來的日本使者並不明白倭字的含義,他們隻是十分高興的覺得天朝皇子終於賞臉賜了他們名字,這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莫大的恩賜了。
  日本的使者們得到中國天子的賞名,興高采烈地回去跟他們的天皇複命去了,而在這期間他們仍然還未弄明白自己所得名的含義,隻道是自己終於得到了天子的恩賜,能夠依附於這樣一個天朝大國來發展,已經是自己極大的榮幸了。
  得名之後,日本與中國的往來也是愈加的頻繁起來,他們派來學習的使者也是越來越深入地了解到了中國文化的含義
  後來他們也弄明白了“倭”字的含義,所以開始對自己這個略帶嘲諷的名字有些不滿了,所以他們又再次派使者前來請求天朝皇子給他們改個名字。
  至到大唐統治者已經換為了唐太宗李世民,但是當時唐太宗並沒有太過在意倭國方麵改名的請求,也沒有再給他們改名。但是日本人並沒有就此而放棄,每當他們派使者來到中原,就都會就這個問題向一次次地提出請求。
  唐高宗即位以後,倭國使者覺得自己終於有機會得到另一位天子的垂憐,就又多次跑來請求唐高宗的賜名,但依然是敗興而歸。
  武則天作為中國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曆來都是被許多史學家重點研究的對象,但是在那樣一個男尊女卑等級劃分極其分明的古代社會中,作為一位女性,最終能夠登上最高統治者的位置上,其智慧和高明那是十分令人敬佩的。
  武則天的出身與家境是不錯的,而且她的父母對於她的教育方式也是十分開明的。雖然她是一個女孩子,但她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奉行什麽“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老一套。相反,他們十分重視對武則天的教育,從小就讓她學習讀書寫字,武則天自身也十分的聰慧好學,所以他也錘煉成了一位才氣滿滿的女子。他們聽說中國換了一個女皇帝。所以又承其所好地派來了一位容貌俊朗的使者來求改名。就在一場武則天設宴宴請各國使者的大聚會上,他們的使者又再一次趁著武則天把酒言歡的興致最高點,舉杯提出了改名的請求。
  微醺狀態的武則天一時興致高昂,也不好意思再拒絕他們的請求,所以就重新給他們賜名“日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