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新冠改變了人們的觀念(39)“禦節”年菜“哇瑟喰”

(2021-11-30 22:22:19) 下一個

   “哇瑟喰”(waseqi,osechi),先說“喰”,很多人覺得陌生,念半邊念作“食”(shi),但在漢語裏“喰”字隻有三種讀法“cān, sūn, qī”(餐,孫,期)。中國南方說吃飯也讀作“qi fan”,“吃飯”念作“期飯”(方言),吃也通“”。
      疫情之下,食材的物價上漲,人們宅居(巢籠)很少出門。外麵餐飲的人少了,專門製作“
哇瑟喰”(oseqi)的商家,年菜銷量減少,隻能漲價。一些有名氣的店鋪的一套“禦節”可達到十幾萬,甚至幾十萬日元。就如時下一些名貴清酒一瓶高達數十萬日元,讓人聯想其二戰後的日本通貨膨脹年代。
       中國人吃“年飯”,日本人吃“年菜”。中國人吃年飯熱熱鬧鬧,日本人的年菜冷冷冰冰(簡直就是冷菜拚盤一樣)。
    漢字是“禦節”本來是指一些季節(節氣)轉換時的主要節日。這些節日會有些慶祝活動與慶祝的料理,日本人將這些料理當作是個幸運的緣起(討吉利,Engi),所以這些為了慶典而做的食膳就叫做“禦節料理”。禦節料理 (日式年菜)是日本在節日時所做的特殊料理,特別是在過年時的主要料理,所以又稱正月料理,通常也隻說“禦節“(哇瑟喰,osechi)即可。
    日本的過年(明治維新前為天保曆正月初一,明治維新後改為陽曆1月1日)是自古以來認為要呼喚已回到山裏的田神(守護稻田使其豐收之神)所要慶祝的重大節慶。     
    本來在日本有人日(人日、jinjitsu)、上巳節(上巳、jyoushi)、端午節(端午、tango)、七夕(七夕、tanabata)、重陽節(重陽、chouyou)等五大節日,在這些日子都有推出禦節料理的習慣,意指五穀豐收,全家平安健康的祈福。而近代隻有正月的禦節還在流行。
      現代還保有一般的風俗習慣之固定慶典隻剩下過年(禦正月)。在現代禦節料理已大多是在除夕都先做好,為了跨年後的正月初三(三個日子,sanganichi)料理而已。準備新年菜肴的原因,還有“新的一年會使用到火,為了不觸怒火神”之說、有“新年避免火災”之說、有“為了讓主婦也在新年裏歇息歇息”之說,還有“為了讓大家不幹家務活,能好好休息”等等的說法。年菜(Osechi)所采用的材料有固定的菜蔬果豆類,菜肴名稱也各有豐富深厚的寓意。就像中國的過年吃發菜,希望一年“發財”一樣討個吉利,也播下希望的種子罷。
    如“鰤魚”(布瑞,歩力,補利),即:青甘魚、黃甘魚)
     在日本有許多伴隨著自身的成長,名字不斷變換,價格也不斷上升的魚。鰤魚(青甘魚-黃甘魚)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因此在禦節料理中放入鰤魚,祈願吃了鰤魚後能“有一番作為”、“出人頭地”。通常鰤魚和羅蔔、味噌、生薑等一起水煮,叫做“鰤魚大根”(buridaikon)。不過在禦節料理中登場的鰤魚通常會用“照焼”(日本汁燒、西京燒)的做法。是用味噌、醬油和白糖做好的醬料蘸醬後再燒烤而成。
     普通的禦節料理有以下食材:
    “絝羅麻美”(Kuromame,黑大豆),“咖足諾可”(kazunoko,幹青魚子(過年或辦喜事時吃的)),“她姿絝麗”(田作,(tazukuri,她姿酷麗),片口沙丁魚幼魚幹燥品,別名“果麻美”(gomame,鱓、五萬米、五真米、古女,小鯷魚幹)。
“塔塔基國寶”(tatakigobou:敲牛蒡煮物。先將牛蒡切好煮熟,然後用杵搗等敲打、錘,再沾著芝麻醋、添醋等一起吃)
     紅白“卡瑪播闊”(kamaboko;魚糕,紅白色搭配,自古以來在日本寓意喜事。關於為何紅白搭配紅白有很多說法,一般赤(紅)寓意去除邪氣,作為喜慶的象徵,白則寓意聖潔。)
   “達特瑪吉”(Datemaki,伊達卷),將蛋黃同研碎的魚肉,米酒拌在一起,厚烤製成簾卷狀的食品。日語“伊達”源於“伊達政宗”(Date Masamune),1567年9月5日-1636年6月27日),奧羽伊達氏第17代家督。仙台的藩主,其綽號“獨眼龍”,仿自唐朝名將李克用。喜歡穿著華麗的服裝突顯自己,後人以“伊達者”來形容好看、帥氣和浮誇的人和事物。安土桃山時代奧羽地方著名大名。獨眼卻玩“酷”戴上眼鏡,就像“佐羅”一樣,表示時髦的墨鏡(雖然不管用)但漂亮打扮。寓意新年新氣象加入新年菜肴。日語巻物(卷軸),形狀如同日本古代的卷書,寓意才華橫溢。
     由於蝦的形狀以及其長長的觸須,被說成”胡須長到直不起腰“,寓意健康長壽。
”乸孖姒“(Namasu:醋拌菜絲),把蘿蔔和紅蘿蔔切絲加入醋調料拌製而成。表示可喜可賀的紅白色組合。
   “酷麗金團”(kurikinton,粟金團,煮熟的紅薯製成紅薯泥,加入煮熟的栗子熬成的甜食)。日語“Kinton”指金團子,或者金被子。比作黃金塊,寓意“招財進寶”,內涵“財源滾滾”。口感甜,像糕點,很受小孩喜歡的新年菜肴。
    “昆布巻”(海帶卷):用海帶卷起鯡魚等魚燒煮而成。
     日語的“昆布”(kobu、konbu)諧音“Yorokobu,喜,喜悅”相通。在新年作為吉祥物用於新年菜肴,是十分貼切的“年菜”……。
      新冠病毒疫情延燒兩年之後下,猶如戰爭結束後,在一片焦土上重建家園,要經過物價瘋漲的過程,但當今日本的餐飲業卻因銀餐食種類不同價格有高有低。唯獨這“我色喰”(woseqi)的價格一路飛漲,貴得出奇,新冠著實改變了人們普通消費的“性價比”觀念。

      中國的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麵、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 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 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 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夜飯,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年尾除夕(大年三十)的闔家聚餐。在外工作的人都會在除夕來臨之前回老家和家人團聚。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對一家人來說最重要的一頓晚餐。
      日本人也重視年末的團聚,但程序就簡單得多。不過更多是喝酒吃菜看紅白歌星的“歌合戰”。然後就是吃“越年蕎麵”或年越麵,然後就去“初詣”,參拜神社。
    年夜飯是每年新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還講究很多寓意。傳統上年夜飯是在除夕祭祖後才食用。吃年夜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後才開飯等等。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春節習俗甚多,而一年一次的年夜飯充分地表現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借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來表達感激之情。事實上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古老的傳統也麵臨著嚴峻的挑戰,眾多迫於生活壓力不得不選擇過年不回家這也使年夜飯成為了空談。這一點中國和日本也越來越接近......。

      春節置辦年貨是中國尋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頭等大事,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耍的、供的、送的、幹的、鮮的、生的、熟的,總之春節所必須的物品,統名之曰“年貨”,而把采購年貨的過程稱之為“辦年貨”。日本的“年貨”就很簡單。如果百貨公司的“禦節”角落隻要預定好,過年之前都會寄送到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