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既打高爾夫,何懼帽子綠

(2021-09-22 13:45:33) 下一個

      既打高爾夫,何懼帽子綠。西方人怕口罩,中國人怕綠帽。
      在高爾夫球場,無論男女都喜歡穿戴得花花綠綠,因為是野外各種風險都存在,穿戴醒目惹眼更能夠讓人集中注意力,以免不必要的事故發生。在日本球場上經常見到許多戴綠帽子的球員。對於不打球的人來說,可能各種穿戴都可以,但“戴色帽子”度與中國球友就很有抵觸感。這種抵觸情緒比較起美國人怕戴白口罩來還根深蒂固。所以許多人為什麽對歐美人拒絕佩罩感到百思不解,如果疫情的發展需要人們必須戴綠帽子,估計很多中國人寧願感染也不願意成天戴上綠帽子在街頭遊走吧。要知道西人怕口罩,漢人怕綠帽!外國人不怕綠帽,有的藝人還專門將頭發染成綠色,對於綠帽子就更無所畏懼了。
      怕戴綠帽子這完全是中國特色的一大禁忌!
      當代學者鮑威爾(Chris Powell)及林斯泰德(Steve Linstead)在《社會裏的幽默-抗拒和控製》論文集裏指出過,許多笑話真實的意義乃是在於反映恐懼,借以加強和重塑道德的邊界,達到社會控製之目的。根據他們的理論,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中國人社會有關“戴綠帽子”的笑話極多,所反映的即是對妻子紅杏出牆的恐懼症。因此,這類笑話遂具有社會警戒與社會控製的作用。
      在中國,戴綠帽子是一個特定的符號:戴綠帽子,綠頭巾,古代本來指等級低賤,唐代官員把戴綠頭巾作為私刑,用以懲戒犯錯的服務官吏。 明朝規定伶人要戴綠頭巾、穿綠衣。 後來轉指配偶(妻或夫)有淫行者。唐代白居易的《懷微之》有詩句曰:分手各拋滄海畔,折腰俱老綠衫中,可以為證。唐代《封氏見聞錄》記載,當時地方官吏對犯人的名譽性處罰是“不加杖罰,但令裹碧頭巾以辱之”。
      幾千年的華夏文明史,就是一部禮樂史,在講究高下尊卑的古人那裏,衣服不可以隨便穿、帽子也不可以隨便戴的,從樣式到色彩,都是有明文規定的。
      在宋代,綠帽子就是被出軌,也被大家所熟識,例如水滸傳中,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蓮出軌西門慶,人們下意識的就會說,武大郎被帶綠帽子了,這就是潛移默化的原因。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蘇州有不逞子弟,紗帽下著青巾,孫伯純知州判雲:‘巾帽用青,屠沽何異?’”這說明在當時士人心目中,隻有屠夫商人這種最低下的人才會戴綠帽子。
      “烏紗帽”則起源自南朝宋年間(另有說東晉時宮中就開始流行)。有意思的是這頂“帽子”都是在朱元璋手上最後“定型”,成為一個具有特殊含義的詞。
      秦漢時期規定犯人穿一種特製的衣服,稱為“赭衣”,其色赤褐。班固《漢書•刑法誌》有載“奸邪並生,赭衣塞路”,可見至遲在漢代“赭衣”已為罪犯的代稱。
      三國時期的人物關雲長在民間雕塑、畫像或某些影視劇中,標準形象是“綠戰袍、赤兔馬、偃月刀,紫麵長髯,外加一襲綠頭巾”。據說是因為戰國時期的管仲打扮而誤解誤接到關羽身上的。管仲是春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本人執政能力極強,擔任齊國宰相之後,助齊桓公稱霸諸侯國,被譽為“華夏第一相”。在輔助齊桓公期間,為了給朝廷創收,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其中就有設置官營的娛樂場所。
《戰國策》:“齊桓公宮中七市,女閭七百”。《堅瓠續集》記:“管子治齊,置女閭七百,征其夜合之資,以充國用,此即教坊花粉錢之始也。”所謂的“女閭”,也就是咱們後世所說的青樓。因而,身為宰相的管仲又有了另一重身份,就是青樓業的祖師爺和保護神——白眉神。是祖師爺,當然要得到供奉,所以,明清之際的青樓中都供有“白眉神”管仲的畫像。“白眉神”管仲的形象是“頭戴綠巾、眉白而眼赤、長髯偉貌,騎馬持刀”,這樣貌與關公像非常相似。不知情的恩客進來看到一尊長髯偉貌、騎馬持刀的聖像,就錯以為是“武財神”關公像了。
       總而言之,在唐宋以前的中國人似乎並不那麽懼怕戴綠帽子。中國人對“綠帽子”有偏見,在西方文化中對口罩也具有著很大的偏見。因為福利製度完善,西方人從小接受的教育是“有病就要在家休息”,絕不會帶病參加工作或者學習,如果帶病出門,就會被所有人指責,承受社會輿論。另外一點,在有一部分西方國家的文化觀念中,往往隻有“病入膏肓”或是“罹患癌症”的人才會戴口罩。“戴口罩”在西方人眼中就是代表自己有病,更何況有病還要滿大街跑,這在西方的文化觀念裏是很惡劣的行為。所以他們堅持沒病就一定不能戴口罩。再就是在西方文化中,口罩往往會和“搶劫犯”、“恐怖分子”、“急救”等字眼聯係在一起,中國人可以把老外的這種心理理解為“讓我每天打扮成搶劫犯一樣生活”。因此,西方人物的正麵形象即使帶頭套也不遮住嘴部。西方人怕戴口罩,中國人怕戴綠帽,這是曆史造成的,是自己給自己套上的精神枷鎖……。

      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就戴過“綠帽子”,1945年毛澤東參加重慶談判時也戴過 “盔式太陽帽”是周恩來借給他的。清末民初時,很多歸國華僑或一些愛國人士都戴過,最有名的就是國父孫中山了,所以又名“中山帽”或“華僑帽”。在黃埔軍校內孫中山曾戴著這帽子和學生們合影,誇克禮帽(又稱拿破侖帽),有白色帽子,非常出眾。那時華僑在南洋地區比較多,而南洋地區越南人很喜歡戴這種帽子,所以後來又稱“越南帽”。但注意,越南帽和中山帽有很多細微的差別,比如帽簷寬度比例、帽簷平斜角度的度數等。

      漢人怕綠帽,西人拒口罩
      在歐美等國家,西方人不喜歡戴口罩是習慣性的,雖然他們知道口罩能夠隔絕病毒,但在它們的意識裏,隻有生病的人才需要戴口罩。
      在亞洲國家,口罩不僅可以預防病毒,還可以防霧霾、保暖、避免被人認出來等眾多功能,所以即使在平常,戴口罩也比較常見。
      歐美人之所以不戴口罩,是由多方麵原因造成的:口罩並不能100%隔絕病毒,但戴口罩能大幅減少傳染。口罩產能不足,普通民眾買不到口罩,歐美文化中,隻有生病才戴口罩,國家倡導普通人不戴口罩,戴口罩不方便等等原因很多。
      漢人怕戴綠帽子就有很深的文化背景了,唐宋以前,綠帽沒有特殊含義,唐宋至明清才形成了對綠帽子的偏見與恐懼……
    綠色世界,綠色低碳,綠色環保,綠色文化發展的今天應該給緣色帽子“正名”,“平反”了。特朗普為首的共和黨開始死活不戴口罩,民主黨號召戴口罩。中國有封建殘餘思想者寧死怕戴綠帽,部分年輕人為了趕時髦,不畏戴綠帽……(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