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咀日文嚼漢字(58)詩鍾各格

(2021-09-20 07:00:38) 下一個

      詩鍾,又名折枝詩。興起於清朝道光鹹豐年間。詩鍾兩字取“擊缽催詩”之意。是文人寓鍛煉敏捷才思於競爭(比賽)的一種遊戲。
      以前文人結社,圍坐一起,任意取兩字,分別鑲嵌在句子裏。因為字數取自七言,所以,就有了個詩字。鍾的意思是,用點燃的香燒一線。線上係著銅錢,下麵有一盤線斷銅錢落,其聲鏗然,稱為鍾。這就是詩鍾的來曆。
因此,詩鍾,肯定是七字,上聯和下聯都一樣,整聯共14字。詩鍾,是成聯。單獨一句,不成為詩鍾。
      詩鍾上聯的平仄隻有兩種:(1)平平仄仄平平仄 (2) 仄仄平平平仄仄。
詩鍾不僅是對聯,更是非常注重立意。無立意的詩鍾,叫做啞鍾。意思是敲不響,唱來沒有味道。所以,詩鍾,就必須有詩的格調用在對聯。鍾派,指詩鍾的派別,有廣東派和福建派之分。福建派使用七個字。廣東派就不那麽嚴格。“上聯:黑漆板,下聯:白粉牆”屬廣東派。
上聯:黑漆板
下聯:白粉牆    這個對聯沒有什麽意義。就是啞鍾,就是很平淡,沒有哲理和意境的聯。
詩鍾的格式有四種:分別是:合詠格、分詠格、籠紗格、嵌字格。
合詠格:指上下聯說的是同一事物。把題意,用對聯來表達。題可以是一字,也可以是N字。
舉例:
  合詠:硯
一夜案頭梅欲入,
十年寒窗鐵為穿。
  合詠:李白
天姥夢遊腰腳健
夜郎流放鬢毛蒼
合詠詩鍾的聯好比謎麵象暗喻。
分詠格:上聯詠一物,下聯另詠一物。上下聯各詠不是同一事物。分詠格和合詠格一樣非常忌諱在對聯中出現題目裏已出現的字。除非雙方事前有約定。
舉例
分詠---月/茶
半輪鐮影擎夜展(月)
一片紫砂潤香濃(茶)
如果題目中有關聯,分詠就有關聯。反之一樣。詞性,平仄也一定要相對應。合律也是必須的。其他格是以這兩種格為基礎的。所以需要首先搞清楚這兩格。
其實說的簡單一些,詩鍾隻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玩意境。一種是玩嵌字。
象合詠,分詠什麽的,玩的是古意,有時,玩的是諧趣。但正統詩鍾,以古意為尊。詩鍾和對句的上下聯不是一回事。
分詠中,上下聯說的是不同方麵。
合詠時,上下聯要求渾然一體。合詠可從同一角度,但語言要搭配得當。詩鍾隻限於七言。
分詠相對要簡單一些,就是上聯和下聯各用七字表達一種物象。注意句子結構和詞性相對就行了。
詩鍾有八個要點
1、句式單一(隻限七言)
2、對仗工穩
3、平仄和諧
4、用字講究
5、扣題嚴格
6、立意新奇
7、對法講究
8、用典均衡  (關於第八點,俺要特別說一下:不是詩鍾必須用典,是詩鍾可以用典。但這典必須化得開、化得清楚。用典而無化典,那還不如不用。)
另外,詩鍾有六個禁忌
1、忌“啞鍾”
2、忌“三腳鍾”( 以一物對兩物者,謂之“三腳鍾”。例如“風雲”對“皓月”,風雲為二物,而皓月則為一物。)
3、忌“跛腳鍾”(出比、對比,須湊合天然,銖兩悉稱,若一比堂皇,一比纖巧,一比如天,一比如井,彼此失衡,此為“跛腳鍾”)
4、忌犯題字
5、忌用疊字
6、忌偏離重心
詩鍾用字非常嚴格。以字字不落空,字字不能移易為佳製。除非是鑲嵌格詩鍾不可犯題麵字。但不可轉詠到題麵之同義或近義字詞上去。也不可以代替字,明點題意。題目字眼雖不能點明使用,但卻常以旁敲側擊影射之。詩鍾篇幅短小應該盡量追求新穎詩意,爭取出奇製勝。詩鍾就是等於謎麵,不看題,就知道你寫的是什麽。
詩鍾用典故和不用典故,一直就有爭論。不止詩鍾,以後的律詩也是如此。 
詩鍾的起因是什麽呢 ?早期時候,漢朝小圈子中喜歡用典故。當時通信和交通都不發達,用典故寫東西,就好像今天我們猜謎語一樣它屬於“比”的一部分。 比的是什麽呢?說白點,就是比誰的曆史知識多。這種謎語起於漢朝,不是誰都可以玩的,一般隻有士大夫玩。到唐朝的時候,有人把這種方式運用到詩中。到宋辛棄疾時,到達巔峰。自辛棄疾以後用典就少了。 為什麽少了呢?是大家都認識到:文學的生命在於創作。當然科舉考試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平時用用典沒關係,但考試的時候,是不主張用典的。典故歸納到背的一類中去了,創作的時候,用典故就逐漸少了。另有一種說法:就是說,隨著曆史沉澱越來越多,讀書寫字的人也越來越多典故自然就多了,所以就有反對的聲音出現了。今天,大家用不用典故,盡可自己決定用不為錯,不用更好。
接著,我們說一下籠紗格。
籠紗格的取名,當本自“碧紗籠”。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記載:王播少孤貧,寄食僧寺,倍受冷遇;後來做了官,重到故地隻見昔日題壁詩句,均被僧人用碧紗籠罩。感慨之後,寫了二首七絕。
其中一首的末二句是:
“二十年來塵撲麵,如今始得碧紗籠。”
另外,宋吳處厚《青箱雜記》記載了類似的一件事:魏野、寇準曾同遊僧寺,均有題詠。後又同至,隻見寇詩已用碧紗籠護,而魏詩則塵昏灰封。此時魏野尷尬的樣子,可想而見。同遊的一位官妓,比較聰明連忙用衣袂去拂拭。魏野就自我安慰地吟道:
“若得常將紅袖拂,也應勝過碧紗籠。”
李孟符《春冰室野乘》說是:“詩鍾之作,近世甚盛,有籠紗嵌珠二格。籠紗者,取絕不相幹之兩事,以上下句合詠之者也”。按此看來,籠紗格即是分詠格。是一種從分詠格中分離出來的一種特殊鍾格。這個格式與字謎有些類似,是以兩個單字為題,但題字不得見諸與字麵的一種格式。創作或遊戲時通過句子的營造,將題字暗藏於句中,達到一種隱而顯的效果。
籠紗的手法大概有三
一是影射法。通過與題字相關或相近的物事,將題字映襯出來。
比如:
紅·牆(籠紗格)
薜荔晚風勻礪粉,
海棠春雨濕燕支。
作者連用三種紅色的物事,將紅字襯出。

白.飲(籠紗格)
酒便可招陶靖節  
詩能無敵李青蓮
這個的下比用的也是同樣的手法。用“青蓮”與李白關連起來,映出“白”字。不過這種手法隨著籠紗與分詠的明確區分後,已經很少人再用 。大體上已經歸入到了分詠手法中。如果現在還有人這樣用法,大概會給人說出格了。在這裏說一下,隻是讓大家了解一下,曾經,這也算是籠紗。目前大家通常所說的籠紗格,實際上是指歇後法與闕字法。闕字法,就如前麵的兩比中的上比。
比如:
冠·苦(籠紗格)
驚夢下堂花不整,
謫居繞宅竹頻生。
能看出題字是怎體現出來的麽?把出處給大家貼上:雲鬢半垂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白居易《長恨歌》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琵琶行》。這樣一看就明白了,原來冠字是從花冠兩字中來。苦字是從苦竹兩字中來。也就是說,作者是選用了含此兩字的前人詩句,然後將其中題字隱去,再以詩中的字為主要用字(盡可能多用),將題字逼出。
同樣的:
無·血(籠紗格)
色汙羅裙翻酒夜,
貧搜藎篋顧衣時。
血色羅裙翻酒汙——白居易《琵琶行》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元稹《遣悲懷》。通過句中的血色兩字籠住血字,通過句中無衣兩字籠住無字。當然也不一定要用詩句,常用的四字成語或兩字熟詞也可以用。
二是歇後法。就是如歇後語似地。
舉個例子
漁·葉(籠紗格)
孤舟唱晚來彭蠡,
萬木驚秋下洞庭。
孤舟唱晚來彭蠡——漁。 萬木驚秋下洞庭——葉。就是個歇後語。將歇後的答案射題字
三是掉尾格。將題字安排在與句末相連處。
舉例
舞·封(籠紗格)
壯懷夜半聞雞起,
慈訓天涯寄鮓還。
掉尾法與闕字法的差別是:闕字格不補題字,句子也是完整的。掉尾法如果不將題字補出,句子就不完整。
再舉個明顯的例
高·賢(籠紗格)
嵇康為首竹林七,(賢)
範蠡居先吳地三。(高)
這種格式是最容易做的,也最容易猜出題字。但趣味性稍弱。初學可償試。籠紗格的方法就是這幾種。但要作到能熟練運用,則必須多做才能體會。
大家關鍵的是要消化分詠和合詠。籠紗格了解即可。
下麵說說詩鍾的嵌字格,也就是平時大家經常看到滴一唱、二唱、三唱……七唱,等等。
一唱,也叫鳳頂格。意思就是,把題目的字分別放在上聯和下聯的第一位置。隻要平仄對,題目的兩個字放在上聯、或下聯都可以。
比如:題目   月/風 七唱
一唱:鳳頂格
月******
風******
或者
風******
月******
二唱,也叫燕頜格。把題目的兩字,分別放在上聯和下聯第二字的位置。
比如:
    *月*****
    *風*****
或者
    *風*****
    *月*****
三唱,鳶肩格。把題目的兩字,分別放在上聯和下聯第三字的位置。
比如
    **月****
**風****
隻要平仄對,兩個字放在上聯、或下聯都可以。
四唱,也叫蜂腰格,把題目的兩字,分別放在上聯和下聯第四字的位置。
比如
    ***月***
    ***風***
第五唱也叫鶴膝格。
第六唱也叫鳧脛格。
第七唱也叫雁足格。
這就是一到七唱。根據幾唱,把字對號入座就成。這個唱,其實玩的是機智。通常來講,PK也好,或者酬唱也好,一般都是從一到七唱完。就是看誰的思維更敏捷,誰更能急中生智。通常在一到七唱的過程中要避免字義重複。
比如嵌字“月、山”一到七唱。
一唱:
     月華如水中庭瀉(這個“月”注重月光灑在地麵的清輝)
     山氣隨風萬壑流(山的氣勢雄渾)
二唱:
     殘月彎鉤迎北鬥(這個“月”注重說出月的形態是殘缺的、不圓的)
     蒼山柱杖送東君(注重山的形態麵貌蒼茫)
注意一下,第一個月,其主體在光輝;第二個殘月,更重其形;二唱中的“山”也與一唱中的“山”反映了不同側麵。
三唱:
     中天月色文君酒 (此處月指的是月光)
     野嶺山光太白詩
四唱:
     多情歲月凋霜麵(這個月指的是時間)
     老去關山罩雪裳
一到七唱,大抵如此。詩鍾裏麵,特別是一到七唱,最忌疊字。就是說盡量避免兩個字重複出現、相連。因為那樣就說不清到底是幾唱了。總之,不管怎麽樣,要盡量避免語意重複。最重要的是,詩鍾上下共十四字,字字都不能浪費。所以說,
一到七唱,注意兩點:
   1、避免語意重複
   2、避免疊字
至於意境,全在自悟。上下相輔相承即可。一至七唱中,不能唱兩個平聲字。至少有一個仄聲,就是一平一仄,要不然沒法唱。
現在,接著講另外幾種的格式。
   1、魁鬥格
簡單的說就是把字分別嵌在上聯首字和下聯末字。
我們還是以題目   月/風為例
    月******
    ******山       那我們從這格式中可以看出:詞格必須得有一個平音字,否則無法成立,對吧?那麽兩個平音字,可以成立嗎?回答肯定的,可以的。
好,我們得出結論:
   魁鬥格:
      (1)這個格,要嵌的字是兩個字;
      (2)兩個字中,最少有一個是平聲;
    2、蟬聯格。這個和魁鬥正好相反。即將兩題字分嵌於上聯尾字及下聯首宇。

還是月/山
      ******月
      山******
那麽,我們看看,如果此格,用2個仄音字,成立嗎?成立的。
   此格,兩個平音,就無法成立,對不?對。
那麽由此我們得出結論:
     蟬聯格:
     (1)、此格要嵌的字數是兩個
     (2)、最少有一個仄聲。
   3、比翼格。簡單的說,就是把兩個字相對嵌到聯中,位置不限。就像上麵的“月,山”那幾唱一樣,任何一個都可以看成是比翼格。兩個字同位相對即可。(注:此格,2平、2仄都可以,但必須以放1、3、5的位置。)
   4、湯網格。我們知道,上下聯首末各兩字,加一起共4個字。湯網,就是網開一麵的意思。就是把三個字,任意嵌在上下聯的首末。這樣會有一個位置不用嵌,網開一麵。
還是用剛才滴:月/山/風
    山*****月            
******風
或者
    ******月
   山*****風

   山*****月
   風******

   山******
   月*****風 
那麽,此格三平音,可以嗎?
看:
    平******
    平*****平  三個平聲也可以嵌這個格。
總之在嵌哪個格,都要考慮平仄的,考慮的多一些,可能就寬裕一些。拿湯網來說,三個平聲是最約束人的。因為隻有一種形式可以做:
         字******
         字*****字
上聯的末字應是仄,所以隻好避開,其他的三個字,任意嵌了。多一個仄聲,事情就好辦的多,可以選擇把這個字嵌在上聯的末字,同時也可以不嵌。
4、鼎峙格。這個格,也是要求嵌三個字。不能是兩個或者四個。
有這樣幾種格式:
       字*****字
       ***字***
       ***字***
      字*****字
三個字,一定有兩個字在一句的首末,第三字在相對那聯的中間形成一個三。而成鼎峙之格。如果三個平聲,隻能嵌成第二種。
還是以月/山/風為例:
     XXX月XXX
    山XXXXX風
   5、雙鉤格.雙鉤格 是嵌四字的。就是把要嵌的四個字,分別放在上下聯的首末。在合律的情況下,四個字可以靈活調動,這個很死的,沒有什麽餘地,至少得有一個仄音字。(注:此格,三個平音也可,一個平音也可,但至少得有1個仄音。)
以月/山/風/情,為例
   山*****月
   風*****情
    6、四皓格。這個也是嵌四字,但極其寬鬆。隻要這四個字散開,沒有任意兩個字相連就行。不管你放哪,就是全放在上聯或下聯,也不是問題,但就是不能挨著。這個是格式極為寬鬆的。當然全在上聯的話,必須得2個仄音字。
以月/山/風/情,為例
    山*風*情*月
    *******

    山**風**月
    情******
    7、五雜俎.五雜俎  這個和四皓格一樣,隻不過是嵌了五個字。規矩相同。四皓,就是嵌四字。五雜俎,就是嵌五字,隻要不連就行。
下麵總結一下“四皓”“五雜俎”,其實,還有一種包括它們的格,叫“碎錦格”。
8、碎錦格.碎錦格,就是這個意思,你隨便嵌,隻要不連。兩個字,三個字,四個字,五個字,都可以對,隻要不連。隻不過四個字以上的有自己的名字。四個字是叫“四皓格”,五個字的叫“五雜俎”。它們都是碎錦格的一種。那麽,到了六個字時,碎錦格要求嵌六個字時,就允許字相連了,這個特殊的碎錦格叫“六逸格”道理都是一樣的。
六逸,是嵌六個字。六逸格你隻要把這六個字,嵌到聯中,就OK。六字全連也可以,但必須得合律才行,聯格都是固定的,比較好理解,在上下聯當中,要嵌好這麽多字,還要有相應的含義是相當難的。(注:五個字以下(含五字),不得相連。六字以上隨意。)
七賢格和八龍格。顧名思義,就是嵌七個字和八個字了。這些都是碎錦格的其中一種。
在碎錦格中,還有一種形式:
9、雲泥格
雲泥格,是兩個字的格,要求相對也寬鬆。就是把字嵌到上下聯中即可。隻有以下兩種形式:
*字*****
*****字*
或者
*****字*
*字*****

“攤牌行動”(Operation Showdown)
上甘嶺戰役(朝鮮語:???? ??-??? ??/三角高地戰鬪-上甘嶺戰鬪、英語:Battle of Triangle Hill),是朝鮮戰爭後期僵持階段的一次主要戰役,為美軍“攤牌行動”(Operation Showdown)的一部分。1952年夏季,美第9軍計劃動用美國陸軍第7師,大韓民國陸軍第2師及第9師,奪取五聖山南麓的上甘嶺/三角高地及其鄰近的狙擊嶺,進而威脅五聖山,這次行動稱之為“攤牌行動”。
    聯合國軍的直接目標是一個高2公裏(1.2英裏)的森林山脊,位於江原道鐵原郡金化郡以北,朝鮮稱上甘嶺,韓國稱三角高地。這座山被中國人民誌願軍第15軍的精銳部隊106團占領。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裏,美軍和韓國國軍反複發動攻勢,試圖占領上甘嶺和附近的狙擊嶺。盡管擁有明顯的火炮與空中優勢,但不斷增加的聯合國軍傷亡導致襲擊在經過42天的戰鬥後停止,聯合國軍僅攻占狙擊嶺南峰,而中國人民誌願軍部隊最終依舊占領上甘嶺。
   此次戰役同時因單一戰鬥雙方士兵使用的手榴彈最多,數量破萬顆,成為世界紀錄。美方稱為三角山戰役(Battle of Triangle Hill),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國人民誌願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展開的一場著名戰役。“上甘嶺戰役”,韓國人則稱之為“狙擊棱線戰鬥”。前者使人難以確定這次作戰行動到底是一次戰役還是一次戰鬥,後者則明確地認為是一次戰鬥。將這次作戰稱之為戰役或戰鬥雖然隻有一字之差,但意義卻相差極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