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啟示錄:高球打得更遠,同組有人嫉妒
有詩曰:
莫道球員嫉妒深,
何堪老叟綠睛神。
一輪戰罷輸難服,
默默無言看記分。
高爾夫打球比別人更遠,引發同組球員嫉妒之情是常見的現象,不足為奇怪。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女人會嫉妒,男人一樣也會嫉妒。高爾夫球員之間球技不一樣也會產生嫉妒,當然每個人嫉妒的程度不同,嫉妒有淺有深,不同的人嫉妒的方麵也有所不同。有些嫉妒者往往不能容忍別人超過自己,比自己強,害怕別人得到自己無法得到的名譽、地位,利益,金錢等。在他們看來,自己辦不到的事別人也不要辦成,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別人也不要得到。比如有人嫉妒自己的同學,朋友或同事讀書學習成績好、待人處事,工作能力等比自己強,或嫉妒人家出身富有,是名門子弟,家裏有權有勢有錢,還有門當戶對令人羨慕條件較好的老公或老婆等。
程度較淺的嫉妒,往往深藏於人的潛意識中,不易覺察。當看到別人比自己強時,內心也許會有一點兒酸楚。而程度較深的嫉妒,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出來,如對能力本事超過自己的人會進行挑剔不滿,對於勝過自己的人會產生抵觸消極情緒,當看到別人某些方麵比自己強時,心裏酸溜溜的不是滋味兒,也許會產生一種包含著憎惡,羨慕、憤怒,失望、屈辱,傷心的複雜情感,更嚴重的甚至可能會導至對他人的誹謗,造謠,汙蔑,人身攻擊,身體傷害等。嫉妒心強的人同樣自卑心也極強。他們事事好勝,常想方設法阻止別人的發展,總想壓倒別人。比如有人在網上看到別人有才多產,或能寫各種不同類型的文章,而自己隻能顯擺自吹,班門弄斧,寫些風花雪夜,無病呻吟,或迎合小市民口味的男女情感情色貼等,於是就買通網管,讓網管千方百計封掉比自己有才華有知識的寫手,自己寫不出,還不讓別人發表文章,如萬維,流氓村網管等都是這類嫉妒者幫凶。最惡劣的嫉妒者就在現實生活中對他人設局毀掉對方,比如對他人投毒等。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是三國魏人李康的《運命論》的精辟論述。不過李康的《運命論》旨在探討國家治亂與士人個人出處之間的關係問題。他強調誌士仁人“蹈之而弗悔”,目的是為了“遂誌而成名”。不想這話今天竟成了中國人古來已是嫉妒成性的證據。
心理學家指出,忌妒和對抗的心理基礎是占有的欲望,而不是發展的欲望。通俗地講,占有的欲望是關注如何去占有一塊蛋糕中更多的份額,而發展的欲望是研究如何做出更大的蛋糕。好妒者認為,人隻要占有了該屬於自己的東西,就能獲得良好的自我價值感和自我感覺,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好妒者往往是屬於自我評價很低的人群。忌妒情感是不可避免的,但正確認識自己的忌妒情感,自覺避免消極行為是可以做到的。好妒者應該把別人的成功,別人的“好”視為對自己的鞭策和挑戰,從自我發展中提升自我價值感,而不是試圖以打擊別人來抬高自己。
好妒者應該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不良行為。那麽,被忌妒者該如何去做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呢?首先,你要把被人忌妒、被人孤立看成是成功的副產品,你若一無是處,豈會有人忌妒?正所謂:無人妒者是庸才。這樣想,遇到委屈時便不會著急上火,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其次,永遠不要試圖與好妒者們進行論戰,你無法得分,更無法贏得比賽。遇到他人對你的工作進行幹擾、搞小動作時,不要和他計較,不要報複,寬容和高姿態會給你贏得更多的分數。
上述方法可以讓你做到以理性的方式應對忌妒者的攻擊行為,但最佳的應對是努力做得更好,拉大與忌妒者的距離,這樣,別人的忌妒就轉化成為對你的欽佩。專家認為,如果你被人忌妒,說明你做得還不夠好!所以,當我們發現別人在忌妒自己時,我們一方麵應當高興,因為這證明自己很出色;另一方麵,別忘記更加努力提高自己。記得保持謙遜的舉止,這對那些見不得你好的人,也有一定的安慰作用。
你之所以被人忌妒受攻擊是因為你是領跑者,總跑在別人前麵,如果與人論戰或反擊,則耽誤了前進的時間與速度,攻擊者有可能乘勢超過去。所以,最佳之法為,不須理會,隻管拚命奔向目標,把與攻擊者的距離拉得越來越大,直到他再也夠不到你的影子,無可奈何地棄弓箭於地,所謂“哀莫大於心死”。如此,你會越走越輕鬆。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見不得你比他好的人,他們表麵對你不錯,心裏未必想的一樣。見不得你好,害怕你過好,你若比他優秀他們會想方設法拆你的台,你若比他富有他會眼紅,你若比他幸福他會難受,你若比他出色他會嫉妒你。背後玩陰招,安迪算計你。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隻會給你帶來傷害和麻煩。最好別交這樣的朋友,有不如沒有。
(人過五十五,不再年輕,步入晚年,適當的學“懶”一點,不必事事參與。適當的“冷漠”一點,不必人人搭理。懂得經營自己的生活,該刪的刪,該減的減,該丟的丟,該遠的遠。不入三地,給自己惹麻煩,不近二人,讓自己受傷害,努力把以後的日子,過得清淨舒服,餘生才會幸福。)
《運命論》原文翻譯白話文:治亂,是由命運決定的;窮達,是由天命決定的;貴賤,是由時機決定的。所以命運將要隆盛的時候,必定產生聖明的君主;有了聖明的君主,必定會有忠賢的臣子。他們彼此的相遇,不是互相訪求而是自然地走到一塊來的;他們彼此的相親,不是有人介紹而是自然地親密起來的。一人吟唱而另一人必定應和,一人謀畫而另一人必定聽從。彼此道德混同齊一,輾轉相合有如符契。無論得失都不會懷疑彼此的誌向,讒言挑撥也不能離間他們之間的交情,這樣然後才取得了君臣之道的成功。他們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功,哪裏僅僅是人為的呢?給予的是天,告知的是神,玉成的是命運啊。
黃河水清就有聖人誕生,神祠鳴響就有聖人出現,群龍出現就有聖人君臨天下。所以伊尹,原是有莘氏陪嫁的奴隸,卻輔佐商湯做了阿衡;太公,原是在渭水邊上釣魚的微賤老人,卻輔佐周朝做了尚父。百裏奚在虞國而虞國滅亡了,到秦國後秦國卻成了霸主,不是百裏奚在虞國沒有才能而到秦國後就有才能了。張良接受黃石公授與的兵書,誦讀記載了三略學問的書籍,然後用所掌握的學問遊說群雄,他說的話,卻像用水潑向石頭一樣,沒有一個人接受。等到他碰上漢高祖,他說的話,就像將石頭投向水中一樣,沒有一次受到抗拒。不是張良在勸說陳涉、項梁時就笨口拙舌,而在勸說沛公時就能說會道。那麽張良說話的技巧前後是一樣的,有人不明白前後結果不同的原因是由於不明白君臣所以合離的道理,君臣合離的原因,就像神明之道一樣。所以前麵提到的四位賢人,姓名被史籍記載,事跡應乎天事合於人心,這哪能用賢明愚昧來加以量度呢!孔子說:“聖人清明在身,氣度誌向如神。君臨天下的欲望將要來到的時候,神靈在為之開路的同時必先為之預備好輔佐的賢臣。就像天將降落及時雨時,山川為之出雲一樣。”《詩經》說:“中嶽嵩山降下神靈,生下了呂侯和申伯。就是呂侯和申伯,輔佐周朝成了中堅。”這裏說的就都是命運啊。
豈隻是振興主人的人,導致亂亡的人也是這樣。周幽王被褒姒惑亂,其反常怪異開始出現在夏朝宮庭;曹伯陽得到公孫強,跡象最初出現在社宮;叔孫豹寵信豎牛;禍亂在庚宗時就已造成。吉凶成敗,各按命運所安排的到來,都是不用尋求而自己就走到了一塊,不用媒介而自己就親密了。以前聖人受命於河圖洛書,說:以文德受命的人,七世九世後就要衰微;以武功興起的人,六世八世後就要重新謀畫振興之策。到成王將九鼎固定在郟鄏,占卜的結果是傳世三十代,享國七百年,這是上天所命令的。所以在幽王、厲王之間,周王朝的治國之道就大大敗壞;齊桓、晉文二霸之後,禮樂就衰落下來;文德浮薄的弊病,漸漸地在靈王、景王時產生;巧辯欺詐的風氣,在七國時形成;極端的殘暴,累積於終於滅亡的秦朝;看重文章風尚,在漢高祖劉邦時被拋棄。即使是仲尼這樣道德最高尚的人,即使是顏回,冉有這樣的大賢,以禮法為準繩大力推行文德,在洙水、泗水之間和顏悅色地教學,也不能阻止浮薄風氣的產生;孟軻、孫卿,那樣效法顏、回冉有和仰慕至聖孔子,從容奉行正道,也不能在末世發揮應有的維係作用。天下終於發展到大道沉溺的地步,而無法再加以援救。
像仲尼這樣有才能的人,其才能卻不合於魯國、衛國的需要;像仲尼這樣有口才的人,其言在魯定公、魯哀公那裏卻得不到施行;像仲尼這樣謙遜的人,卻被子西所妒忌;像仲尼這樣仁愛的人,卻同桓魋結下了仇恨;像仲尼這樣有智慧的人,卻在陳國、蔡國受到了委屈困厄;像仲尼這樣有德行的人,卻從叔孫武叔那裏招來了讒毀。其思想足以救助天下,卻不能比別人更尊貴一些;言論主張足以治理萬世,卻不被當時的國君信用;德行足以應合神明,卻不能在世俗間得到推廣。先後應聘於七十個國家,卻沒有碰上一個合適的君主。在各國之間到處急奔,在公卿之門遭受屈辱,仲尼就是這樣得不到君主的賞識。到了他的孫子子思,仰慕先聖之道、具備先聖長處但還沒有達到完美的地步,卻厚遇自己培養高名,其聲勢傾動了國君。他所遊曆過的諸侯國,沒有哪一個諸侯不駕著四馬大車登門拜訪;即使是登門拜訪的人,也還有不能坐上賓客位置的。仲尼的弟子子夏,是一個登上了正廳但還沒有進入內室的人。隱退告老在家,魏文侯拜他為師,西河地區的人們,恭恭敬敬地向其德行歸附,把他同夫子相提並論,而沒有一個人敢對他的言論妄加非議。所以說:治亂,是由命運決定的;窮達,是由天命決定的;貴賤,是由時機決定的。而後來的君子,固守著一個國君,歎息於一個朝廷,屈原因此而自沉湘水,賈誼因此而悲哀發憤,不是太過分了嗎?
如此說來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就在於他們能夠安於天命而自得其樂了。所以他們遇到困厄時並不生怨,居於高位時並不生疑。其身可以受到壓抑,而其思想卻不能受到損害;其地位可以受到排擠,而其名譽卻不能夠丟失。就像水,疏通它就成了江河,堵塞它就成深淵。升到雲上去就變成雨下落,沉到地下去就使土潤澤。本體清純用之洗滌萬物,不會被汙濁淆亂;在受到汙濁包圍的情形下救助萬物,其清純不會受到損傷。所以聖人身處困厄和顯達就像沒有區別一樣。
忠直的言行觸犯君主,獨立的操守不合世俗,事理之勢就是如此。所以樹木高出樹林,風肯定會把它吹斷;土堆突出河岸,急流肯定會把它衝掉;德行高於眾人,眾人肯定會對他進行誹謗。前車之鑒不遠,後來的車也繼續翻覆在前車翻覆的路上。然而誌士仁人,還要踏著忠直之路進行而不後悔,還要堅持獨立的操守而不肯失掉,這是為什麽呢?目的是要以此實現自己的誌向,成就自己的聲名。為求得自己誌向的實現,而在險惡的仕途上經受著風波;為求得自己聲名的成功,而經受著時人的誹謗議論。他們之所以身處這樣的境地,是有著自己的考慮的。子夏說:“死生是由命定的,富貴是由天安排的。”所以思想將要得到推行的時候,生命將要顯貴起來的時候,就像伊尹、呂尚在商代周代興起,百裏奚、張子房在秦國漢朝被任用,是不用追求而自然就會得到,不用追求而自然就能遇上的。而思想將要廢棄不用的時候,生命將要微賤的時候,難道隻是君子為之感到羞恥而不肯有所作為嗎?也是因為他們知道即使幹也是不會有什麽收獲的。
凡苟且迎合世俗之士,喜歡諂諛獻媚之人,按照貴人的臉色俯仰行事,在勢利之間曲折前行。貴人的意見不管對與不對,讚美之聲都像水流淌;貴人的言論不管可行與否,應對之言都如響之應聲。以窺看盛衰作為精神,以或向或背算作變通。權勢集於某人時,前往追隨就像趕集一樣踴躍;某人失去權勢時,背棄而去就像脫鞋仍掉。他們有話說:“聲名和生命哪一個更親切?獲得和喪失哪一個更有利?榮耀和屈辱哪一個更重要?”所以便鮮潔其衣服穿戴,誇耀其車馬侍從,貪求其金玉布帛,沉溺其音樂美色,左顧右盼自以為是得到好處了。隻看見龍逢、比幹失去了生命,而不想想飛廉、惡來也被滅掉了家族。隻知道伍子胥在吳國被迫用屬鏤劍自刎,而不警戒費無忌在楚國也被誅滅。隻譏笑汲黯做主爵都尉直到白頭,而不警戒張湯後來遇到了以牛車安葬的災禍。隻笑話蕭望之被迫自殺受挫於前,而不害怕石顯被免官自縊於後。所以這些通達知命者的謀慮,各人都是沒有留下餘地的。
那麽要問:大凡人們之所以奔走競爭富貴,是為了什麽呢?樹立聖人之德必須尊貴嗎?那麽周幽王、周厲王之為天子,不如仲尼之為陪臣。必須權勢嗎?那麽王莽、董賢之為三公,不如揚雄、董仲舒門庭冷清。必須富有嗎?那麽齊景公擁有四千匹馬,不如顏回、原憲檢束其身。是為財物嗎?那麽拿著勺到河邊飲水的人,不過飲個滿腹,離開屋子到外麵淋雨的人,不過淋濕身子,超過了這個需要的河水雨水,是無法再接受的。是為名聲嗎?那麽善惡記載在史冊上,詆毀讚譽流傳千年,賞罰由天神的意誌所支配,吉凶對於鬼神最明白,這本來就是可怕的。將要以此來愉悅耳目快樂心意嗎?譬如命禦者駕車遊覽五都的人,就可以看到天下的貨物全都陳列在那裏了;提著衣裳登上汶陽的山丘,就可以看到天下的莊稼像雲彩一樣多了;挽著椎髻的士兵守衛敖庾、海陵兩座糧倉,就可以看到小山一樣的糧食堆積在眼前了;插上衣襟登上鍾山和藍田,夜光、璵璠的珍貴就可以看到了。像這樣,東西特別的多,而歸自己所有的又特別的少;不愛惜自己的品節,卻愛惜自己的精神;大風驟起塵埃飛升,塵埃飄散卻不停止;六種疾病等在前麵,五種刑法跟在後麵;利害產生在左麵,攻奪出現在右麵;卻還自以為看清了生命和聲名的親疏,分清了榮耀和屈辱的主客呢!
天地的大德叫生長萬物,聖人的大寶叫地位。用什麽來守住地位叫做仁,用什麽來端正人心叫做義。所以古代做王的人,隻用他一個人來治理天下,不是用天下來奉養他一個人;古代做官的人,是利用官位施行他的義,不是因為利祿貪求他的官位。古代的君子,羞愧得到了官位卻不能進行治理,不羞愧能夠進行治理卻沒有得到官位。探究天和人的本性,考查邪和正的分別,權衡禍與福的門徑,最終得出關於榮與辱的謀慮,其區別十分顯然,所以君子要舍彼而取此。至於出來做官和在家隱處要不違其時,靜默和說話要不失其人。天體轉動眾星運轉,而北極星仍停留在老地方;璿璣像車輪一樣不停轉動,而衡星像車軸一樣仍居中執掌。既明白事理又知識淵博,以保全自己的節操,將這長遠的謀慮留傳下去,以安定保護好子孫,以前我祖先的朋友便曾這樣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