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覺醒年代觀後感(5)五個視覺,五種眼光

(2021-08-09 06:50:14) 下一個

     對於曆史人物應該從多個角度去審視,許多曆史學家、文學家看問題往往是站在自己當前的角度去看問題,多多少少會存在很多片麵、自私、短視等缺陷。就像在陳獨秀生活的年代“吳亦凡”一樣的人就不是一個新聞人物,而當今與吳亦凡一樣的年輕人看陳獨秀的年代就像玩慣了智能手機在讓他使用蠟紙油墨刻印一樣。
      看問題尤其是“五四時期”的曆史問題除了“五個視角”還應有“五種眼光”:
     五個視覺:
    一,上帝的視角,用上帝俯視人間,有一顆慈愛、和平的心態看待一切。這會讓很多事情化解和被包容,同時也更多從無我的角度去看問題,便於真正解決問題。
    二,宇宙的視角:站在浩瀚宇宙中,地球隻是一顆塵埃,同時,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也都是一個整體,我們應該共同協商來做一些事情,保護我們的家園,為子孫後代謀福祉。它會改變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用更廣博的胸懷和更寬廣的視野看待問題。
    三,時間線外視角:就是你退後一步,站在正在發生的時間線外,看著此刻發生、過去,慢慢成為一個點,然後被忘記。這個視角讓我們明白,事情在當時是很重要,但當你跳出時間線,其實這個事情與你關係也不大。
    四,未來的視角:站在未來10年、20年看現在這個事情,你會有什麽感想。他真的那麽重要嗎?也許到那時,你根本不會在記得有這個事情。
    五,臨終視角:這個視角很重要,能讓我們真正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我們每天都以這個視角來看待事物,那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最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因為,當在生命的最後一天真的來到時,我們會很坦然的接受,不留下遺憾。我們確實不能決定出生時的樣子,但我們可以決定逝去時的心情。
    看待事物,能從時間上跳出來,從時間線外看、從未來視角看、從臨終視角看是看到事物發展的遵循過程、看到我們內心的真實感受。從空間上跳出來,從上帝的視角看、從宇宙的視角看,能看到我們的物理地球是我們共同且唯一的生存環境,用無我的心態去麵對事物。
    也有人認為是,宇宙視角Le:這是最宏觀的視角。除了宗教信仰者,多數人承認,對於浩瀚的宇宙(或整個自然界)而言,普通人的生命實在太過渺小,構不成可以覺察到的、或體驗到的意義。不要說某一個人,就算是地球乃至太陽這樣的天體,於整個宇宙而言也是滄海一粟,其產生和湮滅都不會掀起一絲波瀾。普通人的個體生命對宇宙的意義,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是Le=0。
社會視角Ld:這也是宏觀的視角。對於整個人類社會、或某個國家而言,隻有個別的偉人或聖人才稱得上有明顯的影響力,孔子深刻地改變了中華文化傳統,毛澤東曆史性地改變了中國社會進程。而普通的老百姓,就是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老婆孩子熱炕頭,平平淡淡過日子,對國家的影響力微乎其微,也就是Ld≈0。
    集體視角Lc:最常見的集體或組織,對學生而言是班級,對成年人而言是同事,當然還有各種微信群QQ群等等。在集體中,我們究竟有多重要?這取決於自己在這個組織中的位置。假如我是班長、總經理、群主,能夠發號司令、一言九鼎,甚至如同馬雲之於阿裏巴巴,那我存在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事業型的人士可以在這個層次找到自己人生的巨大意義。通常情況下的普通人,僅僅是身處基層的小兵小卒,人微言輕。對於多數草根蟻族來說,在集體這個層次,找到的隻能是微弱的意義,如果還時不時地跳槽、調換組織,更難以得到穩定的意義滿足。所以Lc可大可小,少數人大多數人小,因人而異。
    親朋視角Lb:包括身邊最親密的親人、親戚、閨蜜哥們、老同學老鄰居,就是那些長期交往、與自己生活直接相關的人,我的生命對他們有著顯然的意義。
    基於人際關係的規律,社交距離越近,意義或價值就越高。中國人的優良傳統就是極度重視親鄰關係,從中獲得生命的動力。歐文亞隆也說,人際之間的愛,是治療無意義焦慮和死亡恐懼的良藥。
    自己視角La:我的生命對我自己來說無疑也十分重要。人類的進化,分離出一個精神自我,來觀察現實中的自我,對現實自我的所作所為做出評估,如同人照鏡子,這一點是人之所以會追求意義的根本原因,也是人與動物的最重要區別。精神自我評估現實自我的行為,認為有意義的就會激勵自己繼續前進,認為無意義的就會質疑猶豫,若找不到滿意的答案,行動就會慢慢停滯下來,如果勉為其難地前行,則可能會造成身心的分離,即埃裏克森所說的“同一性危機”,偏離嚴重的會產生心理神經症。
    日本人推崇五種眼光(五目):蟲之目,鳥之目,魚之目,蝙蝠之目,狼顧之目。
“蟲之目”,即對該事物非常注意的視點仔細觀察,微觀世界隻有當時當地現場參能開到的事物跡象。
“鳥之目”,就像空中飛翔的鳥一樣從高處往下看的俯瞰一切之眼光看問題,蟲從至近處觀察,而年從高原出瞭望可以複合性地綜合理解事物的全過程。
“魚之目”,就像魚在水中隨水流而遊動把握住時流的眼光。視點一變人們的心境也會變化從各個角度看問題的觀點。
 “蝙蝠之目”,蝙蝠既不是鳥類,也不是昆蟲,而是唯一真正具有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 它們在黑暗中飛行,並不是靠視覺,而是靠聲納係統,利用口和鼻發出的一種人耳聽不到的超音波,碰到東西後產生的回音,而知道前麵的狀況。人倒立幾分鍾就會頭疼難受,蝙蝠在隱蔽場所倒掛著休息,也是躲避敵害的一種方式。蝙蝠的主要天敵是猛禽,當它白天休息的時候,鳥類正在活躍,因此它需要找個猛禽難以到達的地方睡覺。此舉也減少了與鳥類的競爭,蝙蝠選擇的休息地都是鳥類不太可能築巢的地方。蝙蝠是倒著看世界的,晚清民初人辜鴻銘,精通中學西學,能操多國語言,一生獲了十三個博士學位。 “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的晚清民初人辜鴻銘,精通中學西學,能操多國語言,一生獲了十三個博士學位。那時的西洋人聲稱:“到北京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辜鴻銘就有這種“蝙蝠之目”。

      有則故事說:一次,在公共汽車上,辜鴻銘竟然倒拿著報紙看,而且看得有滋有味。周圍的英國人,個個笑得不亦樂乎,還嘲笑這個鄉巴佬,根本不懂英文,等他們笑夠了,辜鴻銘才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淡淡地說,“英文太簡單了,不倒讀簡直沒意思。”
   “狼顧之目”: 一部三國史可看到最後的勝利者就是司馬懿。“三國歸晉”,所有的英雄豪傑都“俱往矣”而笑到最後的就是司馬懿。傳說司馬懿就有狼顧之相,就是身子不動腦袋能夠完全轉到背後,不知道是不是司馬懿真的就像狼一樣腦袋直接轉向後方而身體兩肩不動。古人認為這種奇怪特征的人內心凶險,有一種說法是這“狼顧之相”表示有狼的野心、狡詐而已。 然而對於外界的認識有這種“狼顧”之目光者是重要的觀察世界的手段。不用掉頭就能看到身後之事,不能說不是一種特異功能。很多英明的領導人不用回頭就可洞察知道身後有人搞“陰謀詭計”這不是“英明”又是什麽。

(略)

鳥之目,蟲之目,魚之目,蝙蝠之目,狼顧之目

若以讀書的視角看去,其精彩看點,是他的背書怪才。
一八六七年,十歲的辜鴻銘,跟隨他的義父布朗,從南洋馬來半島前往英國愛丁堡,以背誦彌爾頓的《失樂園》開始西學。義父開講,他跟著背。總共六千五百多行的無韻詩,很快就背得滾瓜爛熟。接著,他又背熟了《複樂園》等偉大詩篇。
多年後,他的老友梁敦彥聽說他六十多歲還能一字不落地背誦《失樂園》。就直言道,如現在你年輕二十多歲,我信。可你已這把年紀了,說說還行,不背也罷。老辜當即從架上取下一本《失樂園》,以一口流利的英語,一字不差流水般地背將起來。
在愛丁堡,辜鴻銘他們爺倆邊講邊背地背熟了莎士比亞戲劇,又開始背誦歌德的《浮士德》。
那時,辜鴻銘不懂德語。布朗就說一句,辜鴻銘照著背一句。老少二人在手舞足蹈中,咿哩哇啦地終於把這部《浮士德》背得溜熟。布朗再逐字逐句講解,時而德語,時而英語,父子們談笑風生意趣盎然,《浮士德》也就裝進了辜鴻銘的肚皮。
一年後,辜鴻銘就讀於愛丁堡大學。以後,又求學德國萊比錫、法國巴黎,接受西洋正式教學,終成精通西學之人。單單語言一門,就通曉九種語言。

    《覺醒年代》、《大浪淘沙》、《開天辟地》、《建黨偉業》、《光榮與夢想》、《開國大典》、《星星之火》......。
    《覺醒年代》以如椽巨筆生動描繪了從1915年到1921年6年中社會文化思潮風雲激蕩的曆史嬗變軌跡,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成立所植根的思想文化基礎與社會背景,生動展現了覺醒年代人民選擇社會主義的曆史必然。該劇厚重恢弘的藝術特色恰如其貫穿全劇的版畫影像風格,與全劇深刻豐厚的精神內蘊互為表裏,借2020年歲首播出的先機,更使其甫一播出就贏得巨大關注,也引發諸多思考。展現覺醒年代思想文化與社會變革的深層機理。《覺醒年代》是一部探尋中國共產黨建黨初心的史詩性作品,藝術地再現了新文化運動新舊文化交鋒,誌士仁人圍繞救國之路對各種新思想、新觀念、新的社會改造方案的思考、探索與選擇。袁世凱複辟、新文化運動、張勳複辟、巴黎和會、五四運動、建黨偉業這些大事件以及活躍於其中的毛澤東、李大釗、蔡元培、陳獨秀、胡適等眾多曆史人物,觀眾們都是十分熟悉的。然而,不同年齡、不同知識結構的觀眾對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中共早期黨史、領袖/作家傳記等史料、最新研究成果的了解卻未必那麽細致充分,這表明電視劇形象地展示那個年代的覺醒脈搏還有著非常開闊的創作空間。

    南北朝(420年—589年)由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長時間對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齊、梁、陳等四朝;北朝(439年 —581年)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等五朝。
  南朝皇族主要是寒門或庶族,因為軍權逐漸由寒門或庶族掌握,所以能夠篡奪皇位。初期經濟逐漸恢複,軍力強盛。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軍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朝梁受到梁武帝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亂使南朝實力大減,並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朝陳的陳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已衰,隻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國,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多與胡人通婚,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熏陶。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製,直到較友好的突厥並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鎮民變和農民暴動之後造成實力大衰。北魏分裂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軍力強盛。北周鮮卑軍比北齊少,政治地位不如南朝陳。最後借由宇文泰開創的關隴集團,吞並政治日趨腐敗的北齊。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過授禪北周靜帝建立隋朝,經營八年之後,發兵滅南陳統一中國。在隋朝統一天下後,合並關東與江南人而形成新漢族,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五代十國: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後梁太祖朱溫在中原地區建立後梁,定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五代十國開始。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朱溫建立後梁,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這是五代十國的開始。公元923年,盤踞太原的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滅後梁,後唐建國。後唐之後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曆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發生內亂後,被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時劉知遠在太原建立後漢,收複中原。郭威篡後漢建後周,後周世宗柴榮苦心經營,使後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奪取後蜀四州、南唐十四州、遼兩州,但柴榮在北伐燕雲十六州時重病被迫班師,後不幸病亡。柴宗訓即位後不到半年,就被趙匡胤所篡,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