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2024 (364)
2025 (2)
東京奧運閉幕,日本得失賬薄
2020年東京夏季奧運會,終於在8月8日落幕。這一曆史上首次無觀眾的奧運會,本應該盡“地主之宜”的東京市民隻能“不出戶”在電視機前麵對開幕式上點燃的聖火,對奧運選手們的摘金奪銀,很多人提不起興趣,很多人因為往常的所“追”連戲劇和喜歡的節目被中斷,不得不麵對24小時的不感興趣競賽,覺得興味素然,更有人希望看到一個項目比賽其他國家、健將的風貌而被電視台“洗腦”過後似的,清一色日本運動員的“奮鬥過程”,反而覺得“不過癮”而壓抑不堪就很少人能“興奮”起來。
日本傾其國力誌在必得地申請舉辦這屆奧運會,主要目的是希望通過舉報奧運再振奮民情,提升國威。這次奧運會日本奪得的金牌和獎牌總數都超過曆史最多。
雖然從金牌的總量上比居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然而從國民人均金牌和人均金牌的比例上講,日本毫無疑問是第一名(第一日本,第二美國,第三中國)。然而從銀牌,銅牌以及獎牌總數來看日本就不是第三名,還落後於英國和俄羅斯(第一美國,第二中國,第三ROC)。
雖然美國最多但人口比例是日本的三倍,中國的金牌和獎牌總數比日本多,但人口是日本的十倍。所以從金牌數量上來說可以看出日本的綜合力量是世界第一的。
東京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舉辦夏季奧運會2次以上的城市。1964年,東京首次舉辦奧運會,既促進了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增長,也展示了戰後日本和平發展的成果和國家新形象。這一年,日本正式加盟OECD (經合組織),成為發達國家俱樂部的一員。同年世界最初的高速新幹線也在日本開通運行。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使日本社會恢複了自信,增強了國家的凝聚力,4年後的1968年日本進一步躍升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可以說,首次東京奧運會是日本幾代人的美好記憶。
然而,好景不常在。1990年代初,日本房地產市場和股市崩盤,重創國內金融體係。加上政府沒有及時應對少子化帶來的人口減少問題,從此日本進入了被稱為“失去的20年”的經濟低迷時代。2010年,日本失去了保持42年之久的第二經濟大國地位,2011年3月遭遇東日本9級巨大地震以及伴隨的海嘯和核泄漏災害。在這樣的背景下,2012年末安倍晉三連任日本首相時,“讓日本重返世界的舞台中央”是他的執政誓言。很自然,支持東京申辦奧運會成為安倍內閣“日本再生戰略”的重要一環。
2012年末安倍晉三連任日本首相時,“讓日本重返世界的舞台中央”是他的執政誓言。2013年9月,在阿根廷召開的國際奧委會最終投票會上,東京麵對核泄漏、地震頻發等國際社會擔憂的不利因素,險勝對手,獲得2020年夏季奧運會舉辦權。在中央政府的強力後援下,至2019年末,奧運主會場(可容納8萬人的新國立競技場)以及各分會場場館、奧運村等重要設施基本竣工或完成改建。日本政府期待借奧運神風,2020年的訪日外國遊客數能首次登上4000萬人大台,GDP增長率能夠突破安倍執政後一直難以實現的2%。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20年新冠疫情的世界大流行打亂了一切計劃,東京奧運會不得不延期1年。在前景不明的2020年9月,安倍因病提前辭職。盡管如此,接棒的現任首相菅義偉在就任演說中明確表示:有決心把東京奧運會辦成“人類戰勝新冠病毒的證明”。
2021年,受益於疫苗的快速研發生產,全球疫情明顯走向好轉或可控,本來有希望實現規模縮小但形式正常的奧運會。但是,日本國內的疫情控製狀況卻不盡人意,盡管感染者數遠少於歐美,但已給重視保護的日本醫療係統帶來很大壓力。
日本國內的疫情控製狀況不盡人意。
“得”到了什麽?盡管無現場觀眾,東京奧運會畢竟還是莊重舉辦了。東京和日本履行了申辦時的諾言,保住了信用,沒有讓上萬奧運健兒的多年準備付之東流。其次,東京等地已新建或改修了大批運動場館和相關設施,同時奧運話題和相應的宣傳也有效地促進了赴日旅遊熱,在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訪日外國遊客已從2012年的836萬人激增到3188萬人!建設業和旅遊業的火爆直接帶來了大量就業機會,舉辦奧運的部分經濟效果已提前實現。此外,雖然無觀眾的形式失去了上百億日元的門票收入,但舉辦本身為國際奧委會保住了大會預期運營收入中的大半(實況轉播收入和企業讚助等),避免了巨額違約賠償。獲得了曆史上最高的獎牌數,一些從未獲得獎牌的項目這次都有斬獲。
“失”去了什麽?
當然“爆冷門”的金牌也很多,覺得絕對有把握奪金獲銀拿銅的選手發揮不佳。或淘汰出局,或與獎牌無緣的,讓一些粉絲無言。對照東京奧運會的舉辦目的,除了場館門票收入和規模更大的場館外旅遊服務業收入等不能說是“失去”,而應該是“沒有得到”,或“希望落空”。
作為科技大國,盡管站到了全球矚目的奧運舞台中央,卻不能利用這一良機向世界展示日本的抗疫貢獻或創新(包括疫苗、治療藥、防疫體製等)。消極的無觀眾形式,也與大會的舉辦理念——“尋找明天的希望”相距甚遠。
作為一個以齊心協力見長的國度,卻在疫情爆發後是否要舉辦奧運的輿論和行動上,官民很不協調,嚴重失和。各大報社的民調表明,即使到了臨近開幕的7月上旬,“支持舉辦”者也隻有30-35%!在開會期間所有的藝能人仿佛都默不作聲似的,除了奪金牌的電視播音員的聲嘶力竭的叫喊,運動員關聯者的“感動”外,很少有“祝福”的社會效應。
奧運會期間東京的新冠感染者人數急速飆升,超過平時的數倍,最高達到一天5000人數。
失去的是全力以赴控製疫情,救治感染者,盡量減少死亡人數的寶貴資源和時間,得到的是運動員獲得金牌的喜悅。東京奧運會,一個無法讓全民振奮的運動會。
當然日本為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期望中對經濟的幫助完全沒有實現,花了大量的資金準備場館設施,而且還承受了極大的防疫風險。所以我覺得世界應該感謝日本。
多說一句,我覺得日本人,在這種情況下,也就算幹的不錯了。大家知足吧。
英國人口是日本的一半,平均講,英國比日本強。
這數學學的,也是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