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咀日文嚼漢字(40)中國“牙”、日本“齒”

(2021-07-16 19:03:19) 下一個

      人們平時吃飯都需要用牙齒來咀嚼食物,讓自己更好的消化吸收,所以牙齒的健康程度與壽命是有關係的。當人們的年紀逐漸變大的時候,牙齒通常會慢慢脫落,有些人牙齒很早就掉完了,但還有些人,年紀已經很大了還是有一口好牙,這樣的人通常更長壽些。
在習慣上中國人說“牙”,日本人說“齒”。
      中文的“牙”和“齒”是同義詞。雖說“牙”即“齒”,“齒”即“牙”,但仍有區別,難以互替。口語中的各種牙齒名字:門牙,上牙,下牙、大牙、小牙、狗牙、槽牙、牙床……書刊中正規寫用或是醫生用語說成“門齒、上齒、下齒、大齒、小齒、犬齒、臼齒、齒齦……”
      可能因為中國人將牙齒的“齒”,和“可恥”的“齒”容易混淆一起的吧,除了“齲齒”等專用術語外一半都用“牙”來表示牙齒。因為“齒”的用途很多,“羞於啟齒”等將“牙”特化為牙齒了。齒族、掛齒、犯齒,切齒拊心、切齒痛心、 切齒腐心、蓬頭曆齒、難於啟齒、馬齒徒長、明眸皓齒、嚼齒穿齦、沒齒難忘、唇亡齒寒……。
      齒冷(指恥笑。意思是嘲諷而笑,因張口笑得太久,牙齒都感覺冷了)、齒孔(如郵票邊緣之小孔)、何足掛齒、唇齒相依等,明顯是雅而不俗的說法了。
      在中國的醫院有“牙科”、專門的職業“牙科醫生”,人類的牙齒都用“牙”來表示。動物的牙齒采用“齒”來表示。
      人們口語中“牙”字使用得最廣泛:牙醫、拔牙、鑲牙、牙膏、牙刷、牙簽、月牙、牙口、咬緊牙關、以牙還牙、馬路牙子(馬路與行人道分界的突起部分)是常用通俗詞語。
      脊椎動物主要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等。魚類、兩棲類和爬行動物屬於多牙列,這些動物在生命期內始終處於換牙狀態。它們的牙齒形態多為三角片或椎體形,功能單一,隻有撕扯、抓捕或叼住獵物的功能,並沒有咀嚼功能。
    哺乳動物開始出現牙齒的分化以及二出齒,這也是哺乳動物與爬行類祖先在進化過程中的重要分水嶺。二出齒指的是哺乳動物整個生命期內共有的兩套牙齒,即乳牙和恒牙。哺乳動物的牙齒分化為門齒、犬齒、前臼齒和臼齒,其中前臼齒和臼齒合稱為頰齒,牙齒的分化導致上下牙齒的咀嚼麵達到高契合度狀態,可以完成緊密的閉合。
    不同類型哺乳動物的門齒、犬齒、前臼齒和臼齒的形態各不相同,這與它們的食性相適應。食肉動物的牙齒非常尖利,齒尖咬合時就像鍘刀一樣,能夠輕易地將獵物的韌帶和軟骨切斷。同時食肉動物的犬齒形狀長且粗大,相當尖利,能夠直接穿透獵物的身體。食草動物的臼齒為高齒冠,非常適合磨碎植物。
      兔齒,馬齒,羊齒,牛齒,
      在日本隻有“齒科”、“齒科醫”、“齒醫者桑”等說法。人類的牙齒都是“齒(Ha)”而看到“牙”字就念成“Kiba”,那是動物才有的“獠牙”一類的印象。
     日本的一些成語“牙”字是不能以“齒”代替的: 犬牙交錯,犬牙相製,含牙戴角,高牙大纛,大纛高牙……佶屈聱牙......。
      牙城:大本營,根據地,大後方等意思。保守派的牙城,競爭對手的牙城……。
韋牙(ashikabi,蘆葦嫩芽),牙床(kuredoko,椅子,胡床),牙婆(suai,中介費),牙蟲(甲蟲),牙雕(象牙雕刻),牙音,牙行(gakou,商業買賣中介),牙籌(gachu,算盤,盤算)牙舍利(gashari,佛之遺骨中的牙齒骨),牙保(gaho,中介人;盜品買賣人)……
     “呲牙咧嘴”不能說是“齜齒咧嘴”,發青的麵孔,露出嘴外的長牙。形容相貌十分醜陋凶惡的“青麵獠牙”不能說是“青麵獠齒”。牙與齒,中國和日本各有習慣表達不同,甚至相互顛倒,就像中國人說“咀嚼”,而日本人說“嚼咀”都不是“錯別字”(歯牙に掛からない問題:忽略不計)。
     中國的古人對於牙齒的界定非常清楚,牙是牙,齒是齒,將它們兩個分開設立為兩個部分,《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牙,牡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象形字。本義是大牙;臼齒。在古代,牙專指的是大牙;臼齒。跟現代漢語的牙有區別。古人如果統稱牙齒,則既可以稱齒,也可以稱牙(也就是說,牙和齒都可以用來統指全部牙齒),但具體分開有所指時,齒一般指門牙,牙一般指大牙(臼齒)。李白《蜀道難》:“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又比如魯迅《狂人日記》:“有的是看不出麵貌,似乎用布蒙著;有的是仍舊青麵獠牙,抿著嘴笑。”
     西方諺語說“牙齒是你的第二張臉”
    中國古代的審美觀也重在牙齒,雖然以“笑不露齒” 語莫掀唇為斯文爾雅,但在秦漢時期,人們形容美女牙齒要“齒如瓠犀”,意思是指牙齒要如同葫蘆子一樣整齊潔白,所以說古人對牙齒的美觀也是很注重的。
     越到現代人們對牙齒的美觀越不重視了,當今男女擇偶標準大便,在相親標準上,女性最看重男方的身高,其次是性格、學曆和年齡,收入水平也很重要。和男性相比,收入在單身女性關心的對方條件中排名也更為靠前。
    雖然愛情和麵包常常難以兼得,但就像那句經典台詞說的,“沒有物質的愛情就像一盤散沙,不用風吹,走兩步就散了 ”,在單身女青年眼中,愛情裏的安全感也需要經濟基礎的支撐。貧賤夫妻百事哀。
   對男性而言,女方的性格最重要,其次是身高、年齡、學曆和三觀。另外,和女性相比,男性更在意另一半的顏值,“顏值”、 “體重”、“身材”  這些詞都要更為靠前。如果說身高能謊報、顏值靠照騙、性格人品可偽裝,在單身男女的擇偶標準裏,年齡恐怕是最誠實的一道門檻。
動物界擇偶標準非常簡單,牙齒,人類重要的組織器官之一,承載著人們的過去,預示著人們的未來。
    從脊椎動物的口腔內出現牙齒開始,口腔的功能發生著一係列的更新和變化,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更好的吃東西。從魚類→爬行動物→哺乳動物這一進化線路,牙齒發生了巨大變化。和大部分爬行動物及硬骨魚類相似,鯊魚的牙齒通過牙齦、韌帶固定在口腔內,相比其他牙齒固位方式更容易脫落。但是沒關係,鯊魚一生中可以不斷的更換牙齒,一排排整裝待命的牙齒在頜骨內側隨時準備“替補”,前方牙齒犧牲後,牙齦組織就像傳送帶一樣,把後麵的牙齒源源不斷的輸送到“前線”,更換速度快則8-10天,慢則數月。這種牙齒不斷更換的機製,可以時刻保持著口腔內都有新的、鋒利的牙齒。一些鯊魚一生中會替換掉三萬多顆牙齒。
    海象長有巨大的長牙,有“象牙拐杖”之稱,其根部生於上頜,尖部從兩邊的嘴角垂直伸出.嘴外,形成獠牙,很像陸生動物大象的門齒。 海象的身體很重,走路時就靠兩隻尖牙。
    馬的牙齒也會不斷地“生長”,但隻是不斷地移動出來,並沒有長新的牙齒,而且每年隻會長1/8英寸,大概是3.2毫米,大概是兔子的牙齒一周生長的長度。然而馬食量很大,牙齒的磨損很嚴重,因此人們經常用馬的牙齒磨損情況來判斷這匹馬的年齡。一般來說,馬從五歲恒牙完全長成,之後便一直磨損。當馬活到年齡非常大的時候臼齒會全部脫落,這時候就需要喂它一些柔軟的食物,來保證它有足夠的營養。食草動物的牙齒大多像馬一樣會磨損。大象的牙齒也會磨損,它一共有28顆牙齒,每次隻用使用4顆咀嚼,當這一批磨損之後,下一批會長出來頂替這一批的位置,知道最後一批。大象的最後一批牙齒會在四十歲的時候長出來,可以用20年,在60歲之後如果大象牙齒都脫落了,便會因為不能進食而餓死。象牙與貓狗、老虎豹子,甚至是海象的牙齒不同,而大象的長牙是門齒,後者的長牙是犬齒。長的犬齒多用來捕獵,長的門齒則是用來挖掘和爭鬥的,這一點和海牛很像,這說明了大象在演化的早起可能生存在水裏,還有它是素食主義者。
    在印尼的蘇拉群島(及周邊島嶼)上廣泛分布著一種奇特的動物,它們隸屬於豬科,是名副其實的野豬,但卻被叫做鹿豚。看著它們的長相,再結合它們的名字,是不是上帝太調皮了?不止名字讓人捉摸不透,就連這隻豬腦袋上那四根彎曲的大牙,更讓人目瞪口呆。
    鹿豚生活在熱帶森林,雜食動物,多以果實為生。它們在物種分類裏的確是豬,名字中的豚也是小型豬的意思, 英文命名Babirusa,在馬來語中有鹿的含義有關,據了解,古時的蘇拉威西(印尼某個島)人隨便叫這種動物為野豬,而它們臉上的4個彎曲牙齒讓人聯想到鹿角,便以鹿豬(鹿豚)的意思叫了起來,延續至今。其實,它們的身世來源很簡單,就是印尼附近獨有的一種小型豬類,而大眾對其最感興趣的是它們的牙齒。
    奇怪的牙齒會從它們的嘴巴兩側長出兩大根,然後從自己的鼻腔上部,“刺穿”皮膚再長出兩大根。4根大牙齒伴隨一生,幫助自己捕食、求偶。可是,經過科學家們對這種豬豬的研究,卻發現它們的牙齒雖然看上去很尖銳,可事實上用處並不大。它們的牙齒密度一般,不屬於特別堅硬的品種,易碎,打架不敢用,捕捉食物也基本用不到,如果說美觀也談不上,因為大多數鹿豚的4根牙齒會長得很不整齊,甚至會自己戳到自己。
     對於鹿豚來說,牙齒就是雄性的魅力之處,就像藝人的臉麵,雌性(母鹿豚)選擇雄性(公鹿豚)的最好的一條標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