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2024 (364)
2025 (3)
經濟學中的“滯脹”
停滯性通貨膨脹(英文:stagflation),簡稱滯脹或停滯性通脹,在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中,特指經濟停滯(stagnation),失業及通貨膨脹(inflation)同時持續高漲的經濟現象。
通俗的說就是指物價上升,但經濟停滯不前。它是通貨膨脹長期發展的結果。
滯脹(stagflation)作為混成詞起源於英國政治人物Iain Macleod在1965年於國會的演說中提出。
這個概念值得注意的原因,部分基於在戰後的宏觀經濟學理論上,人們認為通貨膨脹與經濟衰退不能並存,亦因為人們廣泛認為滯脹與財政赤字一樣,一旦開始就難於根治。在政治場上滯脹以通貨膨脹痛苦指數(Misery index)來量度(簡單以失業率及通漲率相加),用以影響美國1976年及1980年的總統選舉。經濟學家提供造成滯脹的兩個主因:
經濟產能被負麵的供給震蕩而減少。例如石油危機造成石油價格上漲,生產成本上升及利潤減少,引致商品價格上升同時經濟放緩。
另一原因為不當的經濟政策。例如中央銀行容許貨幣供應過度增長,政府在商品市場和勞動市場作出過度管製。
在分析1970年代的滯脹時提供了兩種解說:首先是油價暴漲,繼而中央銀行使用過度刺激的貨幣政策對抗經濟衰退,形成物價/薪資螺旋(price/wage spiral)
中國經濟4月份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出現回落,表明中國經濟恢複受阻,同時,大陸年輕人的失業率也達到了13.6%,雪上加霜的是,大陸的通貨膨脹也漸漸凶猛起來。各種因素聚在一起,這也讓一些分析認為,中國經濟可能出現了滯脹。一般在正常情況下,經濟衰退發生時,失業增加,收入減少,消費受到抑製,物價也會持續下降。但是發生滯脹時卻恰恰相反,在經濟衰退的同時,物價還會持續上漲,形成高通脹、高失業和低經濟增長的獨特經濟現象。
采購經理指數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是國際上通用的監測宏觀經濟走勢的先行性指數之一,有比較強的預測、預警作用,可以衡量製造業在生產、新訂單、商品價格、存貨、雇員、訂單交貨、新出口訂單和進口等狀況。采購經理指數涵蓋著生產與流通、製造業和非製造業等領域。
一般情況下,PMI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臨界點。當PMI高於50時,反映經濟總體擴張;低於50,則反映經濟總體收縮。
雖然中國官方的數據顯示,4月份製造業PMI高於50的臨界點,但是企業麵臨著來自原材料上升、運費上升、芯片短缺等種種的壓力。
中國製造業PMI指數,是由5個分類指數加權計算而成的,分別是:新訂單指數,生產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還有原材料庫存指數。在官方數據中,這5個指數和3月份相比,都有回落。
中國發布的官方數據,點出了中國製造業的五大問題,供給和需求在雙雙走弱,原材料的庫存量下降,企業用工減少,還有原材料供應商的交貨時間也在延長。
英國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的通脹和失業嚴重。撒切爾首相放棄凱恩斯的經濟學實行重視市場經濟的新古典學派經濟政策的緩和規製、民營化、促進競爭和削減福祉的“撒切爾主義”重建英國經濟。同時失業者增加、地方經濟疲敝,被認為是無情的鐵娘子。工黨布萊爾政權下複活了撒切爾廢除的地方公共團體和公共企業,教育政策方麵廢除撒切爾導入的競爭性中等學校以提高公眾學校的地位,除去了撒切爾主義的弊端,走入第三條道路。
美國在1979年的第2次石油危機造成嚴重的滯脹。1980年代裏根總統推行減稅、緩和規製為軸心的“裏根經濟”政策和當時的聯邦儲備製度理事會(FRB)主席博爾加實行的強有力的金融緊縮政策終結了通脹。“非通脹”政策1980年代急劇抑製通脹的的反麵造成了近10%的失業率。
日本的“昭和恐慌”: 1927年田中義一內閣,日銀特融發行日本銀行券在不景氣中發生的“滯脹”。當時大蔵大臣高橋是清堅持實行凱恩斯主義政策, 1936年前國民所得增加60%達到了完全雇傭。
“石油危機”與“狂亂物價”。 1970年代前半石油價格高漲下工業生產停滯,石油需要減少。生産縮小使勞動需要減少導致失業増大同時,1970年代末先進國家發生了第2次石油危機的滯脹,而對日本的影響很小,1980年代後半開始景氣好轉。產業合理化、第1次石油危機引起的過剩調整使生產、雇傭餘力得到發揮。
1980年代初第二次石油價格上漲導致滯脹,不久石油價格相反回落到半價以下,“物價穩定好景氣”讓先進國家受益。
2008年次貸經濟危機,因美國不景氣,資金流入原油,穀物市場使價格高漲,結果各種成本上升物價飛漲。日本銀行白川方明總裁同年5月27日召開的參議院財政金融委員會上表示日本進入了滯脹的危險區域,而與7月17日的會見會上否定了滯脹發生的可能性。
其後世界景氣衰退背景下原油穀物價格開始從2008年後半急速回落,直到2009年內外需要下滑,出口急劇減少,個人消費和消費者物價明顯下降,結果隻限於通貨緊縮。
2015年経済學者坡爾,格魯格曼指出“日本現在(2015年)、急速日元貶值負麵影響明顯,物價在上升,而工資沒有上升,正在陷入滯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