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誤植、反標、文字獄(2)

(2021-05-03 03:37:31) 下一個

    莎士比亞《理查二世》劇中講述了一個不稱職的國王的故事,以及他第一次麵臨人的身份時的極大痛苦。《理查二世》也是關於亨利•波林勃洛克的故事,他攫取了王冠因而不再清白。他以為,鑒於理查犯有該隱之罪,所以自己可以淨化被理查玷汙的王座。但是,為了建立他的統治,他不得不犯理查同樣的罪。他並未變成神,卻變成一個謀殺者。他這個國王因而再也不可能是理查意義上的國王。
    在該作品中以一處非常滑稽的誤植;
    其中一節“White beares have armed their thin and hairless scalps against thy majestie”(白熊對你的陛下,薄薄的禿頂的頭)
    劇中突然出現"白熊",既不通上下文章脈絡,前後都沒有白熊登場的餘地。
原來原文是:“White beards have armed their thin and hairless scalps against thy majestie”(白胡須對你的陛下而言是薄薄的禿頂的頭)
“beares“和“beard’s”在印刷所出現了誤植的可能。
就漢語而言,錯別字泛指把漢字以筆劃上、字體上或文法上、形音相似有所訛誤,而構造出來的一些不合漢語書寫規範的字。但由於漢字不斷發展,許多原來的錯字被扶正,正字被當成錯字,因此,現在,錯別字的判斷通常以政府公布的文字為基準。古代,特別是先秦時期,由於當時書寫材料昂貴,著作通常是口傳的。因此,有時,一些學者忘記一個字怎麽寫,就用同音字代替,這些字保留在古書中,就成為通假字。通假字使得文章很難讀懂。例如“步”寫作“歩”(多了一點;但此字在日文新字體是正確寫法)。
就其他使用字母的語言而言,錯字通常涉及多寫、少寫或錯寫:例如將英文的“welcome”寫作“wellcome”。別字的例子包括把“斑馬”寫作“班馬”、“番薯”寫作“蕃薯”、“反省”寫作“反醒”等。另外在電腦編碼中,因為同一字不同地區的寫法很多時都分開編碼(是為異體字),以致很多人輸入中文時用了該地區視為別字的字而不自知,例如:“內”(中為入)和“內”(中為人)、“盜”(上為?)和“盜”(上為次)等等。就其他使用字母的語言而言,以英文為例,別字的例子則包括把“soup”(湯)寫作“soap”(肥皂)。
1631年由英國印刷業者羅伯特•巴克所印製的英王詹姆士王譯本,
後來被稱作為The Wicked Bible──“奸淫聖經(邪惡聖經)”。在出埃及記中,摩西十誡第七條的"Thou shalt not commit adultery"(不可奸淫)漏掉了否定詞not,變成“可奸淫”的意思,而成了一部上帝勸進人們奸淫的聖經。為此巴克被處以钜額罰款,由於支付不出來而死於牢獄,聖經也被回收。
1763年版欽定版聖經裏,詩篇14:"the fool hath said in his heart there is no God"(愚頑的人在心裏說,沒有神),誤植為"there is a God"(有神),使得文意變成有信仰者才是邪惡。同樣地印刷者被課予重金,有問題的聖經受到回收。
1580年在德國發行的聖經,出版商的妻子偷偷潛入印刷廠,將創世記第三章:"Und er soll dein Herr sein."(你丈夫必管轄你。德語該段字麵意義為“他必為你的主人”),擅自更換活字改為"Und er soll dein Narr sein."(“他必為你的愚者”)。該部聖經收藏於德國沃芬布托的奧斯特公爵圖書館。
1717年牛津大學出版社(Clarendon Press)的聖經版本裏,把路加福音第20章標題"the Parable of the Vineyard"(葡萄園的寓言),誤植為"the Parable of the Vinegar"(醋的寓言),而被稱作醋的聖經。
   
2010年12月30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將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名字錯誤寫成“溫家室”,事件在網上引起熱烈討論,更引起外國傳媒,包括日韓傳媒的報導。事後盛傳該報值班主任,正廳級降職,印刷廠副廠長、排版、設計等17人均被處分。其後證實溫家寶在知情後要求報社對相關人士寬大處理,事件中沒有任何人受到實際處分。
    日本的出版商是非常嚴謹的,但有時也有犯有錯誤的誤植。角川文庫的曆史教科書這種明顯的錯誤將“織田信長”誤植為“岐阜信長”是一個十分罕見的例子。
   誤植不是誠心犯錯,但也有受到的嚴重影響的場合。

2015年至2016年期間,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的習近平在新聞媒體報導上多次出現誤植事件。2015年11月6日,江蘇省無錫市的當地報紙《無錫日報》將“習近平越南訪問”刊登成“習近年越南訪問”。2015年12月4日,中新社發表一篇中非合作的新聞稿,將“習近平致辭”誤植為“習近平辭職”,並被超過20家新聞媒體轉載。2016年3月13日,新華社將“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寫成“中國最後領導人習近平”。同年4月21日,香港的英文報章《南華早報》將“Xu died last year”(徐才厚去年死亡)錯誤寫成“Xi died last year”(習近平去年死亡)。同年4月22日至23日,《人民日報》的文章將“習近平總書記”誤植成“新加坡總書記”。2016年7月1日,騰訊網在報道中共建黨95周年大會時,將“習近平發表”講話誤植為“習近平發飆”講話。事後,中宣部對騰訊的網絡服務器進行斷網排查,確保“發飆”均已刪除,並發現騰訊違規自行采編新聞,進行了整肅。(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