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水茄子”與“茄子”,77級的“走讀生”

(2021-04-14 16:21:24) 下一個

      七絕  詠水茄子
      舶來物種溯千年,
      天竺淵源流四川。
      瀛國泉州名產物,
      酪酥滄海水茄餐。
    一樣的茄子(學名Solanum melongena,英語Eggplant,法語Aubergine)13世紀傳入歐洲,17世紀傳入美洲,最晚18世紀才傳入日本,經有品種改良傳統的日本大師之手,培育出了世界彌足珍貴的“泉州水茄”。這是人類智能“棄繁逐簡”的又一體現。
    隻有這裏的士壤產出的這種茄子可以生吃,簡單方便,美味可口營養價值高。
    2000多年前茄子(落蘇,酪酥,昆侖紫瓜,矮瓜,吊菜子……)和今天的茄子沒有任何變化,飲食文化不同產生的創造力也不一樣。日本人講究新鮮,利用材料本來的味道,便有刺身,泉州水茄。而中國人講究排場,山珍海味,滿漢全席,味道深沉,食譜深妙。一個茄子的一道菜就是一篇文章:讓王熙鳳來做一道茄子菜簡直就是工藝品。
    鳳姐兒笑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籤了,隻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幹、各色幹果子,都切成釘子,拿雞湯煨幹,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裏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隻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當今世界恐怕法國米其林三星級的廚師也難做好這道菜肴了(略)。

  走讀:日本意思是“Hashiriyomi”;Scan reading
  走馬瓜花地閱讀:To enable a reading device of a radiation image detector to read an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without scanning it with reading light by mechanical scanning.
  Gallop:a fast gait of a horse; a two-beat stride during which all four legs are off the ground simultaneously.
  保羅名言:“人生就像一本書,傻瓜們走馬觀花似地隨手翻閱它,聰明的人用心地閱讀它。因為他知道這本書隻能讀一次。”
  中文“走讀”、“走讀生”:將錄取在大城市本科院校的擴招生,以“走讀生”的名義入學;在地區級城市入學的,則將一些老牌中專升格成大專。
  重點大學優先錄取。1965年的招生文件規定“優先保證全國重點學校招生的質量”,要求各地應動員條件較好的學生,積極報考全國重點高等學校,不得為地方
   

  院校扣留優秀考生的材料,以便使全國重點學校能夠挑選到質量較好的新生。1977年恢複高考的教育部文件中有“錄取時優先保證重點院校”的規定,所以才會出現部分77級高分考生被錄取到比所填報第一誌願院校地位更高的重點大學的情況。
  1977年的政審標準和報考條件比“文革”前寬鬆許多,大部分高校的大部分專業,都錄取了一些家庭出身屬於“剝削階級”的考生,尤其是到1978年3-5月間臨時擴招和招收77級走讀生,對政審的條件比1月份錄取的學生政審條件有所放寬,屬於“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比例略高一些。雖然有的地方因為政審還是攔住了一些高分考生,不過絕大多數地方政審比“文革”前大為寬鬆。.臨時擴大招生。由於1977年高考湧現不少優秀的人才,於是在77級大學生已經入學的時候,1978年3月決定擴招,3月初補錄了少量新生,其中有些屬於照顧性質。同時匆忙複辦師專或舉辦師範大專班,本科大學則招收走讀生,在1978年5月以後才入學。1977年,“全國原計劃招生215000人,各地和高等院校積極響應中央的號召,努力挖潛,擴大招生23000人,舉辦各類大專班招收4萬人,共達到278000人。”盡管如此,1977年的高考錄取率隻有4.76%,這是中國高考史上最低的錄取率。

  中國特色的“傍聽生”,“走讀生”,“借讀生”
  旁聽生:無法取得學籍和學位的 在教室內或者教室外聽課的學生 借讀生:1、學生的學籍在甲校而在乙校就讀,則為借讀。
走讀生是指所念的學校有住宿條件, 該學生因為家住的比較近或其它原因,沒有選擇在學校住宿的學生。
  七七級補招的“走讀生”。
  重點大學優先錄取。1965年的招生文件規定“優先保證全國重點學校招生的質量”,要求各地應動員條件較好的學生,積極報考全國重點高等學校,不得為地方院校扣留優秀考生的材料,以便使全國重點學校能夠挑選到質量較好的新生。1977年恢複高考的教育部文件中有“錄取時優先保證重點院校”的規定,所以才會出現部分77級高分考生被錄取到比所填報第一誌願院校地位更高的重點大學的情況。
  臨時擴大招生。由於1977年高考湧現不少優秀的人才,於是在77級大學生已經入學的時候,1978年3月決定擴招,3月初補錄了少量新生,其中有些屬於照顧性質。同時匆忙複辦師專或舉辦師範大專班,本科大學則招收走讀生,在1978年5月以後才入學。1977年,“全國原計劃招生215000人,各地和高等院校積極響應中央的號召,努力挖潛,擴大招生23000人,舉辦各類大專班招收4萬人,共達到278000人。”盡管如此,1977年的高考錄取率隻有4.76%,這是中國高考史上最低的錄取率。
  1978年也有臨時擴招之舉,而且比1977年擴招幅度大許多。1978年11月初,教育部召開擴招會議,通知各高校擴招一批大專學生。有不少高校1978年擴招的部分學生,到1979年初才入學。1979年5月,教育部在製定1979年招生計劃時,曾對1978年的招生規模作過回顧分析:“1978年高等學校在完成國家原定29.3萬的招生計劃之外,許多省市又擴招了11萬,實際招生40萬人,比1977年增加了48%。擴招大量學生,由於校舍、設備、教師條件不具備,給工作帶來很多困難。”但是,從現在看來,1978年的擴招對80年代初彌補青黃不接的人才斷層還是很有必要的。
  招收走讀生。由於中國的高校學生全部住在學校的集體宿舍,而當時各高校學生宿舍非常緊張,為了盡可能多招收優秀學生,恢複高考時一個重要創新是招收走讀生。77級走讀生大部分是父母家在省會或大學所在城市的考生,其中老三屆較多,到1978年5月以後才入學。
  根據國家的要求,各高校盡可能挖潛,如廈門大學1977年招收走讀生54名。廈大78級大學生已經於9月13日開始上課,在11月3日才初步擬定擴招走讀生計劃649人,並提出:“為了縮小先後入學學生在教學上的差距,全省擴大招生計劃確定後,省招生辦應盡快安排我校進行錄取工作。”為解決教室不夠的問題,學校充分利用現有教室采取上午、下午、晚上三段排課(這在當時是創新舉措),請省市將附近國有單位的房間作擴招學生用的教室,並請省市有關部門協助解決課桌椅不足和走讀生的交通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