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雜感論詩與酒食與球

(2021-02-01 21:37:05) 下一個

     中國古代詩越早期越少拘束,《詩經》裏的詩對偶押韻絕不完全對稱,西漢,東漢魏晉詩雖然愈益工整也有隨意情,和當今的韻律不同之處,曹操的《龜雖壽》可見其例。初唐的古體律詩也是不拘格律者有之。好詩如鏡中月、水中花,一想起,便是滿腔柔軟;好詩似山巔石、海上風,一讀到,內心便湧動著不斷跳動的力量;好詩又是滴水、是長流,一品便在無聲間洗盡滿身鉛華。
    被後人評為唐詩之最----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複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張若虛的詩韻律錯落有緻,和後代的律詩,絕句要求不同。
    《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
    再看東漢時期的佳作《龜雖壽》
    東漢政治家曹操創作的《龜雖壽》一首四言樂府詩,此詩是組詩《步出夏門行》的第四篇。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裏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裏的豪情壯誌,表現了其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充滿了對生活的真切體驗,有著一種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力量。全詩詩情與哲理交融,構思新巧,語言清峻剛健,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藝術形象於一爐,述理、明誌、抒情在具體的藝術形象中實現了完美的結合。然而並沒有總體押韻的要求。就象古建築的鬥拱,中國古代建築具有悠久的曆史和光輝的成就,相對於西方古建築的磚石結構體係來說,中國古建築是獨立的機構體係,以木結構體係為主。鬥栱在古建築木構架體係中,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門類,清代木作中專門有“鬥栱作”,從事鬥栱製作的工匠稱為“鬥栱匠”。
   古代建築樸實簡素沉重恢宏,越到後來尤其到明清則雕飾裝璜。
   元代、清代都是外來民族落後的侵略者文化被先進中華民族文化同化,反過來將古代的本土文化搞得簡單又複雜而顯得花裏胡俏了。所謂格律韻就象“八股文”那樣,亦如建築物的鬥拱越到後來越講究玲瓏,鏤花雕刻修飾了……。


      詩與酒,食與球
      天然的美是頂級美,然而隨著科學技術愈益發達的人類社會,天然的美就象南極的冰山,撒哈拉沙漠中的綠洲、戈壁沙灘上的水源一樣逐漸萎縮減少。天然的飲食也隨著各種添加劑的出現而失去了原汁原味原姿態美觀和口感。
   日前買了一瓶紅酒“性價比”首選,其廣告得意標簽引人注目:
    1.是“美味紅酒”
    2.是無添加防氧化劑(酸化防止劑)
    3.是連續14年銷量第一。
     還有“濃厚”、“馥鬱”等文辭。
     買來一瓶,喝了一杯就知道了“一分錢一分貨”,“便宜無好貨”是千真萬確。
喝慣了“自然味紅酒”再審視一下這紅酒很明顯有各種添加物。說是“無添加防氧化劑”則添加任何化學製劑它都“無懈可擊”!再看“14年銷售量第一”是指在這個國家,這個品種這個不加添防腐劑的這個檔次是14年銷售量第一也是千真萬確,誰也沒有數據推翻其論據……
     看調酒師如何評價紅酒品質的方法誰都會一些,然而調酒師的品位與個人腰包是無法聯通也無法聯想的。判別紅酒品質主要看紅酒的顏色,一般的紅酒顏色很透亮,有光澤,要是一瓶葡萄酒的顏色十分暗淡,沒有光澤,那麽紅酒就是受到的汙染或者是過度的氧化。
一、看包裝
二、看酒標
三、看產地
四、看年份
五、看酒中的沉澱
六、看顏色
古代人喝的酒絕對是沒有任何添加劑的美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的世界,出征必喝……
以前人們普遍認為高爾夫起源於蘇格蘭,而最近有文獻說起源於中國明代的宮庭遊戲的“捶丸”。無論起源於何地,現代的高爾夫與原始的高爾夫球遊戲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
    就象紅酒,葡萄酒一樣,葡萄酒發源於伊朗,埃及傳入歐洲,後來成了歐洲人的主要飲品紅酒消費量世界第一,
    在中國2000多年前己有了葡萄酒,但僅限於皇親國戚和達官貴人富豪商人之間。    漢武帝派張騫從大宛帶回葡萄種及釀酒工藝後視葡萄酒為後宮佳麗,特殊珍藏,留作供奉王母娘娘的珍品。三國時期當做買官升官的貴重珍品,滴滴值千錢。曹丕喜歡喝葡萄酒,將心得體會寫入詔書。晉代南北朝葡萄酒成為王公大臣、社會名流流筵席上的診飲。
李世民盛讚葡萄酒,各國進貢葡萄酒,皇帝親自督造。武則天皇帝愛葡萄酒當美容養顏液,在她的影響下,葡萄酒成了貴婦們調理氣血,養生保健的補品。貴婦們酒力強勁,勢不可擋的氣勢現於史冊。李白將其視為“紅顏知己”,王翰當作“邊塞情人”。楊貴妃與李隆基更是踏歌醉舞,據說李隆基試過無數補腎壯陽藥酒,最終感歎葡萄酒的清冽甘醇,使人欲醉欲仙。蘇東坡讚美為“瓊漿玉液”,李時珍《本草綱目》稱葡萄酒“暖腰腎,駐顏色,耐寒”。還稱“酒,天之美祿也。”清王朝康熙帝因瘧疾,傳教士讓其喝了葡萄酒痊愈了,從此酷愛稱之為“滋補上品”,甚至比作“人乳”,此後一直喝紅葡酒……


      港元最初與英鎊掛鉤,但是戰後英國的經濟實力減弱,更曾一度大幅貶值,影響香港經濟。香港政府於是在1972年6月英鎊作自由浮動後,改為將港元以美元掛鉤。最初匯率為5.65港元兌1美元。1973年2月改為5.085港元兌1美元。1974年11月起,改作自由浮動。直至1983年,由於香港前途問題引發的信心危機令港元匯價大幅下降,到了同年9月一度下跌至9.6港元兌1美元。同年10月17日起,當時的財政司彭勵治宣布港元匯價與美元掛鉤,定為7.80港元兌1美元,一直維持至今。
    在1995年正式成為曆史的外匯券和普通人民幣麵額相同,但卻擁有購買力特權。中國銀行1980年發行的 “外匯券”,可以在友誼商店購買彩電等電器以及煙酒等進口商品。那時候,外匯券黑市兌換價格約1∶1.8左右。外匯券的誘惑力為何強大?不僅是能買的商品可以便宜一半甚至一倍,更重要的是能夠保證買到緊俏的進口家電。當年的報道中,黑市外匯券的主顧不少是結婚的年輕人,因為弄到了外匯券就意味著幾大件有了著落。退出舞台的外匯券現在成了收藏佳品,百元大鈔1979年版的百元外匯券,正麵是萬裏長城;50元外匯券,正麵是桂林象鼻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