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2024 (364)
2025 (3)
新冠改變了人們的觀念(18)日本的範式大轉移
“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又稱範式轉移,這個名詞最早出現於美國科學史及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Thomas Samuel Kuhn)的代表作之一《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年)裏。
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將讓世界發生讓“典範轉移式的”大變化。
新冠將讓社會各界發生徹底變化,實業工作將變為非接觸型、家族愛的復活更“人性化”。
日本將於5月25日宣布解除新冠緊急事態宣言措施。這次全世界蔓延的新館病毒肺炎,日本是沒有施行海外進行的“都市封鎖”(Lockdown)是“要請自粛”的極其緩和形式的應對措施而達到了目的。在日本憲法中有不能強製的製約條件下取得了成果。
即人口平均100萬人中死亡者數は0.47,是最低的。就連慶勝的韓國也是0.50人。
與韓國防疫體製不同,沒有進行新冠全數調査。徹底解決了集團感染對策,成功地盡早找出了感染者。海外媒體最初擔心日本式的翻譯對策是否有效,當看到感染者得到迅速的控製後開始對日本的措施給予高度的評價。
美國“彭博社”(5月23日)報道以“新型冠狀病毒以日本獨自的自律要求對應而奏功ー急迫全麵解除緊急事態”為題刊登了以下的文章。
此文執筆者都是美國人,而不是日本人、沒有任何誇大成分。
(1)“隨著新冠病毒感染擴大的緊急事態宣言將於21日,在除首都圏的1都3縣和北海道外全麵解除。安倍晉三首相說新規感染者數持續減少在這些地域不等到5月31日的期間満了就解除。日本新冠感染症死者在22日時點約為808人。沒有海外的那種嚴格的外出限製和懲罰的獨自的“要請”對應就取得了成功。25日首都圏和北海道也將得到全麵解除。
(2)“根據專家會議副座長尾身茂氏先生的分析,三大原因讓日本成功:日本的醫療製度、初期集團感染対策、以及國民健康意識的提高.”
3大主要原因內容是:1)醫療製度的充實,2)捕捉集團感染源頭的初期對應,3)國民的健康意識性強。對其中的1)來說,新冠禍費用都由國家全額負擔。患者在經濟層麵上不會擔心醫藥費放心接受治療,這有利於防止感染者的增加。在海外由於發生患者負擔而擴大了感染者增加率。也是経済的貧困者死亡多的因素。2)是保健所在初期階段就全麵徹底調查集團感染源頭,找到了東京灣的釣魚船而切斷了感染源就是成功的一例。3)日本國民的健康意識很高。日本人愛清潔世界有名。按照日本人的生活態度用不著封城也能防止感染擴大。當然這種日常的生活態度也產生了一些“因為是日本人所以不會感染”的傲慢與偏見和擔心。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現在是世界第1~2位,老年人口比率高。而最終結果是,所有的原因歸結於每天的生活態度防止了新冠感染擴大稱為世界最低死亡數的國家。
(3)“疫苗尚未上市之前,世界各地還會受到新冠影響,在傳染病還未消減的其他國家和國內將預防第二波,這次的緊急事態宣言告訴人們,早期的應對措施太重要了。
雖然有人認為政府的應對有失於遲緩但在1月分國內最初的感染者得到確認的時點上保健所開始對與感染者有密切接觸者的追朔方麵取得了成果。北海道大學公共政策大學院的鈴木一人教授認為:“日本的方法是‘模擬方式,而不是新加坡那樣的使用APP(智能應用軟件)來追朔’,但是‘十分有效’”。
對於保健所為何使用模擬法來對應查找感染源頭取得成功的背景應當說明的是,IT探索智能應用軟件來追朔有引起侵犯人權之嫌。在韓國實行自動檢索,但存在一些問題。不過今後日本也不排除有采用的餘地。
(4)“據厚生勞動省資料顯示、2018年當時的全國的保健醫師的人は約5萬3000人,其中的15.3%在保健所工作,平常在從事流感、結核等傳染病預防工作。在北海道醫療大學從事感染症研究的塚本容子教授說;“有人認為在日本沒有CDC(美國疾病対策中心)一樣的機構,但各地的保健所實際上擔負起CDC的作用。由保健所對感染者的追朔,對防止音樂會夜總會等的集體感染對策做出了貢獻”。
日本的保健所擔負起了美國CDC功能。全國有8100餘人從事傳染病的防治工作。這些人在這次新冠禍中全天候運轉工作。
(5)“2月分到達橫濱港口的遊船鑽石公主號包括乗員乗客有700人以上感染,13人死亡。歐美各國“隔岸觀火”(對岸的火事)一樣在靜觀中國感染擴大的過程中,日本被迫麵對比其他國家更早的新冠集體感染的現狀。這也提高了國民的危機意識感。早稲田大學政治經濟學術院的田中幹人準教授說:“各國有許多人都很樂觀地認為新冠是總會消逝的病,然而對日本來說,就像是在自家門前眼觀車被燃燒一樣持續了一段時間”,因此國民“對新冠的警戒感得到了提高”。專家們對郵輪的應對經驗中提出了“三密”(密閉、密集、密接)要素的感染風險,政府就號召國民“避三密”。這也是“鑽石公主號郵輪”給日本人上了一節警惕新冠感染的一課而總結的“三密警戒”口號。
(6)“曾擔任過世界保健機構(WHO)事務局長高級顧問的英國倫敦金格斯-學校的澀穀健司教授指出感染者追跡方法還有改善的餘地。他認為雖然“花時間進行訊問式的追朔在小規模地域對有限的感染有效”同時“「由於各人記憶有偏差,沒有使用智能軟件來確定接觸者和利用設施那樣效率高”。
日本的新冠第一波可能收束了,必須準備應對第二波、第三波。這就是不能老是靠保健所的人海戰術,要依靠智能軟件等IT功能。國民的意識改革必須接受,比較當前製約經濟、生活的行動來,成本要低得多。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