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3)
2023 (410)
五月的紀念,明星的聯想
5月8日是鄧麗君去世“冥日”(忌日),鄧麗君謝世已經25年了,在她的故鄉台灣沒有看到緬懷活動,而在日本幾乎每年這一天都要對這位“亞洲歌姬”進行一番追憶和緬懷活動,有一台沉重的電視節目。
尤其今天在新冠病毒肺炎蔓延的日本,TBS電視台專題緬懷報道了鄧麗君在日本專題節目從初次登場到連續三屆放送大獎奪冠的節目前前後後一個多小時。
從港台、大陸到整個華人社會,從東南亞、日本到全世界,所有鄧麗君唱紅的成名曲在日本有線放送和無線廣播中放鬆。
對於鄧麗君的畫傳、影碟、紀念專輯每年都在源源不斷地湧現。每年都有許多珍藏的鏡頭“初次”麵向觀眾,表達了日本歌迷對這位被徹底打動並征服的一代天後的敬意。
如果歐美人對戴安娜王妃的仙逝感到了無比的震驚的話,則亞洲人對於鄧麗君的西去則感到了無比的意外。二人都長眠於其故鄉受人緬懷,二人的影響力遠遠要大於一些政治風雲人物。
英國的首相換了多少屆,卻沒有戴安娜那樣被人記起,有戴安娜的時代就沒有蘇格蘭獨立運動“國民投票”的折騰,因為戴安娜的存在就是全英統一的一個象征,戴安娜去世後英國政治家明星就自然暗淡。
鄧麗君去世後享受了最高的“殊遇”:在台灣就隻有蔣介石,蔣經國和鄧麗君三人的屍體沒有火化,以土葬的形式保存五十年。這三人的存在也就是台灣“外省人”的團結統一的象征。鄧麗君去世後國民黨的勢力日漸衰退,年輕人逐漸走向另一個新興的黨派“民進黨”,2000-2008年首度執政,實現中華民國曆史上首次政黨輪替;2016年起再度執政,並首次達成同時掌握行政及立法部門的“完全執政”。聽著鄧麗君的歌長大的一代人,尤其是台灣外省人可能還有對“台獨”、對民進黨有一定的抵觸、抑製作用,鄧麗君去世後台灣的外省人的落寞、寂寥感增加了。
女性歌手的感召力是任何政治家的慷慨激昂的演說都無法企及的。可見當年的延安時代的毛澤東也許就看到了這一點,才和演員出身的李雲鶴結婚的吧。明星的力量是可以抵得上千千萬萬的政治有生力量!
在台灣說有媒體報道大陸上世紀白天是由“老鄧”(鄧小平)統治,晚上是由“小鄧”(鄧麗君)統治,可見鄧麗君的影響力之大。
遲至1995年,中國大陸才正式解禁鄧麗君歌曲,但她從1979年開始成為流行音樂的標誌,擁有廣泛的歌迷,她柔和的歌聲穿透了兩岸。鄧麗君和當時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鄧小平(老鄧)一起成為老百姓熟悉的名字,並流傳著“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隻愛小鄧,不愛老鄧”等語。不過這樣的說法不會是大陸人說出來的,隻是台灣人自己的“總結”的語言罷了。不過倒是有一定的靠譜性。
鄧麗君1974年首次到日本學藝,此後20年間,她跑遍世界,唱紅半個地球,但與她因緣最深的不是洛杉磯、不是巴黎,而是東京。
鄧麗君從唱歌廳、跑江湖的鄰家小妹式少女歌手,成長為輝耀亞洲和世界的一代歌壇巨星,在日本得到的的訓練、培養、熏陶和推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說鄧麗君是一塊渾然天成的美玉,那麽把玉雕琢成器的,正是日本藝能界。
如果說日本人追捧香港的陳美齡(英文名:Agnes Chan,日文名:アグネス•チャン),陳美齡祖籍廣東東莞,生於香港,父親為東莞人,母親為貴州人),是從偶像歌手角度來捧紅的,而對於鄧麗君則是追捧她的甜美聲線,賦予她巨星風采,為她提供紅白歌會的絢麗舞台,讓她創造了有線放送大賞三連霸的輝煌紀錄。
陳美齡級別的歌手在日本層出不窮,而美空雲雀、石原裕次郎等代表昭和年代的國民巨星卻了如晨星,而鄧麗君以一介外來歌手身份卻享此殊榮可以和美空,石原媲美。
鄧麗君在日本卻有一個“護照風波”,後來讓她成了台灣國民黨政府的宣傳塔。1979年2月、因為她沒有使用原來的中華民國的護照而是使用印度尼西亞的護照進入日本,被日本出入境管理局以“旅券法違反”罪處以遣返的處分。
因受到中日之間的邦交正常化影響,日本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斷絕了外交關係,使用台灣護照要辦比較複雜的手續。可能是想得簡單一點,鄧麗君使用化名“艾莉-鄧(Elly Teng)”的護照進入日本。當然護照本身是印尼政府簽發的正式護照,而且當時的台灣著名人物、藝能界都是以這種方法進出日本的。
因鄧麗君太出名了,日本政府部門之間不敢名目張膽地“變相”處理。隻好不分黑白地“灰色”處理該案件。
如果按引渡條約,會有很複雜而長時間的手續問題,便引渡美國,台灣政府覺得有利可圖,便以宣傳為條件免於刑事處分。便有了後來政府方、台灣軍方背景的過程………
鄧麗君謝世25春秋過去了,她依然是最有成績、最得人心、最有影響力、最具代表性的中華歌手。她那久經歲月咀嚼、曆經生命回味的歌聲,已成為中華之聲的重要標誌。
台灣人說她是“台灣歌姬”,日本人對鄧麗君一往情深的稱她為“亞洲歌姬”,與“日本的歌姬”美空雲雀比較起來地位更特殊、“級別”更高(略)。
鄧麗君在台灣故鄉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