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2024 (364)
2025 (3)
“新冠”過後新觀念
“新冠”改變了人們的觀念(4)
懼怕新冠病毒人傳人的感染,全世界都在“調整”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不聚會、不走親串門、不去擁擠的地方。
日本推出了適合日本當前國情、疫情的“軟封城”,企業“被停業”、“被關門”的緊急宣言,提倡“三八一”,就像當年“革命軍人”唱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一樣,是提倡並沒有強行執行的條款。
即 三:避“三密”(密閉空間,密集人群,密切接觸),
八:做到“八”減,降低往日與他人接觸機會的八成;
一:做到“一”,即一天出門限一次。
不是“硬封城”,有的人照常上下班,但公共交通運輸顯然疏散多了。看到從未有過的無人街道,乘客稀稀拉拉的公交車輛,不禁讓人想起當年的“人山人海”,“全國山河一遍紅”的年代,那也許是永遠也不可再現的畫麵了。
記得五十四年前的1966年6月毛澤東親自發動“文化大革命”,後在天安
門城樓接見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衛兵”,那場麵是多麽震撼!8月18日到11月26日,在天安門城樓檢閱的紅衛兵總計達1,100萬人,占當時中國總人口的1.6%,創造了世界檢閱史上的奇觀。
雖然天安門廣場很寬,但每次上百萬人多時兩三百萬人,擠在一起都要希望目睹一下心中的“紅太陽”,那人與人擁擠重疊一起的場麵是史無前例、絕無僅有。組織者自然也是嘔心瀝血,萬一出現什麽不測其風險預測,今天是無法想象的,今天後可能永遠見不到這樣的場麵了,可惜當時沒有“吉尼斯記錄”之說。
新冠虐過,從今往後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將無形地拉開。尤其那些靠聲音大、高音發聲取勝的政治家們,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受到人們的反感。
新冠虐過,那些寧願在外“喝一杯”才回家的日本工薪階層可能會增大從公司到家庭的“直行率”了。
新冠虐過,人們今後會更加注意說話的方式,那種說話“口沫飛濺”的人會引發聽眾的緊張情緒。
新冠虐過,人們會更加注意自己身上的氣味,那種“不修邊幅”的人可能會引起人們的另眼相看。於是香水之類的市場向好、銷量會大增。
新冠虐過,人們將對“口罩”的偏見發生翻天覆地的轉變。以前認為戴口罩與“病患”、“醫院”有關,今後戴口罩會更大比率、更常態化。當然也有特朗普一樣的號召民眾“建議你們戴口罩,反正我是不會佩戴的”。化妝品銷量下降,再好看的麵部都被紗布遮蓋了。
在日本的皇室天皇和皇後都帶口罩會見記者,這是日本天皇延續了一千多年來的曆史上屬首次。日本的國會議員在國會議事堂召開參議兩院大會全體戴口罩,還將以前的距離拉開,這樣的現象是“憲政史上”從未有過的現象。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整個社會按下了“Backspace”(返回鍵)鍵再加上“Enter”(開行鍵)似的。
在全力以赴抗擊疫情的同時,也讓人們有更多時間對過往的生活方式進行總結反思,特別是在飲食習慣方麵的觀念應會有改變,連同飲食習慣都會告別以前。不下館子,在家做飯當是首選。分餐製、是用公筷勺子碟子。就像以前的“煙酒不分家”,逐漸過渡到“自斟自飲”、各抽自己的命排煙一樣有一個過程,因為中華集體主義的傳統太深太久。
那種貪多求全的菜肴一大堆,愛麵子點菜一大桌的習慣將有所收斂。
一旦知道在外麵吃飯的不經濟、呼朋喚友下餐館的鋪張浪費後人們今後將會習慣少人數、小圈子的聚餐!動輒十桌八卓,百人聚會“萬人宴”將一去不複返。
“民以食為天”,因為“天”翻了“地”覆了,“食”也會受到顛覆的改變……(略)
陳穀子,爛芝麻
《解放》觀後感
從《東方》、《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井岡山》、《延安》在看到《解放》,
一部紅色精典曆史連戲劇正在央視播放,確實有許多看點。
然而許多真實情況沒到解禁時間是不會解密的,權當曆史演義傳說來看唄。
偉人記憶力特好,上了年紀就越容易翻老帳,換句話說陳年老帳翻得多的人也就離老不太遠了。
偉大的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留下許多至理名言:
快樂的秘密並不在於尋求更多想要的,而是在於培養清心寡欲的能力。
The secret of happiness, you see, is not found in seeking more, but in developing the capacity to enjoy less.
對作家來說,寫得少是這樣的有害,就跟醫生缺乏診病的機會一樣。
蘇格拉底在最後將要被執行死刑而飲鴆之前,弟子們問他還有什麽遺言,他的遺言是:“克裏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隻雞,記得替我還上這筆債。”
很多人以為他喜歡吃雞肉,或許希臘人喜歡雞肉。其實這裏的意思是,欠了藥神的藥希望弟子代他祭奠藥神的意思。可證明他已經很淡定了。
想 當年偉人溘然長逝沒有留下遺囑,但有人說肯定有,隻是不便公開。不過從老人家一生經曆,他是記得很清楚的,每一次代表大會,或適當的場合,某某某對他說過什麽,做過什麽,恩恩怨怨都要詳盡道來。
在一一被打倒的人中他對每一個人,什麽時候反對過、尤其是路線鬥爭的代理人,更是細節清晰如數家珍地例陳往事。對接班人的選定都是有其用心的。
“提起來打下去”。
曾經反對過他的,“欠過的債”都要一一奉還。
可憐的是當局者“迷”的將帥們啊,最清醒的還是林和周。最終對鄧手下留情是因為他與自己曾受到牽連。該還的一定要還,該報的一定要報。
偉人對蘇聯那麽記恨是在初期,蘇方總派一些“忠犬”來與之對立。劉邦除韓信,林是一定要除,但林也沒有在遊戲中按章出牌,始料未及。
最後隻剩下唯一沒倒下的周,也死在了自己的前麵。所以沒有任何遺憾……否則對周的清算是最後的最後了,二人的對立曆史太久,太長,太深,一生中有十次大的交鋒。
一、寧都會議,二、遵義會議, 三、長江局
四、新四軍, 五、整風運動,六、高饒事件,七、反冒進
八、文革,九、七?二〇事件,十、右傾投降主義
先反擊“右傾回潮”,又批林批孔批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