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世界名言格言警句成句
100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半期在英國政壇叱吒風雲的英國首相戴維·勞合·喬治【又譯為大衛·勞合·喬治】(David Lloyd-George1863年——1945年),曾調侃高爾夫球愛好者:
“差點30的人是在玩忽高爾夫,差點20的人是在玩忽家庭,差點10的人是在玩忽工作,差點5以下的人是在玩忽一切所有。”
對還在工作的一般業餘高球愛好者來説,“不犧牲一切,恐怕是難以得到5以下的差點”的意思。
此名言出台時,日本在大正時代,中國民眾尚不知高爾夫球為何物的清朝末年。
第二世界大戦中的英國首相(1940年代前半と1950年代前半)的溫斯頓-丘吉爾曾說過:“高爾夫是唯一一個不按自己意誌表現的讓人生氣的一種運動,很鍾情於他卻不喜歡他……”。
好象全身心陷入愛戀的情人一樣“愛他愛得死去活來卻並不一定喜歡他”。就象一個女人愛上一位“家暴”(DV)的男人一樣!
注:
大衛·勞合·喬治(英語:David Lloyd George;1863年1月17日-1945年3月26日),即第一代德威弗爾的勞合-喬治伯爵(1st Earl Lloyd-George of Dwyfor)。英國自由黨政治家,在1916年至1922年間領導戰時內閣,在1926年至1931年間擔任自由黨黨魁。1890年當選為英國下議院議員。1911年任財政大臣期間提出國民保險法,被公認為英國福利國家的先聲。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任軍需大臣、陸軍大臣等職。1916年12月7日出任首相,對內擴大政府對經濟的控製。戰爭結束後,在英國保守黨和英國自由黨聯合政府中,勞合·喬治仍任首相。在擔任公職期間,他引入多個改革,為現代福利國家立下基石。 1918年議會通過選舉改革法,擴大選民範圍,頒布國民教育改革法,實行14歲以下兒童的義務教育。1919年他出席並操縱巴黎和會,是巴黎和會“三巨頭”之一,簽署了《凡爾賽和約》。1921年給愛爾蘭以自治領地位。勞合·喬治是最後一位自由黨首相,他的主要支持者並非自由黨人,卻是保守黨人。自由黨後來分裂,不再是一個主要的政黨。十年後,他再度擔任自由黨黨魁,卻再無能力重返唐寧街10號。1945年3月26日逝世。勞合·喬治是英國首相中唯一一位事務律師。
他也是唯一一位威爾士人英國首相,也是唯一一位以英語為第二語言,以威爾士語為第一語言的英國首相。
在MORI的一個調查中,勞合·喬治的評價在曆屆英國首相中位列第三。他入選2002年的調查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
“你把推杆技巧掌握好了,你的高爾夫技巧就自然大幅度提高了”。
法國人撩妹有個說法:“Les filles rirent, moitié au lit”,意思是,你若把女孩逗笑了,上床就算搞定一半了。
可見高尓夫的推杆技術是何等重要!(略)
新七言絕句作法舉隅
【前言】 由偶是老道先生略加整理
馮氏《詩詞作法舉隅》,收集寫作方法相同之古詩,揭示作品內在之章法共性,對初學者頗有依貓畫虎之功。作為一種寫作模板,確有舉一反三之效,熟練的寫手,亦不妨據以練習,在摹寫中體會絕句結構特徵,以進一步品味古詩篇章之美,領悟作品變化之妙,從而提高和精進自己的絕句寫作能力,鑒賞能力,分析能力。
然馮氏之五十六法,亦有其不足之處,或語焉不詳,或舉例失當,或草於分類,或疏於梳理。在類別的闡述上也難免掛一漏萬,既不周密,也不翔實。故有狗尾續貂之念,補充若幹,以備一哂。有興趣者則可亦步亦趨,體悟創作之門經。不足之處,更望同好針砭教正,以臻完美,不亦樂乎!
第1法
【例詩】
唐 ● 孟浩然 ● 過融上人蘭若
山頭禪室掛僧衣,窗外無人溪鳥飛。黃昏半在下山路,卻聽泉聲戀翠微。
唐 ● 殷堯藩 ● 同州端午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唐 ● 韓愈 ● 楸樹二首
幸自枝條能樹立,可煩蘿蔓作交加。傍人不解尋根本,卻道新花勝舊花。
唐 ● 李涉 ● 登北固山亭
海繞重山江抱城,隋家宮苑此分明。居人不覺三吳恨,卻笑關河又戰爭。
唐 ● 徐夤 ● 蝴蝶三首
不並難飛繭裏蛾,有花芳處定經過。天風相送輕飄去,卻笑蜘蛛謾織羅。
唐 ● 趙嘏 ● 題僧壁
曉傍疏林露滿巾,碧山秋寺屬閑人。溪頭盡日看紅葉,卻笑高僧衣有塵。
唐 ● 許瑤 ● 題懷素上人草書
誌在新奇無定則,古瘦漓纚半無墨。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卻書書不得。
唐 ● 司空曙 ● 觀妓
翠蛾紅臉不勝情,管絕弦餘發一聲。銀燭搖搖塵暗下,卻愁紅粉淚痕生。
唐 ● 姚合 ● 聞新蟬寄李餘
往年六月蟬應到,每到聞時骨欲驚。今日槐花還似發,卻愁聽盡更無聲。
唐 ● 李涉 ● 題澗飲寺
百年如夢竟何成,白發重來此地行。還似蕭郎許玄度,再看庭石悟前生。
宋 ● 陳與義 ● 秋夜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漢明。莫遣西風吹葉盡,卻愁無處著秋聲。
宋 ● 蘇軾 ● 望海樓晚景五絕
海上濤頭一線來,樓前相顧雪成堆。従今潮上君須上,更看銀山二十回。
宋 ● 陸遊 ● 乾道初予自臨川歸鍾陵李德遠範周士送別於西
十五年前宿戰平,長亭風雨夜連明,無端老作天涯客,還聽當時夜雨聲。
宋 ● 陸遊 ● 十月十七日予生日也孤村風雨蕭然偶得二絕句
我生急雨暗淮天,出沒蛟鼉浪入船。白首功名無尺寸,茅簷還聽雨聲眠。
宋 ● 陸遊 ● 急雨
急雨清風發土香,靈台如受寶犀涼,華胥一枕蘧然覺,卻聽蟬聲送夕陽。
元 ● 王冕 ● 素梅
記得西泠春色歸,珠星璧月景離離。近來消息真堪笑,卻說梅花不要詩。
【章法】
這一種寫法在章法上非常緊湊,正是馮氏所謂“四句旋轉而下”者,前後的照應非常緊湊,所以第四句必有一到兩個詞與第一第二句的某個詞相呼應,這一組呼應的詞或相同,或相關,或相似,以致給讀者一種一氣嗬成的藝術感受。而第四句中更有一個“卻、更、還、再”等表示遞進的詞來銜接,使詩句在語氣上更補足這種緊湊感的詩味。
這一式的練習,可使我們對絕句在章法上講究渾然一體這個特色有進一步的體會,可以說,
對提高絕句的寫作能力,是頗有幫助的。
普注:以上例詩裏的“卻”字有著多重含義和用法。其一是用作“再”、“還”等意思,表示遞進,例如大部分例詩;其二是作為“但是”、“反而”、“竟然”講,表示轉折,例如例子中的“卻道新花勝舊花”、“卻笑高僧衣有塵”和“卻說梅花不要詩”。以上兩個習作中,前一首裏的“卻”表示遞進,後一首裏的則表示轉折——反而。
第2法
【例詩】
唐 ● 張蠙 ● 經範蠡舊居
一變姓名離百越,越城猶在範家無。他人不見扁舟意,卻笑輕生泛五湖。
南宋 ● 陸遊 ● 感舊絕句
鵝黃酒邊綠荔枝,摩訶池上納涼時。冰紈不畫驂鸞女,卻寫江南白紵辭。
唐 ● 王建 ● 揚州尋張籍不見
別後知君在楚城,揚州寺裏覓君名。西江水闊吳山遠,卻打船頭向北行。
唐 ● 劉言史 ● 桂江中題香頂台
岧岧香積淩空翠,天上名花落幽地。老僧相對竟無言,山鳥卻呼諸佛字。
唐 ● 韋莊 ● 買酒不得
停尊待爾怪來遲,手挈空瓶毷氉歸。滿麵春愁消不得,更看溪鷺寂寥飛。
唐 ● 戴叔倫 ● 代書寄京洛舊遊
今年十月溫風起,湘水悠悠生白蘋。欲寄遠書還不敢,卻愁驚動故鄉人。
宋 ● 蘇軾 ● 觀淨觀堂效韋蘇州詩
弱羽巢林在一枝,幽人蝸舍兩相宜。樂天長短三千首,卻愛韋郎五字詩。
宋 ● 蘇軾 ● 花影
重重疊疊上瑤台,幾度呼童歸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宋 ● 陸遊 ● 晨起閑步
飛紅掠地送春忙,嫩綠成陰帶露香。聽徹曉天鶯百囀,卻隨飛蝶度橫塘。
宋 ● 陸遊 ● 感舊四首末章蓋思有以自廣
庚寅歲入巴東硤,臥聽清猿月下聲。二十九年窮未死,卻思當日似前生。
宋 ● 陸遊 ● 北園雜詠
短筇行樂出柴荊,雪意闌珊卻變晴。林際已看春雉起,屋頭還聽歲豬鳴。
【章法】
此一法與前不同之處在:第四句相關語詞所呼應的詞不在第一第二句中,而在第三句中。這種區別所影響到的章法變化是:前一種整首詩的結構更加緊湊,入筆就直奔所詠之主要內容;而這一種則相對鬆散,所以意蘊上就舒緩很多。注意分析四個句子,可以發現前二句大抵屬於相對的“閑筆”,有的甚至僅僅是“起興”而已,比如:“今年十月溫風起,湘水悠悠生白蘋。”學者當細細揣摩,方能領悟絕句之妙。
由於這樣的不同,如果你構思時內容豐富,則建議選擇前一種模板;反之,則可選擇這一個模板,隻需寫兩句即可,然後以起興的方式選擇一個角度,補足前二句。
第3法
【例詩】
唐·劉禹錫《楊柳枝詞》:
花萼樓前初種時,美人樓上鬥腰肢。如今拋擲長街裡,露葉如啼欲恨誰。
唐·杜甫《解悶》:
一辭故國十經秋,每見秋瓜憶故丘。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為覓鄭瓜州。
唐·劉長卿《酬靈徹公相招》:
石澗泉聲久不聞,獨臨長路雪紛紛。如今漸欲生黃髮,願脫頭冠與白雲。
唐·鄭穀《卷末偶題三首》:
七歲侍行湖外去,嶽陽樓上敢題詩。如今寒晚無功業,何以勝任國士知。
唐·羅隱《偶興》:
逐隊隨行二十春,曲江池畔避車塵。如今贏得將衰老,閑看人間得意人。
唐·李涉《贈道器法師》:
冰作形容雪作眉,早知談論兩川知。如今不用空求佛,但把令狐宰相詩。
唐·王貞白《折楊柳三首一作段成式詩》:
水殿年年占早芳,柔條風裡禦爐香。如今萬乘多巡狩,輦路無陰綠草長。
宋·陸遊《自喜》:
半生羈宦走人間,醉裡心寬夢裡閑。自喜如今無一事,讀書才倦即遊山。
宋·陳與義《山居二首》:
點檢行年書閥閱,山中共賦幾篇詩。如今未有驚人句,更待秋風生桂枝。
宋·陸遊《自嘲》:
壯歲耽書廢夜眠,窗明猶在短檠前。如今自笑摧頹甚,臥看兒曹理斷編。
宋·程俱《戲題畫卷》:
五載京塵白鬢須,丹青遐想寄衡巫。如今掃跡長林下,卻對真山看畫圖。
明·袁凱《揚州逢李十二衍》:
與子相逢俱少年,東吳城郭酒如川。如今白髮知多少,風雨揚州共被眠。
【章法】
本法有些實例取自馮氏《絕句作法舉隅》。馮氏之第七法雲:“首二句與末二句做今昔之比較者,但於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句首則不用昔年去歲等字,然其實指往日之意,固隱含於其中也。”
其實馮氏忽略了一個細節,這一模式的上一聯所指的過去,還是有具體的語詞作為標誌的,並非隻是“隱含其中”。但這種模式賴於鏈接過去和現在的,既不是時間名詞也不是時間副詞,而是用一些具體的時間表述來進行交代、呼應。相對於用一個清晰的時間詞來作呼應的模式,這種模式對消逝的時間的表達,在手法上就比較隨意,因之達意上也比較隱晦。此外,從創作實踐上看,這樣的表達方式也更靈活,更不呆板。尤其是與今日比較的時間往往是一種較長的積澱的時候, 那麽,采用這種模式,作品通過對比而宣泄的滄桑感也就更為濃鬱。
第4法
【例詩】
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海上昔聞麋愛鶴,山中今日鹿憎龜。愛憎止竟須關分,莫把微才望所知。
唐·劉駕·郪中感懷
頃年曾住此中來,今日重遊事可哀。憶得幾家歡宴處,家家家業盡成灰。
唐·李商隱·寄在朝鄭曹獨孤李四同年
昔歲陪遊舊跡多,風光今日兩蹉跎。不因醉本蘭亭在,兼忘當年舊永和。
唐·蔣吉·次商於感舊寄盧中丞
昔年簪組隘丘門,今日旌幢一院存。何事商於淚如雨,小儒偏受陸家恩。
唐·張賁·酬襲美先見寄倒來韻
近年已絕詩書癖,今日兼將筆硯焚。為有此身猶苦患,不知何者是玄纁。
唐·元稹·酬樂天三月三日見寄
當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裏銷。獨倚破簾閑悵望,可憐虛度好春朝。
唐·竇群·春雨
昨日偷閑看花了,今朝多雨奈人何。人間盡似逢花雨,莫愛芳菲濕綺羅。
唐·孟郊·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唐·薛濤·摩訶池贈蕭中丞
昔以多能佐碧油,今朝同泛舊仙舟。淒涼逝水頹波遠,惟有碑泉咽不流。
唐·伍唐·上蘇使君
江西昔日推韓注,袁水今朝數趙祥。縱使文翁能待客,終栽桃李不成行。
唐·施肩吾·歎花詞
前日滿林紅錦遍,今日繞林看不見。空餘古岸泥土中,零落胭脂兩三片。
唐·施肩吾·春日美新綠詞
前日萌芽小於粟,今朝草樹色已足。天公不語能運為,驅遣羲和染新綠。
唐·施肩吾·越中遇寒食
去歲清明霅溪口,今朝寒食鏡湖西。信知天地心不易,還有子規依舊啼。
唐·樂府·雜曲歌辭·入破第三
昨夜遙歡出建章,今朝綴賞度昭陽。傳聲莫閉黃金屋,為報先開白玉堂。
唐·白居易·對酒五首
昨日低眉問疾來,今朝收淚吊人回。眼前流例君看取,且遣琵琶送一杯。
唐·韋莊·姬人養蠶
昔年愛笑蠶家婦,今日辛勤自養蠶。仍道不愁羅與綺,女郎初解織桑籃。
唐·韋莊·江上別李秀才
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莫向尊前惜沈醉,與君俱是異鄉人。
唐·杜荀鶴·小鬆
自小刺頭深草裏,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
宋·陳與義·二十一日風甚明日梅花無在者獨紅萼留枝間甚
昨日梅花猶可攀,今朝殘萼便斕班。群仙已禦東風去,總脫絳袂留林間。
【章法】
一二兩句構成一個今昔對比,這種對比是可以任何一種狀況的,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今昔對比,可以是兩種狀態的對比,可以是兩個行為的對比,甚至可以是兩個處所的對比。文字標識是上聯用“昨日、昔日、去年、當年”等時間詞導引一個過去的事情,且該時間詞往往位於句首,然後下聯以“今日、今朝、如今、而今”等時間詞描寫當前的情致,從而在一、二兩句中架構起一個鮮明的今昔對照。
從章法上來說,上半首詩的這種對比並不是作品所要表達的主要內容,而僅僅是為了通過對比營造一個氛圍。目的是可以通過這個氛圍,讓第三句找到一個話題,擷取一個切入點,然後通過三四兩句的經營,表達作者想要在這個作品中呈現的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景致或者一種狀態。
第5法
【例詩】
唐·劉言史·贈童尼
舊時豔質如明玉,今日空心是冷灰。料得襄王惆悵極,更無雲雨到陽台。
唐·蔣防·玄都樓桃
舊傳天上千年熟,今日人間五日香。紅軟滿枝須作意,莫交方朔施偷將。
唐·孫元晏·齊·潘妃
曾步金蓮寵絕倫,豈甘今日委埃塵。玉兒還有懷恩處,不肯將身嫁小臣。
唐·施肩吾·山院觀花
初來唯見空樹枝,今朝滿院花如雪。門前為報諸少年,明日來遲不堪折。
宋·文天祥·宮籍監
曾過盧溝望塔尖,今朝塔影接虛簷。道人心事真方丈,靜坐日長雲滿簾。
【章法】
這一式章法上與前相同,隻是第一二句的今昔對比中不再用“去年、昨日”之類的時間詞做導引,不再有一個明顯的標誌,但首句語義上依然是描寫過去,所以常用“曾經、舊時”等詞。
第6法
【例詩】
唐·白居易·贈曇禪師 夢中作
五年不入慈恩寺,今日尋師始一來。欲知火宅焚燒苦,方寸如今化作灰。
唐·柳宗元·種木槲花
上苑年年占物華,飄零今日在天涯。隻因長作龍城守,剩種庭前木槲花。
唐·賈至·重別南給事
謫宦三年尚未回,故人今日又重來。聞道崖州一千裏,今朝須盡數千杯。
唐·元稹·西歸絕句十二首
五年江上損容顏,今日春風到武關。兩紙京書臨水讀,小桃花樹滿商山。
唐·白居易·縣南花下醉中留劉五
百歲幾回同酩酊,一年今日最芳菲。願將花贈天台女,留取劉郎到夜歸。
宋·陸遊·龍瑞
多年不蹋陽明路,今日重來院院行。好在千秋馮觀主,修廊一見眼偏明。
唐·張籍·逢故人
山東一十餘年別,今日相逢在上都。說盡向來無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須。
宋·陳與義·和大光道中絕句
已費天工十日晴,今朝小雨送潮生。轉頭雲日還如錦,一抹蔥瓏畫不成。
唐·柳宗元·重別夢得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岐路忽西東。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章法】
這一式與前兩式又有不同。這一式在第一句中不再用一個明確的時間詞來標示過去,而所給出的與過去的比較,則會有一個很明確的時間段,以表明時間之久,這種時間的持續,又都是一直延續到“今日”的,所以,對比中的感情色彩更加濃厚。從而達到用這種“久”來襯托“今天”,以起到一種修辭效果。
第7法
【例詩】
唐·唐彥謙·無題
春江新水促歸航,惜別花前酒漫觴。倒盡銀瓶渾不醉,卻憐和淚入愁腸。
宋·劉季孫·題屏
呢喃燕子語梁間,底事來驚夢裏閑。說與旁人渾不解,杖藜攜酒看芝山。
宋·王安石·若耶溪歸興
若耶溪上踏莓苔,興罷張帆載酒回。汀草岸花渾不見,青山無數逐人來。
宋·王安石·暮春
北山吹雨送殘春,南澗朝來綠映人。昨日杏花渾不見,故應隨水到江濱。
宋·王安石·東皋
東皋攬結知新歲,西崦攀翻憶去年。肘上柳生渾不管,眼前花發即欣然。
宋·陳與義·甘棠道中
筍輿礙石一悠然,正月微風意已便。桃花向來渾不數,山中時見絕堪憐。
元·王冕·素梅 其四
歲寒風致少能解,野草安能識此情?春到玉堂渾不覺,清香疏影自分明。
明·於謙·詠石灰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章法】
本式前二句敘述一種事實,然後在第三句中擷取該事件中的一個特徵很明顯、特殊、有代表性的要點,用“渾不”來對這一要點進行徹底的否定,從而在第四句中形成一種對照。而這種對照的重心顯然是落在第四句中的,這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所在。
【寫法】
這個模式的全篇四句,必須是一個整體,整個結構很緊密,前二句不能用閒筆處理,否則很容易上下脫節,勾連失致。
具體寫作的時候,務要選取主要特徵以及相關的動作(該動作必放於“渾不”之後),使形成的對照做到鮮明、突出。
第8法
【詩例】
唐·孫元晏·晉·謝玄
百萬兵來逼合肥,謝玄為將統雄師。旌旗首尾千餘裏,渾不消他一局棋。
唐·孫元晏·晉·七寶鞭
天命須知豈偶然,亂臣徒欲用兵權。聖謨廟略還應別,渾不消他七寶鞭。
宋·陸遊·柳橋秋夜
帝青萬裏月輪孤,掃盡浮雲一點無。正是吾廬秋好夜,上橋渾不要人扶。
宋·王安石·溝西
溝西直下看芙蕖,葉底三三兩兩魚。若比濠梁應更樂,近人渾不畏舂鉏。
唐·孫元晏·晉·衛玠
叔寶羊車海內稀,山家女婿好風姿。江東士女無端甚,看殺玉人渾不知。
宋·陸遊·春日
巷口東風吹酒旗,老人也惜早春時。雨來三日泥沒踝,過盡梅花渾不知。
宋·陸遊·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來湖中絕句
酒旆搖搖出竹籬,扁舟遠赴野人期。一天風雨晚來惡,落盡白蓮渾不知。
【章法】
與前一法同,這一式也是前二句做鋪墊,後二句做比照,然後推出作者想要表達的那層意思。所不同者,這一式所比照的兩個句子中,作者所要強調的是否定的本身,所以,“渾不”放在第四句中。而第三、四句之間則構成一個明確的因果關係,這種邏輯關係比前一式更為清晰,雖然前一式也有存在。試比較:“之所以千錘百煉渾不怕,是因為要留清白在人間”,前一式的因果關係如果存在,恰好是倒過來的。
【寫法】
參前一法。適用於抒寫的重點在於那被否定的對象本身。絕句的重點往往在後二句,此法的因果關係比較容易幫助構思,第四句可在反復的“所以,甚至於……都不”的思路遴選中找出最佳視點。
第9法
【詩例】
唐·白居易·別楊同州後卻寄
潘驛橋南醉中別,下邽村北醒時歸。春風怪我君知否?榆葉楊花撲麵飛。
唐·白居易·惜落花贈崔二十四
漠漠紛紛不奈何,狂風急雨兩相和。晚來悵望君知否?枝上稀疏地上多。
唐·吳融·經蔡堅墓
百裏煙塵散杳冥,新平一隰草青青。八公山石君知否?休更中原作彗星。
宋·陳與義·別諸周二首
風送孤篷不可遮,山中城裏總非家。臨行有恨君知否?不見籬前稻著花。
宋·王安石·次韻和張仲通見寄三絕句
欹枕狂歌擊唾壺,直將軒冕等錙銖。醉鄉岐路君知否?不似人間足畏塗。
宋·陸遊·建安遣興
今歲清詩欠百篇,強尋筆硯意茫然。秋風有句君知否?合在嚴光釣瀨邊。
宋·陸遊·春社
桑眼初開麥正青,勃姑聲裏雨冥冥。今朝有喜君知否?到處人家醉不醒。
宋·陸遊·春雨絕句
千點猩紅蜀海棠,誰憐雨裏作啼妝?殺風景處君知否?正伴鄰翁救麥忙。
宋·陸遊·水亭
莫道山翁老病侵,靜中理得舊傳琴。朝來有喜君知否?雨展芭蕉二尺心。
宋·陸遊·食野菜
野蔌山蔬次第嚐,超然氣壓太官羊。放翁此意君知否?要配吳粳曉甑香。
宋·陸遊·梅花絕句
幽穀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高標逸韻君知否?正在層冰積雪時。
宋·陸遊·雜興
孤夢初回揭短篷,橋邊曉日已曈曨。太平氣象君知否?盡在豐年笑語中。
宋·陸遊·謝朱元晦寄紙被
紙被圍身度雪天,白於狐腋軟於綿。放翁用處君知否?絕勝蒲團夜坐禪。
清· 馮班· 衲衣
鏡裡衰殘換舊身,貂裘敝盡衲衣新。襟前壞帛君知否?猶帶歌梁一月塵。
近代·王國維·讀史二十首
西域縱橫盡百城,張陳遠略遜甘英。千秋壯觀君知否?黑海東頭望大秦。
【章法】
本式前二句切入描寫一個場景,第三句或順接或逆接,提出一個與前二句相關、相應的問句,這個問句以句尾的“君知否”作為標誌,而第四句則不必局限於是否回答前麵的提問,既可以直接予以回覆,也可以是一種委婉不直接的暗示,甚至也可以避而不答,留下空間給讀者思索。
【寫法】
第三句的問句,雖然是在前兩句的基礎上構思而成,但寫作時一定要注意盡可能選擇一個出其不意的問題,所以在不出範圍的情況下另闢蹊徑,非常重要,可以造成一種令讀者耳目一新的效果,這樣就容易成功。
我們可以以陸遊的《水亭》、《梅花絕句》為例來看。前者以“朝來有喜”、後者以“高標逸韻”提起發問,都有出人意外的特點:前者在老病的日常生活中說“有喜”,後者在一個惡劣的環境中,忽然發問是否知道存在“高標逸韻”,使人讀後產生一種深刻的印象。似乎也可以認為,逆接的效果要好於順接。
第10法
【例詩】
唐·周曇·後漢門鮑宣妻
君惡奢華意不歡,一言從儉亦何難。但能和樂同琴瑟,未必恩情在綺紈。
唐·溫庭筠·四皓
商於甪裏便成功,一寸沉機萬古同。但得戚姬甘定分,不應真有紫芝翁。
唐·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李白·客中行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宋·李綱·病牛
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複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
宋·陸遊·庵中雜書
謀生安用苦區區?豆飯藜羹未遽無。若使天年猶合活,不妨自有穀於菟。
宋·陸遊·農桑
蠶如黑螘稻青鍼,夫婦耕桑各苦心。但得老親供養足,不羞布袂與蒿簪。
宋·陸遊·致仕後即事
歸耕所願雜民編,乍脫朝衫喜欲顛。但得吾兒能力穡,不請半俸更超然。
宋·陸遊·秋思
疏泉洗石誇身健,試墨燒香破日長。若得三山安樂法,不須更覓玉函方。
宋·文天祥·至揚州
海雲渺渺楚天頭,滿路胡塵不自由。若使一朝俘上去,不如製命死揚州。
宋·陳與義·兩絕句
二士相隨風滿巾,兩禪同隊景彌新。但得黃花不牢落,莫嫌驚倒嶽州人。
唐·白居易·過裴令公宅二絕句
梁王舊館雪濛濛,愁殺鄒枚二老翁。假使明朝深一尺,亦無人到兔園中。
宋·陸遊·修路
雨霪道壞困泥塗,木石紛然賴裏閭。但使僅堪行便足,我無長戟與高車。
唐·白居易·思子台有感二首
闇生魑魅蠹生蟲,何異讒生疑阻中。但使武皇心似燭,江充不敢作江充。
宋·陸遊·煙波即事
家浮野艇無常處,身是閑人不屬官。但有濁醪吾事足,浮名不作一錢看。
宋·陸遊·示元禮
燕居侍立出扶行,見汝成童我眼明。但使鄉閭稱善士,布衣未必媿公卿。
唐·白居易·琴酒
耳根得聽琴初暢,心地忘機酒半酣。若使啟期兼解醉,應言四樂不言三。
唐·薛濤·罰赴邊上韋相公二首
按轡嶺頭寒複寒,微風細雨徹心肝。但得放兒歸舍去,山水屏風永不看。
宋·陸遊·雜感
世事紛紛無已時,勸君杯到不須辭。但能爛醉三千日,楚漢興亡總不知。
【章法】
本式前二句寫當前正在進行的某一事件,以此作為鋪墊,引發第三句提出一種假設,這種假設總是在句首用“但使、但能、但得、若使、若得”等語詞引出,且所假設的往往是期盼而不能得的一種條件,因此,末句必定呈一個否定格式,並用“不、無、莫、未”等否定詞進行呼應。
很多絕句的重心在第四句,也有的則三四兩句不能分拆,兩句互為一個整體,本式就屬於後者,僅僅尾句是無法完整體現作者的思想的。
【寫法】
要表達自己的某種期待,尤其是那種幾乎不太可能會有實現的期待,你可以選擇這一模式來構思。比如:想發財那就是“但能天降黃金雨”、想升官那就是“若能老父入常委”、想成為大詩人那就是“若得神思附吾體”……這種假設一旦設定,緊接著就可以用一個否定句來表達出一種或期待、或無奈、或調侃的心情。而前二句隻需遴選一個與之相關的當前事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