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不乎乎乎不乎亦乎不乎亦不亦樂乎
帕虛帕帕帕虛帕算帕虛帕算虛算擬帕
在日本75以上的老人稱為"後期高齡者”(晩期老年人)
打球與打牌——與"後期高齡者”打球,就如打牌不和牌,在於打麻將牌的過程中。
不乎亦不亦樂乎,不亦有意義乎!曾與一位87、一位88歲和一位90歲高齡的老人一組打球,真是"三人行必有師焉”。
據說現在北京的室內遊泳館都不給70歲以上老人辦卡了!
在日本政府勸告75歲以上的老人盡量返還駕駛執照,要開車得經過老年性“認知症”的考試……
在高爾夫球場與老人為伍,不用擔心賠償問題,都有生命保險,傷害保險,沒有“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的禁忌,也沒有“心梗”、“腦梗”之虞。尤其是和九十來歲的老壽星在一起打球不能說不是一件難逢之善事和喜事一樁了。
想起“無齡”(古代九十歲稱“無”),“枯壽”(古稱八十歲稱“枯”)的說法,與老人打球猶如打牌,陪人打球與陪人打牌都有意義。哪怕是背牌也有背牌的打法。當了“相公”也學會放穩心態。老人們乍一看誰也不知道是八、九十歲高齡。看他們揮杆遒勁有力,看他們行走步履穩健輕鬆自在。
但打球雖然不是“作弊”,也很難適應那不計較嚴格的推杆最後進洞才算一杆的記錄。隻要球打上果嶺就至多兩杆算“進洞”了。
推了一杆,下一杆哪怕剩兩公分、兩碼、甚至兩米就算“OK”了。
堅持嚴格推杆入洞者就象打麻將牌的“相公”一樣,或他們相“相公”陪打進洞似的。
“相公”一詞是四川人先說出來的,“相”在四川話裏有“看”的含義,牌數錯了就不能贏了,隻好陪別人繼續玩下去,然後看著別人贏。
麻將是一種中國古人發明的博弈遊戲,不同地區的遊戲規則稍有不同。
還有一說是相公是舊時對宰相的敬稱,也同時有“紳士”含義,那類人應該是是品格高尚,樂於幫助他人的,牌數不對,自己不可能贏,就陪著別人打了,幫助別人贏,這樣很“高尚”吧。在北方,和多數南方,“相公”是與乎牌條件比多張,或少張之意。
這兩位老人,和年輕人一起打球,完全不在乎他人的記分,不就是這個意義上的“相公”嗎?不,勝負之心人皆有之,但他們對記分是那麽坦然!看到年輕人擊球比他們遠,有的時侯是“羨慕”,自己也曾年輕過。也有不如人意時的“忌妒”,卻沒有“恨”和“怒”。
聽他們對話知道是幾十年的老友了。看他們的狀態說了一句,“您倆一定能活到100歲”。
怹異口同聲地說“我才不想百歲躺在床上呢,剩下的“餘生”能打一場球算一場球”。老人們以前都曾動過三次大手術。然而醫學發展讓他們每次都能奇跡般地回到高爾夫球場。
便笑著問了一句:“是高爾夫球讓你們逢凶化吉,還是本來大吉大利,因了高爾夫才讓你們動手術,誰能說清楚?”。
他們的回答是“如果沒有高爾夫球,俺等連動手術的精力、氣力都沒有,現在不是在球場上,而是在墳場裏……哈哈哈,嗬嗬嗬……。”他們豪邁地說。
三人人每周必來此球場揮灑一回。他們還說人的壽命和病氣是兩碼事。
“羨慕”使其人壽命長,“忌妒”讓人生大病,“恨”讓人一生結果不幸!
真有其哲理!暗自讚歎不已。
成詩一首
七絕
球道哲思錄
米壽無齡矍鑠頑,
披星戴月巧能杆。
逾枯不古雍尊養,
還曆青春顯愧慚。
是啊,老人和年輕人一起打球,就象打牌時難和(乎)牌時反而坐莊。
途中他們也多忘事,當無法走時就坐電瓶車。
他們想不起就問到了兩個單詞,都是外來語(日本老人對外來語也有發怵的時候):
“ounce back”:「バウンスバック」直譯是反彈、反轉(跳ね返る、立ち直る),就是博忌(加杆)後又抓小鳥(比標準杆少一杆)。
"Neck Warmer"就是現在流行的冬天的護脖(小圍脖兒)
許多高爾夫單詞因地不同,如四川的戳牌不說“打”而說“抹”,沒有人從字義上去比較二者的細微區別,或許因為撲克可以打,狠狠地摔在桌子上,戳牌隻能一張一張輕輕地翻過來,將天地人和大點小點分門別類。
川牌是一種古老的傳統紙牌遊戲。從字麵上理解,就是四川紙牌,又叫四川長牌。在西南、西北地區十分流行,特別在四川境內更是家喻戶曉人人能玩。川牌的曆史比撲克早得多.根據民間傳說是三國時期的蜀中丞相諸葛亮發明,至今已有近二千年曆史。因為川牌有84張,玩牌者戲稱“學習84號文件”。
中國麻將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休閑遊戲,原屬皇家和王公貴胄的遊戲,其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長期的曆史演變過程中,麻將逐步從宮廷流傳到民間,到清朝中葉基本定型。
相傳明朝名為萬餅條的人在“葉子格戲”的基礎上創造麻將,以自己名字“萬、餅、條”作為三種基礎花色。另一方麵, 有人說麻將本是江蘇太倉“護糧牌”。
看來現代戳牌的曆史比現代麻將的曆史不知早了多少個世紀……(略)
注:
乎不乎,乎乎,不乎亦乎,不乎,亦不亦樂乎
帕虛帕,帕帕,虛帕算帕.虛帕,算虛算擬帕
注: 在日本75以上的老人稱為"後期高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