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日本人的食欲VS中國人的物欲--中日不同習慣的細微區別(89)

(2010-02-25 21:56:33) 下一個
中國飲食文化兼收並蓄而博大精深,日本飲食文化素食省吃而單調無味。
中國菜譜花樣繁多,八大菜係,目不暇接,日本菜譜簡單卻是食具色彩紛呈。
日本最大的菜係就有“關東料理”和“關西料理”。
上次告訴過你,日本人有的是素食的飲食文化傳統、100多年前還不
準許食肉,主要以蔬菜、豆製品和一些特定的魚為主食。
所以日本人到了中國不管是“宴會”還是“家常便飯” 通通是
“美嘻,窩洗,窩洗”(飯菜,好吃!好吃!)。如果讓日本人進入中國富麗
堂皇的高級飯店他們會感到頭暈眼花,受之有愧地拘謹或手足無措。
猶如中國遊客到了東京銀座的百貨上場或秋葉原的電器街,商品琳琅
滿目,會讓購物者眼花繚亂一樣。在日本人的祖先那裏沒有享受過
“山珍海味”的美酒佳肴。連吃肉的習慣都沒有,他們的飲食味覺在
大腦裏沒有這個程序軟件的設置,當然就讀不出奢侈豪華的酒宴之
“文字”,看到豐盛的中餐就會“亂碼”一團。日本人管唱歌“左嗓子”
的人叫“音癡(Onchi=左嗓子)”,在飲食方麵不妨稱他們為“味癡(Michi)”
也不為過頭。雖然在日本有關料理的書籍可以成千上萬, 種類繁多,各種
菜譜充斥於任何報刊雜誌。有很多不過是一小部分“小資階層” 讀者
出於獵奇愛好的對象而已。一年之中上餐館吃法國菜,意大利菜肴的頻
率不會多於“文革”時期人們“打牙祭”的次數。其實用豐盛宴會請
日本人,不啻於 “投珠與豕”!日本人到了中國就會放開肚子大吃大喝,
不惜腹瀉拉稀。這又正好和中國人到了日本觀光就突然變成了“購物狂”
一樣。在日本旅遊的中國遊客可在“銀座”大把花錢於高級消費品和奢
侈品上。日本有浩繁的介紹料理書籍, 多如牛毛的菜譜介紹和各種雜誌
報刊,日本的飲食廣告可以和中國工業產品, 醫藥品產品的功能介紹的廣
告一樣,泛濫得俯拾皆是,連電杆牆壁都可以看到治愈性病的醫院介紹。
中國人對於工業產品注重於實用,而日本人更注重於設計款式新穎。
在日本能夠吃的飽、喝得醉就是很好的招待了。在中國不僅要吃得好,
還要吃得 “講究”,才夠麵子。日本產的工業產品要求質量是第一流的,
當然其成本也高得嚇人。許多工業產品都是在泡沫經濟時期完成的工藝
和設計。當年日本的產品都是選材質最好,附加價值最高,品質有絕對
把握的素材作為原材料。許多人認為日本的東西就是好,但是價格也是
最昂貴的。日本的電子產品如狂風暴雨席卷全球。當時的人口大國、印度
和中國都缺乏對於先進生產技術的吸收。“日本”製造幾乎壟斷了全世
界的電子產品市場。唯三洋、日立、東芝、富士通、NEC、夏普、索尼
的產品是當年的唯一選擇。在汽車製造業上,豐田、日產、本田、三菱、
鈴木等就是亞洲汽車行業的代表。當年日本竭盡奢華的能事,電子產品
一代接一代,汽車名牌一款接一款。日本對於工業生產的產品卻是經過各
種精確設計,細致加工,靈巧的工藝, 美觀使用引發了世界上發展中國家的
購買欲,同時和美國等先進國家的產品相比並不遜色多少。老牌的汽車大
國,歐洲和美國的奔馳、寶馬、福特、通用在日本的經濟使用車型麵前甘
拜下風。然而,在後進國家的產業基礎得到提升的最近20~30年,
尤其是上世紀末開始的中國產業規格的提升,“世界的工廠”已讓中國
取代了日本的地位。加工成本的降低,生產環節的短縮,人力,物力,財力,
智力的不斷優化,新興國家, 中國,印度等生產的工業產品質量水品的提
高,讓日本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不斷下降,日本產品由當年名列第一而下降
到了第21位。相反中國產品的競爭力不斷上升。就好象在沒有解決
好溫飽的時候人們隻需要吃得飽。在電子產品不豐富的年代人們需要
的是實用產品,隻要沒有影響安全的質量問題都會受到人們的關注。

在日本的產品除了質量保證還有舒適美觀,小巧玲瓏,可以把玩,可以
耐久等特點。這就是日本企業和日本產業文化的特點。
在中國,“民以食為天”,吃是頭等大事, 不僅好吃得飽,而且要吃得好,
吃得舒服,吃得將排場。在日本,“吃得飽,喝得醉” 就是最高境界了。
過多的排場就是“摸胎奶Mottainai”(=可惜)的浪費。在中國,隻要產
品質量不出問題,人們就滿足了,再好的東西如果昂貴天價也鮮有人
問津。許多中國人因公或因私款待或接待日本人都很下功夫。
有時的宴會真是數十道菜,十分奢侈,百分豪華,千分擺譜,萬分排場,
以為這樣日本人會很高興。但效果並不如人們所想像那樣。
因為“酒肉穿腸過”,吃過了“山珍海味”的日本人並不覺得那是
花了多麽珍貴功夫。中國人自然不會得到預期的讓對方滿足的回應。
相反許多中國人到了日本,受到日本的款待或接待,以為日本人可以大
宴招待而竭盡奢華的能事, 希望能夠“山吃海喝”一頓。結果除了
那生魚片,鬆板牛等特色的東西以外就是一些素菜,青菜,淡菜,也許
食碟非常耀眼美觀但吃進肚子的東西還趕不上一頓平民百姓的
普通家宴。在飲食文化上中日之間的習慣不同,要求不同, 期望值
不同。對於日本人來說中國菜固然好吃,但是過於奢華就是浪費。
對於中國人來說日本人的菜肴卻是簡單,拿不出手,上不了台麵。
對工業產品的要求上,中國和日本的認識不一樣,需求不一樣,期待
的效用也不一樣。對於中國人來說日本的產品固然好但是很多質量
是多餘的。一輛中國產的QQ車,花5萬人民幣,可以載人可以載貨,作為
交通工具完全可以使用。當然和價格高於他10倍的“LEXUS=淩治”
車相比無法在功能上比較,但當前老百姓最需要的就是這作為交通工具
的基本功能阿!更有摩托車在“跑路”功能上幾乎接近同等水平,當日
本品牌為7,000~10,000人民幣,而國產的品牌3,000~5,000人民幣。
這裏麵主要還有品牌效用和技術專利以及商標使用費用內。因為
價格的高低取於成本,成本大小來自於原材料、人工費、管理環節
費用。如一台中國產的電腦能夠上網打字1,000元人民比,雖然沒
有那麽精致完全可以使用,為什麽一定要花5倍的價格去買一台功能
過高的日本產電腦?當然那些為了虛榮而不怕花錢的人例外。
然而在當前國際化的潮流下,許多企業為了提高競爭力,忽視了
傳統文化造成了品牌效應的逸失和脫離。日本的產品在拘泥於
高品質,超好素材顯然在價格上就不會占優勢,唯一的辦法就是
降低質量規格要求。這樣以來所有的產品就成為一種“高不成
低不就”的奇特產物。猶如日本的汽車,要想提高在中國市場占
有率必須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最直接的途徑就是使用低成本
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但是要知道這些零部件究竟與原來零部件
的相比性上入手肯定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研究開發費用,於是許
多低成本的東西僅僅經過簡單的測試就直接拿過來使用。
就像一些搏客寫一樣,完全要靠自己掌握的素材寫東西是要花很
多時間的,如果從網上直接引用就快一些。然而有些引用的文章如
果不經過刪改隻能是“囫圇吞棗”,結果很多人的文章就是牽強附
會,讀來沒有“滋味”。在工業產品的製造上,如果要徹底研究
拿來的低成本材料與產品的適應性,可能要改寫配方或重新設計,
所以為了縮短試驗的時間就“照搬照套”了。這樣以來高質量產品
就成了低質量產品,照說這種低質量產品如果按照低質量產品的價格
銷售, “一分錢,一分貨”對於消費者來說還是可以承受的。
關鍵的是低質量產品又要維持高價位的銷售這就是有“掛羊頭賣狗肉”
之嫌了。最近日本汽車行業紛紛暴露的“召回門”事件就是這樣被
“忽悠”出來的。在日本豐田汽車召回事件發生不久後,本田,五十鈴,
尼桑,鈴木,大發等廠家的汽車也先後陷入了“召回門”。
前日日本豐田汽車53歲社長豐田章男,就旗下汽車連串安全問題,
破天荒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麵對議員尖銳質詢,就回收風波道歉,
承認問題在於公司過度擴張,疏於保持高質素。這種盲目的、過渡
的擴張就是上述的“以次衝好”相通的。在中國訪問過許多合資汽
車的生產線。在日本參觀過很多廠家從衝壓道焊接,從動力到塗裝,
從組裝到檢驗的工序也略知一二。然而日本企業為了盡快見成效並
不是按照日本本土的規格來企劃、生產製造,汽車的規格也不完全
等同於日本本土生產的產品。然而在中國曾經是供不應求的市場環境
中完全可以滿足中國人的需求。然而日本在中國行得通的東西不一定
在汽車王國的歐美能夠行得通。這次豐田在美國的“召喚門”事件
就是最好的說明。中國人擁有的日本車輛不一定比美國人多,而中國
不會象美國那樣較真。中國對汽車的要求不一樣,基本功能具備,價格
合理就成,不會發生這樣嚴肅的在人民代表大會上要日本汽車公司社長
來質問事故原委的。這就象日本人無論吃什麽都“窩洗!窩洗!”一樣。
在國外旅遊的中國人還是喜歡吃中國菜,無論法國大菜,意大利菜都
隻不過是換換口味罷了,遑論又貴又簡單的日本料理。在外國工作
的日本人絕對很少買其它國加的電器產品,除非不得已他們可以買
德國的相機,美國的剃須刀,芬蘭依可亞的家具。要問在國內受到
抑製,便可以在國外就放心消費的東西是什麽? ----這就是給日本人
的美餐和給中國人的奢侈品! 要問中日什麽欲望在膨脹? ----
這就是日本人的食欲和給中國人的物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