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經濟學家ABCD(8)

(2008-08-11 18:55:36) 下一個

  A. 卡爾·馬克思(Karl·Marx:1818-1883):
     誕生於普魯士萊茵省的猶太家庭。 父親是位律師,哲學博士學位。
  B. 恩格斯說:“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但他做的卻影響了他身後的世界。 正如達爾文曾發現有機自然的進化規律一樣,馬克思也發現了人類社會進化規律。”
      要真正了解人類或者你我的幸福,以及在經濟活動中 更深層次地探測商品與貨幣之 間的神秘關係規律,《資本論》是一本具有永久性價值的名著。
  C. “作為資本家,他隻是人格化的資本,他的靈魂就是資本的靈魂。 而資本隻有一種生活本能,這就是增值自身、獲 取剩餘價值、用自己不變的部分即 生產資料吮吸盡可能多的剩餘價值。”
  D. 《資本論》分為三卷: 
      1. 分析資本的生產過程;
      2.分析資本的流通過程;
      3.分析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
     第一卷
     一,使用價值與貨幣。
      二,資本的產生 M-T-M投入周轉的貨幣的原有價值的增加稱為剩餘 價值。
     三,剩餘價值與資本積累。
     四,價值規律對社會的影響。五,地租理論及土地和工人。
     第二卷 對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的分析第三卷解決的是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形成平均利潤率的問題。 將整個社會生產力分為兩大部分:即生產資料的生產和消費品的生產。詳細考察了以原有規模再生產的情況下與在積累的情況下社會總資本的流通。

  參考資料:
  馬克思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創始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馬克思主義”成為全世界共產黨人的理論基礎。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基礎,而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又是其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基礎。那麽馬克思理論基礎的基礎勞動價值論是一塊什麽樣的基礎材料呢?經得起“汶川大地震”似地搖晃的花崗石般的結實
嗎?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馬克思認為“勞動是商品的價值源泉,而且是‘唯一源泉’”。那麽非勞動創造的自然物品的商業價值怎麽解釋?在信息時代各類明星的巨大財富效應又怎麽解釋?假如勞動是商品價值的“唯一源泉”,那麽當勞動不存在時,商品價值應該不存在。
  如果沒有勞動,“天上掉餡餅”似的,所有商品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那麽價值存不存在呢?顯然隻要商品還需要購買,人們的購買力還是有限的,不同商品就會體現出高低不同的
價值。商品的價值,其實就是使用價值,也即其滿足人們需要的程度;價值之高低,由社會需求程度和商品本身的稀缺程度決定,由市場進行綜合定價,完成整合,與勞動完全沒有關係。
  比如中國舉辦的奧運會,很多現象就是用馬克思理論來解釋不通的。奧運會期間北京豪華包車的價格上升到了15萬元人民幣一天,是平時的4倍。一些比賽的前排票,居然被炒到5萬美元即30多萬人民幣一張。勞動與商品價值唯一聯係在於(這倒是馬克思發現的):勞動力本身也是一種商品,也可以通過其使用價值即社會對它的需求程度和它本身的稀
缺程度來確定價值。如此不難理解,在勞動力過剩地區,勞動者報酬低;而在勞動力不足地區,勞動者報酬高。這是由市場機製決定的,與“剝削”無關。馬克思之所以將勞動界定
為商品價值的源泉,與其時代局限性有關,也與他後麵的政治理論建築的需要有關。馬克思的結論,很可能是一種定向推導的結果:由於憤恨萬惡的剝削現象,一定要找出其中的
“製度之惡”,於是必須首先證明被剝削者擁有“足夠之善”,由是乃有“歸價值於勞動”的結論產生。這是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倫理要求。另一方麵,馬克思執著追尋“凝結在商
品中的抽象價值”,也與人類思惟的局限性,以及古典時代追求“終極真理”的喜好有關(雖然馬克思否定這一點)。正如人類隻有五官,隻能感之五類現象一樣,人類的思惟也隻有演繹、歸納兩種方式,隻能在這兩個方向上做到極限。顯然,歸納法受限於資料,其結論隨時可能被新出現的信息不斷打破,因此不能成為追求“終極真理”者所喜好的思惟方式。剩下的隻有演繹法,它要求找出大量現象背後的共性和唯一性。在亞裏士多德以前,古希臘就有這樣的傳統,一些哲人將存在歸於唯一的普遍性(有人說是“火”,有人說是“原子”,古代中國則有“氣”、“道”等說法,名稱不同而已)。這種演繹法要求將事物之間萬千聯係的其
中一種,誇張為其它聯係的“本質”或“原因”;或者臆想出某種可居於“本質”或“唯一”地位的聯係性。越是把這種“本質性”、“唯一性”推到極端,越不容易被偽證,
也越易於自圓其說,這就是恩格斯曾經盛讚馬克思的“理論的徹底性”。這樣一種思惟方式,顯然不容易接受一種並非由“內在規定性”而是由“外在評判性”來決定
的事物屬性。勞動價值論既然不成立,剩餘價值論自然也隨之坍塌,科學社會主義被剝落了“科學”,隻剩下“主義”。
  但是,馬克思理論所針對的剝削現象是客觀存在的,那麽,這種剝削又是怎麽產生的呢?在此,馬克思有一巨大貢獻(馬克思經濟學的價值不在其自我看重,為政治所用的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而在於他沿著“批判資本主義”的方向構築了一個體係,厘清了許多基本概念),那就是把勞動、資本等各種生產要素都視為商品,從而可以在供求關係中確定其各自價值。如前所述,在勞動力過剩地區,勞動者報酬低;而在勞動力不足地區,勞動者報酬高。
資本的遭遇也同樣如此。隻要不存在政治製度的傾斜和特權,不同生產要素的擁有者就可以平等論價,由市場的供需狀況來決定價格,而不存在“剝削”一說。但是市場體製有一重要特性,那就是它實際上是一種競爭機製。為贏得競爭,各生產要素之中必須產生一個整合者,有他來整合各種要素的搭配,將效率發揮到極限。為應對競爭,整合者必須擁有專斷之權,所以科斯說市場中的經濟組織是集權而非民主的。顯然,擁有整合權的參與者處於特殊地位,他的要價能力、談判地位遠遠優於其它生產要素的擁有者。在資本主義早期,資本家(老板)扮演了此一整合者的角色,他們在利益分配中處於最有利地位;反之,另一方即被雇傭的勞動者卻處於最不利地位。所以,早期的資本主義最野蠻、最血腥、最具有階級剝削
的特征。在中國,這一時期是1980年到現在;在西方,這一時期是包括馬克思所處時代在內的前後300年間。所以,馬克思才會誤以為剝削是由生產資料所有製造成的,於是從所有製方向去尋求解決問題的出路,乃有“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其實,剝削現象與生產資料私有製特征相重合,隻是一種巧合,或者說隻是一種階段性特征。由於生產資料的所有者同時是市場中生產要素的整合者,所以他們擁有了剝削其他生產要素的能力。隨著經濟規模的龐大化、經濟活動的複雜化,資本家直接管理企業力有為逮,職業經理人逐漸登上舞台,職業企業家開始成為市場中生產要素的整合者。他們占有了最有利的要價位置,“資本家”角色功能開始淡化,談判地位下降。因此,現代社會才會頻繁發生企業虧損,股東賠錢,而管理層尤其是一把手的報酬卻一漲再漲的咄咄怪事。可見,階級剝削、勞資衝突是市場經濟特定階段的產物,是市場機製下維持配置效率的一個副產品。經典馬克思主義對市場體製的排斥,具有一種價值本能的正確性。但是,剝削現象與生產資料私有製在時空上的重合,隻是一個巧合,後者並非前者的原因。馬克思正是在邏輯上犯了“後此謬誤”,搞錯了病因,從而開錯了藥方,造成一場波瀾壯闊、遍及全球、曆時百年的大折騰。思想之偉力,於斯可見。

  參考資料:
  馬克思的秘書在馬克思為共產主義奮鬥的偉大一生中,曾經先後有幾位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做他的秘書,但他們都無法與其妻子燕妮和他們的三個女兒出色
的秘書工作相媲美。  
  給恩格斯寫信開玩笑說:“我想,我的女兒們很快就要使我退休了,那時我就將列入‘享受贍養權的人’的名單了。可惜,擔任了許多年秘書的職務,我竟然完全沒有享受
養老金的希望。”——馬克思第一位同時也是終身的秘書:妻子燕妮·馬克思  燕妮是馬克思的終身伴侶,但她首先是馬克思從事革命鬥爭和理論創作的忠實朋友和助手。恩格斯在他給馬克思和燕妮的書信中,經常稱燕妮為“可敬的秘書”,燕妮也常以“秘書”這一“職務”而自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小小無知 回複 悄悄話 頂!!!請教,問關於不存在“剝削”一說,使誰最先提出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