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球是沒有任何裁判參與的競賽
沒有任何體育項目像高爾夫球比賽那樣, 高爾夫球是沒有任何裁判參與的競賽。
相當於在學校裏的沒有監考在場的開卷考試,隻要滿足14支以內的球杆和球你
就可以任意發揮你的想像空間,和揮灑的才能。
¤高爾夫球場設置障礙最多的競賽
沒有任何體育項目像高爾夫球比賽那樣, 要繞過許多的障礙:水障礙、樹障礙、
沙地障礙、草地障礙,而最多也是最難的是自己的心理障礙。
¤高爾夫球要求極大的場地
沒有任何體育項目像高爾夫球場那樣起碼要求60萬平方米的場地(相當於占領 1000畝
以上的農田)。沒有任何體育項目像高爾夫球那樣要求專用的18個洞果嶺和6-7千米距
離球道。
¤高爾夫球不需要狂熱的“拉拉隊”
沒有任何體育項目像高而夫球那樣不需要像籃、排、足球那樣的觀眾“拉拉隊”,
有的隻是需要肅靜的像聽眾一樣的觀眾:“旮旯裏=gallery”。
¤高爾夫球“一生可玩”
沒有任何體育項目像高爾夫球那樣,無論男女老少、尊卑貴賤都可以“一生可玩”的運動。
¤高爾夫球“一團歡樂”
沒有任何體育項目像高爾夫球那樣,無論是親戚朋友,還是初次相識都可以“一團歡樂”
的運動。
¤高爾夫球運動中“可酌可飲、可嚼可餐”
沒有任何體育項目像高爾夫球那樣,你可以在運動中不忌煙酒茶或食品。
¤高爾夫球運動是“死亡率最高的運動”
日本最近的統計顯示:高爾夫運動又是死亡率最高的一項運動。
其中最多的現象是心力衰竭(心不全)。比長跑死亡率高不用說,比馬拉鬆等激烈運動
都要高。這就是最近醫學研究的報告所顯示的數字。
¤高爾夫球運動中“奇怪等值數字”
在推球進洞前你打出300米的距離算打了一杆,在果嶺上離洞內差10厘米沒進
推一次也算一杆。這10厘米和300米的效用和結果是一樣的。
所以高爾夫死亡現象的發病率最高就是在果嶺上。因為這數米到數十厘米能不能推,
進直接關係著球員的戰績,所以他們在推球時往往高度緊張。
想當年酷愛高爾夫運動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就是喜歡打高爾夫球而害怕在果嶺
上推球。於是乎創造了他自己的“艾森豪威爾規則”:隻要將球打上了果嶺後就將記
錄加上2推, 視為推球進洞了。要不然這推球的緊張會是人的心髒受不了的。
總體說來高爾夫球運動要求人們:
1,對身體沒有病殘的擔心;
2,對錢包要有餘裕的自信;
3,對朋友要有俠義的心腸;
4,對自己要有豁達的性格;
5,對他人要有寬宏的度量。
(待續)
“碣山詩派”的代表人物:章碣
“擲下離觴指亂山,趨程不待鳳笙殘。花邊馬嚼金銜去,樓上人垂玉箸看。柳陌雖然風嫋嫋,蔥河猶自雪漫漫。慇勤莫厭貂裘重,恐犯三邊五月寒。”
拋下離別的酒杯,指著前方亂山,啟程離去不等笙曲奏完。騎馬離去,馬嚼子閃著金光,樓上的人兒,淚珠兒如玉箸般滴落。雖然路旁的楊柳枝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但大河上依然白雪漫漫。旅途艱辛,但請不要嫌棄貂裘的沉重,因為五月的邊疆仍然十分寒冷。
章碣(779年-843年),字仲方,號碣山,唐代中期著名詩人、書法家、畫家。他的祖籍是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但他出生在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他自幼聰明好學,十二歲時被選為進士,但由於當時國家政治亂局,他未能參加科舉考試。 章碣的詩歌風格清新自然,表現了對自然美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他的代表作品有《登高》、《送友人》、《感遇十二首》等。他的書法風格流暢自然,筆力雄健有力,被譽為“唐代書壇第一人”。他還擅長繪畫,經常將自己的詩句配以自己的畫作。 章碣曾擔任過宰相裴度的幕僚,後來又曆任過吏部侍郎、中書舍人等職務。他的政治生涯並不順利,曾多次因政治觀點與上級不合而被貶謫。晚年他歸隱山林,致力於文學創作,直到逝世。 章碣被譽為唐代“碣山詩派”的代表人物,其詩歌和書法風格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作品被收入了《全唐詩》和《唐才子傳》等經典文集中。
【城南偶題】章碣
誰家朱閣道邊開,竹拂欄幹滿壁苔。
野水不知何處去,遊人卻是等閑來。
南山氣聳分紅樹,北闕風高隔紫苔。
可惜登臨好光景,五門須聽鼓聲回。
東都望幸
懶修珠翠上高台,眉月連娟恨不開。
縱使東巡也無益,君王自領美人來。
詩貴真,也貴新:真則可信,新則可愛。俗話說:“寧吃鮮桃一顆,不吃爛桃一筐”,對於詩,又何嚐不是如此?
晚唐詩人這首七絕,是顆鮮桃。它同詩人其他多數詩篇一樣,寫得頗為新、巧。詩的頭兩句寫:居住“東都”(洛陽)的宮女們懶得梳妝打扮,佩帶珠翠,登上高台,盼望皇帝臨幸;她們那雙象初月一樣美的彎眉,也因為怨恨而緊鎖著。她們為什麽這樣神情黯然、滿懷怨恨呢?後兩句詩作了回答:原來她們知道,即使皇帝從長安東巡到洛陽來,也是要領著他的“美人”來的。也就是說:她們盼望臨幸的願望是要落空的。
從字麵上看,這首詩寫的是“宮怨”,是東都宮女對君王的怨恨;實際上,這是一首隱喻詩,它的主旨不是“宮怨”,而是“士怨”,即準備應試的知識分子對主考官的怨恨。
章碣在唐僖宗乾符年間(874─879)進士及第。登第之前曾有過落第的經曆。這首詩當是親身感受,且實有所指的。據《唐摭言》記載:“邵安石,連州人也。侍郎南遷歸闕,途次連江,安石以所業投獻遇知,遂挈至輦下。湘主文,安石擢第,詩人章碣賦《東都望幸》詩刺之。”由此可知,這首詩是譏刺主考官高湘的。詩中的宮女,喻士人;“君王”,喻主考官;“美人”,喻走主考官後門的應試者。詩中所寓的真正含意是:準備應試的士人都滿懷怨恨,因為主考官把自己的“美人”領來了,他們登第的希望落空了。不過,這首詩雖然譏刺的是某一個具體人,實則具有普遍意義,是對中晚期科舉製度的揭露。
全詩文情自然,比擬切至,妙用隱喻,而能使人心領神會,感到含蓄有味。詩的語言也頗有特色。三、四兩句自然流暢,猶如口語。一、二兩句瑰麗多姿,雕飾工巧。“懶修珠翠”、“眉月連娟”等寥寥幾字,把宮女姣美的形貌和懶洋洋的情態描繪得維妙維肖。愈寫出宮女之美,愈顯出“君王”之惡,是富有表現力的。
詩中形象優美,除別有寓意外,仍然具有作為宮怨詩的完整的意境。《贈進士章碣》詩雲:“織錦雖雲用舊機,抽梭起樣更新奇”,這首小詩用的雖是傳統的比興手法,卻寫得新穎別致,也可以說是“用舊機”織出的新“錦”吧。
雨
低著煙花漠漠輕,正堪吟坐掩柴扃。
亂沾細網垂窮巷,斜送陰雲入古廳。
鎖卻暮愁終不散,添成春醉轉難醒。
霽來還有風流事,重染南山一遍青。
對月
殘霞卷盡出東溟,萬古難消一片冰。
公子踏開香徑蘚,美人吹滅畫堂燈。
瓊輪正輾丹霄去,銀箭休催皓露凝。
別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層層。
曲江
日照香塵逐馬蹄,風吹浪濺幾回堤。
無窮羅綺填花徑,大半笙歌占麥畦。
落絮卻籠他樹白,嬌鶯更學別禽啼。
隻緣頻燕蓬洲客,引得遊人去似迷。
上元夜建元寺觀燈呈智通上人
建元看別上元燈,處處回廊鬥火層。
珠玉亂拋高殿佛,綺羅深拜遠山僧。
臨風走筆思呈惠,到曉行禪合伴能。
無限喧闐留不得,月華西下露華凝。
旅舍早起
跡暗心多感,神疲夢不遊。
驚舟同厭夜,獨樹對悲秋。
晚角和人戰,殘星入漢流。
門前早行子,敲鐙唱離憂。
陪浙西王侍郎夜宴
深鎖雷門宴上才,旋看歌舞旋傳杯。
黃金鸂鶒當筵睡,紅錦薔薇映燭開。
稽嶺好風吹玉佩,鏡湖殘月照樓台。
小儒末座頻傾耳,隻怕城頭畫角催。
浙西送杜晦侍禦入關
紫詔征賢發帝聰,繡衣行處撲香風。
鶚歸秦樹幽禽散,星出吳天列舍空。
捧日思馳仙掌外,朝宗勢動海門中。
鞭鞘所拂三千裏,多少諸侯合避驄。
下第有懷
故鄉朝夕有人還,欲作家書下筆難。
滅燭何曾妨夜坐,傾壺不獨為春寒。
遷來鶯語雖堪聽,落了楊花也怕看。
但使他年遇公道,月輪長在桂珊珊。
春日經湖上友人別業
何處狂歌破積愁,攜觴共下木蘭舟。
綠泉濺石銀屏濕,黃鳥逢人玉笛休。
天借煙霞裝島嶼,春鋪錦繡作汀洲。
一年一電逡巡事,不合花前不醉遊。
送謝進士還閩
百越風煙接巨鼇,還鄉心壯不知勞。
雷霆入地建溪險,星鬥逼人梨嶺高。
卻擁木綿吟麗句,便攀龍眼醉香醪。
名場聲利喧喧在,莫向林泉改鬢毛。
癸卯歲毗陵登高會中貽同誌
流落常嗟勝會稀,故人相遇菊花時。
鳳笙龍笛數巡酒,紅樹碧山無限詩。
塵土十分歸舉子,乾坤大半屬偷兒。
長楊羽獵須留本,開濟重為闕下期。
寄友人
謝家山水屬君家,曾共持鉤擲歲華。
竹裏竹雞眠蘚石,溪頭鸂鶒踏金沙。
登樓夜坐三層月,接果春看五色花。
昨日西風動歸思,滿船涼葉在天涯。
寄江東道友
野亭歌罷指西秦,避俗爭名興各新。
碧帶黃麻呈縹緲,短竿長線弄因循。
夜潮分卷三江月,曉騎齊驅九陌塵。
可惜人間好聲勢,片帆羸馬不相親。
送韋岫郎中典泗州(一作癸醜歲毗陵會中貽同老)
玉皇恩詔別星班,去壓徐方分野間。
有鳥盡巢垂汴柳,無樓不到隔淮山。
旌旗漸向行時擁,案牘應從到日閑。
想憶朝天獨吟坐,旋飛新作過秦關。
贈邊將
千千鐵騎擁塵紅,去去平吞萬裏空。
宛轉龍蟠金劍雪,連錢豹躩繡旗風。
行收部落歸天闕,旋進封疆入帝聰。
隻有河源與遼海,如今全屬指麾中。
長安春日
春日皇家瑞景遲,東風無力雨微微。
六宮羅綺同時泊,九陌煙花一樣飛。
暖著柳絲金蕊重,冷開山翠雪棱稀。
輸他得路蓬洲客,紅綠山頭爛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