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日本人說英語的小笑話及其它

(2007-03-04 23:27:05) 下一個

一,恐怖國際消息
1.在日航或全日空的飛機上,你難免有一次感覺非常吃驚的時候!
因為空中小姐溫柔地告訴你“international fright information”! (“國際恐怖消息”)!
“恐怖消息”進入你的耳朵後你就沒有反應?
擔心本次航班會不會有什麽問題?聽多了才知道這是“國際航班的信息”, 虛驚一場!
“fright”應該為“flight”! “L”和“R”相同或相反的!
二,法國蒼蠅
2.在你去麥當勞或者肯德基要了一個“炸薯條”時,如果日本服務員告訴你她給你的是
“法國蒼蠅”時!你不要認為這位女(男)孩在和你開玩笑!也切忌不要驚詫!
當你大開看才知道是“French fry(fried)”而不是“French fly(flies)”,你才能安心吃下去了。
為了幫助那些從英語國家到日本旅遊和工作的朋友盡快適應日本,搜集了些單詞,
讓你更快被日本認了解和接受!
如果要住飯店,讓日本人更容易了解你地需要, 注意一下使用的單詞就行!
1.如果到達飯店後要找前台,你想表達的英語是“請問哪裏是前台?”
一般說英語是:Excuse me, where is reception?
這時應該說 把reception 換成 “Front” 日本使用“ front” 代表“前台、登記處”的意思。
2.如果你房間“這台燈壞了”你想表讓服務員給你修理。想說The desk light doesn’t work.
這時應該說 把desk light 換成 “stand”,否則要花更多時間才能讓對方明白.
日本使用“ stand” 代表“台燈”的意思。 如果你說 desk light 反而不容易被理解。
3.如果你想表達的英語是Can I have conditioner? 我想要洗發劑(洗頭)
這時應該說 把conditioner 換成 “rinse” 日本使用“ rinse” 代表“衝發劑、洗發用潤資”的意思。
如果你說 conditioner 反而不容易被理解。
4.如果你想要些城市介紹、觀光點的“介紹資料”時,你最好別說 “May I have a brochure?”
此處說 “Pamphlet ”(小冊子)更容易被接受。
5.如果你要借用電熨鬥時,你最好別說“I’d like to have this pressed”.
而將pressed 換成“Ironed”。
6.如果你需要行李員給你搬運行李時,你最好別說“I want bellhop carried my baggage”. 
而將bellhop 換成 “boy”。
7.如果你找不到電氣插座時,你最好別說“I can’t find a wall outlet”.
而將outlet 換成“Consent ”。
8.如果你去洗衣服的,自費洗衣房時你最好別說“I’m looking for a laundromat”.
而將laundromat 換成“coin luanrdy”。
9.如果你要預定套間時,你最好別說“I’d like to reserve a suite”.
而將suite 換成 “sweet room”。 雖然英語裏這“甜甜的房間”,
不知時什麽意思,但在日語裏就是寬大的套間的意思。
10.如果你要預定專車去機場等地時,你最好別說“I’d like a limousine”.
而將limousine 換成 “hire”。 在日語裏limousine是大的公共汽車一樣的專線車;
hire才是你要的出租車!
11.如果你front的服務員告訴你早餐是,“Viking”。
意思是說:“Breakfast is Buffet style”. 早餐是“自助餐式”!

  百度文庫文章轉載      羅誌田:七七級——無須複製的一代 - 澎湃新聞

      填寫簡曆時,我非常願意接受的一個群體認同,便是“七七級”。對有些人,這或許是個可以分享“集體榮譽”的稱謂。對我自己,卻更多是一段難以忘懷的記憶。(然而正因“七七級”漸漸成為有“麵子”的稱謂了,而簡曆又是相對開放的,我現在反有些不敢把個人的記憶放進表格了。或許人生就是這樣曲折向前的吧)。“七七級”後來成了一個象征性的符號,仿佛是風雲際會,天才一群群地來此相聚。然而,這些人中很多都少小失學,缺乏從小到大的係統訓練;先天不足,其創獲多來自閱曆和悟性。在那些閱曆無法代替或補充訓練的領域(例如自然科學的一些學門),悟性也就難以體現其作用。即使在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裏,當風尚偏於追隨而輕忽積累之時,“天才”也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變成了“奇才”。(把“奇”“怪”一類字冠於“才”之前,通常意味著對才氣的不充分承認。)其實不論天才、奇才,多少都帶些“倒放電影”的味道。那的確是個相對獨特的群體,或許真是難以“複製”;但也和所有群體一樣,兼具高明與平庸。若要“複製”,則包括讀大學前的經曆,意味著大學十多年不招生,這當然是誰都不希望重複的。七七級的學生,都是“文化大革命”的親曆者。對那一代人的多數來說,“文革”更多是一段暗淡也黯然的記憶,有點像西方的中世紀。(中世紀是因為後來的人自居“現代”又向往古代而得名,也因此被視為一段“黑暗的時代”。)不過,由於七七級在大學讀書時“文革”尚在“結束”之中,這些人雖被視作“後文革”的學生,卻並未出現多少對“文革”的反思(那些參與“傷痕文學”的或是例外),以至於後來一些對“文革”的“理性”認知,部分似也出於七七級人之手。
就整體言,“文革”的暗淡,或也使七七級自身多少帶點“文藝複興”的味道——因為一下子“解放”了很多老教師,包括那些經曆過五四的一代,七七級人在課堂上銜接的,往往不僅是“文革”前的學術,更是直接回溯到更早。當然,這更多是一種“客觀”的相似,他們中多數人並不像意大利人文主義者熱愛希臘、羅馬那樣,對其所銜接的時代亦步亦趨;不少人毋寧像那些年兩套叢書的名稱所提示的,更願意“走向未來”,也更關注“中國與世界”。
而上述銜接的跨越性,恰也反映在中外學術交往之上。或因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的閉關鎖國,中國學界對50年代中後期到70年代的西方論著(包括研究中國的論著),極為生疏,所知甚少。由於這一斷層的存在,盡管我們現在追趕“國際前沿”的速度已經相當快,但今日西方的“國際前沿”,正是在那基礎上產生的——其回應、修正和突破的很多問題,就是那個時代的學術取向和學術成果。追趕者若不了解其針對性,很可能追到不同的方向上去。
換言之,七七級的不可“複製”,包括了強弱兩方麵。他們中很多都曾上山下鄉,接觸了中國的底層,類似於上過高爾基所說的“社會大學”。這可能是其特有的強項,盡管也僅在一些特定的領域裏才是明顯的強項。不過,即使在適用的領域裏,也還要不忘上述雙重學術斷層的存在。學問從來是積累的,較具建設性的態度,是溫故才能知新;即使基於更堅決的“走向未來”態度,也要推陳才能出新。“故”與“陳”且不知,自然談不上“溫”與“推”,也就大大減卻了創新的基礎。
七七級這一代人,現在已漸入老境。他們的命途,其實不那麽幸運——少小即曾餓飯,中學多未讀完,稍長又顛沛流離;開始事業闖蕩之時,看重的是資曆;眼看漸有所成,又講究年輕化了。但那些大都是所謂“趙孟能貴”的部分,亦浮雲而已。正因比其他時代的人領受了更多生活的艱辛,就更應多識得幾分人生的真諦。至少身心狀態要努力保持一致,不宜身已老之將至,而心態仍然年輕,繼續經曆著“成長的煩惱”!
我自己的感覺,我們這一代人,總帶幾分理想的色彩(譬如多曾經過“文學青年”的階段,總有些辦刊物的衝動,等等),又稍多獨立精神(這極不適合於官場,在越來越向官場“傾斜”的學界,也漸不合拍,卻是做好學問的根基),兩者都使這些人容易堅持己見,不夠隨和。若能保有理想而兼顧現實,堅持獨立而不忘包容,或更能隨順時世。
七七級者,稟性千差萬別,更多成就於教養。其共同的特征是:學生多來自社會,閱曆豐富而誌趣廣泛;老師也不僅為一校一專業培養人,而是以天下士的標準為時代為社會育人。與後來人比,七七級的學生多少都有些迂遠而放不下身段,但眼界開放,無論治學從業,並不十分拘泥;且總是向往獨立,不肯俯仰隨人;又始終保留幾分理想的色彩,故與日趨現實的世風稍感疏離。
七七級是特殊時代的特殊產物,已為天地留此一景,卻無須複製。一個人或一代人明白了自己在社會甚或曆史上的位置,也就是知了天命。這一代人,其實也和曆史上任何世代一樣,不過守先待後而已。於斯足矣,夫複何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