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太子

天南太子,太子傳說
正文

太子傳說-嶺南英雄童蒙回憶-老年淒涼“黃飛鴻” 沒落南拳文化

(2005-02-09 07:29:42) 下一個
小時候是經常跟隨外公去茶居“飲茶”,老人家去飲茶沒太多講究,隨便穿件衣服就拖著還未睡醒的我上街去了。但是還清楚記得小學有一年,一大早我外公就穿戴整齊,神光煥發,居然難得地穿起西裝,惹得我外婆十分奇怪,還以為我外公要去茶居會什麽貴客。我外公也不多說,就扔下一句:“鄉下兩個老友來看我了。”照舊拖著睡眼惺忪的我出門而去。 出了門居然直奔家門附近的“陶陶居”,那時候我十分疑惑,他老人家除非是心情極好,才會特意去這間傳說是“康南海”題字的“茶居”,怎麽今天還西裝骨骨的出門呢,客人定必來頭不小。我外公就說:“你不是很喜歡舞拳弄腿的嗎?剛好今天我鄉下有兩個老朋友難得來看我,他們也懂兩下南拳。” 我鄙夷一曬:您鄉下又不是佛山,也不是南拳正宗源流之地,隨便懂兩下南拳的也配來指點我?不服氣地入得“陶陶居”,早看見他那兩個老朋友入座恭候,三位老人自然激動地互相寒暄。外公就指著他們二人道,這兩位在鄉下一個教詠春寸勁樁手,一個是教工字伏虎拳。本就無甚興趣的我,隻是反應冷淡,甚至無甚禮貌。隻記得兩位老人卻十分和氣,衣著也十分普通。三位老人的談話也不過是圍繞生計困難、家長裏短而已。 直到現在我也不知道他們二位師傅的大名,再次聽到他們的消息是很多很多年之後,其中一位老人的子女出得廣州,順便來看望我那也已年邁的外公,交談之下始知兩位老人都已謝世。我外公老淚縱橫之下問道,鄉下村頭的拳社還有人嗎?老人兒子就道:“現下哪還有人肯學拳,家家都是一個寶貝獨生,那詠春寸勁樁手又是最費心勞力,工字伏虎更是套路繁複,有這樣的時間還不如去唱k跳舞好玩點。老輩的洪拳師傅教拳也維持不了生計,要學洪拳就要吃苦,連自己是親生兒子的也堅持不下去,何來青年後生會學呢?頂多是有人來學學舞師,過年采個頭青出出風頭而已。總之做授拳師傅沒什麽出路,連生計都維持不了。” 待客人走後,舅公與外公兩位長輩唏噓不已:想當年廣東鄉下民間,白天做工出苦力,晚上所有青年後生就跟住師傅到祠堂後空地處練武,蔚然成風,好不鼎盛。 舅公還記得自己跟朋友去一位洪拳名家處,入門敘禮拜師,用一卷布包了十個銀元當見麵禮,卻是花費了多年的辛苦積蓄。閑時還要見機請師傅喝茶,師傅喝得興起即時就傳授兩招絕技,也足夠受用一生,但還要瞅準身旁沒有外人,否則師傅們是輕易不肯授予的。 今處萬裏之遙,想起了這些可敬可親的長輩們,也想起了南拳文化於廣東民間的沒落。即便是“十虎”英雄黃飛鴻,又何曾能像電影中永遠的武功不敗、英俊瀟灑、紅顏在旁呢?最後也是晚景淒涼地死於廣州,葬於雲山之麓。現實與藝術抽象永遠是如此反差強烈、撲麵而來。 晚年的黃飛鴻苦心經營的其承繼父業的廣州西關“寶芝林”,這醫館乘托了兩位“廣東十虎”、一代英雄父子的心血,可惜未待“寶劍出鞘,芝草成林”卻就毀在廣州商團暴亂之下,多年心血轉眼成煙,這間曾是眾多老廣州口中的傳奇倒在了無情大火之中。 清末民初的拳師多數出於生計困難,又逢時局動蕩,在官府司法形為廢物之下,遂為各種社團勢力的打手,黃師傅的鍾愛次子也就是在廣西充當所謂“護勇”,保護行商過旅而討日子,結果被仇家“鬼眼梁”暗算身亡。老年喪子之痛,縱然是英雄一世的黃飛鴻也抵受不住。末代嶺南南拳武術大師的命運注定也隨末世而蒼涼。 當年得器重千斤的“劉永福”黑旗大將軍賞識,黃師傅奮而抗擊日本狗於台灣,護台失敗之後,黯然而回廣州,“拳腿雙絕”的民拳英雄教頭,卻不能拯國難於丹心赤子、扶台民於日寇猖狂,那蒼涼倦怠,加上生計潦倒,國事時局之混亂不堪,竟然令到這位花拳王“陸阿采”徒孫、“鐵橋三”再傳弟子的武術傳奇,於“寶芝林”前定下“千金不傳、求師莫問”的決絕字句,也再不肯授武術於自己的兩個兒子,其中難言之隱,滿腔英雄絕路,可能就跟我外公那兩位老拳師,麵對日漸式微、後繼無人的南拳文化一樣茫然四顧空悵惆一般無二。 這位武術宗師為何作出如此決定,老廣州們說法不一,作為嶺南後輩的我鬥膽揣測,或者就跟這位民間武術大家一生坎坷際遇有關。縱有“虎鶴雙形”、“無影腿絕”,卻是少年隨父賣武,嚐盡市井世俗之心酸無奈,年隻20就要充當鬥蟀場任“護草”保鏢(這“護草”就是粵港道上看場子的打手)。武術越高,遭嫉越多,一生樹敵無數,況且黃師傅也不是一般的民間武師,而是行俠仗義、專管不平,仇家又怎麽少得了去?護台軍敗,區區拳勇,難救國事疲敝,昨日種種就注定了“千金不傳、求師莫問”的心酸無奈。 盡管有此無奈而作犧牲,不傳武藝,他的心愛次子黃漢森,終究還是被仇家“鬼眼梁”暗算身亡,他的愛子盡得其武術真傳,還是死在了一個“武”字上麵,也還是死在了民間武師宿命的職業之一“護勇”上。一個古稀之年的老人家頓受愛子慘死、“寶芝林”被焚,長子又失業困頓的悲況,又如何能受得住呢? 電影上濟世英雄的黃飛鴻遠無如此瀟灑撇脫,現實中六十多歲的高齡還要出任以前的生計-把場的“護草”保鏢,況且還有那件頗為爭議、各說紛紜的“黃飛鴻大戰大笪地”。這場比鬥發生在香港貧民樂園的“大笪地”,爭議頗多,隻是見仁見智。總之嶺南民間武術家們潦倒無奈的際遇也正是黃飛鴻老來淒涼的寫照。 幸好還有讓我振奮的回憶,黃飛鴻高徒“林世榮”,這位輝映粵港的武術大師,將乃師的南拳武術火種傳播到了香港,收下門徒無數,黃飛鴻絕技得以傳延、發揚光大。而那位現實中的“十三姨”莫桂蘭也將其武術文化帶到了香港,得以傳播,最後也得善終。 也算為這沒落的廣東南拳文化回憶帶來些小欣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