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胡言之-斷續懷念古龍、羽生前輩-80年代武俠電視劇風流
(2005-01-01 01:23:10)
下一個
十分慶幸現時能與梁羽生先生同處海外一城,雖然無緣一睹先生風采,但也覺得能沾一些書生文氣。
幼時常一知半解地賤讀先生作品,深為前輩名士風範所迷。也還記得中學時代經常與同窗爭論新派魁首所屬,大多同學出於童蒙幼稚,都不喜歡梁羽生先生的武俠作品,還學舌名家評論:謂先生之名士氣太重,所有作品均為沉悶,四平八穩,開章順節,頗類於舊派風格。但亦有不少同學崇拜其厚重儒生文風,真真正正表現了我中華傳統武俠神魄。當時雖已看過羽生先生真人照片,但他們一直認為先生形象必定是經常一襲長袍,坐而杯茶在手,縱橫黑白紋盤,指點武俠成人童話。對於幼年的我,對先生本身的崇拜絕對多於其作品。本殿曾自愧天南所處少文采風流。中華側隅,十分仰慕中原文化。天南偏地,向來被視文采輸遜,有了先生其人,或者多少可添些書生氣。
同窗們始終傾倒於他的文才見識,經常將先生於報上發表的隨筆閑談傳閱。先生畢業於廣州嶺南大學,修讀國際經濟。當年能有資格就讀這間獨步天南之學府,就知為龍鳳人物。也憑這資曆,先生於大公報覓得立位,如神星交會,得遇金庸。可惜金庸卻無羽生先生老來之出塵淡泊。古龍和羽生前輩真乃大俠也。
大家也由此留心大師梁羽生的些微末節起來。因先生萬分崇拜舊派大師宮白羽的文筆,我的一位當年在讀中學的學兄在中文老師布置的“名著賞析”命題議論文要求下,甚至以此為文,題為“賞析‘十二金錢鏢’”。結果被中文老師臭罵一頓,但是其文卻在校園內交手相傳,連該中學校長也驚動了。得這位學兄影響,適逢其時已故廣州講古宗師張悅楷評說“十二金錢鏢”,我們一大班小學生,天天中午寧願不吃飯也要圍坐收音機前,聆聽楷叔耳熟能詳的開場白:“原文再續,書接上一回,話說那金錢鏢展,劈地開山”。一起領略俞劍平大戰飛豹的江湖風雲。
正因發軔於“十二金錢鏢”之跌宕精彩,遂如饑似渴地拜讀起羽生先生武俠小說作品。小小孩童,無不好勇鬥狠,加之受“霍元甲”影響,常於街頭擺弄花拳秀腿。嚐有一日,廣州電視台居然播放了當時新加坡所拍的“萍蹤俠影”,不過年代實在太過久遠,記憶很難再次recall。隻記得了內中是由香港武師總會指導武打動作,也是平生第一次見識了電視上真正的香港武打藝術。比起我們的毛手毛腳,電視裏一招一式都是精心設計、渾然天成。竟從此癡迷起武俠電視劇來。
緊接著廣州電視台居然又可以重播73年“朱江”先生主演的“小李飛刀”,“難得一身好本領,情關始終闖不過”,一到播放時間,巷子裏閑逛的白癡們就風湧到我外公家,對著那部黑白電視機,一起模仿起“羅記”羅文正宗獨特的聲線,互相印證如何能做到那“例不虛發、出手一刀”之令天地眩迷的氣魄。小李探花郎的天人神威,不在飛刀在喉的塵埃落定,而在當年朱江先生的“李尋歡”發刀之前,蒼白手指即將賦予那出手一刀以例不虛發的神話。直接造成的後果,就是以後的我看見別人手上小刀,就立刻有顫栗驚抖的反應。
手中平麵黑字的古龍小說線裝本,卻由電視劇轉化成血肉立體,無聲無息的書香文字運奏成經典歌曲,武俠電視劇把第二種生命交給武俠小說,提供了更豐富的暢想空間給讀者。
武俠著作不乏豐神俊朗,享盡聞香嗅玉的風流人物,上次提到的“秋官”就是其中扮演者的佼佼者。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肯定少不了磊落縱橫、豪放任俠的大英雄,“梁家仁”先生就是其中的出林精粹。
70年代功夫電影熱潮,肯定經常看到梁家仁先生的身影。他曾無數次與成龍、元彪及“元家班”合作。他獨力擔綱的就有扮演“霍元甲”,精壯強悍的肌肉,凜然正氣的劍眉,粗線條的麵容,沉穩的談吐,大俠形象,剛陽雄烈。而最喜愛的就是其硬橋硬馬的武術表演,通常二話不說,就施展開來。自己珍藏的70年代功夫電影係列,內裏就有不少他的作品。
後來梁家仁先生投身電視劇演出。有一年看過他與“秋官”鄭少秋合作的一出電視劇,造型的表現堪為經典。二人之剛陽、俊玉,珠聯璧合。兩者一幕城牆決戰,“香帥”踏月的秋官,淩風虛禦,白衣長劍;粗布麻衣的大俠梁家仁,大刀正氣,也正如劇中二人角色名字,“殘陽”之英雄壯烈,“寒星”之出塵飄逸,加上鄧萃雯少女柔情演出,劇情雖然一般,但二人古裝表演之氣勢實在璀璨奪目。
大俠縱使自來自去,也羨妒紅塵男女。“天龍八部”經典一出,燕趙“北喬峰”算是在當年的天南偏地找到最適合扮演者。癡情不悔的“阿朱”由“秀姑”黃杏秀扮演。怎麽也想不到她是跟老不正經的口力哥陳百祥是一對。“秀姑”已退隱視圈多年,默默站在其心愛男人身後,也算是對“阿朱”一個好交代吧。
那出“天龍八部”的慕容公子是由石修哥扮演,石修哥扮演奸角是得心應手,單是貴重英俊的外表也足可配得起思謀複國的鮮卑皇族“故蘇慕容”。梁家仁先生則繼續武俠電視劇經典,在劉華的“大鳥俠侶”出演郭靖。或者是與“降龍十八掌”有緣,兩位北地豪俠都由他來演繹。
手指微酸之下,祝各位新年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