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傳說-廣州嶺南文化童蒙回憶
(2004-12-10 09:51:33)
下一個
自幼出生廣州,深受嶺南文化熏陶,點點滴滴回想起來十分回味。某生幼時多是居住於外婆家,外婆家就在廣州最古老的城區之一“西關”。西關一帶本就是粵商聚集之處,象征大富。人道: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河南丐幫(此河南非彼河南)就是為證。外婆卻不是什麽大富人家,普普通通的廣州周邊的四鄉農家,為了求一餐溫飽和好點的生活隻好來到“省城”--也是老一輩的嶺南人稱呼廣州的名稱。
西關包括在廣州大有名氣的十八甫,當年廣州的鬧市旺地,也是老廣州的聚居地,農、商雜散之地,上下九路就在其中,現時也還是廣州的購物商鋪旺地。不過我外婆外公家卻在十八甫附近的六二三路和珠璣路交界。這珠璣路大有來頭:珠江是珠三角的母親河,這江中之明珠卻是真有其事,乃是江心一巨石成島。珠璣路就是從此得名。現今廣西南雄也有珠璣巷,兩者大有關聯。
這珠璣路裏麵就有全國也有點名堂的清平農貿市集,廣東人最喜歡的野味珍禽就在這裏集散販賣。小時候的我經常就聞到那一陣陣奇特的味道。五六歲的時候有一天還給我媽吵醒,說清平市場來了個大人物。我衣衫不整、穿著拖鞋跑了過去,就看見人群洶湧之間,有一條黑漢在那裏拿著隻果子狸在影相。多年之後我才知道那人就是我一生的足球偶像-球王比利。可惜我現在還是在擔心他有未有sars的潛伏。
這西關嶺南人家的生活卻是十分令我開心。青磚的西關大屋、好玩的趟攏門---我的頭曾經無數次夾在其中,講究的酸枝家具,一個個倚門而坐、手裏拿著收音機聽大戲(粵劇)的老人,慈祥安樂,眼中看著我們這一群在窄巷中奔跑嬉戲、把頭伸進趟攏門的傻瓜小孩。
我最喜歡得還是嶺南的美食。童蒙最清楚記得就是天不亮給我外公提著去“茶居”喝早茶。我外公是典型的老廣州,一盅兩味,雷打不動,口裏永遠要跟我區分茶樓跟酒樓的分別。他最喜歡去的就是陶陶居和勝利賓館。陶陶居位於上下九,他的曆史我就不用多說了。勝利賓館倒值得一提,他就在沙麵裏麵,與我外婆外公家一湧之隔。那湧就叫作“沙基湧”。當年日本蘿卜頭王八蛋製造的“六二三”慘案就在這裏發生。六二三路也就是為了紀念愛國學生而命名。因此出生二十多年來,我一直對日本人有一種無法原諒的仇恨,就是因為我清楚記得我外公每次說起蘿卜頭那切齒痛恨的樣子,雖然他沒參加東江縱隊,親手殺過日本人,但是我外公的鄉下就給日本人屠戮過。
我三四歲的時候這沙基湧水清見底、魚蝦遊戲。水麵還停泊著廣州赫赫有名的“艇仔人家”,也就是烹調馳名省港的“艇仔粥”。我小時候也有幸嚐過,那場麵真是畢生難忘,人間難得。闌珊的燈光之下,岸上的人們紛紛向艇家買粥,夜色掩映的水麵上,每條小艇上的旦家人就支起炊具,烹調他們拿手美味、正宗不二的“艇仔粥”。可惜後來政府說要照顧旦家人,叫他們遷徙上岸,艇仔從此絕跡。多年後我回到沙基湧,水裏的汙染已經可以讓我破口大罵,重拾廣州粗話的操練。
過了沙基湧就是那沙麵,以前的英租界。在靠珠江幹流的位置,有建國後興建的橋連接過去沙麵,一過橋就是一株大榕樹,滄桑百年。我曾翻看舊廣州圖誌,上麵就有當年這榕樹的照片。一進入沙麵就進入了歐洲建築的包圍,無數的綠樹花叢掩映別致的歐式建築,嚐讓小時候閑得發慌的我流連忘返。沙麵盡頭靠江處就是沙麵公園,跟白天鵝賓館比鄰,沙麵公園對麵就是廣州人自稱的“河南”,老人都說“河南丐幫”,那裏也是我奶奶的住處,都是跟我外婆一樣的普通人家。這白天鵝賓館對於當時我這種窮苦人來說簡直就是天堂的去處。隻有過年的時候,一大家人去到賓館大堂照張全家福,也足可以炫耀一段時日。我現在還依稀記得lobby裏麵的假山噴泉,稱作“故鄉水”。遠在祖國萬裏之遠,常常夢回到那故鄉之水。
還是提回沙麵裏的勝利賓館,我跟隨我外公領略嶺南早茶文化也是發軔於此。四五歲開始,一般星期天早上4、5點鍾模樣,外公就把我吵醒,連拖帶拽就領我走到沙麵,一路上聚集他那班豬朋狗友,提鳥籠、帶報紙、拿象棋的一幫老頭混雜我一個小孩就到了勝利賓館茶樓處,那時還是舊的勝利賓館,隻設茶樓喝早茶。我外公一坐下來,相熟的夥計就會沏好我外公的心頭之好,此為“一盅”。我外公最喜歡的普洱或烏龍茶。隨即夥計就會招呼早點車過來,眾多蒸好新鮮出籠的早點就擺在車裏。我外公也是雷打不動的選定他的兩味,幹蒸燒賣和鳳爪。至於我是不屑於他們這班老廣州的沉悶和吝嗇的---多年都是那兩樣點心,我最喜歡的是那黃澄澄的“蛋塔”--一種雞蛋作成的小餅。我外公那班老廣州卻是二十年如一日,絕對不會吃別的,緊緊遵守他們的“一盅兩件”。
當我在狼吞虎咽的時候,他們這班老頭就討論開廣州的大老官的事情來,也就是粵劇名角,什麽折子戲之類的就是他們說得口沫橫飛的話題。這樣一坐就是半天,直到快中午。結帳時看夥計的手勢也是一大樂事:對收錢處伸開五指就是表示五塊,口裏叫道:“拿住,拿住!”收錢的如收到暗號一般心領神會。可惜那時侯太小,記不住他們的茶樓行裏的暗號,現在的廣州食肆也不會有這般規矩了。在茶樓裏經常見到不少名人,我印象最深的是經常見到微音先生,他在羊城是鼎鼎大名,為民喉舌,深得老廣州們的尊敬。
文法太差,手也有點酸,下次有空就寫“大鬧廣昌隆”的典故和其他廣州嶺南傳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