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耳曼4-6,諾尼亞,,儸納河,高盧

(2007-09-17 14:09:57) 下一個

日耳曼4-6,諾尼亞,,儸納河,高盧

2007-09-09 04:11:38/ 個人分類:日耳曼



                            4      諾裏亞



後來他們還是沿Sava河向西前進.
    與此同時,在羅馬城建成規模宏大的圖拉真廣場_
這是
公元前113年春,大約百萬日爾曼人出現在阿爾卑斯山前沿

靠諾裏亞(Noreia)的一個地方.據羅馬人的記載,這裏曾經是凱爾特王國首府,根據
發掘的資料表明在今奧地利的Steiermark地區,1030年把這個發掘地的村莊改名Noreia。
(順便一提,美國加州州長阿諾·施瓦辛格就來自Steiermark地區)。
這裏陛鄰羅馬帝國。羅馬人感到恐慌,立即封鎖了阿爾卑斯山的關隘以防日爾曼人
通過。
辛布裏人表示他們無意發動侵略,隻想想尋找他們適宜的居留地。羅馬執行Papirius
Carbo表示很樂意幫助他們,要他們繞道前進,意在從背後突然襲擊。(羅馬士兵)


正當日爾曼人
在休憩時,遭到一萬二千人組成的二個羅馬軍團的攻擊 。
耳曼人在戰鬥初期確實措手不及,但很快就穩住陣腳發起反擊,日爾曼人在戰鬥中
凶猛迅急,發出動物般的喊叫聲,把羅馬軍殺得落花
流水。這時突然天降大雨,雷電交加迷信的日耳曼人以為是天神武丹發怒,勢必天
踏地陷。於是他們停止了追擊。


武丹神像碑

幾千年以後,考古學家就在羅馬人與日爾曼人首次交戰的地方找到了當年留下來的18個
銅盔,
它們現存在維也納藝術曆史博物館,頭盔上刻有神秘的文字,從右至左的字母: HA-RI,
GAS - TI, TEIVA 。顯而易見,這是日耳曼文字,  HARI意為主人,GASTI意為客
人  TEIVA可能是神,日爾曼的戰神 。這是日爾曼最早的文字記載,也是 至今發現
的辛布裏人留在丹麥以外的唯一痕跡。

維也納人種學家Teschler-Nicola 曾用發掘出來的日爾曼人和羅馬人的骨骸做過比
較,這是根據發掘出來日爾曼人骨頭複原造型.
許多日爾曼人高大魁偉,辛布裏人平均身高1,74米,比羅馬人足足高出一個頭。

                               5    羅訥河Rhne River




公元前113年日爾曼人大敗羅馬人後不可理喻地折向西方,順內卡河而下,於公元前
110年前後渡過萊茵河,深入高盧地區(Gaul)意為“凱爾特人之國”,現法國和意大
利北部)。

辛布裏人、條頓人和阿姆布昂人幾乎橫掃了那裏的所有凱爾特部落凱爾特武士


並日益深入高盧
地區,勢必把戰火燃燒到羅馬行省山南高盧,羅馬人再次被激怒了。

公元前109年命執政官希拉努斯(Silanus) 率領四個軍團北上與兩萬凱爾特人抵
達羅訥(Rhone)河,
羅訥河出日內瓦湖後,沿阿爾卑斯山的西部高地邊緣,切穿冰川橫穀南流,轉向西北
再折向西至裏昂.在儸納河上遊
迎麵正碰上辛布裏人的主力部隊。日耳曼人還是主動派
使者請示羅馬人,能否考慮在這附近劃給他們一塊居留之地。希拉努斯將對方的請
求一口回絕。辛布裏使者氣衝衝地回去了,同日下午兩軍合戰於羅訥河穀,希拉努
斯當場陣亡,四萬多羅馬、高盧聯軍將士無一生還。
                                  日耳曼人指給他兒子看戰場上的羅馬人的殘骸




 日爾曼人就在這當定居下來。
   
時間到了公元前105年春天,可能是由於歉收導致糧荒的原因,辛布裏人、條頓人和
阿姆布昂
人又離開了羅訥河上遊,沿著河岸向南方的馬賽城前進。他們此時估計並不知道,
有史以來規模最為龐大的羅馬野戰軍正在那裏等著他們。


  
  
    公元前105年10月6日,歐洲曆史上空前規模的兩支軍隊在羅訥河中遊的阿
勞西奧(Arausio)小鎮郊區相遇了。
日耳曼方麵總人數約為30萬,其中能夠戰鬥的成年男子有15萬左右,主帥是辛布裏
國王波伊奧裏克斯(Boiorix),副將是條頓國王條頓伯德(Teutobod);羅馬方麵
投入了16個軍團,加上聯盟部隊及隨軍奴隸,總數超過12萬人,主帥是執政官馬裏
烏斯(Mallius),副將是代執政官凱皮奧(Caepio)和前任執政官斯考盧斯(Scaurus),
半數羅馬元老均隨軍參戰。為了樹立統帥的權威,馬裏烏斯和凱皮奧事先均被元老
院授予大元帥軍銜(Imperator,後來演變為羅馬皇帝的頭銜),這在此前還絕無僅
有。
.








 
    阿勞西奧大血戰實在過於殘酷,以至於後人對於戰況的發展全然不清楚。
似乎馬裏烏斯製定了一個東西合圍的戰略,和凱皮奧把軍隊平分為兩部分,打算先
把辛布裏人引入他設在羅訥河穀內的圈套內,然後夾擊消滅,最後再來收拾包圍圈
外的條頓人。凱皮奧當麵答應,但為了搶風頭,卻在作戰時執意率本部提前突擊,
結果一觸即潰。由於戰線過長,馬裏烏斯對此全不知情,反而被正殺在興頭上的日
耳曼人團團包圍,雖然盡力死戰,但終於還是無力回天。總而言之,就在這一天,
辛布裏人、條頓人和阿姆布昂人便在阿勞西奧戰場上全殲了16個羅馬軍團,執政官
馬裏烏斯陣亡,前任執政官斯考盧斯在被俘後慘遭斬首。可伶12萬羅馬將士竟然僅
有十人生還,其中之一就是戰敗的罪魁禍首代執政官凱皮奧。他後來遭到軍事法庭
審訊,很不名譽地死在監獄裏。
(日耳曼人虐待俘虜)
  
    與戰鬥本身相比,日耳曼人在戰後對待戰利品的行為更加令人發指。如前
所述,他們此時還處於原始共產主義社會階段,對奴隸製度完全不理解,自己不想
當奴隸,也不要別人給自己當奴隸。因此,所有羅馬戰俘、乃至於隨軍的奴隸,不
分貴賤,均被就地處決,他們的內髒和鮮血被用來祭祀日耳曼人的戰神武丹;更有
甚者,日耳曼人連羅馬人的武器裝備和金銀財物都不要,反而把它們一律扔進羅訥
河裏祭祀河神,河水為之不流。由於日耳曼人古怪的宗教信仰,即便羅馬人的隨軍
牲畜都無法幸免:在方圓數十裏的樹林中,樹幹上遍釘著羅馬人的首級,樹枝上掛
滿了從戰馬、驢、騾身上扒下來的皮毛,鬼哭狼嚎之聲直上雲霄。
 



 截至到公元前104年為止,羅馬已經與辛布裏人、條頓人和阿姆布昂人正麵交鋒四
場,加上因日耳曼人南遷所直接引發的三次與凱爾特人的衝突,九年內七戰七敗,三
名執政官陣亡,26個軍團,再加上同盟部隊,損兵折將總計高達二十餘萬眾。


                                             



                             6       高盧



                                                          


阿勞西奧戰役後,由於人口過多,後勤補給不足,日耳曼人決定兵分兩路,到高盧各
地去收集糧草。按照計劃,辛布裏人西進加龍河(Garone)流域,既而南下西班牙;
條頓人和阿姆布昂人則北上塞納河 (Seine)流域,然後向萊茵河方向開去了。




  與此同時,羅馬執政官馬略MARIUS進行軍事改革,著手在羅訥河流域修建了大量的工事,
還特意造了一條運河以連接軍營和地中海,保證運糧渠道的暢通。

不知不覺三年過去了,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羅馬士兵們摩拳擦掌,就等著日耳曼
人送上門來拚殺了。

辛布裏人在西班牙山區遭到當地土著的層層阻擊,進展很不順利,終於在公元前103年

折回高盧;條頓人和阿姆布昂人則橫掃了高盧北部的所有凱爾特部落,唯有萊茵河

西岸的比利時人(Belgae,也譯作比爾及人)能夠抵擋住他們的攻勢。有證據表明,

條頓人中的一部分曾經在不列顛島南部登陸,另一部分甚至還東渡萊茵河返回中歐

.

公元前102年春天,辛布裏人、條頓人和阿姆布昂人已在塞納河上遊會師,正向東南

方向移動。他們同居住在今瑞士地區的赫爾維提人(Helvetii,也譯作厄爾維幾人)

結成了同盟,打算通過後者的領地向意大利進軍。
在羅訥河上遊地區,由於人數過多,給養不足,日耳曼人再次兵分兩路:辛布裏人

選擇了漢尼拔之路,條頓人和阿姆布昂人則直接南奔地中海.
阿姆布昂人一頭撞上了羅馬
軍。他們在山丘上用三層牛車圈住自己的家眷,然後全體成年男子猛撲向羅馬軍的

壁壘。戰鬥一連持續了三天沒有分出勝負,到了第四天早晨,"野蠻人"突然躁動起

來,帶著他們所有的財產,繞過羅馬營壘走了。
不久羅馬大軍就從側翼超過了日耳曼人,並且在山頂上發現:阿姆布昂人正在河穀

中洗澡.
初秋的高盧南部幹燥而悶熱,讓習慣寒冷氣候的阿姆布昂人非常不適應。飽受長途
跋涉之苦的他們全然忘記了可能潛伏在身邊的危險,把衣服和武器都扔在河岸上。
這條小河名叫六水河(Aquae Sextiae在今法國南部)。
正當日兒曼人在清涼的水中嬉戲時,
羅馬大軍如猛虎下山.
阿姆布昂人毫無準備,但仍然進行殊死的拚殺,就連婦女和少
年也都奮勇地舉起戰斧和羅馬人肉搏。

盡管阿姆布昂人殊死抵抗,但無一人生還。

在西北方遙遠的山穀裏,正回蕩著條頓人撕心裂肺的悲歌

羅馬人既無心慶祝他們的勝利,也不敢安心睡眠,他們擔心條頓人會殺回來報複。




  兩天過去了,複仇大軍卻並沒有出現。馬略定下心來,決定以阿姆布昂人的屍
體為誘餌,給條頓人設計一個陷阱。他派副將馬克盧斯帶三千精兵秘密埋伏在右岸
的山林裏,自己則率領主力部隊大搖大擺地開到六水河的左岸,越走離舊戰場越遠。
果然,次日清晨,條頓人就在六水河穀裏出現了。正當他們痛哭流涕地掩埋阿姆布
昂人的遺體時,馬略突然率騎兵快速返回,在早就布置好的山丘上擺開陣勢,向對
方挑釁。果不其然,條頓人在近似瘋狂的憤怒驅使下,不列什麽高7d勢就立即向羅
馬軍撲了上來。但他們沉重的武器在仰攻中發揮不了作用,而羅馬騎兵的集團衝鋒
卻因居高臨下的原因而勢如破竹。條頓人在遭受慘重的損失後被擠壓回平原地區,
在那裏,他們整頓好陣型,在肉搏戰中重新占據了上風。馬略軍的反複攻擊都無法
撼動對手那城牆一般堅韌的防線,直到馬克盧斯和他的三千精兵從條頓人背後突然
出現,勝利的天平才倒向了羅馬人一方。雙方激戰至深夜,條頓軍的陣型徹底粉碎
了,但他們頑強的抵抗又持續了一整天。當條頓人的主營陷落時,成百上千的女子
在裏麵舉劍自殺。

沙場上倒伏著十萬至十五萬具條頓人的屍體,另有數千人被俘。條頓王條頓伯德,
這位武藝超群的壯士硬是從羅馬軍團中殺出了一條血路,逃到北方投奔高盧人去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