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rierman

(2006-12-03 12:07:36) 下一個


A

日爾曼




吳樂 編寫




十七世紀荷蘭發展成為航海和貿易強國.
十八世紀,世界文明的重心在巴黎.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以後,世界文明的轉移到了倫敦。
二十世紀世界文明幾乎由美國取代.
  
據說,世界上社會福利最好的地區----北歐,_
最幸福的地方----丹麥.
最美麗的國度---瑞士,
技術最強的國家-----德意誌,
音樂之鄉----奧地利
還有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列士敦士登澳大利亞新西蘭.....
這些國家的人均GDP和競爭力都居世界前列,他們對人類在科學、藝術、政治等各個

領域都作出無可替代的貢獻. 
這些國家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統統是由日爾曼民族為主體或主導的.

著實叫人不敢相信,日爾曼有如此厲害?日爾曼何許人也?從何而來?又將從何而去?



日爾曼人的起源




“當天地還沒形成之前,宇宙一片混沌,僅有一處無底深淵,其兩旁分成冰寒和焦
熱兩個世界,有一天,從焦熱世界刮起一陣熱風,把冰寒世界溶化,生成水氣和雲
霧,不久出現巨魔伊米爾。又過了很久,天神歐丁和弟弟殺死巨魔,進入深淵,於
是世界起了變化,天神歐丁的肌肉成為大地,骨頭成為山脈,鮮血成為江海,毛發
成為草木,牙齒變成岩石,腦漿成為白雲。”這是古老的日耳曼神話。

A





究竟人類從何而來?日爾曼人從何而來?恐怕時至今日無人能作出完美的回答。
人們隻能從曆史的痕跡中去找尋答案,通過考古和語言學(比較語言學)的方法來
考證了。




四百萬年前,在非洲大草原上站立起第一個人類的祖先.
約170萬年前:元謀人生活在今中國元謀一帶,已能製造和使用石器。
約70萬年前就有人踏足歐洲.
在德國杜塞爾多夫發現了距今5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的遺骨_.尼安德人不屬於現代人
.

約4萬年前,現代人來到歐洲,尼安德人才消失了。

在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摩拉維亞地區發現了一座距今2.7萬年前的墓穴遺址,竟發現,
在歐洲史前人類社會中,一直存在著用活人進行祭祀的古老儀式。





據最新報道,德國一支考古隊在今天的德國、奧地利和斯洛伐克境內發現了150多座
大型古代神廟。據推測,這些古廟是7000年前建造的。

A公元前2800-2200年有人在英格蘭南方豎起了巨大的石柱群
前2686年 - 前2181年埃及古王國時期。國家統一完成,大規模興建金字塔_。

公元前 2350多年前,幼發拉底河右岸,一位國王正在為他的愛妃建造巴比倫“空中花
園”._
公元前2100-1600年是中國傳說時代的夏朝.

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100年古希臘的愛琴文明 時代.克裏特島上盛開著美麗的
番紅花,王公貴族正在打造屬於自己的宮殿樓閣._

這個時候,一個屬於印歐語族的雅利安人的分支離開
了中亞草原開進了蠻荒的歐洲大陸,他們也許就是歐洲最早的族群,根據相近的語言、
文化和習俗逐漸分為,凱爾特人,古羅馬人,古希臘人和日爾曼人等。

公元前2000年日爾曼最早的原始部落居住A在A 歐洲北方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日
德蘭半島(Jutland)和北德平原。
A
其後日爾曼部落逐漸向凱爾特人居住的南方滲透。
那個時候阿爾卑斯山脈以北,法國北部到巴爾幹的廣大地區屬於凱爾特人活動的區
域,而歐洲東部的民族被稱為斯基泰人;阿爾卑斯山脈以南屬於羅馬人的地盤。

A至到公元前500年日爾曼部落(Germanen)的擴散區域


約前200年東日耳曼人中的巴斯塔乃人進入今天的羅馬尼亞東部並與馬其頓和巴爾幹
半島上的其它民族發生戰爭。



日德蘭
A
冰河時期北歐幾乎全部被冰川覆蓋,冰期結束後海平麵上升,加上局部地麵沉降,
使原來的陸地分成許多半島和島嶼。

日德蘭半島介於北海和波羅的海之間,構成了今丹麥國土的大部分,與德國相連。

島上林木蔥蘢沼澤密布,眾多的湖泊和連綿的 丘陵,終年雨霧彌漫。
在這裏居住著日爾曼的三個部落:A
辛布裏人(Cimbri)、條頓人(Teutones)和阿姆布昂人(Ambrones)。他們與當
時生活在歐洲南部的古羅馬人相比,除了聲音和肢體絕對不像人,談不上文化文明,
赤身裸體,居無定所,隻是些遊移在人類生活圈邊緣的兩隻腳的動物而已;在當時
的丹麥,大約有6萬至8萬人散居在幾百個村落裏。


A
根據辛布裏人定居點 Borremose出土的資料用計算機複原:院落是由坑,壁壘和木
柵組成。考古學家推測,那是一個國王的居所,在大約20多個長形的房舍裏居住了
180個辛布裏人。A


關於辛布裏人的生活也許還可以從那片沼澤地裏找到答案。1952年在丹麥 Windeby的
泥炭開采時發現了一具屍體,身體被架在木棍上,手裏還握住一根樺樹枝,經鑒定,
他死於2千年前,年僅16。



用特殊x光透視發現了在她的脛骨裏,發現由於
肌餓營養不良導致發育不正常,大約12個發育延遲期,即在她14年裏忍受了12個饑
餓的冬天。
在另一屍體的胃裏僅能找到一些燕麥榛子,更多的是雜草籽及鳥食水蓼。

公元前2千至8百年在北歐出現過暖和時期,之後開始降溫,也許是這個原因,人們
更難在這塊土地上尋找到食物。

大約在公元前120年左右,一部分辛布裏人條頓人和阿姆布昂人離開了他們的家鄉。






前程未仆


A
這是一個10萬人的龐大隊伍,浩浩蕩蕩地扛著武器,拖兒帶女,向著溫暖的南方前
進。

他們曾經從那些來自南方的向他們購買毛皮琥珀的商人那得知,南方有明媚的陽光,

溫和的冬季,豐饒的草場,肥沃的田野,甜蜜的瓜果,醉人的佳釀,以及說不盡的
富足和奢侈。

也許他們當初並不確切知道南方為哪方人士的天下.
阿爾卑斯之南就是當時已經擴張成為跨歐、亞、非三洲的羅馬大國----日爾曼人未
來的難纏的鄰居._




走出日德蘭半島,迎麵碰上了一條大河,也就是當時被羅馬人叫做阿爾比斯河(Albis)的
易北河(Elbe) .他們沿著河畔的古老商路逆流而上,向歐洲內陸腹地進發。
A
牛車拉著他們全部財產艱難前進,隻有頭人才能騎馬。
他們曾經靠土地獵物為生,如今靠掠奪開路,特別是對於那些較弱的對手。


A易北河中上遊



他們要穿越其他日爾曼部落的居住區。
日爾曼人互相殺戮,不問是否屬於同一種族,燒殺掠搶無所不為,隻要利益的趨使,
敵人可以變為朋友,朋友也可以變為敵人。
戰鬥的遊牧生活成了他們第二天性。沿途不斷有其他族人加入,統統被叫做“辛布
裏人”。其實日爾曼人與種族血緣關係不大,日爾曼語“人民”一詞意為戰鬥團夥。


A
路途上常常遇到在家鄉時的那種饑餓的襲擊,不得不吞咽草根山毛櫸籽熬的粥。不
時也享用草莓蜂蜜;無仗可打時,就去守獵。他們吃生肉,連皮也未剝。他們甚至
吃自己女人的奶水。
冬天,在冰冷的河水裏洗澡;赤身裸體睡在地上。

A
每個辛布裏人腰間別著一個口袋,裏麵裝有剃牙的小木棍,理發的剪刀,刮胡須的
刀具,以及用於鼻毛掏耳朵的器具。甚至梳頭的梳子。




日複一日,月複一月,不管風霜雨雪,一直沿河向南。但河道有時也能構成天塹,
需要用好幾天的功夫才能前進一步。

在易北河上遊,日耳曼人遭到了凱爾特人波希(Boji)部落的頑強抵抗.後來波希人被
驅趕走了,卻留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波希米亞(Bohemia)”,現為捷克共和國一重
要組成部分。
A
穿過波希米亞森林,奔向另一條大河-----多瑙河。
他們順流而下,在公元前118年前後抵達多瑙河中遊平原。他們驅逐了在那裏的另一
個凱爾特部落斯科迪斯克人 (Scordisci)。至此終於獲得了一塊可以安身立命的沃土,
便立即定居下來,在今克羅地亞東部的VukovarA 附近建立了自己的"條頓堡城"(Teutoburgium)




其後,有一隊人繼續沿多瑙河東進,一直抵達黑海,與當地的色雷斯(Thrace)發生
了接觸。
另一些人離開了多瑙河。
此去何方?沒有地圖,沒有“指南針”,他們還不會靠天上的星星來判斷方向,隻
能不斷向人打聽,或是用一種日爾曼式的占仆-----用石頭和俘虜的鮮血來判斷前進
的方向。

諾裏亞



後來他們還是沿Sava河向西前進.
與此同時,在羅馬城建成規模宏大的圖拉真廣場_。
這是
公元前113年春,大約百萬日爾曼人出現在阿爾卑斯山前沿A

靠諾裏亞(Noreia)的一個地方.據羅馬人的記載,這裏曾經是凱爾特王國首府,根據
發掘的資料表明在今奧地利的Steiermark地區,1030年把這個發掘地的村莊改名Noreia。
(順便一提,美國加州州長阿諾·施瓦辛格就來自Steiermark地區)。
這裏陛鄰羅馬帝國。羅馬人感到恐慌,立即封鎖了阿爾卑斯山的關隘以防日爾曼人
通過。
辛布裏人表示他們無意發動侵略,隻想想尋找他們適宜的居留地。羅馬執行Papirius
Carbo表示很樂意幫助他們,要他們繞道前進,意在從背後突然襲擊。正當日爾曼人
在休憩時,遭到一萬二千人組成的二個羅馬軍團的攻擊 。
耳曼人在戰鬥初期確實措手不及,但很快就穩住陣腳發起反擊,A日爾曼人在戰鬥中
凶猛迅急,發出動物般的喊叫聲,把羅馬軍殺得落花
流水。這時突然天降大雨,雷電交加A迷信的日耳曼人以為是天神武丹發怒,勢必天
踏地陷。於是他們停止了追擊。


A武丹神像碑

幾千年以後,考古學家就在羅馬人與日爾曼人首次交戰的地方找到了當年留下來的18個
銅盔,
它們現存在維也納藝術曆史博物館,頭盔上刻有神秘的文字,從右至左的字母: HA-RI,
GAS - TI, TEIVA 。顯而易見,這是日耳曼文字, HARI意為主人,GASTI意為客
人 TEIVA可能是神,日爾曼的戰神 。這是日爾曼最早的文字記載,也是 至今發現
的辛布裏人留在丹麥以外的唯一痕跡。

維也納人種學家Teschler-Nicola 曾用發掘出來的日爾曼人和羅馬人的骨骸做過比
較,
許多日爾曼人高大魁偉,辛布裏人平均身高1,74米,比羅馬人足足高出一個頭。

1891年在丹麥的泥炭沼澤地裏發現一些銀釜的碎片,考古學家將他們複原,它如今
安放在丹麥國家博物館裏。
A

日耳曼人向神還願的方式是將奉獻品沈入沼澤或濕地裏.他們沒有神廟,但家族或氏
族擁有自己的聖地。

銀釜上麵描繪的是凱爾特神話。
據推測那是公元前一百年一些返回的辛布裏人從多瑙河流域帶回故鄉的。

_及銀釜上顯示一位有角神的細部。



羅訥河




公元前113年日爾曼人大敗羅馬人後不可理喻地折向西方,順內卡河而下,於公元前
110年前後渡過萊茵河,深入高盧地區(Gau)l意為“凱爾特人之國”,現法國和意大
利北部)。

辛布裏人、條頓人和阿姆布昂人幾乎橫掃了那裏的所有凱爾特部落,並日益深入高盧
地區,有把戰火燃燒到羅馬行省山南高盧的意向,再次激怒了羅馬人。公元前109年
命執政官希拉努斯(Silanus) 率領四個軍團北上與兩萬凱爾特人抵達羅訥(Rhone)
河上遊,A迎麵正碰上辛布裏人的主力部隊。日耳曼人還是主動派使者請示羅馬人,
能否考慮在這附近劃給他們一塊居留之地。希拉努斯將對方的請求一口回絕。辛布
裏使者氣衝衝地回去了,同日下午兩軍合戰於羅訥河穀,希拉努斯當場陣亡,四萬
多羅馬、高盧聯軍將士無一生還。

 日爾曼人就在這當定居下來。
   
時間到了公元前105年春天,可能是由於歉收導致糧荒的原因,辛布裏人、條頓人和
阿姆布昂
人又離開了羅訥河上遊,沿著河岸向南方的馬賽城前進。他們此時估計並不知道,
有史以來規模最為龐大的羅馬野戰軍正在那裏等著他們。
  
  
    公元前105年10月6日,歐洲曆史上空前規模的兩支軍隊在羅訥河中遊的阿
勞西奧(Arausio)A小鎮郊區相遇了。日耳曼方麵總人數約為30萬,其中能夠戰鬥
的成年男子有15萬左右,主帥是辛布裏國王波伊奧裏克斯(Boiorix),副將是條頓
國王條頓伯德(Teutobod);羅馬方麵投入了16個軍團,加上聯盟部隊及隨軍奴隸,
總數超過12萬人,主帥是執政官馬裏烏斯(Mallius),副將是代執政官凱皮奧(Caepio)
和前任執政官斯考盧斯(Scaurus),半數羅馬元老均隨軍參戰。為了樹立統帥的權
威,馬裏烏斯和凱皮奧事先均被元老院授予大元帥軍銜(Imperator,後來演變為羅
馬皇帝的頭銜),這在此前還絕無僅有。
.A



 
    阿勞西奧大血戰實在過於殘酷,以至於後人對於戰況的發展全然不清楚。
似乎馬裏烏斯製定了一個東西合圍的戰略,和凱皮奧把軍隊平分為兩部分,打算先
把辛布裏人引入他設在羅訥河穀內的圈套內,然後夾擊消滅,最後再來收拾包圍圈
外的條頓人。凱皮奧當麵答應,但為了搶風頭,卻在作戰時執意率本部提前突擊,
結果一觸即潰。由於戰線過長,馬裏烏斯對此全不知情,反而被正殺在興頭上的日
耳曼人團團包圍,雖然盡力死戰,但終於還是無力回天。總而言之,就在公元前105年
 10月6日這一天之內,辛布裏人、條頓人和阿姆布昂人便於阿勞西奧戰場上全殲了
16個羅馬軍團,執政官馬裏烏斯陣亡,前任執政官斯考盧斯在被俘後慘遭斬首。可
伶12萬羅馬將士竟然僅有十人生還,其中之一就是戰敗的罪魁禍首代執政官凱皮奧。
他後來遭到軍事法庭審訊,很不名譽地死在監獄裏。
  
    與戰鬥本身相比,日耳曼人在戰後對待戰利品的行為更加令人發指。如前
所述,他們此時還處於原始共產主義社會階段,對奴隸製度完全不理解,自己不想
當奴隸,也不要別人給自己當奴隸。因此,所有羅馬戰俘、乃至於隨軍的奴隸,不
分貴賤,均被就地處決,他們的內髒和鮮血被用來祭祀日耳曼人的戰神武丹;更有
甚者,日耳曼人連羅馬人的武器裝備和金銀財物都不要,反而把它們一律扔進羅訥
河裏祭祀河神,河水為之不流。由於日耳曼人古怪的宗教信仰,即便羅馬人的隨軍
牲畜都無法幸免:在方圓數十裏的樹林中,樹幹上遍釘著羅馬人的首級,樹枝上掛
滿了從戰馬、驢、騾身上扒下來的皮毛,鬼哭狼嚎之聲直上雲霄。
 

 截至到公元前104年為止,羅馬已經與辛布裏人、條頓人和阿姆布昂人正麵交鋒四
場,加上因日耳曼人南遷所直接引發的三次與凱爾特人的衝突,九年內七戰七敗,三
名執政官陣亡,26個軍團隻輪不返,再加上同盟部隊,損兵折將總計高達二十餘萬
眾。






高盧






阿勞西奧戰役後,由於人口過多,後勤補給不足,日耳曼人決定兵分兩路,到高盧各
地去收集糧草。按照計劃,辛布裏人西進加龍河(Garone)流域,既而南下西班牙;
條頓人和阿姆布昂人則北上塞納河 (Seine)流域,然後向萊茵河方向開去了。A
  與此同時,羅馬執政官馬略在羅訥河流域修建了大量的工事,還特意造了一條運
河以連接軍營和地中海,保證運糧渠道的暢通。
不知不覺三年過去了,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羅馬士兵們摩拳擦掌,就等著日耳曼
人送上門來拚殺了。

辛布裏人在西班牙山區遭到當地土著的層層阻擊,進展很不順利,終於在公元前103年

折回高盧;條頓人和阿姆布昂人則橫掃了高盧北部的所有凱爾特部落,唯有萊茵河

西岸的比利時人(Belgae,也譯作比爾及人)能夠抵擋住他們的攻勢。有證據表明,

條頓人中的一部分曾經在不列顛島南部登陸,另一部分甚至還東渡萊茵河返回中歐

.

公元前102年春天,辛布裏人、條頓人和阿姆布昂人已在塞納河上遊會師,正向東南

方向移動。他們同居住在今瑞士地區的赫爾維提人(Helvetii,也譯作厄爾維幾人)

結成了同盟,打算通過後者的領地向意大利進軍。
在羅訥河上遊地區,由於人數過多,給養不足,日耳曼人再次兵分兩路:辛布裏人

選擇了漢尼拔之路,條頓人和阿姆布昂人則直接南奔地中海.
阿姆布昂人一頭撞上了羅馬
軍。他們在山丘上用三層牛車圈住自己的家眷,然後全體成年男子猛撲向羅馬軍的

壁壘。戰鬥一連持續了三天沒有分出勝負,到了第四天早晨,"野蠻人"突然躁動起

來,帶著他們所有的財產,繞過羅馬營壘走了。A
不久羅馬大軍就從側翼超過了日耳曼人,並且在山頂上發現:阿姆布昂人正在河穀

中洗澡.
初秋的高盧南部幹燥而悶熱,讓習慣寒冷氣候的阿姆布昂人非常不適應。飽受長途
跋涉之苦的他們全然忘記了可能潛伏在身邊的危險,把衣服和武器都扔在河岸上。
這條小河名叫六水河(Aquae Sextiae在今法國南部)。
正當日兒曼人在清涼的水中嬉戲時,
羅馬大軍如猛虎下山.
阿姆布昂人毫無準備,但仍然進行殊死的拚殺,就連婦女和少
年也都奮勇地舉起戰斧和羅馬人肉搏。

盡管阿姆布昂人殊死抵抗,但無一人生還。
在西北方遙遠的山穀裏,正回蕩著條頓人撕心裂肺的悲歌。
羅馬人既無心慶祝他們的勝利,也不敢安心睡眠,他們擔心條頓人會殺回來報複。


  兩天過去了,複仇大軍卻並沒有出現。馬略定下心來,決定以阿姆布昂人的屍
體為誘餌,給條頓人設計一個陷阱。他派副將馬克盧斯帶三千精兵秘密埋伏在右岸
的山林裏,自己則率領主力部隊大搖大擺地開到六水河的左岸,越走離舊戰場越遠。
果然,次日清晨,條頓人就在六水河穀裏出現了。正當他們痛哭流涕地掩埋阿姆布
昂人的遺體時,馬略突然率騎兵快速返回,在早就布置好的山丘上擺開陣勢,向對
方挑釁。果不其然,條頓人在近似瘋狂的憤怒驅使下,不列什麽高7d勢就立即向羅
馬軍撲了上來。但他們沉重的武器在仰攻中發揮不了作用,而羅馬騎兵的集團衝鋒
卻因居高臨下的原因而勢如破竹。條頓人在遭受慘重的損失後被擠壓回平原地區,
在那裏,他們整頓好陣型,在肉搏戰中重新占據了上風。馬略軍的反複攻擊都無法
撼動對手那城牆一般堅韌的防線,直到馬克盧斯和他的三千精兵從條頓人背後突然
出現,勝利的天平才倒向了羅馬人一方。雙方激戰至深夜,條頓軍的陣型徹底粉碎
了,但他們頑強的抵抗又持續了一整天。當條頓人的主營陷落時,成百上千的女子
在裏麵舉劍自殺。A
沙場上倒伏著十萬至十五萬具條頓人的屍體,另有數千人被俘。條頓王條頓伯德,
這位武藝超群的壯士硬是從羅馬軍團中殺出了一條血路,逃到北方投奔高盧人去了。






維爾塞萊






僅僅兩個月,辛布裏人出現在阿爾卑斯山脈的茫茫積雪裏A,向駐紮在意大利北部的

羅馬軍隊發動了迅雷般的襲擊,並且占領了那裏。卡圖盧斯和蘇拉被打得毫無還手之
力,隻得在幾天後率領數千殘兵敗將逃過波河,波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失守。馬略此
時依然遠在高盧,而意大利本土兵力又極度空虛,正是辛布裏人一舉攻占羅馬的大
好時機。可惜的是,波河平原上宜人的氣候令他們流連忘返,葡萄酒取代了牛奶,
溫泉取代了冰雪,亞麻取代了獸皮,甜蜜的生活一點點地消磨著這些野蠻人的戰鬥
力。他們全然忘記了可能來臨的危險,決定就在那裏過年,同時等待條頓人和阿姆
布昂人從西方前來會師。
  
    次年7月初,辛布裏人沒有等來自己的條頓兄弟,卻等來了死對頭馬略。還
沉浸在奢侈和幸福中的辛布裏人完全不想戰鬥,他們又向羅馬人派去使節,要求把
波河平原讓給他們居住,順便還想向他打聽一下條頓人和阿姆布昂人的去向,按道理,
他們早就應該抵達此地了,莫不是在半道上迷了路?
聽到這個問題,羅馬將士們哄堂大笑,隻有馬略板著臉回答:“我已經給你們的條
頓兄弟安排好了永久的居住地,不必再為他們的未來擔心了。來人啊,把條頓王條
頓伯德給我拉出來!”話說條頓伯德投奔高盧人去後卻被引渡給了羅馬人。
  
    直到這時,辛布裏人才明白條頓人和阿姆布昂人所遭遇的命運。要想獲得
居住地,並拯救□
'7d籠中的同胞,他們除了戰爭已經別無選擇。
7月29日,辛布裏王波伊奧裏克斯給馬略發來了戰書,請他選擇會戰的時間和地點。
馬略滿不在乎地說道:“我們羅馬人從不主動選擇會戰的時間和地點,都隨你們定
好了。不過既然你們求戰心切,那我們就明日決戰吧,西方那塊平原地勢開闊,是
個不錯的戰場。”
  
    公元前101年7 月30日,羅馬共和國的命運之戰在米蘭西郊的維爾塞萊(Vercellae)
A平原上爆發了。辛布裏人占據著戰場的西麵,男女老幼加起來約有20萬;羅馬方麵
則都布置在戰場的東麵,卡圖盧斯和蘇拉率20300人居中,馬略本人指揮著兩翼的35000人。


  
    清晨,波伊奧裏克斯率領15000名重騎兵進入了戰場,身後跟著數萬步兵,
都用鐵鏈瑣在腰間,組成上百排的連環長陣,這就是辛布裏人在戰場上有進無退,
百戰百勝的秘方。朝陽照耀在辛布裏人馬的盔甲上,反射起來的光芒比月球還要明
亮。但他們卻看不見敵人,因為馬略選擇在東方布陣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用從
東方升起的陽光掩蓋本軍的存在,並在戰鬥中影響敵人的視力。另外,他還早就算
好了當天將刮東風,這個預言在戰鬥開始後不久就應驗了:辛布裏重騎兵很快在風
沙中迷失了方向,回撞入本方的步兵方陣之中,成千的步兵被瑣在自己身上的鐵鏈
拉倒,或是被戰馬踩死。然而,即便是當羅馬騎兵已經在辛布裏騎兵身上取得了明
顯優勢後,勝利依然遙遙無期.
辛布裏婦女在後麵瘋狂地敲著野牛皮鼓,他們的男人們在這激勵下迅速恢複了陣型,
重新像海浪般推過來。要不是馬略之前對羅馬軍的陣型作了改革,卡圖盧斯和蘇拉
指揮的中軍肯定就要崩潰了。A
  
    最終戰勝辛布裏人的不是羅馬軍,而是意大利夏天的酷暑。這些習慣寒冷
氣候的北方人在高溫下拚殺了十幾個小時後,由於失水過多,體力終於先於羅馬人
枯竭。正午過後,馬略所指揮的兩翼踏著齊膝深的血水,逐漸壓向敵軍的心髒地帶。
黃昏時分,辛布裏王波伊奧裏克斯在身被數十創後轟然倒地。
  A
    三天之後,戰鬥總算分出了最後的勝負,羅馬軍一共殺死了大約12萬辛布
裏人,俘虜了6萬人。8月2日,最後 300名身著白衣的辛布裏婦女被包圍在一個小丘
上,她們請求馬略能夠保全她們的貞潔,而這位可敬的執政官卻答複說:那樣會違
反戰爭法。不久後,他就看到了這場戰爭中最令人悲傷的一幕:那些女人在山丘上
親手刺死自己的父母,掐死自己的兒女,然後全體自殺。羅馬士兵們膽戰心驚地走
過一輛輛牛車,車輪下壓著嬰兒的屍體,車廂中躺著老人的屍體,車頂上吊著母親
的屍體。A
  
  一個多月後,馬略滿載著無數的戰利品凱旋回到羅馬。被五花大綁的條頓王條
頓伯德也同樣出現在馬略的凱旋式上,羅馬人把他拉到體育場裏,逼迫他表演田徑項
目以娛樂大眾。這位近兩米高的巨漢不負眾望,在那裏創造了一項世界記錄:他從
並排站立的七匹馬背上一躍而過,也就是說:跳過了一座大約1.4米高,5米長的長
方型障礙物(當時的馬比較矮)。現代學者估計他這一跳起碼有1.8米高,7米遠,在
兩千年前堪稱奇跡。不過世界記錄並沒有給條頓伯德帶來金錢、榮譽、鮮花、掌聲,
或者自由乃至於生命:當天他就與全體部落貴族一起被羅馬人斬首祭神,其餘同胞
全部被變賣為奴隸。

日爾曼這三大部落至此全部宣告滅亡。

  A
    辛布裏人、條頓人、阿姆布昂人的整個長征路線圖



這一年,司馬遷正在專心纂寫《史記》.







日爾曼人生活社會狀


A

愷撒著有《高盧戰記》,以及由羅馬曆史學家塔西陀在1世紀末完成的《日耳曼尼亞

誌》都對日耳曼人的生活社會狀況有詳細記載。紀元之初,共約有600萬的人。日耳
A
曼人有相當大的體力,大多數人的確有金發。但耐久力比
較低。健康狀況往往很壞:營養不良和關節炎非常普及。平均壽命隻有35年。A
慣於冰天雪地的北方生活,不適應炎熱潮濕的海洋氣候。以粗麻為衣,以動物的肉

奶為食。較羅馬人,性情更為憨厚、質樸,知識顯得較為匱乏。但這卻是個崇尚武

力的民族,認為流血比流汗高尚. 平日.酗酒非常厲害。A
A最主要的酒類是蜂蜜酒和
啤酒。他們相信,神也喜歡酒。

武器是一種短矛,短矛的鐵頭極為鋒利,短兵相接時用於肉搏,遠距離交戰時可以

作標槍投擲。首領或國王主要是根據勇猛程度、同時要考慮其出身選舉產生。若要

尋根溯源,近代西方的代議政治還是日耳曼文明的產物A。首領或國王的職位雖然光

榮,但卻要犧牲在前、享樂在後,體現著一種無私的奉獻精神,有許多國王都戰死

殺場。

日常的生產生活很多是由婦女操持,所以使得婦女在部落事務中有很大的發言權。

奉行一夫一妻製。西方一夫一妻製的傳統、尊重婦女的傳統、女子可以當繼承人的

傳統,大概都 是從日耳曼人這裏流傳下來的。A他們相信婦女有一種神奇的預見力,

因此遇事也願意聽取她們的意見。
A
日爾曼人的住房,上麵住人,下麵住牲口


日爾曼人特別好客,認為遠來的客人被關在門外,那是一種犯罪。對待客人必須極
力給予款
待,客人在臨走時,可向主人任意索要東西,主人必須盡力滿足。A

集會時往往要表演舞蹈,不過這種舞蹈也很奇特,隻是一群裸體青年手握刀槍進行

比舞。這種舞蹈十分危險,往往會把表演者殺死。

為了不讓亞麻衣服掉下來,他們用草繩紮在脖子上。這樣一來,風也不能從頸間吹

進去,既保暖又防風,後來他們脖子上的草繩被古代羅馬人發現,逐步完善成了領

帶。
A
較落後的部落也進行角力和賭博,並且特別認真,輸光之後,年輕的、身體強健的人

便允許把自己捆起來變賣。


A

有的認為,神是無形的,故而從不崇拜野獸形象和人的形象。從來不把神的偶
像供奉在居室之內或牆上。
以叢林矮木為崇拜對象。A來到叢林之中,舉行祭典儀式。最野蠻的是,往往要
殺死一個活人作為祭品。

也崇拜眾神之母。什麽叫眾神之母?原來是一頭老母豬。他們認為所有的神都是
由它生出來的。在作戰時,每個人的胸前都佩戴一個老母豬像.

此外,還流傳著形形色色的占卜術。使用較多的方法是雞鳥的鳴叫聲,從飛鳥
發出的鳴叫聲來推測禍福。還有的用觀察馬的變化來預示吉凶。他們在樹叢中飼養

了許多白馬,占卜時,把這種白馬套在一輛神聖的戰車上,圍著樹叢慢慢地走著。

此時,酋長、祭司和其他部落首長跟在神車的後麵,由祭司注意觀察白馬在進行時

的表現,如:白馬的鳴聲、鼻息。這裏的人認為,祭司是神的仆人,馬是祭司的親

信,唯有白馬的表現和祭司的解釋,才是最可靠地傳達了神的意誌.

A
日爾曼人殺馬祭神


部落召開全體大會時,大家都坐在地下,手中持著武器,僧侶貴族,即稱為祭司的

人,在這裏肩負著維持秩序的責任。首先由他宣布開會並要大家肅靜,之後由酋長

發言,接著按年齡的長幼先後發表見解。並且每一個發言的人,都必須施展辯才,

提出充分的論據,否則周圍的群眾可用大聲喧嘩或用嘖嘖的歎息聲來表示不滿或反

對。歐洲人從他們祖先那裏繼承下來的在群眾場合中亂喊亂叫的惡劣習慣,至今還

有發展,他們表示不同意時,除喧嘩吵鬧之外,還增加了吹口哨和亂跺腳,攪得會

場一塌糊塗。如果發言受到擁護,群眾則像發瘋似地揮舞著手中的長矛,並不停地

碰擊各種武器。






如尼



A

日耳曼人很晚才有文字,2世紀開始出現的一種拚音字母,與拉丁字母相
比,更接近於早期的象形文字,主要用來作為魔術符號---如尼文字。他們認為,如
果將語言定形為文
字,等於將神秘力量授予敵人。在中世紀的歐洲,特別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與不列
顛群島通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所用的如文尼字A被稱作Futhark,不列顛島所用的
如尼文字被稱作Futhorc。隨著基督教傳入北歐,如尼字母逐漸被拉丁字母取代。公
元六世紀左右,如尼字母在在中歐消失;公元十一世紀左右也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消失,但在斯堪的納維亞,如尼字母還常常被用在裝飾圖案上。



AA








日耳曼語族的分類

_





具體細分如下:

* 西日耳曼語支
o 高地日耳曼語
+ 德語 (deu)
# 中部德語
* 東中部德語
o 低地西裏西亞語 (Lower Silesian German)
o 上撒克遜語 (Upper Saxon German)
* 盧森堡語 (ltz)
* 西中部德語 (West Central German)
o 賓夕法尼亞德語(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東南
部居住的阿們宗派與其他群體使用)
# 上德語
* 阿勒曼尼語 (gsw)
o 士瓦本語 (Swabian German)
o 低地阿勒曼尼語,包括巴塞爾德語 (Basel
German)
o 瓦爾瑟語 (Alsatian)
o 高地阿勒曼尼語 (High Alemannic German),
包括伯爾尼德語 (Bernese German) 和蘇黎世德語 (Zurich German)
o Highest Alemannic German,包括 Bernese
Oberland 方言和 Walliser German
* 奧地利-巴伐利亞語 (Austro-Bavarian)
o 北奧地利-巴伐利亞語,包括 Nuremberg
o 中奧地利-巴伐利亞語,包括慕尼黑、維也

o 南奧地利-巴伐利亞語,包括Innsbruck,
Klagenfurt. 意大利 Bozen-Bolzano
* 倫巴第語(已滅亡)
* 哈特德語 (Hutterite German, 又名 Tirolean)

+ 德克薩斯德語(幾近滅亡)
+ 意第緒語 (從希伯來語和其他語言輸入很多字匯,傳統上用希
伯來字母書寫) (yid)
# 東意第緒語 (ydd)
# 西意第緒語 (yih)
+ [[Wymysorys]] (從低地撒克遜語、荷蘭語、波蘭語和蘇格蘭
語輸入很多字匯,幾近滅亡)
o 低地日耳曼語
+ 低地法蘭克語
# 荷蘭語 (nld)
# Brabantic
# 西佛萊芒語
# 東佛萊芒語
# 林堡語 (lim)
# Zuid-Gelders
# 南非荷蘭語(從其他語言輸入很多字匯) (afr)
# 蘇裏南語
+ 低地德語 (nds)
# 西低地德語
* 西發利亞話(地名譯作威斯特法倫)
* 北低地薩克森語
* 東發利亞話
* 荷蘭低地薩克森語
# 東低地德語
* 麥克倫堡-波莫瑞話
* 東波美拉尼亞話
* 勃蘭登堡話
* 低普魯士語
* 門諾低地德語 (Plautdietsch 或 Mennonite Low
German) (pdt)
+ 東弗裏西語 (frs)
o 盎格魯-弗裏西亞語
+ 弗裏西語 (fry)
# 北弗裏西語 (frr)
* 海島北弗裏西語
o Sol'ring(Sylt 語,德國北部島嶼)
* 大陸北弗裏西語
# Saterland Frisian (stq)
# 西弗裏西語 (fri)
+ 盎格魯-撒克遜語(由古代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等西日
耳曼諸部族的方言互相影響而成)
# 英語(輸入大量拉丁語字匯和語法,大部分通過諾曼法
語而來,很多方言。參看英語種類列表)
* 低地蘇格蘭語
o 海島方言
o 北部方言(包括 Doric 方言)
o 中部方言
o 南部方言
o 烏爾斯特語 (Ulster Scots)
o 都市方言
* Yola(愛爾蘭東南部)
* 東日耳曼語支(從哥特語繼承下來)
o 哥特語(已消亡) (got)
+ 克裏米亞哥特語(1800年代滅亡)
o 汪達爾語(滅亡) (xvn)
o 勃艮第語(滅亡) (Burgundian)
o 倫巴底語 (lng)
* 北日耳曼語支(斯堪的納維亞語言支係,從古挪威語繼承下來)
o 西(島嶼)北歐語
+ 冰島語 (isl)
+ 法羅語 (fao)
+ 新挪威語(Nynorsk, 有爭議) (nno)
+ 諾恩語(滅亡) (nrn)
o 東(大陸)北歐語
+ 丹麥語 (dan)
# 日德蘭語 (jut)
+ 書麵挪威語 (Bokmal) (nob)
+ 瑞典語 (swe)
+ Old Gutnish
# Finland-Swedish





萊茵河





當年辛布裏人和條頓人向凱爾特人居住的高盧中部山區的突破沉重地打擊了德國中
部和南部凱爾特人的力量。
後來其它日耳曼人(比如斯維比人(Sueben)得以在今天的黑森危b和美因河流域定
居。在他們的
首領阿裏奧維斯圖斯(Ariovist) 的領導下他們多次侵入高盧(Gallier).。

前58年,羅馬征服山北高盧地區的戰爭。山北高盧又稱外高盧,包括阿爾卑斯山以
北、萊茵河以西今法國、盧森堡、比利時及荷蘭、瑞士的一部分。凱撒(Caesar )就
任羅馬山南高盧(波河流域)總督後,奉行對外擴張政策。同年春末,凱撒借口製
止高盧部落厄爾維幾人向南遷徙,率4個軍團2萬餘人北上,在比布拉克特(歐坦)
附近打敗厄爾維幾人,把高盧人和正在向西擴張的日耳曼人隔開。隨後,凱撒在比
布拉克特召開高盧部落代表大會,宣稱羅馬保護高盧人不受日耳曼人侵犯。


愷撒派人同日爾曼人談判,希望和平解決問題。日爾曼人拒絕了羅馬勸說他們放棄
被占領的高盧土地的意見。
愷撒以戰爭來警告日爾曼人,日爾曼人不以為然。
凱撒決定與日爾曼開戰。
A高盧(Gallier)


在貝桑鬆這個地方,
愷撒把自己的兩個軍團留在後麵保護交通後勤線,而親率剩下的四軍團兩萬餘人迎
戰日爾曼的10萬大軍。擺出傳統的三列戰陣,第一列由剛剛補充的新兵組成;第二
列是羅馬軍主力重裝步兵;最後一列是戰鬥力最強的老兵。騎兵在兩翼助陣。愷撒
親自指揮右翼,中軍和騎兵交給副將普布利烏斯·克拉蘇(小克拉蘇)指揮。
日耳曼人的步兵以民族為單位列陣,騎兵統一行動。

日爾曼的第一列是輕步兵,他們沒有穿任何外甲,隻有頭盔和小盾牌,以犧牲裝甲
換來機動性,他們的任務是以最快速度與羅馬軍團接戰,避開羅馬軍團的“投槍風
暴”。日爾曼輕步兵的後麵是主力重裝步兵,他們的布陣非常密集,厚實,之間沒
有空隙,象一麵不透風的牆。

羅馬軍團的第一列通常攜帶兩支以上的投槍,在接敵前,他們會一起投擲出,形成
一道可怕的投槍風暴,雖然投射距離比弓箭差很多,但殺傷力非常驚人,在幾十米
內可以貫穿敵人的盾牌和盔甲,缺乏訓練的部隊單是這一輪風暴就可以潰散了。

羅馬軍團的鷹徽高高舉起,四個軍團以整齊的隊型開進,陽光灑落在羅馬士兵的鎧
甲上熠熠閃光。日爾曼軍隊也發起進攻,他們的輕步兵以奧運會百米衝刺的速度突
破開闊地,直接衝到羅馬軍團麵前,使得羅馬軍團無法擲出投槍,隻好扔掉投槍,
拔劍迎敵。羅馬軍的第一列與日爾曼輕步兵間立刻發生了激烈的戰鬥,很快,日爾
曼輕步兵就被驅散了,日爾曼主力重裝步兵從後麵趕上來,他們都拿著大盾穿著重
甲組成了一麵由盾牌和長矛的牆向羅馬軍團壓去。血腥的戰鬥立即爆發,羅馬軍團
第一列抵擋不住了,第二列迅速前出接敵死死頂住敵軍,但是由於日爾曼的龜盾陣
非常堅固,無法攻克,羅馬人漸漸被動而落入下風。
A
殘酷的戰鬥進行了很久,羅馬軍團在右翼逼退了敵軍,但中間和左翼,日爾曼仍然
以強大的力量壓迫著羅馬軍團,日爾曼士兵呼喊著,揮舞著手中的利刃瘋狂的突破
了羅馬軍團的第二列使其陷入混亂。很多羅馬士兵英勇的戰死也沒有後退一步,但
仍然無法抵擋敵人的前進。

騎兵指揮官小克拉蘇看到情況危急,中央戰線有崩潰的危險,立刻命令把羅馬軍第
三列的士兵全都拉上來展開反擊,第三列士兵數量不多,但卻是軍團戰鬥力最強的
部隊,由青一色的老兵組成,第三列的出戰表明整個軍團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這些老兵的戰鬥素質代表當時羅馬軍團的最強戰鬥力,人數不多但很快穩定了戰線
並展開逆襲。同時,小克拉蘇率領羅馬騎兵在側翼也取得了勝利,開始衝擊敵軍的
側後,殘酷的戰鬥持續到此時,強大的日爾曼軍團終於象一個巨人一樣轟然倒地,
他們再也抵擋不住羅馬軍隊的反擊,戰鬥意誌也崩潰了,他們能做的就是以最快速
度逃離戰場,沒有人去管那些可伶的婦女和兒童。羅馬軍團全線掩殺,日爾曼人大
部戰死,少數人及領袖阿裏奧維司都斯乘小船逃過萊茵河。

此戰讓羅馬占領外高盧中部東側廣大地方。凱撒把被俘的大批日耳曼人高盧人主張
把在萊茵河左岸把這些日耳曼人安置下來,把他們置於羅馬控製之下。這些人後來
為羅馬軍團提供了大批精銳的騎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千裏望雲 回複 悄悄話 誰說女中無豪傑,
橫劍江海秋瑾來。

向你致敬!
j123 回複 悄悄話 頂!

和希特勒有的一比!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