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日耳曼部落
從日德蘭半島北德和斯堪的納維亞原始的日耳曼人部落衍生出了大約二十多個部落,
,他們沒有清楚的種族共同體意識,各自以部落的名稱相稱A,可分為:
北日耳曼人、西日耳曼人和東日耳曼人。
西日耳曼人多以農業為生;東日耳曼人
多以遊牧為生。所有的日耳曼人中,尤以哥特人為強。
北日耳曼人是維京人諾曼人朱特人等。
西日耳曼人包括:易北河日耳曼人如斯維比人,後來演進為施瓦本人、阿勒曼尼人
/馬克曼人和誇迪人/誇地人,最終成為巴伐利亞人。
北海日耳曼人如巴塔維人、弗裏斯蘭人/弗裏斯人、考肯人、薩克森人/撒克遜人、
盎格魯人、朱特人等.
萊茵河-威悉河日耳曼人如切魯西人、卡狄人為(黑森人的祖先)、法蘭克人等。
東日耳曼人中有哥特人、汪達爾人和勃艮第人等。
A直到公元3世紀日爾曼人在歐洲的勢力範圍(紅色及黃色)
15
哥特人
就可考記錄所及,起源於波羅的海的哥特島。
公元150年前後,原來居住在維斯瓦河下遊的格皮德人和上遊的部分哥特人由於經濟
和人口方麵的壓力,突然開始傾巢南下,向圖拉真的軍隊從未完全占領過的、喀拉
巴阡山脈以東的達西亞行省黑海沿岸平原遷徙。和其它日耳曼民族一樣,他們此時
的武器也不外是長矛和標槍,隻有部分人擁有木製盾牌,而弓箭、短劍和盔甲的攜
帶者更是少之又少,騎兵的數量幾乎為零,但數量和身體的優勢使得這些人成為中
歐不可戰勝的力量。他們所過之處無堅不摧,伯艮第、汪達爾、查特、誇德、馬考
曼等日耳曼民族的
其他部落紛紛落荒而逃,奔向西南方的多瑙河中遊平原避難。一
般認為,哥特人與格皮德人的南遷最終截止於公元196年,因為由維斯瓦河三角洲通
向黑海的“琥珀之路”在那年中斷了,而它是哥特人與格皮德人在維斯瓦河流域生
存的主要經濟來源。
公元248年,正當羅馬慶祝它的建城千年紀念日時,哥特人突然開始進犯羅馬莫西亞
行省。這其實並不應該令人感到意外,早在公元2世紀末,當哥特人與格皮德人出現
在多瑙河平原上時,雙方之間的武裝衝突就開始了,但規模都不算大。
公元238年,哥特人的仆從民族──卡爾皮人的入侵,徹底消滅了達西亞境內的所有
羅馬武裝。為了騰出手來抵禦薩珊國王沙普爾一世,當時剛剛上台的戈狄安三世接
受了屈辱的和約,同意向以哥特人為首的達西亞日耳曼民族聯盟納貢。但在公元248年,
羅馬皇帝阿拉伯人菲利浦卻出人意料地取消了應當繳付的這筆貢金,也許廢除不平
等條約也是他千年慶典計劃中榮耀的一部分吧。
菲利浦的決定顯然過於草率了。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哥特人已經擁有了黑海沿岸最
強大的武裝力量。汪達爾人和赫盧利人匍匐在他們的腳下,斯拉夫人和誇德人的君
主降為他們的奴仆,馬考曼人和卡爾皮人向他們稱臣納貢,格皮德人、西徐亞人和
薩爾馬特人與他們聯盟。在哥特人看來,弱國如果不肯納貢的話,那麽強國就理所
當然有權采取必要的行動,以使對方認識到這項費用的意義之所在。正當他們在多
瑙河北岸集結重兵,並開始試探性的進攻時,本應負責抵抗他們的羅馬軍團將士們
卻突然轉移了注意力,擁立他們的司令官帕卡提安努斯為奧古斯都,並準備聯合哥
特人,向意大利進軍。但在一位出身潘諾尼亞,名叫德基烏斯的元老的幫助下,帕
卡提安努斯很快被自己的部下刺殺。作為獎賞,德基烏斯取代菲利浦的內兄塞維裏
安,被升遷為莫西亞行省的新任總督。
雖說幾乎是一步登天,但德基烏斯可沒有時間來慶祝,他麵臨著一個極其危險的爛
攤子:一方麵,曾參預帕卡提安努斯叛亂的將士們還驚魂未定,他們隨時都可能再
次鬧事;另一方麵,哥特人並沒有因為帕卡提安努斯的死,而放棄對羅馬帝國的入
侵計劃。事實上,莫西亞的很多地區都已經被他們的部隊洗劫了。盡管德基烏斯沒
有參過軍,但因為長在在鄰近的潘諾尼亞,他對莫西亞的當地情況比較了解,頭腦
很靈活,手段也很豐富。一些忠誠度不可靠的部隊被解散了,在數目上處於劣勢的
羅馬軍放棄多瑙河防線,城戍部隊改守麵為守點,野戰部隊改盯人為區域聯防。這
個新戰術在整體上是很成功的,但有一點可能德基烏斯沒有考慮到:部分被解雇的
羅馬士兵因為退伍後的生活沒有著落,居然投靠了日耳曼敵軍,向他們出賣了羅馬
軍的部署情報。受此鼓舞,哥特王奧斯特羅高塔決定大幹一場。
16 第聶斯特河
公元248年盛夏,奧斯特羅高塔率哥特、西徐亞、卡爾皮、泰法利、阿斯丁吉、袍西
安六族聯軍(後三者是達西亞的土著民族),號稱30餘萬,水陸並進,穿越多瑙河三
角洲,向羅馬軍設在黑海岸邊的主營馬爾西安堡(在今保加利亞旅遊勝地瓦爾納附近
)撲來。大敵當前,德基烏斯鎮定自若,他命令部下堅壁清野,使敵人找不到足夠的
物資來製造攻城器械。奧斯特羅高塔見久圍不下,於是分兵攻擊周邊小城,也沒有
得到多少收獲。對峙數月後,日耳曼聯軍終於糧盡撤退,羅馬野戰部隊在他們歸路
上的山穀裏連續伏擊,又消滅了相當數目的敵人,把奧斯特羅高塔一舉趕回了多瑙
河北岸。此次大捷讓羅馬將士們對德基烏斯這位文官的領兵才能心服口服,他在部
隊裏的威望大增。不久後,德基烏斯被部下擁立,紫袍加身,於公元249年10月在貝
羅卡戰役中殺死了阿拉伯人菲利浦與皇儲菲利浦二世,成為新的羅馬皇帝。
哥特人的黃金飾物
在奧斯特羅高塔敗在德基烏斯手下後,他的民族一度麵臨重大的麻煩:格皮德國王
法斯提達看到哥特人的實力已經被削弱了,於是計劃起來搶奪東歐的霸權。他先是
擊敗了北方的勃艮第人,然後就向奧斯特羅高塔宣戰,兩軍在多瑙河下遊平原上惡
戰了一場。結果,哥特人略占上風,法斯提達撤回了喀拉巴阡山脈以西。奧斯特羅
高塔在此後很快去世,有可能是在戰鬥中負傷所致。他出身於哥特人中最高貴的
“阿馬爾”貴族家庭,這個名字來自他的祖先阿馬爾。奧斯特羅高塔自己名字的意思
似乎就是“東哥特人”,在他死後,哥特人也真的分裂成了東西兩部,東部的叫
“Ostrogothi”,西部的叫 “Visigothi”。在拉丁語和日耳曼語裏,這兩個名字看
上去就是“東哥特人”和“西哥特人”的意思,所以後人一般也就如此理解和翻譯。
但還有
其它不同的解釋,其中最有說服力的是這樣的:“東哥特人”原來自稱“GrvtvngiAvstrogoti”,
意思是“沙灘哥特人”,因為他們住在第聶澤河附近的沙質海灘上;而“西哥特人”
則自稱“Tervingi”,意思是“森林居民”,因為他們居住在達西亞的森林裏。也
有人說,“東哥特人”就是原來奧斯特羅高塔麾下的部落,而“西哥特人”原來自
稱“Vesvgothi”,意思是“優秀的哥特人”。不管怎麽樣,這兩部分哥特人在公元
3世紀中後葉分家了,雙方的勢力範圍以第聶斯特河為界,“Ostrogothi”住在河東,
“Visigothi”住在河西,所以“東哥特人”和“西哥特人”的稱呼無論如何也不能
算錯。他們分家的原因我們至今還不清楚,或許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分兩次南遷的不
同部落,或者因為他們的生活習俗有差異,也可能是因為羅馬人有意在其中挑撥離
間,就像兩漢對南北匈奴,隋唐對東西突厥那樣。
哥特人的黃金飾物
奧斯特羅高塔死後,克尼瓦成為他的繼承者,時間大概是在公元249年。當時德基烏
斯正忙著在羅馬進行文化建設和社會改革,對邊境防務有所疏漏。看到有機可乘,為
了報奧斯特羅高塔戰敗之恥,克尼瓦重新會合了卡爾皮人和其他日耳曼民族,於公
元 250年再次進犯羅馬帝國。卡爾皮人負責攻擊重新回到達西亞的部分羅馬軍隊,而
哥特軍則兵分兩路,其中一部分直搗色雷斯,將色雷斯總督普利斯庫斯包圍在該行
省的首府菲利浦堡;而克尼瓦自己則率7萬大軍,沿多瑙河岸西進,進圍羅馬帝國莫
西亞艦隊和西徐亞艦隊的主泊地諾瓦城。防守該城的是德基烏斯皇帝的心腹猛將─
─上莫西亞總督伽盧斯,他成功地擋住了哥特軍的進攻,克尼瓦於是轉而攻擊尼科
波利斯城。德基烏斯皇帝得知莫西亞和色雷斯告急,立即帶上自己的長子兼皇儲赫
倫紐斯(此時已經被他封為“愷撒”和“帝國首席青年”),率軍從羅馬出發,晝夜
兼程地趕往巴爾幹,尋克尼瓦軍主力決戰。這時,求勝心切的他大概沒有想到,作
為常勝將軍的自己,此行竟然會有去無回。
德基烏斯很快抵達尼科波利斯城,措手不及的克尼瓦立即解圍,但還是被追上來的
羅馬軍在伯羅阿城附近擊敗了。德基烏斯以為哥特人已不足慮,於是北上攻擊進犯
達西亞的卡爾皮人,並且打了幾次大勝仗,差不多收複了整個行省。
哥特人的黃金飾物
與此同時,羅
馬發生了叛亂,一個名叫李錫尼的人自稱皇帝,直到公元251年3月才被德基烏斯的
親信瓦勒裏阿努斯鎮壓下去。克尼瓦看準這個機會進軍色雷斯,與自己的南路軍合
圍菲利浦堡。德基烏斯知道哥特人的這個動向之後,隻好急忙從達西亞南下,翻越
崇山峻嶺,去救援菲利浦堡。但他來得已經太晚了:看到情況已經絕望,菲利浦堡
裏的一部分羅馬士兵決定擁立他們的總督普利斯庫斯做皇帝,以便與克尼瓦談判;
另一部分則幹脆投降,哥特人一湧而入,剛剛披上紫袍的普利斯庫斯被殺,菲利浦
堡淪陷了。哥特軍洗劫了這座富庶的都市,在獲得足夠的戰利品後士氣大增。看到
情況已經惡化,德基烏斯隻得重新北上諾瓦城,與伽盧斯合兵一處,準備在敵人從色
雷斯返回的山路上伏擊他們。5月,哥特軍走進了包圍圈,結果被打得大敗,不過羅
馬軍也損失慘重。為了慶祝這次勝利,皇儲赫倫紐斯晉升為“奧古斯都”,德基烏
斯留在羅馬的次子霍斯提裏亞努斯也被封為“愷撒”,父子三人同秉朝政。
A哥特人在公元3世紀中葉對羅馬帝國的入侵
但克尼瓦的主力部隊仍然沒有被消滅,兩軍繼續在莫西亞北部山區周旋。德基烏斯
企圖在敵人進入多瑙河平原之前全殲他們,雙方的決戰在
公元251年7月,羅馬皇帝德基烏斯為救尼科波利斯城,帶軍急馳巴爾幹,與克尼瓦
哥特軍主力在尼科波利斯城郊相遇。羅馬軍受到哥特人的前後夾擊,哥特人
的反複
而瘋狂的衝擊讓羅馬軍大亂,德基烏斯長子赫倫紐斯被流箭射中心窩,死在他父親
的懷抱裏。德基烏斯揮劍拿盾,率先衝下山坡,羅馬軍絕望反擊。哥特人支持不住,
向一小城撤退,殺紅了眼的德基烏斯皇帝帶軍追入城,2萬羅馬全軍沒有一人出此城,
德基烏斯皇帝死於巷戰中。德基烏斯的部下擁立了伽盧斯總督為帝,他為了能夠立
即返回羅馬,避免元老院另立新君,趕緊與克尼瓦講和。雙方簽署的條約內容是:
兩國從此結盟,互不侵犯;哥特人有權帶走自己在巴爾幹擄掠的所有戰利品和戰俘;
羅馬帝國恢複每年支付給對方的貢金。但哥特人很快撕毀了和約,在要求提高貢金
未遂後,再次聯合其它日耳曼民族南侵,直接導致了伽盧斯皇帝在公元253年的敗亡。
不久,羅馬皇位落入了瓦勒良和他的兒子伽利埃努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