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耳曼12-條頓堡森林

(2007-09-17 14:04:11) 下一個

日耳曼12-條頓堡森林

2007-09-09 04:19:08/ 個人分類:日耳曼



                              12        條頓堡森林






萊茵河邊境依然不平靜。

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從前12年到前9年派他的養子尼祿·克勞蒂烏斯·杜路蘇斯Drusus多次越
過萊茵河對日耳曼人進攻,征服了多個日耳曼民族。
                                  日耳曼俘虜被作爲奴隸販賣


他的兄弟提庇留(Tiberius)從
前8年開始恢複杜路蘇斯的進攻。4年他征服了至此為止日爾曼的切魯西人。為了繼
續向易北河進發,羅馬人在萊茵河東建立了一係列城市。今天德國黑森州的一些城
市的名字來自於拉丁文。

在被羅馬人征服地區,也曾有過短暫的和平,羅馬人與日兒曼人平等交易

 
羅馬人將這一地區看作他們的一個省:“日爾曼尼亞”。但日爾曼人絕不甘心臣服於
羅馬人。

羅馬在日爾曼尼亞采取軟硬兼施的政策,對各個部落的貴族加以籠絡,授予羅馬公民
權。

  切魯西部落(Cherusci)首領海爾曼(Hermann, 拉丁文名為Arminius)就是被羅馬
人挑中的少數精英之一。海爾曼年僅二十七歲,通曉拉丁文,曾經加入羅馬軍隊在
巴爾幹半島作戰,因而對羅馬軍事機器的優缺點一清二楚。他心中充滿愛國主義的
使命感,苦思冥想尋求一個掙脫羅馬枷鎖的良方。

羅馬人在被占地區引入羅馬的法律和收稅,激起了日耳曼人極大的不滿。對日耳曼
人來說,隻有奴隸才交稅。

羅馬在東南歐的潘諾尼亞省發生暴亂,奧古斯塔不得不把提貝留從日爾曼尼亞調去
鎮壓,這樣日爾曼尼亞總督的位置就由現任敘利亞總督瓦盧斯(Varus)接替。

 
  瓦盧斯是一個典型的花花公子,他的生活習慣異常荒淫放縱,來到日爾曼尼亞
後沒有半點收斂。羅馬官兵於是上行下效,軍營裏武備廢弛,妓女成群結隊,整天
鶯聲燕語,淫亂不堪。這種景象激怒了許多日爾曼人,他們不能容忍自己的土地遭
到如此玷汙。海爾曼乘此機會暗中聯絡,爭取到很多部落的支持,準備起事。瓦盧
斯統帥三個羅馬軍團,加上仆從部隊,有兩萬之眾。這些部隊是提貝留親手訓練出
來的,戰鬥力非同小可。他明白以日爾曼人目前的軍事實力,根本無法和羅馬人進
行會戰。唯一可行的方案是利用特殊地形打一場伏擊戰。

  為了不讓瓦盧斯發覺他的意圖,海爾曼和其他部落首領經常前來拜見瓦盧斯,
表示臣服,請瓦盧斯仲裁各部落的糾紛。瓦盧斯興致勃勃地按照羅馬法的慣例一一決
斷,炫耀他的學識和口才。海爾曼看見瓦盧斯對他信任有加,知道時機成熟了。

  這時正值秋季,連綿的暴雨使道路泥濘難行。羅馬軍隊嚴重依賴後勤,在這種
條件下行軍機動性會大受限製。海爾曼讓北部的一個部落公開起事,誘使瓦盧斯前
去鎮壓。瓦盧斯這時依然認為海爾曼是他親密的盟友,居然向海爾曼谘詢行軍路線
.
海爾曼將伏擊地點選在了條頓堡森林(Teutoburger Wald)。

  條頓森林位於現在德國西北部的利伯郡,這個地名保留到今天。條頓森林是一
塊高地,其中河穀縱橫。地勢起伏很大,不少地段道路在峽穀中穿行。這裏生長著
高大茂密的橡樹林,灌木很少,人馬可以在林中穿行無阻。條頓森林的地貌到今天
都沒有多少改變,地圖上顯示的一些地名,比如“勝利場”( das Winnefeld),
“白骨巷”( die Knochenbahn),和“殺戮穀”( der Mordkessel),還能讓我們依
稀看到當年血戰的影子。A


 
  瓦盧斯大軍終於出發了。他們沒有按照常規行軍,而是把所有的瓶瓶罐罐都帶
上,組成一支龐大的載重車隊,隊伍後麵還跟了一大群妓女和小販,好象不是去打
仗,而是去郊遊。起初還都是平原,但漸漸地勢開始起伏,泥沼遍布,讓羅馬人每
前進一步都要費盡力氣。這樣瓦盧斯大軍慢慢地開進了條頓堡森林,不知不覺地進
入了海爾曼的包圍圈。

  進入條頓堡森林以後,A道路變得越來越狹窄泥濘。瓦盧斯大軍的隊伍漸漸越拉
越長。就在這時,日爾曼人的攻擊開始了。無數的弓箭和彈子從道路兩旁的樹林裏
射出,毫無防備的羅馬士兵紛紛倒下。受到突然襲擊的羅馬士兵沒有慌亂,他們迅
速豎起盾牌,收縮隊形,企圖組成方陣迎敵,但是這裏根本沒有空間給他們組成任
何慣常的戰鬥隊形。羅馬大軍且戰且行,終於到達一塊比較開闊平坦的地方,瓦盧
斯下令紮營。於是羅馬士兵冒著箭雨迅速修建起一座標準的羅馬營壘,據壘堅守。
入夜,日爾曼人退了回去。

  第二天清晨,羅馬軍團在大營外組成戰鬥隊形,想和日爾曼人決戰。海爾曼約
束部下,決不出戰。不得已,瓦盧斯隻好下令撤營,繼續前進。這回日爾曼人沒有
再襲擊他們。瓦盧斯大軍蹣跚而行,來到一座峽穀之前。海爾曼事先讓人砍倒了幾
十棵大樹,擋住了羅馬人的去路。羅馬工兵忙碌半天,勉強清理出一條小徑,雖然
能容羅馬士兵通過,但那些馬車就隻能舍棄了。得到丟棄馬車的命令,羅馬士兵立
刻離開自己的隊列,爭先恐後地爬到馬車上去取自己的貴重物品,完全不顧首長的
嗬斥,片刻之間羅馬大軍亂成一團。


 海爾曼看到時機已到,下令總攻。在雷鳴般的呐喊聲中,日爾曼人象山洪爆發一
般從森林裏衝了出來,海爾曼帶領一批勇士揮舞著寬刃重劍衝在最前麵。A被金銀細
軟壓彎了腰的羅馬士兵被一片一片地砍倒。瓦盧斯看到事情不妙,下令撤退,但來
時容易去時難,羅馬軍隊此時被分割成幾部分,羅馬士兵僅僅是靠著常年艱苦訓練
形成的本能,組成形狀各異的密集隊形,且戰且退。日爾曼人的衝擊一波接一波,
漸漸越來越多的羅馬士兵倒在泥淖裏,羅馬軍團的隊形變得越來越鬆散。落單的羅
馬士兵根本不是日爾曼人的對手,幾乎全部被屠殺,連投降的機會都沒有。絕望的
瓦盧斯害怕被日爾曼人俘虜,自殺身亡。剩餘的羅馬士兵依然相當頑強的戰鬥,一
幫老兵在一個小山丘上組成一個環行防線,打退了日爾曼人一次又一次的衝鋒,一
直堅持到天黑。這些人挖的防禦工事和塹壕,到今天還依稀可見。到傍晚時分,戰
鬥已經基本結束了。兩萬羅馬士兵中,隻有不足百人生還。


  
  

1875年,一座巨大的海爾曼雕像在條頓堡森林豎立起來,A高達53.46 米、手舉利劍
的青銅雕像。1838年開始建造,前後共耗時37年。這座雕像至今仍然完好。


           

在條頓堡森林北邊的3百米高的山崖上有一處神壁,曾經是凱爾特人日爾曼人羅馬人的
崇拜之地.






條頓堡森林戰役之後,切盧斯克族威震四方,連易北河以東的許多東日耳曼民族都
遣使朝見阿米尼烏斯,表示恭順之意。隻有馬考曼國王馬波德自以為是羅馬的盟友,
不肯有所表示。馬波德的早年生活和阿米尼烏斯如出一轍:作為蠻族領袖的兒子,
他以人質的身份在羅馬度過了快樂的童年,長大後回到祖國,並於公元前9年繼承了
馬考曼族的君位。馬考曼族是古施瓦本人的一支,在公元前1世紀定居在今法蘭克福
附近的美因河流域。即位之初的馬波德很不走運:羅馬將軍德魯蘇斯為了征服所有
的西日耳曼人,向他的民族發動了猛烈的進攻。馬波德見勢不妙,就三十六計走為
上,帶著族人向東撤退了。他們一直跑到易北河的發源地波希米亞,這裏是東、西
日耳曼人之間的緩衝區,當時人口還不多,屬於所謂的政治真空地帶。馬考曼族仗
著自己人多力量大,順利地把這裏置於自己的控製之下。他們連戰連勝,其勢力範
圍南抵阿爾卑斯山脈,北至蘇台德山脈,西起巴伐利亞高原,東達喀拉巴阡山脈,倫
巴第人、汪達爾人、盧吉人、查特人、塞蒙儂人、誇德人等周邊地區的日耳曼民族
全部稱臣納貢,馬考曼族儼然成為中歐霸主。馬波德見此處山高皇帝遠,便正式劃
疆域,定法律,自稱“Rex”(拉丁語“國王”的意思),建立起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
日耳曼王國。當時羅馬帝國的日耳曼尼亞總督提比略知道自己鞭長莫及,於是也就
順水推舟地承認了馬波德的國王身份,並和他結成了同盟。


阿米尼烏斯此時正要乘勝前進,聯合所有的日耳曼民族,向高盧進軍,見馬考曼王
國居然沒有加入自己的統一戰線的意思,心裏自然惱火。他於是派人給馬波德送去
了瓦盧斯總督的首級,表明自己希望雙方結盟,討伐羅馬侵略軍,共分高盧之意。
但如果不能蒙馬波德恩準的話,他就隻得先安內,後攘外了。偏偏此時提比略也派
來使團,卑辭厚禮地請求馬波德,看在雙方多年友誼的份上,不要落井下石。馬波
德深知,此時保持中立是不可能的,自己必須得罪其中的一方。幾經權衡利弊,他
視為羅馬畢竟是老牌強國,阿米尼烏斯隻不過是個走運的暴發戶,一場戰役的勝負
並不足以改變雙方的實力對比;何況在危急時刻背棄盟友,又是不道德的事,於是
決定保持和羅馬的同盟,並把瓦盧斯的首級交給了提比略使團。阿米尼烏斯聞報大
怒,調動全部兵力,東下攻擊馬考曼王國,馬波德也召集倫巴第、汪達爾、誇德等
族聯軍迎戰。

兩個日爾曼部落互相殘殺





雙方旗鼓相當,從公元14年初一直打到公元16年底,依然不分勝負。
日耳曼尼庫斯乘虛而入,偷襲切盧斯克族的大後方,才把阿米尼烏斯打得慘敗。但
馬考曼王國此時也早已精疲力竭,日耳曼尼庫斯撤兵之後,雙方整軍再戰。這次阿
米尼烏斯大獲全勝,而提比略許諾的救兵卻遲遲不到,各附屬民族紛紛轉而投靠阿
米尼烏斯,一度強大的馬考曼王國瞬間土崩瓦解。國民無不埋怨馬波德的外交決策
失誤,沮喪的貴族們在公元19年發動政變,眾叛親離的馬波德隻得落荒逃往意大利,
被提比略安置在拉文納城軟禁起來,靠難民救濟糧度過餘生。阿米尼烏斯在公元21年
被自己的親屬謀殺,馬考曼民族因此得以幸存下來。

自從馬考曼和切盧斯克這兩個短命的地區霸權同歸於盡之後,西日耳曼人便失去了
核心領導民族。在繼續混戰了一番之後,它們中的大部分又改向羅馬帝國稱臣。不
過,還有很多民族仍然桀傲不遜:弗裏斯人在公元28年和公元57年,查特人在公元
39年和50年,紹克人在公元42年和47 年,布魯克特人在公元77年,先後攻擊過羅馬
的萊茵河上遊防線,但都被比較輕鬆地擊退了。其中紹克人在公元42年的那次入侵,
給羅馬人送還了瓦盧斯軍團的最後一麵軍旗。羅馬帝國此後雖然幾經內亂,但它的
北部邊境(萊茵河──多瑙河防線)都還算是比較平靜的。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公元50年日耳曼部落的分布(不包括斯堪的那維亞半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