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18 - 19格西克斯山,銀聖經,
2007-09-09 04:59:46/ 個人分類:日耳曼
18 - 格西克斯山哥特海軍(黑色)及
其它日爾曼部落對羅馬帝國的侵略
日耳曼西路海軍的早期進展也很順利。在羅馬帝國統治下享受了兩百多年和平生活
的希臘人,早已不是原來那個尚武好戰的民族了,他們長期沒有修繕的城牆更是給
敵人大開方便之門。7月,日耳曼聯軍連續攻破雅典、斯巴達、科林斯、底比斯、阿
爾哥斯、伊庇魯斯,在繳獲大量物資和人口後北上溫泉關,於8月初進圍薩洛尼卡。
這次伽利安努斯被迫禦駕親征,與伊利裏亞總督克勞狄合兵一處,沿多瑙河東進,
去救援薩洛尼卡。還沒等到姍姍來遲的羅馬援軍趕到,已成強弩之末的日耳曼人便
解圍北上,但卻不幸地在半路上被伽利安努斯截了個正著,地點是馬其頓南部的奈
蘇斯城郊山穀。
奈蘇斯戰役被稱為公元3世紀西方軍事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包括同盟軍在內,羅馬
和哥特這一對老冤家各自在戰場上投入了超過10萬兵力。戰鬥持續了許多天,最後
以哥特人最重要的盟友-赫魯利酋長瑙洛巴圖斯向羅馬軍投降而分出了勝負。據說,
光是橫亙在戰場上的哥特人屍體就多達5萬具,而瑙洛巴圖斯則因功被伽利安努斯封
為羅馬執政官,這個榮譽是以前從未被授予過蠻族人的。但我本人對這條記載十分
懷疑,因為在此後幾年羅馬執政官的名單中,並沒有瑙洛巴圖斯這個名字;再說,
以前色雷斯人馬克西明和阿拉伯人菲利浦也都曾以皇帝的身份兼任過執政官,所以
這個職位以前並非沒有蠻族人擔任過。不管怎麽樣,羅馬人的勝利是無庸置疑的。
部分留在船上的日耳曼人在愛琴海上會合了他們從小亞細亞敗退回來的的東路軍,
一道撤往西徐亞;另一部分日耳曼人被包圍在格西克斯山脈裏,而伽利安努斯皇帝
則在當年9月動身回意大利鎮壓騎兵將領奧利奧盧斯的叛亂去了。他在那裏被部下謀
殺,克勞狄總督自立為帝。沒過幾天,一批阿勒曼人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波河流
域。克勞狄擊退了他們,然後又回羅馬過冬。當他正在永恒之城的豪華澡堂裏享受
蒸汽浴時,
裏那些以哥特人為首的日耳曼將士們卻正在蕭瑟的北風中冷得渾身發抖。克勞狄並
沒有忘掉這些敵人,他希望在馬其頓的深山裏一點點耗盡對方的糧食儲備。269年春
天,他動身前往巴爾幹,在馬爾西安堡附近大破哥特軍,從此被尊稱為“克勞狄·
哥提庫斯”(哥特人的征服者克勞狄),以與公元41-56年在位的克勞狄皇帝相區別。
但是頑強的哥特人並沒有投降,他們化整為零,繼續在馬其頓和色雷斯的群山中和
羅馬軍兜圈子。與此同時,一支由西哥特人、格皮德人和卡爾皮組成的陸軍從多瑙
河三角洲南下,另一支由東哥特人和赫盧利人組成的海軍由第聶斯特河口西進,企
圖把他們的同胞從困境中解救出來。269年底,日耳曼陸軍在海穆斯山打了一場勝仗,
但瘟疫很快削弱了他們的實力;而哥特和赫盧利海軍則在色雷斯海岸被趕來增援的
埃及艦隊擊退。至此,黑海霸王哥特人不可戰勝的神話終於被打破了。公元270年初,
朱同人和汪達爾人開始進犯潘諾尼亞,克勞狄皇帝委任騎兵將領奧勒良為巴爾幹軍
區總司令,率部前去抵抗他們。不久後,瘟疫從日耳曼人那裏傳入了羅馬軍營,導
致克勞狄皇帝於當年1月病逝。
奧勒良和他之後的幾位皇帝都頗具軍事才華,在他們統治時期,東日耳曼人南侵的
勢頭被暫時遏製住了。但在戴克裏先皇帝在位初期,西日耳曼人又開始不安分了:
住在萊茵河和易北河之間海濱的弗裏斯人、盎格魯人、薩克森人開始蠢蠢欲動,他
們的特點是擅長航海。公元286年,這三個民族的聯合海軍從易北河口出發,沿著英
吉利海峽西進,把不列顛南部和高盧北部的沿海城鎮完完整整地洗劫了一遍,好不
容易才被羅馬軍隊趕走。此後,萊茵河防線也多次受到法蘭克人和阿勒曼人的攻擊,
損失十分慘重。直至君士坦丁大帝即位,羅馬帝國才改變它長期以來被動挨打的局
麵。
日爾曼部落至前300年的擴張,紅色和黃色
19 銀聖經
公元341年,一位名叫烏爾菲拉的阿裏烏斯教牧師被君士坦丁堡教廷委任為哥特主教,
北渡多瑙河,到那片還之前沒有基督教踏足過的荒蠻土地上去宣揚自己的信仰。烏
爾菲拉的父親是西哥特人,母親是希臘人(在哥特海軍南侵的某次戰役中被他未來的
丈夫抓獲),所以不僅精通這兩種語言,也熟悉這兩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所有日耳
曼民族一樣,哥特人生性殘忍而又淳樸,天真而又執著,對於傳教士來說,這再合
適沒有了。更何況,他們之前沒有接觸過什麽象樣的宗教,除了對一些希臘神祗有
些印象以外,就隻有一些原始宗教了。那些自然神祗要求他們奉獻血腥的禮物,比
如動物和俘虜的內髒之類。這樣簡單的信仰在經過千錘百煉的阿裏烏斯教義麵前自
然不堪一擊,烏爾菲拉主教在西哥特人那裏大獲成功,並很快把信眾發展到了鄰近
的東哥特人、格皮德人、卡爾皮人、赫盧利人等東日耳曼民族中。但《聖經》是本
大部頭的書,全靠口述和記憶宣講,相當地不方便,而哥特人中懂拉丁文和希臘文
的人又極少。烏爾菲拉主教於是決定,利用希臘字母,為哥特人發明他們自己的文
字。經過他的多年揣摩,哥特文終於誕生了,哥特語就此也成為日耳曼民族中第一
種可以書寫的語言。烏爾菲拉主教親手翻譯的哥特語《聖經》文筆優雅,句意準確,
因此迅速得以廣為流傳。虔誠的哥特人把它的全文用金銀製成的字母鑲嵌在紫紅色
的羊皮紙上,稱為《銀聖經》
。它至今還近乎完整地保存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博物館裏,被譽為瑞典王國價值
連城的鎮國之寶。
烏爾菲拉主教在公元348年功成身退,回到多瑙河南岸的莫西亞行省,負責管理當地
的哥特移民,這一幹就又是33年。由於他的不懈努力,大量日耳曼人已經成為了基
督徒──不論是阿裏烏斯教徒,還是天主教徒,這對於羅馬帝國都是一件好事。現
在他們有了共同的信仰,人們有理由相信,帝國的北方邊界將會比以往太平得多。然
而,接下來的事實卻與他們的願望背道而馳。西哥特領袖阿塔納裏克在公元355年和
369年兩次掀起了迫害基督徒的運動,不論是天主教徒,還是阿裏烏斯教徒,都受到
了無情的打擊。烏爾菲拉主教對此愛莫能助,他隻能在多瑙河南岸收留那些流亡者,
並用書麵和口頭形勢為阿裏烏斯教徒的生存而辯護。
公元369年9月,羅馬──西哥特的元首高峰會在多瑙河上的一條船上舉行,瓦倫斯對
阿塔納裏克。瓦倫斯皇帝以為阿塔納裏希是正式的西哥特國王,但其實他隻是當時
幾位哥特領袖們的全權代表。雙方都不直接與對方談話,而是坐得遠遠的,通過衛
兵和翻譯交流信息。最後他們達成了口頭協議:雙方立即停戰,交換戰俘,阿塔納
裏克停止迫害基督徒,羅馬帝國恢複支付給西哥特人的歲幣。整體來說,這是一個
對西哥特人比較有利的條約。最後瓦倫斯與阿塔納裏克親切地握手──嚴格地講,
並不是握手,而是互相握著手腕,這是當時流行的習俗。羅馬帝國支付給西哥特人
的歲幣都是純金的硬幣,其中包括西方古代史上創記錄的幾塊巨型金幣,比成年人
的手掌還要大,重達412克,這就是和平的代價。但不幸的是,它能維持住的和平時
間極其有限,此刻有個幽靈正在茫茫草原上蠢蠢欲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