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電子垃圾的“地下處理工廠”

(2007-03-16 09:26:22) 下一個

我國正進入電子產品淘汰高峰期,所產生的電子垃圾一旦處理不當將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作為防止電子垃圾汙染環境的第一道關口,規範和控製電子垃圾的流向至關重要。然而,新華網記者日前在調研時卻發現,電子垃圾的流向基本處於監管真空狀態,大量經過簡單物理拆解和分類後的電子垃圾進入了“地下處理工廠”,給環境帶來巨大汙染隱患。

近百家“地下工廠”從事電子產品拆解

國家統計局統計數字顯示,2003年起,中國每年將至少有500萬台電視機、400萬台冰箱、600萬台洗衣機要報廢。

“電子垃圾中不僅含有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玻璃、塑料等可回收再生利用的物質,而且含有鉛、汞、鎘等重金屬和其他一些有毒有害物質。”天津市環保局固廢處汪永行處長說,電子垃圾處理得好是一種資源,可以大大減少從礦石開采、運輸、冶煉、加工成形過程中的資源和能源消耗,減輕環境汙染;但是如果隨意拋棄、焚燒或采用落後工藝提煉,就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

記者在天津北辰區青光鎮、天穆鎮相鄰的一些村莊見到,近百家大大小小的作坊把這裏變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電子垃圾回收和物理拆解的“集散地”。大量來自安徽、河南等地的外來人口將回收的廢舊冰箱、電視機、洗衣機、DVD等在這裏進行物理拆解和分類,拆解現場粉塵飛揚,拆解下來的無用有毒廢物則被當作垃圾扔掉或焚燒。 據環保專家介紹,即使是物理拆解,拆解過程中產生的粉塵、焚燒產生的煙塵、被丟棄的無回收利用價值部件也會對周圍的空氣、水體和土壤造成汙染。

天穆鎮黨委書記杜漢先說,“這些電子垃圾回收點和拆解作坊確實對當地環境帶來很大的影響,可是國家沒有明文規定不讓他們從事這個,作為政府也就不能把人家趕走。” 記者采訪中發現,更為令人擔憂的是,大量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電路板、電子器件、CRT(顯像管)玻璃等主要“拆解產品”的流向處於真空監管狀態,成為環境的一大汙染隱患。

在一家從事廢舊電視機回收拆解的作坊,安徽人陳先生指著拆解下來CRT玻璃、電路板等對記者說,“這些東西賣給誰反正也沒人管,自然是誰給的價格高,我們就賣給誰,目前主要是銷往南方的一些廠子。” 據記者了解,所謂的“南方的一些廠子”指的是華南地區的一些無證“地下工廠”,這些工廠目前是拆解下來的電路板、電子器件、CRT玻璃等的主要“消費者”。

天津市環保局批準從事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和拆解的天津綠天使公司的鄭經理介紹說,現在電子垃圾回收和拆解市場十分不規範,絕大部分電子垃圾被遊走於大街小巷的小商販收走,經過拆解分類後賣給一些沒有任何資質的處理工廠。

電子垃圾流向失控

記者采訪中發現,有關部門缺乏監管和控製的現狀導致了回收拆解後的電子垃圾流向了“地下工廠”,造成環境汙染。然而,對於電子垃圾的流向控製,環保部門卻表示出無奈。天津市環保局有關人士表示,我國雖然頒布了《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但還缺乏實施細則,還沒有針對電子廢物回收處理的專門法規,環保部門無權取締這些進行電子垃圾回收和物理拆解的作坊,更無法幹預和控製電子垃圾的流向。

天津某環保科技公司的副董事長蔣治平指出,我國目前規範廢舊電子產品再生利用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現有的一些法律法規不係統、不配套,特別是廢舊電子產品回收的特許經營製度、經過簡單拆解分類的電子垃圾的流向、拆解再利用應遵循的規範,對無利用價值廢物無害化處理的技術標準等方麵的法律法規缺乏。

蔣治平說,法律法規的缺失導致監管不力是目前個體、私營回收網點無序發展的主要原因,而這種無序發展最終導致對電子垃圾流向失去控製和監管,流入沒有任何資質和環保措施的處理工廠,給環境埋下汙染隱患。因此,有關部門應該首先采取措施,規範和治理回收市場,使得電子垃圾的流向可控,從源頭上“給地下處理工廠斷炊”。

回收價格劣勢導致持證企業產能閑置

近年來,我國開始嚐試鼓勵一些正規企業進入電子垃圾資源化回收再利用領域。然而,由於受環保和設備技術投入帶來的成本製約,正規企業在與無證“地下工廠”的“原材料”爭奪中回收價格處於劣勢,結果導致大量的電子垃圾流入“地下工廠”, 給環境造成嚴重汙染威脅,而正規企業卻麵臨處理能力閑置的問題。 總投資達4000萬元的天津仁新玻璃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仁新)是國內唯一一家具有廢CRT及CRT碎玻璃回收及加工處理資質的公司,現在但卻麵臨著產能閑置的尷尬。

天津仁新副總經理杜一工說,“國內12家彩色CRT廠每年生產中次品產生的廢CRT玻璃約為2.81萬噸,93%以上的都被無證地下工廠回收;此外,我國每年報廢的電視機大約產生10萬噸的廢舊CRT玻璃,這些也絕大多數被地下工廠回收。而我們企業擁有每年9萬噸廢舊CRT玻璃的處理能力,目前卻隻有大約1萬噸廢CRT玻璃可供處理。” 談及處理能力閑置的原因,天津仁新總經理張浩說,“在市場尚不完全規範,社會監管尚不完全到位的前提下,合法經營企業與不合法經營企業競爭,處於劣勢的往往是合法經營企業。這是因為合法經營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承擔了更多的社會環保責任。”

據張浩介紹,天津仁新環保成本大約占總加工處理費用的40%,而且稅賦率高達12%以上,同時設備和技術投入都較大。相反,那些無證處理企業不將產生的廢渣按規定有償交給政府指定的危險廢物處置中心處置,產生的廢液也不經過無害化處理,而是隨意傾倒或排放,以不惜汙染環境為代價,降低成本增加利潤。事實上的不對稱競爭帶來的直接後果是,由於受利潤空間的限製,天津仁新在回收價格競爭中處於劣勢,結果大量的廢CRT玻璃直接流向了 “地下工廠”。

業內人士還透露說,一些地方處於為了片麵追求經濟利益,而對廢CRT無證處理工廠對環境造成的危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天津環保局固廢處汪永行處長介紹說,目前國內“地下工廠”處理廢CRT玻璃的方法主要有幹法和濕法兩種。幹法主要靠玻璃之間的摩擦去除熒光粉和石墨塗層,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和廢渣;濕法主要利用酸洗的辦法,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和廢渣。沒有經過無害化處理的粉塵、廢水和廢渣會對空氣、土壤、河流和地下水等造成嚴重汙染。

張浩說,“我們不是不要競爭,關鍵是正規企業和地下工廠不在同一起跑線上。” 規範電子垃圾回收處理市場 我國正逐步進入電子產品淘汰高峰期。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正規企業由於環保和設備技術投入大,導致回收價格在與“地下工廠”的競爭中處於劣勢,大量電子垃圾流入“地下工廠”,帶來嚴重的汙染危害。

南開大學環境學院院長朱坦教授指出,電子垃圾裏含有大量鉛、汞、錫、鎘、鉻等重金屬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回收利用的技術要求和對回收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汙染物的無害化處理成本很高。電子垃圾再生利用業的汙染控製已經是環保部門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些企業的負責人和環保部門有關人士紛紛表示,政府應從保護環境和提高資源的再生利用率的角度出發,采取各種措施改變當前電子垃圾回收處理產業無序發展的狀態。

首先,建立完善的回收體係。天津綠天使公司鄭經理介紹說,便捷完善的電子垃圾回收體係和專業化的初步分拆分類基地對於防止電子垃圾亂丟棄和亂拆解對環境造成汙染十分重要。政府有關部門應積極引導和扶持建立規範完善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和集散市場,逐步完善電子垃圾的回收體係。

其次,加快電子垃圾回收處理的產業化進程。政府部門應給予具有資質的電子垃圾資源循環再利用企業以鼓勵扶持政策,如補貼政策、無息貸款或低息貸款發放政策、再利用產品的減免稅製度、土地規劃用地指標等優惠政策等。 同時,應加強對電子垃圾回收處理行業的監管和控製。政府部門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應在電子廢物環保化、資源化處理方麵做出表率。 特別是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我國必須在參照國外立法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盡快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法規體係,明確電子垃圾回收利用應遵循的規範、回收利用的特許經營製度、回收利用的監管機製,特別是要明確和落實相應的處罰措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