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麽國富民窮?
(2007-08-30 20:51:53)
下一個
社會保障 勢在必行
這幾年,說到中國什麽增長的最快?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就是房價和數字板上的GDP,但還有比GDP增長還要快捷的多的國家財政收入。前幾天國家公布了 2006年初步估算的GDP:2006年我國GDP為209407億元,增長10.7%。財政收入則增長7000億,達到 3.9 萬億元,增長了24%。從這個數字看我國的財政收入已經超過了日本(雖然GDP中國不到日本的二分之一)。
我查看了一下,日本的2006年的稅收收入預期值為50億日元,以現在的匯率計算相當於人民幣3.2萬億元,而中國2006年的財政收入預期值為3.9億元人民幣。雖然財政收入除了稅收外,還有國有土地轉讓金、國有企業紅利等,但占絕大部分的還是財稅收入。所以中國的財政收入2006年超過日本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GDP的高速增長和財政收入的超速增長,再加上這些年我國積累的1萬億外匯儲備。現在中國勿庸置疑的成了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款國家。別忘了那個唯一超過我們的不可一世的美國政權可是靠巨額赤字維持的。 於是想起了一個詞語“國富民強”。
國家富裕了,能辦的大事也多了。隻等歐盟軍售解禁,就可以買大量的保家衛國的先進武器;可以接濟一下我們曾經難兄難弟的亞非拉階級兄弟;可以以我們的和平援助外交打壓一下台灣的金元外交;可以舉辦一個曆史上最宏大的奧運會;可以修建一批配的上盛世氣象的標誌建築;可以給老百姓的仆人們多發點紅包;可以拍數不清的主旋律樣板戲…………
按說,國家富裕如此,老百姓們應該高興才是,但事實卻非如此----倒不是老百姓們愛國覺悟不高,而是因為百姓們的生活現狀讓他們高興不起來。 因為中國與其他國家相比,在經濟領域存在著一高一低的中國特色。一高是稅付高、一低是工資占GDP低。國家的財政收入大幅上長了,老百姓自己的財政收入卻依然拮據。
中國的稅負水平,引用一下: 1月22日新浪網援引世界銀行與普華永道的調查報告《調查報告稱中國納稅成本高居世界第八》一文中提到“..............中國內地則需交納 47個稅種。稅種越多,納稅越繁瑣,程序越複雜,納稅成本越高。而且,中國現行稅製在設計時,考慮到稅收實際征收率不高的因素,實行“寬打窄收”即名義稅負高和實際稅負低的征稅機製。由於名義稅負過高,如果人人都照章納稅,稅負將非常高。
根據世行與普華永道的調查,中國企業納稅額占到總利潤的77.1%。如果各種稅收悉數征收,將占到GDP的50%左右,如果加上各種收費,比例將非常驚人。事實上,稅收相對比較高的美國,稅收收入總和也才占到其GDP的 32%左右。因而,福布斯2005年稱中國稅務負擔排名全球第二。”
中國的工資水平,絕對值不好比較,先世界範圍內橫向對比一下工資總額占GDP的比重。“我國勞動工資隻占GDP的12%左右,市場經濟成熟國家,分配率普遍都在54%-65%之間,如日本1999年分配率為 54.18%,美國2000年分配率為58.31%,德國2000年分配率為53.84%,英國2000年分配率為55.27% ,巴西為40%。而我國職工工資總額占GDP比重一直偏低,在12-16%之間徘徊,如果再加上工資額30%的福利,則在15-20%之間。 ”
國內省區之間比較“北京以30%遙遙領先,(北京領先的原因在於國家機構的集中)而山東以7.68%,江蘇以7.32%居最後兩位。”即使縱向比較“工資占GDP的比例,1989年是16%,2003年則下降到12%。”而與工資占GDP的比重一路走低相對比的是:2000年國家財政收入是1.3萬億元,2004年上升到2.6萬億元。翻了一番。到2006年達到了3.9萬億元是2000年的3倍,而2006年的GDP僅是2000年的兩倍,可見中國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一直大大快於GDP的增長速度,而工資增長則大大慢於GDP的增長速度。如果剔除公務員和國家壟斷行業員工的工資增長,其他行業職業人員的工資增長幅度更低。廣東十年來GDP增長了三倍,而外來打工人員的工資卻連30%的增長都沒有。 而靠工資生活的老百姓畢竟占中國勞動力的大多數。
老百姓低工資低收入所負擔卻是新的三座大山——住房、教育、醫療。
房價:世界上合理的房價每平方米相當於人均一個月的工資,北京人均月工資是3000元(還不包括外來打工人員工資),但北京的房價是多少?山東人均工資是 1400元(還有點水分),但山東的縣城的房價也遠遠高過此數。教育:一個學期四年本科生需要一個農民不吃不喝20多年才能夠供養,大學生一年的費用,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也負擔不起。醫療:不用說農民會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在城市裏何嚐不是如此。 本來這些住房、教育、醫療問題,放在哪個國家也是老百姓花錢的大事。但放在中國卻是更加放大了。
住房,除了國外的房價沒有我們虛高外,人家還有政府建造的廉租房,買不起住房的起碼還有房可住。而我們卻隻有負擔高房價或者是高房租的選擇。教育。國外有昂貴的私立學校,也有政府補貼的公立學校,還有數量不菲的獎學金,窮人的孩子至少可以在公立大學完成學業,而不至於象中國學費能逼死家長難死學生。醫療,國外百姓大多數享受著醫療保險,而國內卻是很少人享受醫療保險,而且還要負擔名目繁多的醫療收費項目。
當然你會說,我舉的國外的例子是那些發達和準發達的國家,而我們還屬於經濟剛起步的國家。我們還很窮!而現在說來,窮的是百姓,我們的國家一點都不窮。我們可是有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財政收入,而且按中國人均貢獻財政收入3000元的絕對數字,也不是一個小數目(中國三分之一的家庭人均收入還不到3000元)。
既然我們每個老百姓都是納稅人,我們都想知道我們這些財政收入的錢花到了什麽地方? 在西方國家,高稅負意味著高福利。當年我們指斥的假馬克思主義者社會民主黨、工黨等黨派的施政觀點就是如此。包括美國的民主黨相對於共和黨也是持此觀點。而北歐的高福利國家也是由高稅收來維持的。但中國的高稅負,帶來的卻不是高福利。在中國,享有國家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的隻是少數人。更多的人沒有享受任何國家給予的福利或享受到少到不能再少的福利。
在中國社會保障支出大概占到國家財政的12%左右。而在西歐、北歐這些高福利國家,財政的錢有45%以上是用在社會保障上的,美國財政也有1/3上的錢用在社會保障方麵,我國香港港府下麵有11個局,單是衛生福利局和教育統籌局兩個局的支出就占到香港財政的50%以上。 教育經費、醫療經費、科研經費占國家財政收入的支出持續保持低比例。甚至低於印度、孟加拉以及非洲很多比我們貧窮的多的國家。 國防支出,2006年預算2807億元,雖然事實可能比國家公布的比例要高不少,即使比例翻番,與其他國家相比也屬於正常範圍之內。
我們有理由要問中國的財政收入到底花在了哪裏? 其實答案大家都知道,我們的錢花在了“社會管理”上。具體說就是花在了兩套政府,花在了官民比例世界領先,仆人主人比例世界領先的這些人身上。國家供養著這麽多的人,享受著百姓所享受不到的福利待遇,卻維持者低效率的、腐敗的、不公平地、甚至雜亂的社會管理。這就是國富民不強甚至可以說是國富民窮的原因。
國富民窮,但為社會成本增加買單的卻永遠是窮苦的老百姓。比如:國家通過國有土地拍賣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再加上與房產有關的各種稅收,名曰控製房價上漲,實際卻是對高房價推波助瀾。除了房價,其他方麵豈不也是如此? 而現在國家有錢了,我們為什麽不能實現一些減負措施和福利政策呢?就從2007年來說,國家可是比去年多收了7000億。
我就出出主意看看花到什麽地方合適。 先說房產。 國家為什麽不能利用土地和房產相關的稅收來建設一批廉租房。當廉租房達到一定規模,並形成長期政策的時候,普通老百姓誰還會去買天價的房產?房價還會象現在這麽泡沫般的虛高下去?
再說醫療。 國家能不能增加社會醫療保險的投入?這幾年農村開始實行合作醫療,在我們這裏也有試點,效果還不錯。但為什麽不能多投入一些?為什麽不能推廣到整個農村和城市呢?去年農村合作醫療國家財政投入了47.3億元,雖說是個良好的開端,但這個數目與總的財政收入和總的人口來說,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今年是不是應該加大一下投入?
還有教育。 教育問題雖然看起來是個人和家庭的私事,但說到底卻是關乎民族發展和壯大的大事。雖然我們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手段出現了偏差,即便如此,教育也給了人們更大的希望。但是這幾年來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無用論又開始在農村,特別是貧窮農村蔓延,並發展到了城市。倒不是人們看不到教育的好處,而是教育的成本太高,受教育的好處與教育高投資比起來得不償失。20年前大學生中來自農村和來自城市的比例大體相當,而現在來自農村的則遠遠少於來自城市的。除了城市化的因素外,高昂的學費更是一個原因。幾千元錢能讓一個貧困青年變成青年才俊,而少了這幾千塊錢,也會讓一個優秀的青年走向擺脫不了困境的命運。
中國最大的不公平就是教育的不公平。而國家能不能給教育更多的補貼,讓高校是減免貧困大學生的學費,增加獎學金的數額,讓想上學成績好的學生都上的起大學。除了高等教育,那些貧困的鄉村,偏遠的地區,義務教育又是多少孩子想盡而不能盡這義務。即使受到教育,又是一種怎樣的教育?看徐本禹的事跡看跪著教學的陸老師,我們就知道這種教育的真相。除了我們無私奉獻的宣傳和號召,國家為什麽不多出一些錢,讓發達地區的待業師範大學生們,為了理想也為了收入,走入貧困地區,並定期進行輪換,開拓落後地區孩子們的心智和視野。
這樣算下來,上麵三項就花去幾百億甚至上千億人民幣。一定有人會說我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而這句話也正是我想告訴這些人的。我們老百姓知道掙錢的不容易,知道錢要花到刀刃上。至少我們不會揮霍浪費自己的金錢。而不知柴米貴不知饑和寒的倒是創造以下數字的人:政府每年公款吃喝、鋪張浪費的金錢約為3000億人民幣。每年公務用車費用高達3000億人民幣。每年公費的旅遊考察費用高達3000億人民幣。而3000億,正好是2006年我國國家財政對社會保障投入的數字。把本來能保障大多數老百姓生活的錢花在了少數人的享受上,到底是誰不知道柴米貴?
而就是僅有的這些社會保障的投入,還會被其中一部分人貪汙挪用,上海社保基金案,不就是一個例子嗎? 而把國家財政收入,用在社會保障上,才真正稱得上是取之於民而用於民。再說投入社會保障並不是國家養窮人這麽簡單,畢竟很少有人安於貧窮,而中國老百姓貧窮的根源並不在於他們好吃懶做,而他們的勤奮和堅忍反倒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現實狀況是不用說窮人,就是一個小康之家,住房、疾病就足以讓他們一籌莫展;而高成本的教育又讓一些人喪失了豐富和提高自己的機會。當老百姓有教育、醫療、失業等等後顧之憂的時候,誰會舍得誰會敢花手中那點僅有的積蓄?
社會保障的不健全,也正是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內需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社會保障雖然乍看起來,是隻有投入沒有產出的事業。但從長遠看,卻是不但利民,最終也是利國的大事。而建設和諧社會不是理想而是必須,是中國要穩定和發展的基本要求。和諧社會的本質不是各得其所而是公平公正,而公平公正離不開共同財富的共同支配和享有。所以在國家多收了三五鬥的今天,社會保障事業的規範和提升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