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承諾,政府將用三到五年之內,全部免除農業稅,並且向種地的農民提供補助。由於人民的企盼和政府的努力,農業稅已經提前於2006年1月1日,提前成為曆史了。2006年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黨中央及時果斷地提出了新農村建設的構想和規劃。黨中央國務院不斷提出支農會弄得好政策,那麽農民群眾對黨和國家的政策是什麽態度呢?農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否如想象中的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他們的生活是否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呢?帶著這種疑問和關切,也趁著春節返鄉的好機會,我展開了調查……
我的家鄉在豫北的一個農村。一馬平川,沃野千裏。我們縣又是全國聞名的小麥畝產千斤縣,黃河以北第一個畝產噸糧縣,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縣。也就是說,在河南省甚至在全國的範圍內,我們縣的種植業發展的自然條件是比較優越的。在免除農業稅之後,在建設新農村之時,農民的生產生活熱情卻是有了較大的提高,對中央惠農支農的政策也是由衷地感激和支持。對於這一點,雖然沒有進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但是通過與數十位老鄉們的交談,上百位農民朋友的反饋,他們都認為,黨中央關於免除農業稅的決定和建設新農村的決策是英明的,及時的,得民心,順民意的。
河南省是於2005年1月1日起結束中原地區長達2000多年的農業稅的曆史的。截至2007年1月1日已經兩年了。按照這個邏輯,由於農業稅的免除和種地補助的發放,兩年中農民的可支配收入應該有了較大的提高,事實果真如此嗎?了解到實際情況之後,我的那份自信不得不大打折扣了。
本人能力有限,時間不足,財力不濟,未能進行大範圍的係統的調查,因此,在我們鎮選了四個村莊進行調查。共選取了40個調查對象。調查以訪談的形式為主,訪談主要針對以下幾個問題展開,一、對國家免除農業稅的政策的態度,二、免除農業稅前所承擔的賦稅情況,三、農業稅免除後,農民種地受益的變化情況。
經調查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問題,100%的農民支持國家減免農業稅的政策,並認為給農民帶來了實惠。而且70%的農民認為免除農業稅前所承擔的賦稅(包括村提留、鄉提留、農業稅等)很重,25%的農民認為比較重,5%的農民認為一般或者無所謂。但是聞其第三個問題,也就是農業稅免除後,農民種地受益的變化情況時,90%的農民認為免除農業稅沒有或者幾乎沒有引起收入哪怕是相對收入的提高,也就是說,免除農業稅並沒有造成農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那是為什麽呢?是鄉鎮基層政府或村裏的亂收費、亂攤派依然如故?還是給農民種地的補助沒有送到農民的手中?
不是!都不是!我的老鄉們否定了這種看法,這樣的回答讓我增加了幾絲喜悅和欣慰,至少不是因為基層的胡作非為、吃拿卡要造成了農民可支配收入的停滯不前甚至大幅減少。
那麽是農民買到了假種子,假化肥,造成了大麵積的減產?還是天公不作美,由於氣候原因,造成了減產歉收?
鄉親們同樣否定了我的看法,這兩年我們那裏沒有發生過什麽賣假種子假農藥的坑農事件,氣候不太好倒是有,麥子拔苗期的幹旱,玉米揚花時節的陰雨天氣,確實造成了一定減產,但是這不是主要原因,一方麵我們縣的水利設施還是比較便利的,普通的旱情完全可以通過灌溉來解決,而且隨著這幾年雨水的普遍減少,基本上年年都要靠灌溉。另一方麵由於玉米種植期的不同,受到天氣影響的比例不大。
既不是天災也不是人禍,到底是什麽造成了農民種地收入的基本不變甚至減少呢?
是農業生產物資價格的暴漲!
種植業作為一種產業,也有類似於其他產業的投入和產出。種植小麥玉米的投入主要集中在耕作、種子、農藥、化肥以及人工費用等方麵。其中人工費用隻是理論上的,這樣的投入即農民自身的勞動投入(我們那裏的小農耕作不會雇用他人,若勞動力不夠,也是找親戚朋友幫忙,不計酬)。
上文已經提到,河南省已經在2005年1月1日廢除了延續兩千年的農業稅。下麵我們把廢除農業稅的前一年2004年在農業生產的投入與2005年、2007年的投入做個對比。由於農資的價格一年內浮動較大,這些數據表示的農業投入為平均數或約數。
不考慮農業稅、提留款等繳納款項,2004年的總投入為540.5元,2005年的總投入為629.25元,2006年的總投入為773.75元, 即2005年的總投入比2004年增加了16.42%,2006年的總投入比2005年增加了22.96%,比2004年增長了43.15%.也就是說兩年期間,農業的生產成本上漲了將近一半。若考慮了農業稅、提留款等繳納款項,2004年的總投入為603.42元,2005年的總投入比2004年增加了4.28%,2006年的總投入比2005年增加了22.96%,比2004年增長了28.23%。
其中耕作投入方麵2006年比2004年提高了44.14%;種子投入方麵,2006年比2004年提高了74.04%;農藥投入方麵,2006年比2004年提高了27.03%;化肥投入方麵,2006年比2004年提高了41.95%。
那麽農民種地收入又是怎樣的呢?
近三年來小麥的平均價格基本保持不變,其產量也較穩定,因此種植小麥所帶來的收益基本沒有發生什麽變化。2005年玉米價格與2004年相比,也沒有什麽較大變化,2006年玉米價格與2005年相比,卻發生了家大的變化,同比增長了12.70%,同時也遭遇了比較嚴重的減產。相比於2005年減產了11.11%.玉米價格的上漲的原因是多方麵引起的,但是在我們鎮甚至我們縣的微觀環境中,價格的上升與我們縣玉米的普遍減產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因此如果2006年的產量達到450千克,價格應該就不會有這麽高了,這樣總的收益也就不會有太大變化。 總的來說,由表一可見,三年來,農民的種地收益基本沒有發生變化。
如果不考慮農業稅費和2005年、2006年的補助,2004年種地的淨收益(不包括種植其他如花生、芝麻等少量農作物的收益)為777.5元,2005年的淨收益為687.75元,2006年的淨收益為544.25元,即2005年淨收益比2004年下降11.54%,2006年淨收益比2005年下降20.87%,比2004年下降30.00%。
如果考慮農業稅費和2005年、2006年的補助,2004年種地的淨收益(不包括種植其他如花生、芝麻等少量基本不參與市場交換的農作物的微弱收益)為714.58元,2005年的淨收益為702.75元,2006年的淨收益為559.25元,即2005年淨收益比2004年下降1.65%,2006年淨收益比2005年下降20.42%,比2004年下降21.74%。也就是說,雖然國家英明果斷的取消了農業稅,並且提供了補貼,但是兩年下來,由於農業物資價格的暴漲和其他的一些因素,農民的種植糧食的收入反而降低了21.74%。
前麵已經說道,我們縣是畝產噸糧縣,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縣,這樣畝產千斤的產量在全國也算較高的了,因此,在一般小麥畝產300公斤的地區,種地的收入也就更微不足道了。
顯然,這還不考慮農民自身對糧食的消費,如果再算上農民自身對糧食的消費,那麽農民可以用來通過買賣糧食進行商品交換而獲得的糧食收入就更是微乎其微了。
到了最後我們還是有一個問題沒有考慮,一是沒有考慮三年來的通貨膨脹率,如果再考慮通貨膨脹率,由於近幾年物價上漲較快,農民實質上的可比的種地收入就更低了。
現在答案找到了。第一,農業稅的免除得到農民朋友的支持和擁護,第二,免除農業稅並沒有實質上減輕農民的負擔,第三,農民種地收入不升反降的主要原因是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暴漲。
那麽下一個問題就出來了,是什麽原因引起了農資價格的暴漲呢?我們應當怎麽應對呢?
限於篇幅,也限於能力和精力,我們不可能對農資價格暴漲原因作詳盡的全麵地分析。因此在此我們僅作簡要分析。
一、石油價格的上漲引起了化肥價格、耕作成本的上漲。據了解,我國化肥企業的主要產品是氮肥,而尿素作為氮肥的主流品種,其生產原料以煤、油和天然氣為主。煤在尿素原料成本中占近70%,無煙煤則占小型企業原料成本的80%。但近些年,油、煤和天然氣的價格持續上漲。這極大衝擊了以天然氣為原料的氮肥等生產企業。化肥生產企業承擔的成本壓力,很自然的會從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同樣的,農業耕作的機械化操作,使得以汽油、機油為動力的農業機械增加了很大的變動成本,這部分成本也不可避免的要求使用這些農業機械的農民承擔。
二、由於我國對世界的承諾,將逐步允許外商進入農資市場,政府對化肥企業給予的氣價、電價、鐵路運價、免增值稅等優惠措施也會逐步取消,生產化肥的成本也會相應的提高。
三、GDP的高速增長使我國麵臨通貨膨脹的威脅,也就促進了物價總水平的提高。物價總水平提高的影響是多方位的也是顯著的,無論是種子農藥還是花費都受到物價總水平的影響。
對此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增加對種地農民的種地補貼,現在每畝地15元的補助,對於巨大的通貨膨脹的壓力根本就是杯水車薪。也可以通過農業物資的直接補助和技術支持,這樣既降低了價格又降低了市場化運作的風險。
二、培養熟悉WTO和世界其他組織或貿易公司的規則,規避國際貿易中的風險,巧妙利用國際規則保護本國弱勢的產業,通過進口限額、直接或間接補貼方式保護我國弱勢的農業。
三、進一步采取措施抑製通貨膨脹的威脅或潛在威脅,特別是農業物資領域的通貨膨脹,加強對農業物資的監管力度,防止哄抬物價、棄農坑農事件的發生。適當增加對農業加工企業和農資生產企業的支持和監管,既要保證農資的質量又要保證農資供給的有序和穩定。
四、采取有效措施保證農產品盡量不出現“增產不增收”的怪狀,如采取保護價收購,以保證農民的種地的熱情,也促進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社會的穩定。或者成立專門的農業保護基金專門支持或補助突發狀況引起的農產品降價和減產。
五、合理的引導農民從事合適的農業生產項目,因地製宜發展特色農業,開展農產品深加工,既吸納了農村廣大閑散勞動力也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
我所調查的範圍僅限於一個鄉鎮的幾個村,調查的四十個樣本根本不能放大到整個國家,但是有兩點是可以說明的。第一,我們鎮的情況絕對不是個例,在全縣、全省甚至全國的範圍內必定存在著類似的情況的出現。第二,我們充分相信中央減輕農民負擔的決心和誠意。但是農民收入的提高是一個綜合的問題,不是僅僅依靠免稅和微弱的補助就能解決的,這也需要國家投入更多的人力、財力、物力切實地提高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民種地的熱情,維護國家的糧食安全,保證社會的穩定,隻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建設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