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社報道,現在中國很多城市的道路都變成停車場,小汽車也占用了絕大多數的道路資源,公交車行駛的速度越來越慢,有時甚至像蝸牛那樣慢爬。
北京的公交車在繁忙時間的平均車速隻達每小時10公裏,連腳車都跑不贏,腳車至少還有每小時可跑12公裏。另外,中國公交車出行的分擔率還不足10%,即使特大城市也僅有20%左右,遠低於歐洲、日本南美等大城市。
和10年前相比,公共交通服務大倒退,有70%的北京人感到不滿。身為官員的仇保興也毫不客氣地指出:“可以預見,如果我們還不采取斷然措施,加快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對道路資源使用進行合理調控,某些城市的交通完全癱瘓將會指日可待。”
仇保興是在上個周末在中國全國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會議上講話。
為解決交通擁擠和汙染的問題,他在會上要求,各城市必須重新規劃分配有限的空間資源,實現“公交優先”。
仇保興同時強調:“我們說公交優先,這首先就是說,道路交通發展不是黨政幹部屁股決定腦袋的優先;不是有錢人優先。”對於一些城市取消腳車道的做法,仇保興指出,城市的發展要體現社會公平,政府部門不能在製定政策時就向強勢群體傾斜:“任何人都不能以改革的名義來推卸社會責任,不能公共資源私有化。”
為了公共交通的順利發展,仇保興要求各地要進一步加大城市公共交通的投入資金和政府的經濟扶持。
他透露,在建設部2006年調查的117個公交企業中,沒有得到政府財政補貼的多達42家,占36%。與之相反的是,華盛頓政府對公交企業的財政補貼占運營成本的66%,莫斯科占89%。可見中國當局對公共交通的投入太少,也是難破交通難題的一大關鍵。
另以2004年為例,中國全國城市公共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僅328億5000萬元(人民幣,下同,約64億7054萬新元),隻占城市建設固定資產投資的6.9%。相比之下,同期的道路和橋梁投資卻達44.7%,幾乎占去一半資源。
然而,由於中國私人汽車增長勢頭猛,把錢投資在擴建道路,想借更寬闊的公路來接納更多的車子,隻能治標、不能治本。中國民用汽車保有量3160萬輛,其中私人汽車1848萬輛,汽車的年均增長速度達20%,已成為城市中增長最快的代步工具。在北京,目前每天就有1000輛新車上路。
因此,對於有人認為,道路拓寬就能緩解交通擁堵,仇保興痛斥:“這種說法隻能體現個別領導的無知,是愚笨的,也是致命的錯誤。”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交通擁堵給中國帶來了巨大損失。僅2003年一年,全國因為交通擁堵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2500億元,相當於當年GDP的2%。
報道也指出,解決交通難題可雙管齊下,在提升公共交通地位的同時,也應要求官員盡可能通過公共交通出行。這樣,既減少路上的車輛數量,提高公共交通運行效率,有效緩解乃至消除交通擁堵,也能遏製公車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