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淬火的三年( 12)

(2006-09-05 22:01:32) 下一個
2002年聖誕節,大家聚在老馬家。李影也從渥太華趕來。雖然就業形勢不看好,給節日帶來一絲愁雲,好在大家也是打過工,上過學,身經百戰的,明白人在北美最重要的一點是保持好心態,所以樂的得過且過。不過老馬是這撥人裏第一個開店的人,對此大家好像站在烏雲下麵看天邊那一道亮光,又好奇又興奮。

老馬的店在皇家山的山坳裏,麵對著皇家墓地,劉峰戲稱是風水寶地。那時劉峰還沒畢業,所以也隻是看著老馬一家在致富的路上一路前行。開始時老馬是負債經營,每天愁眉苦臉。程序又不熟,第一天開張就被一家大公司少送了十箱啤酒。隨著日月推移,半年後馬英武已經開始指點江山,大談開店的好處。

子芳一家是中午到的。但見馬家寬敞的大廳裏聳立著一棵碩大的聖誕樹,樹上掛滿了漂亮的掛件,樹下擺滿聖誕禮物,每個孩子都得到了自己的心愛之物,圈圈得到的是最新的game,小峰得的是心儀己久的1938年的福特汽車模型,胡笑得了CDplayer,連胡小三也得了美麗的芭比娃娃。孩子們的歡笑聲讓人們感到一種久違的歡樂。於媛媛身懷六甲,春風滿麵,為朋友們大擺宴席,黑的有烏龜,烏雞,烏魚,白的有醉蝦,白果,蟹有溫哥華蟹。一桌人除了大快朵頤,更多的是聽老馬談生意經。這次聚會大不同前,C++,java早已成為過去,不由人不想起2000年在李影家吃的涮火鍋。


回到家已是午夜,小峰一頭栽在床上睡著了,子芳和劉峰都有點不舒服。劉峰的不舒服是好久沒這樣開懷暢飲,子芳倒沒喝多少,心情卻不平靜。窗外的老樹在上一年又長了一大截,樹梢劃得玻璃沙沙響。子芳也想買個店,劉峰不說話。劉峰說子芳你的思路不能總是跟著別人走。現在店已經很貴了,如果你現在買,過兩年你要賣時,價又跌了,這一出一入,你不是白折騰嗎?子芳一向沒主意,聽劉峰說的有鼻子有眼睛真的一樣,就泄了氣,加上學還沒學完,作事有始有終的愚腐又來了,也就放下這致富的念頭,唯有讀書高去了。

夏季學期剛開始,國內打來電話,劉峰的父親得了癌症。劉峰的父親人長得結實,年齡也不大,是他們家四個老人中最年輕的一個。離開哈爾濱時子芳最放不下的就是老人。子芳的父親已是76歲高齡,送他們的那個早晨在電話裏泣不成聲。所以子芳早就對劉峰說,一旦家中有事,無論如何,要回家照顧老人。劉峰聽了頗不以為然。因為劉峰十七歲離開家鄉去外地讀書,爺爺奶奶去世都沒告訴他,他就認定家裏有什麽事也不會告訴他。劉峰比子芳大三歲,有時喜歡嘲笑子芳小孩子氣。誰知子芳聽了登時變臉,拎起劉峰剛買的皮鞋開門就往過道扔。小峰那時才六歲,卻知道如何對付媽媽,急忙跑出去給爸爸撿鞋。正是北國正月時節,子芳見小峰衣服也不穿,急忙往門外跑去揪小峰回來。劉峰見狀哈哈大笑。子芳說,劉峰不用你笑,到時你就哭了。

不想一語成孅。劉峰在電話裏聽了這個消息又哭又嚎,鼻涕一把淚一把。哭了兩天後不哭了,兩眼發直。子芳說你就抓緊回去一次吧。第二天就訂了機票。匆忙得連上街購物的時間都沒有。子芳因此逃課一天,去downtown給家人買禮物。

進了商店放眼望去,到處都是名牌。子芳在國內也算是逛商店的老手,結婚時到上海旅行,曾創下連續一周逛南京路,淮海路樂此不疲的記錄,逛的子芳興致勃勃,劉峰叫苦不迭。正是新婚燕爾,劉峰開始還能陪子芳逐一櫃台逐一商品看個不停,後來劉峰就申請留在街上等,再後來當子芳拎著大包小包從商店出來時,劉峰已經與街上擺小人書攤的老頭打得火熱了。回到哈爾濱後,劉峰曾大姆指翹得高高的對朋友們說:“別的我不知道,我就知道我老婆逛商店是——這個。”

然而既使有過光榮曆史,子芳麵對這繁榮的局麵還是難免心驚膽戰。主要原因是囊中羞澀,銀兩不足。子芳和劉峰的家庭雖然不是暴富家庭,但改革開放20 年,兄弟姐妹也屬於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洋玩意兒也見了不少,洋酒,雪茄也享受過,再加上子昭連年回國給他們買的禮物,子芳越發不知買什麽。猶豫再三,給父母大人各買了一雙意大利皮鞋。想想劉峰回國是為了生病的父親,就又把皮鞋擱在一邊,買了20 盒深海魚油,20盒卵磷脂,又給孩子們買了一些小禮物,心想好歹就是這個意思吧,自己也算費盡心機了。

飛機是早6點到拉瓦機場的,這一晚子芳和劉峰都不能安眠,想想這個沒帶,那個又忘了。最大的爭論是見了父母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

子芳的父親是1945 年參加革命的老幹部,本來對子昭出國就十分不滿,說:“黨和國家培養你上大學,是讓你去美國切菜的?”那時子昭剛到美國,打的都是一小時三美元的工,在廚房切菜就算有收入了。這樣告訴父母,老爺子卻氣的雷霆大怒。好在子昭還算爭氣,在美國醫學院碩士畢業後,在醫院工作一段之後,又回到大學當老師,自己又開了診所,社會地位高,又買了大房子,老爺子這才語氣緩和了許多。

輪到子芳出國,一直是瞞著老父的,直要走了,才不得不告訴他。怕他耽心,對加拿大也是滿懷憧憬,所以說盡了加拿大的好話,老爺子才不情不願的放他們走了。口中心中卻免不了嘮嘮叨叨。如今劉峰回家,頭發的款式出自子芳之手,子芳此時已練了一年,遠看也罷,近瞧就不敢恭維了。來時是冬天,鞋子和羽絨服都是新買的,如今過了兩個冬天,已經是半舊的了。原來在國內吃的紅光滿麵,啤酒肚微微凸起。如今是莘莘學子,臉兒也瘦了,啤酒肚也沒了,原來臉上誌得意滿的表情全然不見了,隻剩下有些空茫有又些黯然的表情,加上對老夫病情的耽憂,焦灼之情溢於言表。子芳這樣端詳劉峰時,心中平添幾分酸楚。還爭論什麽,老父已屆80 高齡,什麽沒經過,什麽沒見過,劉峰一進門,老父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估計能說的話也就兩種,一種是英雄氣壯時說的話,人生山高水長,隻要刻苦努力,必能成就大業。一種是兒女情長時說的話,所謂父母在不遠遊,一個中國人去那洋世界幹什麽。人生三頓飯一張床足矣,回來算了。看看咱中國,這幾年發展的多快,人情也厚哇,你們單位還歡迎你回來呢。

劉峰坐在沙發裏,看著一地碎片和幾個塞得滿滿的箱子,心裏倒突然平靜下來。轉身看看子芳和熟睡的小峰,倒有幾分不舍。就擁著子芳靜靜的坐著,聽鍾表的嘀噠聲,一時無語。心想人生真是不能兩全,剛開始辦移民時怎麽沒想到“父母在不遠遊”的深刻含義呢?真是枉讀了聖賢書。隻因為在國內得到的東西太過容易,所以覺得自己到國外也能暢通無阻,豈不知天外有天高不可測。到加拿大之後這辛辛苦苦又無所回報的兩年,正是證明了“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則為枳”的道理。

等到胡大鬆的車來接劉峰時,開門望去,三人都是一臉的憔悴。胡大鬆此時正讀麥吉爾的MBA,讀書到半夜是家常便飯,隻是平時他都是生活從中午開始,今天讓他早起,自然憔悴得很。

子芳隻送到門口。小峰還睡著,早起要去上學。睡得臉兒紅紅的孩子,對家裏的事情一無所知。子芳和劉峰都有一種久違的分離之感。在國內時,劉峰三天兩天出差,到了加拿大,劉峰還是第一次與妻子分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