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橋塌了
(2010-04-30 18:23:24)
下一個
橋塌了總不是一件好事情。在中國,有豆腐渣工程導致剛建成的橋塌了。在加拿大也有。有一次高速橋塌了,死了四個人,是上一個冬天的事。每天的新聞都報,直報了一個星期,才算完事兒。
世界上關於橋的故事很多。中國的趙州橋,是女性最傑出的作品。她因為與另一個建築師比高低,那人修了一座大橋,她就修了這麽一個小橋,小巧玲瓏的石橋。至今站在那裏,玉樹臨風一樣,幾百年也不變一變,還是當初那麽美。
其他地方的橋更多。有一個美國人編了一個故事叫《廊橋遺夢》,在九十年代的中國風行一時。故事講《國家地理》的攝影師專門在世界各地拍橋,有一天到一個小鎮上去找一個古老的廊橋,就是有走廊的那種小橋,在那裏邂逅紅顏知己。那紅顏的丈夫和孩子去外地遊玩,一人在家。攝影師就投宿在她家。當晚飲酒跳舞,情愫初生。第二天一大早,兩人在黎明時分去照廊橋,朦朧中的廊橋之美觸動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於是愛情適時登場。然而雖然使君無婦,羅敷卻有夫。在經曆了心靈撞擊和心靈搏鬥之後紅顏選擇與丈夫孩子留在一起。
時過多年,發表在《國家地理》上的廊橋的照片依然保存在紅顏的抽屜裏。這些將與她的骨灰一起,葬在廊橋旁邊的土地上。
小說後來拍成了電影,挺感人的。因此對“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和道德對愛情的約束和二者的分裂,有了多一層的認識和多一層的困惑。
悲慘的故事當然也有。比如南斯拉夫電影《橋》。小分隊為了阻止德軍進攻,要毀掉一座建在山裏的橋。為此,他們綁架了這座橋的設計師。為了完成任務,戰士一個個犧牲,最後毀掉這座橋的,正是不忍心毀了自己傑作的設計師。
這電影的插曲在我少年時代很流行。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唱的讓人心顫。尤其是最後一句,算得上是翻譯中的精彩之筆—— “橋,橋,橋”其實是意大利語“ chao ”,再見的意思,中文中譯成“橋”,既是音譯,又突出電影主題,可謂妙絕。
總忘不了小戰士身負重傷在水潭中掙紮的鏡頭,德國人就在身後。他的好朋友拿起了槍——戰爭的殘酷,那是我第一次痛徹的震撼。在文革單一的階級鬥爭作品中,這樣的情節是看不見的。
因橋生情的有,因橋發財的也有。倫敦橋就是一例。第一座倫敦橋帶著英國人的願望塌了,他們建了第二座,後來也塌了。第三座橋塌了以後,一個美國商人突發奇想,把一堆廢銅爛鐵買下來,高價運回美國他的家鄉,請了人力物力,把橋重建起來。許多人說他瘋了。沒想到事過經年, 倫敦橋出了名,人們紛紛去看第四座時,就有人問,第三座呢?第三座橋就不在歐洲,在美國了。第三座橋也因此發了財,隻是不知道這商人還健在否。
被稱為當今世界上最美的橋是查理四世大橋,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石頭結構,其牢固程度,被戲稱是雞蛋青粘成的。九個橋孔。橫臥在寬闊的伏爾塔瓦河上,美奐美倫。夕陽西照時,站在橋上眺望遠處的布拉格,如仙境一般。每年數千萬人來此觀光,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到深夜不散,而早起為拍黎明時分大橋倩影的人們,又相跟著來了。
英語裏有一句話說: The hardest thing in life is to know which bridge to cross and which to burn 。可見橋有時已經不隻是一個建築物了。橋塌了不是一件好事,可倫敦橋塌了就是一件好事。不是有首歌,叫“倫敦橋塌了”嗎?歡快的旋律,是為了不為外敵入侵,橋塌了,家鄉就保住了。果然橋就塌了,橋老得通人性了,塌的真是時候啊。
可見橋塌好不好,不是絕對的。世上沒有絕對真理,也沒有絕對的好壞。
還有那座奈何橋呢 , 那傳說中冥府的橋,孟婆就在奈何橋邊給你喝忘情湯,喝了你就忘了前塵往事,忘了情深似海,轉世為人,愛誰誰,誰也不認識了。
你喝不喝呢?站在奈何橋邊想想,不知到時是否身不由己。
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