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文化小常識:傳統文化

(2009-06-15 18:33:23) 下一個

文化從最淺近處說,就是大家的生活方式。
但並不是說凡我們生活裡有的東西,就是文化。而是說文化乃有方式的生活:生活出一種習性,一種意味,一種形神兼備,可以承接下去的生活。這種生活一久,由時髦變尋常,便有了歷史積澱,如能夠對之彰往以知來,去粗存精,與古為新,這便叫傳統文化。

文化從語義來源說,就是教化,教育感化,移風易俗。
中文的「文化」,語出《易經.賁卦》「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一句,文是人文,化是化成。文化的生成,是先能觀察人文,再要化成天下。甚麼是人文?按該句前文,「文明以止,人文也」,人文就是文明以止。文明以止又是甚麼?其本義要在這「賁」的象徵裡去找。賁,貝光如百草茂生,寶貝光澤之象。賁卦的內卦是「離」,表示「明」;外卦是「艮」,表示「止」。所以人文是人之文,內放光明而外知依止之謂。文即紋,紋理條理的意思。人之為人,自出斯文理路,發光生輝,又懂得應所當止,識別分際,有個依存。文化就是能觀察琢磨出這種人文以止,並教育感化成新世代,新天下。
西文文化,概自拉丁語cultura一字出,與cultivate培植為同源詞。該詞在十八至十九世紀之交,由本義培植作物,移作培養人物,初為教養義,用於培育民族的氣質。廿世紀初因人類學廣泛採用「文化」作一術語,終漸進入了日常語匯,變了口邊的成詞。

所以今人理解的「文化」,實是個相對較新的概念,不過其內容可追溯很久遠,義蘊也許很古奧。但這百齡今語文化,因為知識爆炸,目前的定義,據統計數量早已超過一百六十以上,真是人人言殊。唯歸納起來,都指向人在集團裡的生活現象,大體不外三端:
﹣意識方麵,品味性的精緻文化;如文學藝術思想的表現,這裡個體代表全體。
﹣習俗方麵,共享性的集團文化;如信仰禮慶政商的維持,這裡大眾代表小眾。
﹣器物方麵,象徵性的大眾文化;如衣食住行作息的講究,這裡眾人代表個人。
一個集團裡的文化,有整體、大眾、小眾,個人多方位多層次多領域多時段的交疊,我們說文化,常是指大體差不多如此,即所謂主流文化。但若真想掌握文明以止的大全,那些被邊緣化的許多所謂的次文化,也需要兼顧才行,這是當代文化研究一點進步之處。

把某個文化中存在的意識、習俗、器物拿出來一一排比,還不算呈現該集團的文化,最多隻算文化的遺產。文化是要「觀乎人文」,找出人們表達意識、傳播習俗、使用器物之時所用方式中包含的理路,抉發他們的明察,拿捏其中的分際。有了這樣的觀乎人文,還要化成天下,把存在意識、習俗、器物裡文明以止的內涵,教育感化天下,成為普適的生活方式,這才是文化。文化有人文之一麵,又有化成之一麵,人文方麵要承先,化成方麵要啟後。文化絕非已擺得好好的成品,而是一進程,需不斷提取人文精粹,沾馥後人!

所以好的文化必不止於一時一域,自然要求承繼與傳播,代復代括大普適性,乃為「傳統文化」。「傳統」不等於歷史,必大於過去。文化若堪言傳統,一定要立足現在,經過對歷史的省觀明察,取精用弘,由過去走向未來。僅僅歷史過去完成的,未為傳統,需開放過去歷史的全麵內麵照麵,往者世統其來有緒,來者體統閡備無遺,才是真的傳統。過去亂七八糟,歷史斷爛朝報,毋盡答理,然傳統不同,需要我們嚴肅回應,盡責承傳。

意識、習俗、器物,片麵簡化的,不足言傳統文化。如見耶教影響歐美二千年,便以西方傳統文化即基督教思想,實屬不當。因光是講思想,希臘哲學、羅馬法學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又缺乏觀乎人文開啟教化之深度,表麵矮化的,不足言傳統文化。如以孔子之教忠教孝,引申作忠君孝長便是儒家文化,實忽悠論語。原文隻說與人忠,從未講忠君;孝是「子子」侍父,跟「父父」慈幼對言,皆相互關係,而非絕對關係,忠與孝須自仁之意義方得確解。又未能從繼往開來動態發展作觀察,斷麵僵化的,也不足言傳統文化。如挑出單一下跪為中國禮俗文化表徵,隨機性太大不用說,以一跪便婢膝奴顏,實為以今繩古。古人蓆地而坐,雙膝著地,臀靠足掌,當人肅然起敬,立刻直身提臀,此謂危坐又叫跪。所以先秦有王長跪請教大臣的記載;禮記立屍之製,孫輩代死者受祭,爸爸要跪拜兒子。跪了二千年,宋以後不蓆地而坐而仍下跪謙卑示敬,非即委屈僕從。當然由宋至今坐椅子又有千年,無端下跪是神經病,表謙敬一定下跪是偏執狂,強求他人大恭敬非下跪不可,不是傳統文化隻是食古不化!古代文化中的意識習俗器物,沒有都該成文化遺產的。文化遺產適合保存館藏的,應知其別,也不即是一民族教養之寄,勢必承傳的「傳統文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