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與友網話:災刧怎麽成了救贖的.

(2008-05-24 16:35:39) 下一個

溫家寶總理在四川地震後兩小時內,就登機飛赴四川震災區,反應空前迅速.相對軍隊,第二天才真正進入,由少數武警先遣隊員抵達震央;而第三天,直升機出動,讓十幾位傘兵空降著陸.所以溫總會向登機前往汶川的部隊指揮官,發出了一番意味深長的重話:“我就一句話,是人民在養你們,你們自己看著辦!”

如真有敵人入侵,軍隊要等第二天才赴前線,第三天才有空軍執行任務,這場仗要怎麽打?雖然後來有很多解釋,說天氣不好啦,山區地勢難去啦,但是無論如何,現代軍事分秒必爭,看溫總書生一名,又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他跑得比軍人快一天和兩天!軍隊的應急能力,都去哪兒啦?慢成這樣,怎說得過去呢!

當然不少人或為觧放軍講話,說他們畢竟是克苦耐勞,空手挖土,沒東西吃,隻管忘我救人.古人用兵,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補給是軍事行動最關鍵的大事,兵到而補給不能到,這樣子上前線不等於是送死嗎?尤其聽說觧放軍現代化了,新軍服不知有多帥,可是行動起來怎會亂糟糟?頭無護盔,手無鐵鏟,口糧不繼,隻憑著整天光嚷不怕犧牲!我們願向肯犧牲的軍人衷心致敬,隻是於心不忍除了犧牲不見改進!我們須追問:他們可否隻作最少犧牲?卻能更快更多地救人?

最初看新聞,報導溫總已去了四川“指揮”救災,心裡納悶,救災是專業的技術和知識,總理治國行,但何來那麽大本事,能“指揮”專業救災呢?多看新聞才知道,他原來是去那兒到處喊話的,並非具體指揮.專責救災的人員及軍隊,非要看到領導出麵督促,張開喉嚨對著自己喊,才能動員起來,這辦事風格,可真富“中國特色”!看世界各地救災,元首未必現身,若到災區,也等救災上軌了,才去慰勞員工安撫災民.無論守在後方,或適當時刻去前方,國家領導都有合宜任務.

溫總之所以如此親力親為,另一原因,固也是“以人為本”的政治理想和道德主張使然.這次他鏡頭前的一言一行,都可以說是個人施政作風的表彰,有他肯站出來做模範,希望自此可以一洗中國官場“官本位”而非“民為本”的陋習.

看到了廣場上擺放的遇難群眾遺體,總理心情沉重,他說:“我給遺體三鞠躬.”
他到場指揮說:“現在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緊時間救人,多爭取一分一秒的時間,就可能多搶救出一個被困者.”
他高瞻運矚地表示道:“房子裂了、塌了,我們還可以再修.隻要人在,我們就一定能夠渡過難關,戰勝這場重大自然災害.隻要雙手在,我們就可以建得更好!”

這一次也是新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為自然災害死難者降半旗,第一次讓人民共和國的紅旗,為五萬或超過八萬普通老百姓的性命而降的創舉,這足以抵得上一位總理或一位人大委員長.秘魯16日宣布,19號為中國地震遇難者設立“全國哀悼日”並下半旗.秘魯去年8月15日地震過,死了510人,降半旗三天,有切膚之痛,所以總統表示,這次不僅是中國的災難,也是全世界人類的共同不幸.到了5月18日,中國國務院正式公布,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向四川大地震死者致哀,全國部門降半旗;與此同時,奧運聖火的傳遞活動暫停三天.民間早在5月14日有朱學勤教授出來說:“聖火應該停一停,國旗也該降一降”,事後立遭不少痛罵,以為聖火隻能夠前進,國旗必不得亂降.想不到才過了幾天,中國政府從善如流,向普世價值觀看齊,破天荒為人民降半旗,聖火也暫停,“以人為本”這一理念,更加落到了實處!因隻有這樣子,人的良心才舒服,民心方服!

這一次中國的救災新聞,與唐山地震時更迥然有別.汶川地震之初,訊息封鎖依故,中宣部下達指令約束各媒體不得擅自採訪報道,隻能用新華社和中央電視台稿.央視的鏡頭,少對準災民,絕大多數是救災調配物資、領導談話等,突出黨、政、軍、警的正麵形象,本質仍是報功報喜不報問題.可是內地省市記者空群而出趕赴災區,大家都說國難當前管不得那麽多,發不了稿便去誌願救災也好.媒體因而呈現了多樣性,四川電視台的報道尤其全麵,官方電台報道也比較寬闊,很多東西終於從邊旁報道出來了,隻有在反映嚴重的問題上,還得采取若幹迂迴手段.中宣部無奈,唯有加強新華社和央視的“輿論導向”,被動反駁偏離官方的論調.

這次大地震,畢竟是網絡時代,早運離唐山的鎖國封鎖新聞,民眾也加入網上發報消息.民間既肯定當局的進步表現,同時不乏有意思的質疑、批評和建言,中宣部禁不勝禁.基層自發動員的救災,更遠遠超過以往.除災區民眾展開自救和互救外,全國民間捐款慷慨,獻血踴躍.獻血者多到輪候幾小時,甚至先填表報名待以後再來.大城市不少誌願者紛自行組織前赴重災區進行抗災,隻是缺乏經驗和計劃,有的未免盲目性,造成堵車妨礙救援,或耗盡食物飲水自身反成待救的對象.可是無論如何,在不必官方導向下,來自民間的聲音、民間的力量,直接表達了民間的思考與意願,是公民社會的好兆頭!中國正在發生變化,隨同四川汶川地震,震鬆了中華大地,可能平地而起,會形成當代中國政治中的一個重要分水嶺.

作家章詒和女士震災之後,有這樣的敏銳觀察,她說:“現在僅僅是政府、國民在抗擊災難、拯救災民嗎?不,災難和災民,也在拯救政府和國民,讓權力學會靠近人性,叫人心學會仁厚悲憫.”善哉斯言!是的,災刧,可以不僅僅是苦難,我們若從承擔中汲取教益,這不亦是民族的精神洗禮,一次自我救贖的機遇嗎?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