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梵暖春--《茉莉花》可有互通款曲?
(2008-05-11 17:17:03)
下一個
5月7日中國愛樂樂團和上海歌劇院合唱團一行150人,赴梵蒂岡為教宗作專場破天荒演出.當然,音樂隻是序曲,舉世關注的,是作為開始之後的下文.中國的民間網站,普遍作出了“破冰”之旅的歡呼,外國有些傳媒,什至著手中梵建交的炒作.不過筆者前文已指出,音樂會後,中國官方表現最為低調,隻用泛泛外交慣語“成功”形容,除可肯定中方仍願繼續鋪墊一個友好的接觸場境外,難得再多丁奌兒的外交走勢披露.梵蒂岡是目前歐洲唯一與台灣存在邦交關係的國家,正值扁馬總統換崗之際,中國急於建立關係的心情,不言而喻.隻是郎今有心,妾是否有意?梵方態度,便顯得格外重要了.
相對中國官方,這次教宗講話反而不少,聽過《安魂曲》,他親上台致意,感謝樂隊這一份文化禮物,他讚賞是場演出,並談到音樂,特別是《安魂曲》為人類,無論西方人還是中國人,帶來的信息.而樂隊與合唱団則加演一曲代表中國傳統音樂的《茉莉花》作回敬.教宗曾讚賞了此行代表中國文化的音樂隊伍,就如一個幫助人們更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曆史、價值及崇高願望的窗口.由他們來演繹這支自中國民間小調改編的西洋管絃伴奏的合唱曲,換來近6000名在場聽眾終場禮貌的熱烈鼓掌,但從中真正能領會到什麽中華民族、曆史、價值及願望的,能有幾人?那卻要看個別聽者的修為了.
我國派出的盛大文化使団,演出了這首本名曲的《茉莉花》作為壓軸好戲,果達到互通款曲的目的嗎?《茉莉花》對多數國人,都耳熟能詳,幾時哼唱,能一起高歌的,必不乏人.但何以代表中國的音樂,常非《茉莉花》不可?而《茉莉花》又代表著怎樣的中華文化呢?恐怕即使是國人自己,知之者也不多.
《茉莉花》初名為《鮮花調》,清乾隆年間又稱《花鼓曲》十二段唱詞,最早出現當時刊印的《綴白裘·花鼓》.同期李聲振《百戲竹枝詞·打花鼓》還記錄過花鼓藝人北京街頭演唱《鮮花調》,每逢賽會之戲,乃有婦人打花鼓唱秧歌,其曲包括《好朵鮮花》,也即《鮮花調》.為乾隆皇帝祝壽的曲目《霓裳續譜·花鼓獻瑞》,也用上《鮮花調》來演唱,不過改了歌詞,如第一段:“好一個豐年,君又樂來民又安(重).聖明君慶萬壽,才把那皇會來辦(重).”《鮮花調》先是透過走遍各地的花鼓藝人流傳民間,再經乾隆帝品題欽定為鳳陽花鼓,去到清末已滲入眾多城城鄉鄉的地方戲目、曲藝和民歌,而為熱唱遍全國的民間小調.1896李鴻章訪歐,因要奏國歌,臨時即找《鮮花調》改唱詞充場,時稱《李中堂樂》,其詞曰: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雲車駕六龍.
《鮮花調》曲調來頭既找到,雖曽改詞歌頌過皇帝和皇朝,但原先曲詞中又是怎麽描寫“茉莉花”的呢?較早又可靠的記載,見於1877年日本刊印的《月琴楽譜》“抹梨花”,十九世紀該歌流行東瀛,並形成好幾個不同版本,此譜留下的唱詞,是這樣的:
“好一個抹梨花,好一個抹梨花,滿園的花兒開,賽也不過他;本待要採一枝,又恐怕栽花人罵卟.”
國人完整的詞曲記錄,是由何仿1942年做的,揚州附近的民間藝人,以男扮女音的調門,演唱揚劇曲調的《鮮花調》,這含“茉莉花”的揚州民歌《鮮花調》,原分三段,詞如下: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香也香不過她;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
“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勾兒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紮.”
詞曲采集者何仿當年14歲,是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小演員.直到1957年部隊送往上海音樂學院進修,在北京遇東德專家,一起修改原曲原詞.民間譜本中有自稱“奴”,代表“女卑”的思想,當然被砍掉.原唱分別高歌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的三種花,花花世界,表麵像唱小女孩愛漂亮想採花自戴,實際上女為悅己者容,不離男女私情,故幾經修改,三段歌用同一段曲同一段詞,形象集中茉莉花,一唱反複三吟詠,這叫藝術,其詞是: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茉莉花呀茉莉花…
由《鮮花調》整理出的正調《茉莉花》,首由前線歌舞團晉京一唱而紅,同年灌唱片,全國播放.59年中國青年藝術團參加維也納的世界青年與學生聯歡節,國際舞台初試啼聲.65年周總理率領代表團赴印尼參加慶祝萬隆會議十周年,帶去前線歌舞團,安排女聲小組獻唱《茉莉花》.改革開放以後,97年的香港回歸,和江澤民訪美,98克林頓訪華,99澳門回歸,2001年上海APEC,和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02年上海申博,《茉莉花》都大派用場.今年更去到梵蒂岡,半世紀前本一女聲四人組的小合唱,搖身變作西洋交響楽団伴奏的大唱班.若要問《茉莉花》代表的是什麽中華文化呢?這五十年是從那許多打打殺殺革命文藝之中脫穎而出的婉轉民間小調,東歐樂師指奌改成健康活潑熱愛生命的悠揚頌歌,並經數番打造,躍為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國品牌!它的意義,因賦與了偉大任務,全是展現中國人民熱愛和平,追求美好生活,努力與世界人民和睦相處.
若真欲吟味《茉莉花》,我寧捨專家改良,又芬芳又美麗的香白浄版,理所當然愛花,折花,送花的頌歌.我祈盼放開思緒,自由飛翔穿越時空,進入它前身《鮮花調》的花花世界,秧歌花鼓的扭舞蹦跳,賽會酬神的喧嘩熱鬧!它明快的節奏,原來自那飽受綑綁的女權尋求解放的悸動,出自那忠於自己的感受!多少妙齡少女,未來的媽媽,唱出既愛花又憐花更惜花,欲采又止的心曲.它毋須有什麽神聖付托才告存在,它敬畏自然,怕花來年不發芽;它又不無社會禁忌,怯弱畏縮,怕給看花人罵,又怕刺兒把手紮…真性情中人,是如斯的多愁善感,款曲周至呀!其心連自己的子孫今人,尚且未通,更遑論要讓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