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真理才最究竟?
(2006-09-05 10:57:55)
下一個
殊不知無論自覺與否,信仰一直決定科學理性的前設,預置作一切自明公理或先驗設準的框架。現代科學誕生四百年後,我們終於醒悟,宇宙事件無確解,人生實存不好說。隻有那些仍活在百年前機械唯物觀和社會進化論的海市蜃樓的,仍以為科學與理性便是不變的實在,為人類的唯一答案。但現代知識結構中的科學和哲學,作經驗的實證和邏輯的論證都是描述,皆無證實,如有人說科學或邏輯證實了甚麼,那一定沒認真搞清楚科學和哲學是甚麼幹甚麼。科學作臨時性的範式,由已知提取相對的實然。邏輯為有條件的原則,並不決定是否有意義。尤其過去百年,所謂認知中的真實,已非以往認識的自在之物。科學和哲學對精神存在更無能為力,沒法證明或否定。實證主義的本質無非是頗為執迷的學說,圖使人類的理性隻直接屈服經驗之下,盡為數學模型支配概念決定,以思之形式的恒常為真理,此外無知見可能,實造作幻結,執著假名。實證主義規劃的人生,竟把理性解釋現象秩序和指導技術進步的生存工具,認定為生活之目的,欲使人偏離理性之全,在使用觀念提出命題時,不再自由以意誌踐履,去構造並信仰真理之可能,無形取消實存中此人之為人最基本肯定或否定的能力。
簡單一句話,理性不能隻是抽象的,終待回到具體的事理。不管怎麼說,事實才最雄辯,無論怎麼想,實踐才富答案。一切要在具體踐證中得其解析,在歷程發展中顯其條貫。理性思辨之程序運用外,理性還有實踐之目的運用,因使道德心的意誌轉化主客對待,而令主客交融之動態創造為可能。理性非必是死硬的原則和不變的典範,理性之作用,權衡所觀,反省能觀,查找現象,察照本體,思索本質,尋覓根源,理性的認知必帶動理性的意願,觸動精神活動中的情感,而為一不光講道理亦得講情理的世界。萬千年以來,宗教最清楚這一精神世界,並深入其終極的關懷。隻有近代方興的唯理思潮,才會割裂認知與意誌,理智與情感。光是生存,人覺不夠;脫貧上學,懂得講究生活,人心尚感不足;除非心靈上充實生命,人生永遠難得圓滿。這是為甚麼宗教不因經濟改善,知識發達,而有衰退的基本因由。
宗教的終極關懷提示我們,一切此在非無目的,生命之中正處處奇蹟!科學重要,但不能缺少人性價值。巨爆說、進化論裡沒有輪廻說、創造論,這完全應該。然而回到人心的生之理解,不是就不可悟入湼槃或祈禱上帝了。科學和宗教是並行的,不是矛盾的,科學家與教徒也非定是兩種人。一回劍橋大學的物料科學教授Colin Humphreys答記者問,談及學術和宗教關係,有一段頗耐人尋味。他表示其實他的科學同僚信仰宗教的並不少,奇在人文學科那邊的反不比想像的多。另一物理教授在旁含笑補充說,人文學科的朋友整天隻顧著分析世界存在、人存在這一「存在」的語義及其意義如何可能,都沒時間了,那麼再分析上帝存在,就更別提了。
宗教的方法,是對天啟的信仰與接受。聖典可供作分析、綜合,然宗教語言基本是啟發語,最後需予悟入,而不是贊同與否。科學與宗教乃至哲學文學藝術,都是要了解人自己及人在宇宙中的處境,隻是方法和語言不同,但都根據自以可靠的實相構造了解,而非僅由前題作出了解。科學和邏輯既然不能證明支持其定理和規律的基點怎樣成立,隻可作自明的真理接受,那他們就沒有理由希望讓宗教來做論證而不是信仰,也無更好理由相信宗教這樣信仰必定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