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衰退了嗎?
(2006-09-05 10:57:54)
下一個
如果從數量看,宗教並無衰退。今日宗教,數逾四千,隻四大宗教信徒,基督教20億,伊斯蘭13億,印度教9億,佛教5億,已為全世界人口的四份之三。原則上若是一百人聚集,基督教徒就有33位,穆斯林20位,印度教徒13位,佛教徒6位,報稱錫克教或猶太教或其他單一宗教或跨宗教的共13位,聲稱無宗教的,也大約13位,而能清楚表示是無神論者的,會不足3位。
如改從素質看,宗教衰退現象確有存在,然是否可作宗教正全麵「衰退」的判斷?似成疑問。傳統基督教國家,特別歐洲的,經常上教堂者可以少到10%,但這是否即表示世界性的宗教衰退呢?天主教和聖公會在非洲會眾增長迅速,南美的天主教乃為生活方式,而美國的宗教活動遠比歐洲興旺,連政黨選舉也開始注意宗教票源。至於人口最多的亞洲,傳統宗教的盛況並沒有減弱的跡象,反之隨著人口的添加及遷居,正作全球的擴散,特別是伊斯蘭。亞洲凡容許傳教自由的地區,基督教徒也正增多。新世紀的宗教潮流,反而更加趨向豐富多元。
有以隨著經濟改善,消除貧窮,人乞靈宗教之心必減。可是美國今世之首富,認為宗教甚為重要的人達58%以上,經常實踐宗教生活的,有貧也有富,無宗教者僅10%。或認為物質條件尚其次,要是教育普及,知識提高,遲早會放棄宗教。不過看歐洲的文化大國,上教堂的少並不等於聲稱自己是教徒的少,現今基督徒,英國有72%,法國85%,德國68%,意大利90%,他們與美國的78%比較,多的更多,少的實也不少。如從教育與經濟的總體情況觀察,八大工業國首腦會議成員,加拿大的基督徒為70%;日本奉神道教和佛教的有84%,16%信其他宗教,基督徒反而甚少,不足1%;俄國90%的俄裔為東正教基督徒,佔人口的72%,穆斯林約14%。
相信宗教衰退的,其實主要來自信奉馬克思唯物主義的國家,無神論通過一黨專政和教育宣傳,宗教明顯萎縮。俄國取消一黨專政後,東正教立刻全麵復甦,教徒佔人口絕大多數,不比歐美遜色。東西德合併後,有宗教信仰者為70%,隻是前東德地區比這數字低,前西德則高。波蘭單天主教徒已近90%,逾75%經常望彌撒。德、波二國為前共產強國,宗教人口近況反映出的差距僅就這些,大半個世紀的無神教育最後成績單不外如此。現存的共產國家,小國古巴,已撤銷宗教禁令,天主教旋為最大民間團體,政府並邀教宗到訪。大國中國,改革開放後,黨不再摧毀宗教,但禁止6960萬黨員相信任何宗教,民間隻認可五大宗教,官方公佈的宗教信眾為一億。稱佔人口8%的佛教徒,若由現逾一萬六千間佛寺的香火之盛看,肯定數字偏低,加上難以估計的地下教會,目前中國可能是宗教增長最蓬勃的國家。
無神論者總認為,宗教是迷信,信奉宗教為人性脆弱的表現,無神論的原教旨甚至認為宗教簡直是精神毒藥。他們相信科學可以掃除迷信,人類憑著推進科技,改革社會,最終宗教必定消失。可惜宗教不禁不止,禁又不亡,解禁立即膨脹!所謂的宗教衰退,現今既是無法佐證的命題,如仍要維持宗教消亡這一共產主義原教旨的終極預言,那麼宗教衰退走向沒落,便隻好堅持為一種信仰。
相信宗教衰退,所以不憑眼見,因認定隻有理性至上,宗教情感根本不適合人類,科學真理才最究竟,必能驅散非理性的陰霾。殊不知無論自覺與否,信仰一直決定科學理性的前設,預置作一切自明公理或先驗設準的框架。現代科學誕生四百年後,我們終於醒悟,宇宙事件無確解,人生實存不好說。隻有那些仍活在百年前機械唯物觀和社會進化論的海市蜃樓的,仍以為科學與理性便是不變的實在,為人類的唯一答案。但現代知識結構中的科學和哲學,作經驗的實證和邏輯的論證都是描述,皆無證實,如有人說科學或邏輯證實了甚麼,那一定沒認真搞清楚科學和哲學是甚麼幹甚麼。科學作臨時性的範式,由已知提取相對的實然。邏輯為有條件的原則,並不決定是否有意義。尤其過去百年,所謂認知中的真實,已非以往認識的自在之物。科學和哲學對精神存在更無能為力,沒法證明或否定。實證主義的本質無非是頗為執迷的學說,圖使人類的理性隻直接屈服經驗之下,盡為數學模型支配概念決定,以思之形式的恒常為真理,此外無知見可能,實造作幻結,執著假名。實證主義規劃的人生,竟把理性解釋現象秩序和指導技術進步的生存工具,認定為生活之目的,欲使人偏離理性之全,在使用觀念提出命題時,不再自由以意誌踐履,去構造並信仰真理之可能,無形取消實存中此人之為人最基本肯定或否定的能力。
不是說理性不重要,理性當然是人之為人的一樣基本。人應盡最大努力過不違理性的生活,此人之為人的應然之義。但看現實人生,何以仍會充斥非理性呢?其一,利害擾於外,好惡亂乎中,人輕易放棄理性順從慾望,不必多說。其二,即使存心欲過如理的生活,科學與邏輯所得,也僅知性下經驗的實然和理則的必然,這工具理性的結果,無涉生命之目的、意義,人生價值不能單憑之圓滿,此義前曾有說,毋庸贅言。其三,理性統馭知性,依循觀照如實行動,看似容易,實則艱難。因為若要決定怎樣才如實合理,不隻靠所觀的景觀,還涉及能觀的觀點,景觀最終所得如何,離不開觀點出發之能夠如何。世無絕對獨立的所觀,所觀皆無法擺脫能觀。順取所觀,或知其然,但人不易逆覺能觀,知所以然。知性認識,悉由理性的程序運用為之指導,順著邏輯數學科學技術,乃知性主客對待之靜態觀照的完成。然而知性不隻有邏輯學的架構性格,還具一存有論的本質性格。理性之燭照,超越現象,透入本體,要洞察「存有之為存有」,是認知心勢有必至的表現。甚麼才是存有的本質究竟,認知上雖具難以克服處,但認知心卻有不容已欲予想及的訴求。正因知性有這二重性格,故理性的最後,並不僅以形式概念為滿足,而必歸為意義內容的功能,此正為人心尊理性的必然結果,忽視這一關鍵,驅除非理性仍屬空談。
簡單一句話,理性不能隻是抽象的,終待回到具體的事理。不管怎麼說,事實才最雄辯,無論怎麼想,實踐才富答案。一切要在具體踐證中得其解析,在歷程發展中顯其條貫。理性思辨之程序運用外,理性還有實踐之目的運用,因使道德心的意誌轉化主客對待,而令主客交融之動態創造為可能。理性非必是死硬的原則和不變的典範,理性之作用,權衡所觀,反省能觀,查找現象,察照本體,思索本質,尋覓根源,理性的認知必帶動理性的意願,觸動精神活動中的情感,而為一不光講道理亦得講情理的世界。萬千年以來,宗教最清楚這一精神世界,並深入其終極的關懷。隻有近代方興的唯理思潮,才會割裂認知與意誌,理智與情感。光是生存,人覺不夠;脫貧上學,懂得講究生活,人心尚感不足;除非心靈上充實生命,人生永遠難得圓滿。這是為甚麼宗教不因經濟改善,知識發達,而有衰退的基本因由。
宗教的終極關懷提示我們,一切此在非無目的,生命之中正處處奇蹟!科學重要,但不能缺少人性價值。巨爆說、進化論裡沒有輪廻說、創造論,這完全應該。然而回到人心的生之理解,不是就不可悟入湼槃或祈禱上帝了。科學和宗教是平行的,不是矛盾的,科學家與教徒也非定是兩種人。一回劍橋大學的物料科學教授Colin Humphreys答記者問,談及學術和宗教關係,有一段頗耐人尋味。他表示其實他的科學同僚信仰宗教的並不少,奇在人文學科那邊的反不比想像的多。另一物理教授在旁含笑補充說,人文學科的朋友整天隻顧著分析世界存在、人存在這一「存在」的語義及其意義如何可能,都沒時間了,那麼再分析上帝存在,就更別提了。
宗教的方法,是對天啟的信仰與接受。聖典可供作分析、綜合,然宗教語言基本是啟發語,最後需予悟入,而不是贊同與否。科學與宗教乃至哲學文學藝術,都是要了解人自己及人在宇宙中的處境,隻是方法和語言不同,但都根據自以可靠的實相構造理論,而非僅由前題作出理論。科學和邏輯既然不能證明支持其定理和規律的基點怎樣成立,隻可作自明的真理接受,那他們就沒有理由希望讓宗教來做論證而不是信仰,也無更好理由相信宗教這樣信仰必定更糟。當然現代社會裡宗科分家、政教分離,宗教已少有對非其範疇置啄的餘地,如從這一角度要談宗教衰退,似也可說。不過像當今女權高張,吾未以即男權的衰退,隻是男女平等,男女關係更顯合理而已。所以宗教如願規範自己真理的界域,此應謂合理,不好當成宗教衰退。
(本文係原創,轉載或徵引,請說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