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怎樣看待佛教法門之正邪

(2006-09-05 10:57:53) 下一個

佛教是覺行圓滿的教化,由佛陀證悟與開示,其基本真理,為「苦集滅道」四聖諦。問題是,我們應當怎樣理解和闡釋,才算無誤?沒有顛倒?

甚麼是佛說?可以「法印」衡量。「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為分別概括的三大原則,或再融通為一「諸法實相」,即緣起性空。這些是一切佛說之印信,實實在在之保證,凡能與之符合者,便為正道,不是外道邪道。

釋尊入滅之前,叮囑弟子,今後他雖不在,大家仍要「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法、義、智、了義,即正法、精義、智慧、究竟,以四者為修證之歸依,謂之四依。而人物、語言、知識和未透徹的道理,不得為憑,是為四不依。修證隻要照著「四依四不依」去做,自是一無執的生活,此即佛陀在世的生活,也是他不在時,佛弟子該過的生活。

故苦集滅道的諦見,乃依法印的精義,智證為究竟而取得,如此便是正信的佛教!佛滅後三百年,依佛法有律、經、論三藏之成。佛法不斷流佈,各地人眾,對實修、經典、教法的認知增繁,自會不同,學風的傾向分化,也日趨於異。

保守傳統者,有上座部,重視分析實證,闡發我空法有,乃持戒證果的弟子佛教。後以錫蘭上座部巴利文經典保留得最完整,係統漸形完善,成為東南亞大多數佛教之所據,係南傳之佛教,即大乘所稱的小乘。

印土另有大眾部,重視綜合創造,超越相對,主張我法二空,引起大乘佛教之興。大乘發心不以羅漢人格為足,企慕佛果,誓證菩薩乘,以利他完成佛陀最高品格,發展係列梵文大乘經典。初期大乘經典,「般若」以萬有實相空無自性;「華嚴」說一切全在無執悟空之一心為妙有;「法華」言小中大三乘不外方便究竟實一乘;「淨土」取徑華嚴法華誓證理想淨土得無量佛身。中期大乘經典,「涅槃」講眾生與佛常住不變法身究竟不二;「勝鬘」言眾生之心不出如來一心如來藏;「楞伽」說如來藏與阿賴耶識同一而一切唯心。後期大乘,中觀學與唯識學,更加理透義明,宏揚假有性空的學係為中觀派,繼承萬法唯識的學係為瑜伽行派。

後期大乘的學理高度發展,教學未免流於觀念,因有《大日經》再接引華嚴,發菩提心、踐大悲行、設方便法;《金剛頂經》順著瑜伽行係統,從心識上重組實修,「即事而真」說理,「即身成佛」修證。凡夫依「三密加持」,手結印、口念咒、意觀想,為金剛正智呈現一切存在為全然純淨之相的方便,身、口、意三業,轉化清淨,當體速成佛果,乃為密宗。

當佛教走出印度,上座南傳,向海路至東南亞;大乘北傳,經陸路到中國,再輾轉抵朝鮮日本越南;密乘東傳,越山路入西藏。佛教北傳漢地,漸成天臺、華嚴、禪、淨四大宗。一心法界,一念三千,心含萬物,唯心淨土,優勢盡在心,舉相表達圓融無礙的不二中道理想。佛教東入藏土,衍生五大派,黃教後出從事改革,信解行證先顯後密,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見,次第以進,完整修學體係。

因知佛教出現不同型態,然仍是一個的佛教!當佛教在印度,終歸要扣緊經驗界,小乘出離世間偏在行,中觀唯識教學重在理。佛教到了漢地藏土,起始即歸宿超驗界,顯宗守護真常唯在心,密宗當體即是盡在事。其實法門無高下,隻有應機才有分別。有見凡夫煩惱深重,眾生習氣難除,佛要說法,唯有設方便,施差別。小乘六識,析色入空。通教中道,共般若起悲願當體即空。阿賴耶唯妄識,窮法之源。如來藏實清淨心,斷及無明。華嚴唯一真心廻轉,性起圓融無量之法界。天臺一念無明法性心,法界本有具足不改之性德。真言堅利正智破惑業,清淨應世成就不變不壞之果乘。是以法法開無量門,門門出無量義,皆可證得上善聖諦!

故此古今印土漢藏的宗門,其實際中的四諦,追究到底,概非語言概念上的東西。苦與集乃世間因果,滅與道為出世間因果,由信解到行證,慧見到解脫,都在四依四不依,契合緣起性空的三法印。佛法總是一味,通人證士,不因宗門生偏袒任意作分別,不為教門而譭謗隨便定正邪。學佛的人,應當安住佛陀的圓智,覺證佛陀的正果,人人隨緣,各有入手。有持戒的,有念佛的,有修止觀的,有參話頭的,有持咒結手印的,心行不同,正念專注,無不是道,都歸禪定,都學智慧。

況且佛陀親口未言世有必然的邪,全知圓覺的證悟,當無邪之實相,更無造成邪的實在。所有覺知的邪,並不成絕對的存在。邪非具體,執著自我之蘊,才有邪見,以現象為自性有,才是邪見。迷邪的存在不會自動縮減,也不因我的嗔喝邪門喊叫破邪顯正而消失,除非自己的邪見縮減,回頭依靠正知正見。保持覺正,就是退除迷邪。回到智慧的本尊,正等正覺之下看眾生,雖有因迷為邪的意識,反而對之生慈悲心,祈願眾生終解脫。佛法浩瀚,八萬四千法門,法門應機,萬法一如,何待學理上勉為調和?更何必計較枝節強分正邪?學佛之人,即使未能滙通經教,有不相違之殊勝,也切忌因難信而妄語謗法,暗自造業。老實學佛,隻要合緣深入一門,終有所得。學有餘力,兼收並蓄,更知佛法在世間,一致有百慮,殊途可同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