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成義」與「稱義」所帶出的真正意義

(2006-09-05 10:57:49) 下一個

因信「成義」或「稱義」,中文之別,屬公教和新教譯文之異,在英語裡都是「justification」,拉丁文神學術語同為「De Iustificatione」。

一九九七年更正教信義宗和天主教會的《有關成義教義的聯合聲明》,是部分歐美信義宗教會聯會與天主教會之間,達成的成義教義基本共識,表達兩派中對因信成義理解之同,但同時並不排除理解之異的存在,歷史上因此教義爭執而向對方所發的譴責亦無撤回,在此聯合聲明不包括的問題上,三四百年前的針對性讉責依然有效,有關的譴責的嚴重性,並無消除。

所以這聯合聲明理解中的和解意指,不具備當代信義宗整體認同公教全部因信「成義」教義並作「正統神學的回歸」這樣的含義,當然也絕無公教認同信義宗及其掀起的誓反教邉幼栽偂剛?y」的「稱義」教義之意。

不過「成義」與「稱義」漢譯之微別,又並非完全沒有分辨的必要,二詞之異正好折射公教和新教理解人類怎樣在基督裡由待罪之身變為義人之基本分歧。罪人得直,公教的「成義」是漸進式的,新教的「稱義」是一次完成的。回到聖經,大家都引用同樣經節,但把有關的文本怎樣排列串連而與自己整體神學思想體係聯繫,便導致不同表述,歧義雖未見於「聲明」,然依然存在。

類似「成義」與「稱義」理論矛盾的情形,實也見諸其他宗教,佛教關於成佛問題,有「漸」、「頓」之異。不過佛教通過判教,漸、頓圓融無礙,在理論方麵早已不成困難。印度教認為上明之人可以菩提正智直趨平靜真我,而下明之人則以正業、正利、正欲漸進實現我梵相應,殊途同歸皆得解脫,實修方麵都為達道。這些理論和實踐的智慧,實可供耶教參考。

《有關成義教義的聯合聲明》的成就,固不宜過份誇大,但聲明的歷史意義,卻十重大。在聲明的共識光照下,其餘紛歧,都屬語言和神學上的細節,不能協調的教義,原來想象得來的比實際存在的更多,此為在主裡之合一開放實質的可能。十六世紀以來雙方的教義譴責雖然仍未失效,但因有此新共識,譴責開始改變了性質,成為「有益的警告」,可視作互相督促所當留意之事。共識奠定堅實的基礎,使大家在克服教會分離的共同道路上踏出步定的一步。

合一畢竟是耶穌的吩咐和祂的祈叮???澆虝?姆至眩??袢允牆虝?v史對基督最大的羞辱!所以「聲明」之公佈姑無論尙有多少的不足,教內與教外,其實都當樂見其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