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古老的猶太教是一種封閉的文化

(2006-09-05 10:57:49) 下一個

古老的猶太教是一種封閉的文化,與人類歷史進程脫節。
──「宗教,何以會像猶太教這樣根深柢固?」之五

最遲到了公元前五世紀結束之前,摩西五經的律法Torah正式結集完成,隨後先知書Nebhiim和聖卷Kethubhim相續成冊,三者合編為《希伯來聖經》全本。《希伯來聖經》分24卷,跟公教的51卷本、正教的43卷本、新教的39卷本的《舊約》基本內容近似,卷帙分拆或合併,是卷數出入之主因。不過基督教《舊約》的編排,乃按律法、歷史、詩歌、先知四個部份相續組成,而猶太教原來的版本,由前到後為律法、先知、聖卷三個部份,聖卷含詩歌、卷軸Megilloth和歷史;所謂「卷軸」即《雅歌》《路得》《哀歌》《傳道》《以斯帖》,在《舊約》分別編入詩歌、歷史、先知。《舊約》的安排,基本上按年代,反映歷史的發展,由創世直到先知的時期。然猶太教原先的安排,不重年代順序,而是呈示人神關係的進程。五經中神直接向人說話,先知書中神透過先知為其使者間接向人說話,而在聖卷中,神沒入人們的歌詠、言行、歷史,由人事中轉接向人說話。像《以斯帖記》上帝之名竟連一次也沒提過,但祂對子民的眷顧卻隨時隨在,絕非無跡可尋。這一位曾向摩西顯現,至高的神,天地的主,自有永有,昔在今在以後永在,最後隱入人生,與屬祂的人同住,猶太人對其獨一的上帝不斷背叛後,結果仍發現竟無逃於祂的臨在。《以斯帖記》完全不見「上帝」一詞,但使用「猶太人」竟逾40次,這「猶大子裔」在另外的十支派消失後作為猶太和便雅憫二部落的統稱,實少數中又少數的餘民,從痛苦的煉歷裡,終認識那永恒之在的信實,自此之後以色列人便更多轉以「猶太人」自名。當亞歷山大擊敗波斯,殖民亞、非,使東方希臘化時,散居的猶太人盡情享受學術的自由,學習希臘文閱讀柏拉圖,但對城邦的諸神卻一直拒絕,自外於主流宗教。他們除每周在會堂行禮外,天天還在家捧經朗讀、唸誦對~,希臘人見他們對自己的上帝如此忠眨?攘w又忌,猶太人為要消除與外邦人的隔膜,嘗試繙出聖經希臘文的「七十子譯本」,並改動經卷順序,重新按歷史編排,好方便外人明白猶太教的來龍去脈,此即後世基督教的拉丁、德、英等文字舊約繙譯書目序列之所本。透過譯文,此位獨一但又看不見的上帝開始深深地吸引外邦人,掀起改教熱潮,帝國人口十分之一自命為猶太教徒,相信一神,守安息日,過猶太節期,但大多未遵守全部的誡律及行割禮。外界對猶太教的好奇與接納,無疑為後來普世性質的基督教傳播預開方便之門。近代的宗教思想,彷彿非一神就不像高級宗教,其實乃由猶太教為之肇始的。

(九月廿四日起全文逐日連載,歡迎讀者討論。
本文屬原創,轉載或徵引,請說明出處。謝謝。)




--文學城www.wenxuecity.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