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產,被中產,何為中產?

(2010-08-30 16:05:02) 下一個

討論中產有意義嗎?看討論的是什麽了。如果漫無目的的談中產,純粹是吃飽了撐的沒話找話。比如亞行的標準,每天的消費2到20美金,合人民幣一個月有400人民幣就夠,全中國8億多人一夜之間就被中產了。400人民幣一個月,那是什麽意思?沒意思,看在哪花了。在美國,每天就夠吃半個BIG MAC的,在北京,路邊攤上大概能吃二斤包子。

那談中產,能不能有點意義呢?如果說“擴中”作為中國收入分配改革思路的主要內容之一,看來還是有人認為談中產是很有意義的,因為從社會學的角度,一個橄欖型的社會是最穩定的。但是不是橄欖型了就達到目的了,如果是,幹脆咱們都退回到改革開放前算了,那時人人收入都差不多,都中產,每人一個月一斤肉,一斤雞蛋,28斤糧食,好嗎?看怎麽說了,那時人沒有胖子,沒有脂肪肝,若不是搞運動,也沒那麽多的人整人,心裏有著共產主義大目標,尋思著自己這輩子可能能實現,能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出門屁股後麵冒煙,紅燒肉想哪頓吃就哪頓吃。可本人剛上班時算過一個帳,到退休時可能能輪上我分房,出國飛機上想的是,下了飛機第一件事是炒十個雞蛋,一頓全吃了。

中產到底是什麽意思?大而化之,中產中產,社會的中間階層,用收入光譜的中間三分之一界定,應該是合理的。可日前看了篇美國人寫的中產定義,似乎又不完全是這個意思。美國人的這個中產,是以生活水平的六個方麵衡量的,即有房有車,能供兩個孩子上大學,每年能有兩個星期的假期,有醫療保險,和有足夠錢能保證退休以後的生活。至於多少錢夠,那要看你在哪活了。可見談中產,說中產的生活水平更有意義,用多少錢來衡量中產的數量沒意義。把以上的六點綜合一下,一個橄欖型的社會的前提應該是社會上的絕大多數人能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能有能力養家,有能力養娃,教育娃,還老有所養。撇開了這個前提談中產,那純是空談,要麽是糊弄人的,要麽是為了有人升官發財搭梯子。

按這個思路,發展GDP的硬道理根本沒道理。比如把房子的價炒到天上去就為了增加GDP,一棟公寓就要人奮鬥一輩子,物價天天漲,老百姓沒錢養娃,沒錢吃飯,沒錢養老,就算月收入平均一萬又有什麽意義?不是和改革開放前沒什麽區別嗎?唯一的區別是攢一輩子錢買房和等一輩子分房。靠發展房價,物價去發展GDP,早晚會把大量已經中產了的人的再打回中產以下去。


附:
中國人真富了!亞行報告稱中產階層達8.17億人

  在中國,何為“中等收入”群體,無論是官方還是學界的定位始終標準不一

  (記者 蘭方)中國的中產階層究竟有多大比例?近日,亞洲開發銀行(下稱亞行)發布了一份名為《亞洲和太平洋地區2010年關鍵指標》的報告,據其提出的標準來估算,就絕對數量而言,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為8.17億。

  上述報告中有一個專章描述“亞洲中產階級崛起”。該報告對中產階級的定義,是每天消費2-20美元的人群。根據這個遠低於西方國家的標準,2008 年亞洲的中產階級占亞洲總人口的56%,為19億人。

  不過,亞行將這部分中產階級又劃作“底層”“中層”“高層”三類。中國的“中產階級”中有3.03億屬於底層中產階級,經濟狀況略強於貧困人群,一旦遭遇任何重大危機,他們很容易重新陷入貧困。

  但不少中國學者的研究認為,中產階級的比重遠不及此。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課題,認為中國的中間階層能占到23%。 2010年7月27日由北京工業大學和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2010年北京社會建設分析報告》認為,北京的中產階層在社會階層結構中所占的比例已經超過40%,約540萬人。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介紹,何為中等收入群體,官方在2004年曾有一個標準:人均收入2萬元,即戶均收入6萬元以上,即是中等收入。當時約有20%的群體達到這個標準。在他看來,較為適合的標準,是一個地區居民收入結構中間三分之一段的人口,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個地區居民人口結構的中間三分之一段。

  無論統計口徑如何,中國的社會結構遠非理想中的“橄欖型”。通常認為一個社會應該有60%-70%的人口(或家庭)屬於中間階層,這樣的社會才是穩定的。

  8月23日,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在其向人大常委會提交的《國民收入分配問題專題調研報告》中再次提出,要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分配格局。而何為“中等收入”群體,無論是官方還是學界的定位始終標準不一。

  “擴中”作為中國收入分配改革思路的主要內容之一,多年來卻收效顯微。楊宜勇表示,政府在“提低”“調高”中可有所作為,但行政手段難以人為擴大中產階級。在他看來,“擴中”的前提是一個職業社會的形成。一方麵要從人力資源投資入手,依靠教育培養職業群體;另一方麵則需要給職業群體權利表達、協商博弈的途徑,如建立合理的工資協商製度。中產階級擴大,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