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底氣足的高盛,怎麽治它?

(2010-05-11 16:40:25) 下一個
高盛牛,看看高盛的掙錢能力,有幾個不服的?高盛牛,看看高盛的員工,個個都是頂尖的商學院裏頂尖的人,有幾個不服的?高盛牛,看看高盛的產品,沒幾個人能看懂的,有幾個不服的。

高盛牛,牛就牛在尖子裏麵拔出的尖子玩出的尖端產品,買的人看不懂,得問高盛,問就得交錢。賣的人看不懂,也得問它,再收一份錢。產品越玩越高深,搞的金融業也越來越高深,高深到沒別人能看懂,就是不粘高盛的高精尖玩意兒,可現在世界幹上什麽能跟金融,跟金融業沒關係呀,金融業對什麽沒影響啊,那看不懂怎麽辦,問別人也不懂,怎麽辦?還得去問高盛,高盛又收一份錢。高盛牛在哪?牛就牛在知識壟斷上,先把水用高精尖的知識攪混,然後再賣清水淨化液賺錢。就好象管下雨的龍王開傘廠,雨是他下的,要想避雨還得找他。

就因為高盛有這個本事,高盛要想做個套讓人鑽,人能躲得了嗎?要是高盛從來隻做好事,不做壞事,高精尖就高精尖吧。問題是高盛有前科,做了個金融炸彈,然後反向做空,就算還沒定案,懷疑他作奸犯科也算合理吧?誰叫它有這個能力呢。而且就算它今天不幹壞事,明天不幹壞事,誰能保證它後天不幹啊?而且它不幹就不幹,就因為它的能力,真幹了,整個世界都能毀了,因為它能量在啊。就跟核武器是的,雖然有那家夥的都說不用,可那大家夥擺在那就能讓人睡不著覺。怎麽辦,於是就要搞核裁軍。一樣的道理,高盛的潛在殺傷力就是整頓高盛的足夠理由,戰略上叫先發製人,伊拉克不就是這個理由麽打的嗎?今天美國和西方要求製裁伊朗,不也是這個理由嗎?

好,有了理由,下麵就看怎麽辦了。不過就現在美國政府做的招,本人覺得都不靈。

什麽招靈?反壟斷啊。

立法,把高盛,和所有跟高盛相同,相類似的金融公司的炸藥和引信分開,做金融產品的和做投資顧問的不能在一個鍋裏,就象做評級的不能和做投資的撂一個鍋裏,或是做審計的不能做顧問一樣。而且一個金融產品做出來,先要評級公司進行風險評估,不知道怎麽評估的就不能上市去賣。到那個時候,你看高盛還能象今天這麽牛?




附:

高盛的底氣在哪?為何如此強硬

--------------------------------------------------------------------------------

新浪 2010-05-11 15:27:35

  美國當地時間5月10日,正處於風口浪尖上的高盛召開年度股東大會。在會上,高盛的CFO公開表示,高盛極有可能不會像外界所猜測的那樣,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庭外和解,而是有可能會將案件進行下去。


  這是迄今為止高盛就SEC起訴案最為明確的表態。事實上,高盛之所以如此強硬,並非事出無因。

  記者采訪的眾多專業人士都指出,到目前為止,SEC所指控的高盛的罪名——“欺詐客戶”,證據還很薄弱。

  首先,在高盛為保爾森基金所設計的“算盤”複合CDO中,所有的參與方都是機構投資者。也就是說,所有的投資者都不是大街上的“孤兒寡母”,算不清楚這個“算盤”的價值,有被高盛或者保爾森基金輕而易舉“誆”進去的可能性。

  在已經透露出來的案件劇情中,保爾森基金所做對手盤的公司是ACA。事實上,ACA是業內非常專業的公司,而德國的IKB銀行也是CDO市場上的大買家。“反而是保爾森基金,當時在CDO市場誰也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一位專業CDO交易員這樣告訴記者。

  第二,誰都知道這樣的合約是一個“賭盤”。金融市場大部分都是零和遊戲——輸者用腳投票,而贏家獲得投資收益。對賭的結果並非是零,增加的是整體的金融市場的效率。而參賭的人,都知道市場有兩種結果——在這一場對賭中,德國IKB銀行與ACA賭的是美國房地產市場會繼續上升,而保爾森賭的是房地產泡沫會破裂。

  保爾森基金也並不是看空美國房地產的開創先河者。“很早之前就有公司看空RMBS和CDO市場,隻是他們死得很慘。所以,當時保爾森看空,不少人是笑話他們的。”上述CDO產品交易員說。

  ACA前總裁曾承認,他們知道保爾森基金參與挑選那些RMBS產品,是有心看空這些產品的價值。保爾森也在一封給投資人的信中說,他們看空RMBS市場一直都是公開的,不存在意圖欺詐對手的可能性。SEC沒有控告保爾森基金,而是控告高盛,也是一個側麵證據。

  從這一點上說,如果保爾森基金沒有因為欺詐被SEC控告,高盛作為一個做市商,就更相信自己不應該成為被告方。“不能透露客戶的部位”本身就是投行界所堅守的原則。

  換句話說,如果雙方都清楚彼此的立場,那麽雙方直接交易就可以了,保爾森基金完全可以省下付給高盛的1500萬美元交易費用。這也就是為什麽華爾街上大部分的投行支持高盛的原因:華爾街投資銀行的“做市商”業務就是靠撮合交易雙方來賺錢的。

  第三,金融市場的老牌投行們都知道,最賺錢的生意是開賭場,而不是下場去賭。不管你交易策略有多高明,長期來看,能夠維持51∶49贏率的公司都是少而又少的。

  在日常交易中,當投資銀行正在做空某筆產品,而交易員接到客戶的電話要求做對手盤時,他們往往就是在對賭。這種情況下,高盛“做空”某項產品,很可能是客戶巴不得的——他們可能正想“做多”。交易雙方可以靠比拚對大勢的精準分析,來賺到利潤。

  情形也有可能完全相反,某個對衝基金會要求與投資銀行作對手盤,看空某項產品,而投資銀行手上正持有這個產品的倉位。這種情形下,投資銀行所做的就是為客戶尋找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對手。

  高盛的CEO曾經透露,這樣的交易高盛每天都要進行上萬筆。而“狡猾”的投資銀行家們,大部分時間隻是賺取當中最沒有風險、最有保障的“手續費”。

  客觀的說,根據或然率,如果全是高盛與客戶對賭,也許高盛早就沒能活到今天。

  第四,記者采訪的幾位證券業律師指出,SEC在起訴高盛時,選用的是民事訴訟,而不是要求美國司法部一起加入來進行刑事訴訟,這本身就是一個跡象。

  刑事訴訟會要求SEC有更嚴格的舉證責任。嚴格的舉證責任是SEC退而求其次隻追求民事訴訟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據美國媒體報道,在SEC最高的5人委員會做決定時,民主黨派的3位委員通過,2名共和黨委員反對。這也是SEC首次在未全票通過的情況下,對一家公司進行訴訟。

  如果SEC手上的證據過硬,就會像麥道夫案那樣,直接提出刑事訴訟。極端情況下,FBI的探員都有可能出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