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列傳中的武林人物
(2006-11-04 11:42:20)
下一個
最近讀《清史稿》,列傳裏載武術家,共6人,摘錄過來
列傳二百九十二 藝術四
1 甘鳳池,江南江寧人。少以勇聞。康熙中,客京師貴邸。力士張大義者慕其名,
自濟南來見。酒酣,命與鳳池角,鳳池辭,固強之。大義身長八尺餘,脛力強大,
以鐵裹拇,騰躍若風雨之驟至。鳳池卻立倚柱,俟其來,承以手,大義大呼仆,血
滿鞾,解視,拇盡嵌鐵中。即墨馬玉麟,長軀大腹,以帛約身,緣牆升木,捷於猱。
客揚州巨賈家,鳳池後至,居其上。玉麟不平,與角技,終日無勝負。鳳池曰:
“此勁敵,非張大義比!”明日又角,數蹈其瑕,玉麟直前擒鳳池,以駢指卻之,
玉麟仆地,慚遁。鳳池嚐語人曰:“吾力不逾中人,所以能勝人者,善借其力以製
之耳。”手能破堅,握鉛錫化為水。又善導引術,同裏譚氏子病瘵,醫不效,鳳池
於靜室窒牖戶,夜與合背坐,四十九日而痊。
喜任俠,接人和易,見者不知為賁、育。雍正中,浙江總督李衛捕治江寧顧雲
如邪術不軌獄,株連百數十人,鳳池亦被逮,讞擬大辟。世宗於此獄從寬,未盡駢誅。或雲鳳池年八十餘,終於家。江湖間流傳其佚事多荒誕,著其可信者。
2.王來鹹,字征南,浙江鄞縣人。先世居奉化,自祖父居鄞,至來鹹徙同?,從
同裏單思南受內家拳法。內家者,起於宋武當道士張三峰,其法以靜製動,應手即
仆,與少林之主於搏人者異,故別少林為外家。其後流傳於秦、晉間,至明中葉,
王宗嶽為最著,溫州、陳州同受之,遂流傳於溫州。嘉靖間,張鬆溪最著,鬆溪之
徒三四人,寧波葉繼美為魁,遂流傳於寧波。得繼美之傳者,曰吳昆山、周雲泉、
陳貞石、孫繼槎及思南,各有授受。思南從征關白,歸老於家,以術教,頗惜其精
微。來鹹從樓上穴板窺之,得其梗概。以銀卮易美檟奉思南,始盡以不傳者傳之。
來鹹為人機警,不露圭角,非遇甚困不發。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暈穴、啞
穴,一切如銅人圖法。有惡少侮之,為所擊,數日不溺,謝過,乃得如故。牧童竊
學其法,擊伴侶,立死。視之,曰:“此暈穴。”不久果甦。任俠,嚐為人報仇,
有致金以讎其弟者,絕之,曰:“此以禽獸待我也!”明末,嚐入伍為把總,從錢
肅樂起兵浙東,事敗,隱居於家。慕其藝者,多通殷勤,皆不顧。鋤地擔糞,安於
食貧。未嚐讀書,與士大夫談論蘊藉,不知為粗人。黃宗羲與之遊,同入天童,僧
少焰有膂力,四五人不能掣其手,稍近來鹹,蹶然負痛。來鹹嚐曰:“今人以內家
無可炫耀,於是以外家羼之,此學行衰矣!”因為宗羲論述其學源流。康熙八年,
卒,年五十三。宗羲子百家從之學,演其說為內家拳法一卷,百家後無所傳焉。
清中葉,河北有太極拳,雲其法出於山西王宗嶽,其法式論解,與百家之言相
出入。至清末,傳習者頗眾雲。
3.褚士寶,字複生,江南上海人。家素封,膂力過人,好技擊,遊學四方。與畢
昆陽、武君卿為友,遂精槍法,名曰四平槍,旋轉如風,人莫能近。同邑有張擎者,
虎頸板肋,力舉百鈞,橫行為閭裏患,眾請士寶除之。同飲酒,擎自訁誇其勇,酒
酣,攘臂作勢,士寶徐以箸點其胸,曰:“子盍坐而言乎?”擎遂默然,少頃辭去,
越日,死於橋亭。明季福王南渡,兵部員外郎何剛薦士寶為伏波營遊擊。未之官,
南都陷,終老於家。所傳弟子有王聖蕃、池天榮。天榮又傳浙江提督喬照。其槍譜二種及治傷藥酒方,世猶有藏之者。
4.曹竹齋,以字行,佚其名,福建人。老而貧,賣卜揚州市。江、淮間健者,莫
能當其一拳,故稱曹一拳。少年以重幣請其術,不可。或怪之,則曰:“此皆無賴
子,豈當授藝以助虐哉?拳棒,古先舞蹈之遺也,君子習之,所以調血脈,養壽命,
其粗乃以禦侮。必彼侮而我禦之,若以之侮人,則反為人所禦而自敗矣。無賴子以
血氣事侵淩,其氣浮於上,而立腳虛,故因其奔赴之勢,略藉手而仆耳。一身止兩
拳,拳之大才數寸,焉足衛五尺之軀,且以接四麵乎?惟養吾正氣,使周於吾身,
彼之手足近吾身,而吾之拳,即在其所近之處。以彼虛囂之氣,與吾靜定之氣接,
則自無幸矣。故至精是術者,其徵有二:一則精神貫注,而腹背皆乾滑如臘肉;一
則氣體健舉,而額顱皆肥澤如粉粢。是皆血脈流行,應乎自然,內充實而外和平,
犯而不校者也。”嘉慶末,歿於揚州,年八十餘。
5.潘佩言,亦以字行,安徽歙縣人。以槍法著稱,稱潘五先生。其言:“槍長九
尺,而杆圓四五寸,然槍入手,則全身悉委於杆。故必以小腹貼杆,使主運;後手
必盡錞,以虎口實擫之;前手必直,令盡勢。以其掌根與後手虎口反正擰絞,而虛
指使主導。兩足亦左虛右實,進退相任以趨勢。使槍尖、前手尖、前足尖、鼻尖五
尖相對,而五尺之身,自讬廕於數寸之杆,遮閉周匝,敵仗無從入犯矣。其用,有
戳、有打;其法,曰二、曰叉。二以取人,叉以拒人。此叉則彼二,此二則彼叉。
叉二循環,兩槍尖交如繞指,分寸間,出入百合,不得令相附。杆一附,則有仆者,
故曰‘千金難買一聲響’。手同則爭目,目同則爭氣。氣之運也,久暫稍殊,而勝
敗分焉。故其術為至靜。”“吾授徒百數,而莫能傳吾術。吾之術,受於師者才十
之三,其十之七,則授徒時被其非法相取之勢迫而得之於無意者也。是故名師易求,
佳徒難訪。佳徒意在得師,以天下之大,求之無不如意者。至名師求徒,雖遇高資
妙質,足以授道,而非其誌之所存,不能耐勞苦以要之永久,則百貢而百見卻矣。”
佩言與竹齋同時處揚州,後歸歙,不知所終。
6.馮行貞,字服之,江南常熟人。父班,以文學者。兄行賢,傳其學。行貞少亦
喜讀書,工小詞,性倜儻不羈。善射,能以後矢落前矢,投石子於百步外無不中。
實雞卵殼以礦灰,遇劇盜,輒先發雞卵中其目。山東響馬老瓜賊為行旅患,聞馮氏
名,莫敢攖。從休寧程打虎及張老受槍法,馳突無敵。山行遇虎,以短槍斃之。嚐
為客報仇。康熙中,從康親王傑書軍南征,有功,當得官,尋棄歸。僑居吳中婁門
外村落,以經書教授,詩畫自娛。年七十餘,卒。以槍法授同縣陶元淳,元淳後無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