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夜堂

夜晦而淫,吾以玄談掃滅之,彼得堡乎! 吾本青鶴身,落影履凡塵,不與眾色語,果成登西靈。
正文

小議商源東夷及箕子東去朝鮮

(2006-11-04 11:36:12) 下一個



商源出於東夷是現時一種較流行的學術觀點,主要認為商的先人來自於今遼西地區,箕子之所以後來走避東北,有學者認為一個主要原因是他不願意見到商的滅亡,為保存商人餘裔而回歸東北老家 但是後來他在遼西地區也沒有居住上多久,估計可能是受到了商紂王的追擊便向更東北遷徙,最後到了現在朝鮮半島 現在在遼寧一些地區考古發現了一些箕子東遷時留下的器物,讚同商源於東夷的學者認為這也許是箕子去朝鮮半島之前留下的,以被將來回來時再用 另外從《易經》明夷卦上也可以看到“地火明夷”,這一卦有學者認為是是箕子受到壓製,從而走避東北

但是無論怎樣,商人源於東夷與現在所謂什麽韓國先人無關,韓國人自稱是東夷後裔,不過是企圖混淆曆史概念,玩弄些文字遊戲罷了,現代朝鮮人的祖先根本不是當時的東夷人,更不用說商人了,他們的來源比較複雜 這方麵的書籍比較多,不多述,簡單說明一下,東夷是古代居住在我國東部地區的一個上古部落,《禮記·王製》有言:“東方曰夷。” 先秦文獻中的東夷,指今山東省及淮河以北地區的古國和部落,即分布在今山東、蘇北、淮北地區,共分九夷,其先祖為太皞氏、少皞氏,與黃帝部落大約同時代.此即為為狹義範疇上的"東夷",也是最早形成的東夷概念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包括了後來居住在今東北亞的肅慎、夫餘、穢貊、貉等民族, 先秦以後的文獻將他們統一稱為'東夷",以區分當時的鮮卑係"東胡"民族集團, 相對照的是,這裏是廣義範疇上的"東夷",與秦以前的狹義"東夷"從時間上,內涵上來說完全是不同的兩個概念,時間上狹義"東夷"至戰國後期已逐漸消亡並全部融入華夏族, 而廣義東夷則是統一指稱至少在秦漢以後仍存於世的各式各樣的位於中原東部的少數民族集團,內涵上來說,狹義"東夷是具有共同祖先,血緣關係相同相近的部落集團,而廣義上說,來源廣泛,成分複雜的所有位於中原以東的民族集團都可稱為"東夷,他們之間,不是全部,一些也許文化相近,風俗似類,但血緣傳承上可以肯定他們絕對不是同一個民族,也就是說,東夷在這裏實際上不過一個泛泛的指代符號而已,並沒有實際代表哪一個具體民族,具體概念

同一道理,隋唐以後更晚一些的文獻將半島三韓,契丹、靺鞨、高句麗、新羅、百濟、日本等也都列入“東夷”,這個“東夷”是“中原以東部的少數民族”的簡稱,他們都是不同的民族,相互之間也都沒什麽聯係,更與最早

的狹義東夷概念是毫無關係了 所以很簡單,現代韓國人一再渲染的"韓國人為東夷之後"不過就是一偷梁換柱的舊把戲而已,毫無曆史根據可言,時髦話說實在是沒什麽技術含量



言歸正傳,繼續說箕子東去,箕子到朝鮮後使此化外之地漸染華夏之風,促進了當地文明進程 周武王時箕子受到周武王的接見,承認了周王室的政治地位,箕子所在朝鮮也成為周王室治下的地區 而且當周後期箕子國見周衰落“箕子這後朝鮮侯,見周衰,燕自尊為王,欲東略地,朝鮮侯亦自稱王,欲興兵逆擊燕,以尊周室”,這說明箕子朝鮮是周的屬國
漢武帝時衛滿成為這裏的統治者,但是因拒不執行對為臣子所執行的三原則而受到漢的打擊,衛滿取代箕子朝鮮後為表示對漢忠心,約法三章,“,遼東太守即約滿為外臣,保塞外蠻夷勿使盜邊,諸蠻夷君長欲入見天子,勿得禁止”這也說明衛滿時期的朝鮮也一樣是漢的屬國 後衛滿之孫右渠違反約法三章,受到漢的打擊而衛氏朝鮮亡,漢在此設置四郡,即曆史上著名的漢四郡
最近有空,將這二日感興趣的亂寫下來,冒昧而言,有疏漏之處,敬請批語,以便後學得受教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