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功申報高句麗世界文化遺產的功臣
(2006-08-22 20:36:28)
下一個
魏存成:我國成功申報高句麗世界文化遺產的功臣
2004年6月28日-7月7日在我國蘇州舉行的聯合國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上,我國申報的世界文化遺產項目“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順利通過大會審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我國的第30個世界遺產項目,也是我國東北地區的第一個世界遺產項目,這就意味著我們又接受了一份保護世界遺產的光榮的責任、義務和曆史使命。同時值得可喜的是,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帶給我們中國人民的這份厚禮和我校魏存成的名字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魏存成教授是我國高句麗渤海考古與曆史的權威專家,是我校文學院和“邊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大學東北曆史與疆域研究中心”主任。他長期從事魏晉—隋唐考古、高句麗渤海考古與曆史,以及同時期朝鮮半島、日本考古與曆史諸多方麵的教學和研究,取得了一係列顯著研究成果。
2003年和2004年他連續出席了第27、28兩屆世界遺產大會,為我國成功申報高句麗世界文化遺產作出了突出貢獻。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後,8月6日我校接到了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發來的感謝信,對魏存成教授的工作給以高度的評價。信中說,“在會議的前前後後,貴校魏存成教授表現出很高的政治覺悟和精湛的專業能力。他積極參與了會議籌備工作,廢寢忘食地努力工作,為代表團準確分析形勢,製定對案提出了重要的分析建議,表現出很高的專業水平,為實現中央確定的目標作出了貢獻。”
高句麗是曆史上起源於我國東北地區的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高句麗政權自公元前37年至公元668年,在曆史上存在了705年之久。高句麗文化遺產在中朝兩國都有分布,而分布在我國的,數量多,類型全,更具代表性。此次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項目,主要包括遼寧省桓仁縣的五女山城和吉林省集安市的國內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貴族墓葬、好太王碑等。為了使這兩地的高句麗文化遺產順利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魏存成教授自去年6月末至7月初赴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總部出席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之後,就積極投入了這項工作。他多次到桓仁、集安兩地,參與高句麗文化遺產的立項、申報準備和檢查驗收等工作。在短短的幾個月內,魏存成教授有時帶病踏著落葉、冒著寒雪走遍了他早已熟悉的桓仁、集安高句麗文化遺產所在地的每一個角落。他應邀參加了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國家專家組,對桓仁、集安兩地高句麗文化遺產的維修保護和環境整治工作進行實地檢查;參加了由國務院有關部委領導和國家驗收專家組,對桓仁、集安兩地高句麗文化遺產進行了驗收;又作為中方全程陪同專家與國務院有關部委領導及遼吉兩省領導一起,陪同聯合國委派的國際專家,對桓仁、集安兩地高句麗文化遺產進行最後的考察驗收;參加了“吉林省高句麗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文物本題驗收專家組”,對集安高句麗文物的維修保護和環境整治的各項工程進行了驗收;還應邀在國家文物局舉辦的高句麗世界文化遺產培訓班做了專題講授。在一次次深入實地考察工作的同時,在進行正常教學工作的同時,魏存成教授又進行了大量煩瑣的資料查詢和深入細致的專題研究,為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作好各種準備。
今年6月,魏存成教授參加國家代表團,出席了在我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為了保證我國申報的項目能夠在大會上順利通過,魏存成教授通宵達旦,連續工作,凡是涉及到高句麗專業方麵的問題,他都預先想到,做好充分的準備,他和其他專家一起製定了多種方案,為代表團領導最後決策及時提供了準確無誤的依據和切實可行的建議。
7月1日,當審議我國申報的“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項目時,許多國家的代表團爭先發言,異口同聲地稱讚和感謝中國向大會提供了一個非常優秀的世界文化遺產項目,使這一申報項目在熱烈的鼓掌聲中順利通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在世界遺產大會上很少見到的倍受歡迎和激動人心的場麵。當時,魏存成教授迅速離開座位,馬上打電話向學校領導作了匯報。他深知,自己能為這無愧於當代、無愧於未來、無愧於子孫後代的事業做些工作,與學校領導、學校有關職能部門和院係、中心領導的長期指導和支持,是密不可分的,應該讓全校師生盡快地分享到這振奮人心的大喜訊。
我校在80年代初就組織開展了東北考古、曆史與邊疆史方麵的研究,而近年來所取得的每一個成就,又進一步確立了我校在國內外該研究方向的領先地位。作為一名專家、一名學者、一位教授,魏存成老師深感自己的責任。每次參加大會後他都給校領導寫出匯報總結,而其中的一段話最讓我們每一位為師者深思:“通過連續兩次出席世界遺產大會,以及兩會之間參加項目申報的各種大量的工作,我深深體會到社會科學基礎研究為現實服務,並非不可能,而一旦有此機會,要想圓滿地完成任務,則必須具備平時堅實的基礎研究的根底。”
(原載於《吉林大學報》2004年8月27日第143期)